回覆列表
  • 1 # 契丹喬恩

    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穀賤傷農從根上說確實如此,從改革開放到現在,各種商品都在漲唯獨糧食漲幅不大,有國際因素也有國情因素,國際上產糧大國基本都是大規模機械化作業,成本相對國內低太多,國內種植耕地分散,全部實現機械化太難,而糧食價格太高,城裡人受不了,糧食價格太低農民受不了,工農階級一直在纏鬥卻改變不了殘酷的現實。

    糧食豐收了價格就低,賣糧就難,糧食減產了價格就高 ,糧食就供不應求。尤其是小品種農作物在這方面更加明顯。隨著電商的崛起,農產品不再像以前一樣豐收了無人問津,各個電商平臺也是響應國家政策方針積極的培養優質電商賣農產,出現了空前的繁榮景象,可是,不管好賣還是不好賣,農民收益如何,到底受益了嗎?

    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農產品在電商交易額為2.05萬億元人民幣,在這個看似龐大的數字面前徹底驚呆了保守的消費者和農民,於是各種農產品更是趨之若鶩的湧入了電商平臺,消費者也是瘋狂的買買買,但是很遺憾農民卻沒有真正的受益,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利潤都被電商和物流吃掉了,我舉個例子吧,可能會得罪一些利益團體,好比一根玉米的銷售過程,大主播辛巴在痛斥東方甄選的時候說過,把一根玉米賣到了六元錢,農民地裡賣給他們僅僅是七毛一根,說東方甄選的利潤率達到了40%,錢都被他們賺了,農民並沒有得到實惠,是這樣嗎?

    我們分析一下,鮮玉米在東北經過層層選拔,一畝地可以選出約1800根優質玉米供應市場,另可以有一噸左右的秸稈售賣,綜合下來,一畝地可以毛收入1320元(1260玉米加60秸稈),扣除優質土地承包費600一畝,種子化肥農藥320,人工費200一畝(春耕到秋收),實際收入為200元左右,綜上,您說種地賺錢嗎?

    那麼電商也吆喝不賺錢,我們算一下,我們不按辛巴說的0.7元一根收購,也不按東方甄選的2元一根收購,我們按1.35元一根收購,農民送給電商的時候,收購商會要求農民初選,像玉米鬚、剝皮等必須在地裡完成,電商加工過程都是流水線作業(有專業的裝置),一根玉米從清洗到包裝的費用不超0.7元每根,人工費1毛一根,物流三3毛一根,綜合成本是2.15元一根,在平臺上,主播分成是利潤的30%-50%,剩下的就是電商的利潤,扣除稅費,每一根利潤約為1.2元一根,每次直播可以售賣100萬根左右,算到這裡,我真是無語了……

    所以穀賤傷農是不爭的事實,不受益也是明擺著的,要問錢去了哪裡,呵呵,去了電商那裡和主播哪那裡了,想改變,其實好難!

  • 2 # 普通的愛國老百姓

    真正傷害農民,不利糧食生產的是農藥化肥種子。

  • 3 # 會飛的魚哦哦哦

    穀賤傷農的根本解決辦法就是不再當農民,不再種田,人人都有選擇職業的權利,近年受影響最大的職業應該是公交售票員和高速收費員

  • 4 # 吹皺一塘春水

    谷濺傷農,這是千真萬確的,但需知道,一農敗百商,其他商品再好,都替代不了糧食。但現在是經濟社會,種田的收入確實比不上打工,所以建議對種田加大補貼,從根本上杜絕土地拋荒現象,這樣才能保住十四億人囗的飯碗。否則如果不鼓勵農民種田,又要依靠糧食進口,到時又可能糧食會被外國控制了。

  • 5 # 風聲水起825

    工人為主,農民為輔,當然是工人階層是受益了,糧食被控制了價格,國家就要給給農民提高補貼,找回被控制價格的損失,要麼放開糧價自由漲迭,給工人發放高糧價補貼的,不能犧牲了農民的利益,去成就工人階級的幸福生活

  • 6 # 金明140276039

    你到超市去看一下,一斤大米賣2元左右,一瓶白開水賣4元左右,兩者價格真沒法比,農民還有什麼種糧食的積極性?

  • 7 # 黃偉286781733

    工農是一家,別離間這群體,已成農民工與下崗工人了,還想怎樣。

  • 8 # 藍海豚

    不管糧食貴還是賤,最後收益最多的還是資本家。資本家會在各個環節截流利潤。並有了堂而皇之的理由去漲價。他們會漲農具,漲化肥,漲運費,漲包裝費等。最終轉嫁給消費者,造成全社會的通脹,然後資本家賺的盆滿缽滿。任何東西價格過高和過低都不行,合理的價格才是最好的。讓農民賺大部分,讓資本家只賺他們那一份。

  • 9 # 貓眼兒視角

    穀賤傷農從本質上是這樣,從本質上也助長了惡性競爭,以次充好,已經很多食品安全問題。為了追求效率,產量以及其他,對於人民來講有很大的安全隱患。現在由於農民的資訊渠道有限,銷售渠道更有限。只能依賴電商,但是電商又是佔據了利益的大頭。並沒有把利潤返回到農民身上。這樣就會產生惡性迴圈。電商屬於渠道商,利用農民的農作物取得利益,農民實際沒提升收入。

    如果按照辛巴所說,東方甄選的利潤是40%的話,那一個6塊的玉米,除去東方甄選利潤的2.4元,一個玉米的價格是3.6。如果一個玉米收購價格是.0.7元。那中間的2.9元去哪了?當然還有一其他的費用沒有算。如果農民的實際收入高於收購價格,那農民的確受益了。

    至於東方甄選公司的利潤率我覺得不是事情的問題所在。他能把產品賣出高溢價,那是公司的能力和品牌的打造問題。只要不傷害農民的利益,這個事情無可厚非。對於使用者來講,你覺得貴可以不買,也沒什麼,一切都跟隨市場的規律。

  • 10 # 魚重同學

    去年,地裡的糧食剛一賣完。婆婆就打來電話說,明年準備把家裡的6畝地都包出去,然後到城裡來打工,讓我找找看有沒有她能做的工作。

    我問她,前幾年就讓她別種地了到城裡來,非得說捨不得家裡的幾畝地,怎麼這會又想通了呢?

    她說,這幾年種地雖說糧食收成不錯,賣完糧食的錢看著也一年比一年多,好像是掙了不少錢。但每年的化肥、種子投資什麼的也在年年的漲價,最後一算賬,還不如出去打工呢?起碼,打工的話,不管錢多錢少月月有錢進賬,種地嗎?也只有賣完糧食以後,才有錢拿,其它時候都是往裡投資的。日子過得緊巴巴的不說,忙活一年最後去掉開支,還剩不了幾個錢。放下電話,我陷入了沉思。

    近些年來,“穀賤傷農”這個詞語不時見於各大媒體報端,從婆婆的話中也可見一絲端倪。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我們買到的農產品又真的便宜了嗎?我看未必吧!那這錢又都到哪去了呢?

    就拿當下熱門的“玉米事件”來舉例說一說吧!一根玉米包裝一下,加上明星代言,就可以賣到6塊錢一根,你能說“谷賤”嗎?

    反過來,同樣的一根玉米,你整一大車放街邊,蹲大街上賣,你認為也賣6塊錢一根的話,能賣得掉嗎?

    這也間接導致了“穀賤傷農”問題的出現,明明同樣的東西,在農民手裡它就是不值錢的;在某些人手裡它就是“高不可攀”的。

    同樣,我們在感嘆“穀賤傷農”的同時也不要忘記,人們之所以會選擇高價的產品,不要忽視售賣人員的影響利,這種力量是看不到的。

    但我們又不得不承認,同樣的東西在不同的人手裡價值也是不一樣的。

    所以,我們要想改變這一情況,除了要提高質量,降低成本外,還要打造出自己的品牌。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即使“谷賤”也不“傷農”,讓實惠真真正正的落到廣大農民的口袋和消費者手裡!

  • 11 # 新農人李北

    答題區為啥會有人把糧食和其他商品做比較,甚至拿快消品做比較。我嚴重懷疑這些人壓根不知道糧食對於人類的重要性,他也不知道我們國家是多麼的重視糧食。

    借用袁隆平爺爺那個圖:是我把你們喂的太飽了。

    最後我要問的是還想得起袁隆平爺爺真正說過的那句話嗎?

    我們華人一定要把飯碗牢牢地捏在自己手裡。

    他奮鬥一生解決了我們吃飽的問題,但他不會希望我們吃飽後只知道看直播賣貨,還被他們的話術牽著走。

    糧食問題自有國策在走,我們普羅大眾跟著走準沒錯!

  • 12 # 國學永珍

    “穀賤傷農”的背景下,大家都是受害者,沒有受益者。

    農民處在最底層,他能得到的利益基本是固定的,或者變動。民以食為天,糧食作為國家戰略物質之一,已經決定了糧食價格不可能像其他產品一樣,可以賣高價。

    而糧食作為商品之一,又需要流通到市場,這個時候就需要透過鎮上的中間商和採購商完成,中間商和採購商能夠給以農民的採購價基本上沒有什麼變化,或者採購價格變化幅度很小,比如說去年採購玉米8毛一斤,今年可能稍微漲一點點,8.5毛一斤。

    鎮裡採購商不可能說以8毛錢採購的糧食再以8毛錢去出售給縣裡的批發商,他也需要補貼油錢、人工等費用的,因此他會加上他的毛利,再賣給市裡的批發商。於是鎮上批發商就以1塊2的價格採購,採購回來之後,經過簡單的加工、挑選、處理之後,再以2塊錢一斤的價格賣給市裡的批發商。

    而市裡的批發商對採購回來的玉米需要再次加工,並且去除運輸過程中破損、壓壞的玉米,經過包裝之後,再利用自己的賣貨渠道,比如說超市、農貿市場,小攤小販等,讓手中的玉米流通到消費者的手中。

    這個時候消費者購買玉米的價格不可能是採購價2元,他也需要算上損耗以及利潤,並且算上前期開闢消費渠道的一些費用,各項費用算下來,玉米的價格已經變成了4.5元1斤,超市和農貿市場拿貨,再賣出去,一樣要算上自己的利潤,那麼消費者購買玉米的價格就變成了8元一斤了。

    從農民手中8毛一斤,到消費者手中8元一斤,價格翻了10倍,而且當碰上一些極端天氣或者特殊時段,消費者購買的玉米價格會更高,甚至賣到10元一斤。

    從8毛到8元,再到10元,平白增加了2元,這2元和農民有什麼關係嗎?

    貌似沒有,採購價還是最初的8毛錢,農民到手的利益沒有根本性的改變,沒有從8毛一斤變成9毛一斤甚至1元一斤。

    而“穀賤傷農”事件發生之後,農民抱怨自己的單價太低,消費者覺得自己購買價格太高,覺得中間的利潤都被中間商吃掉了,昧著良心賺黑心錢。

    可是中間商也苦啊,採購需要成本,運輸需要成本,篩選糧食要成本,開啟市場也是需要成本,扣除了各項成本之後才以合理的價格賣給終端使用者,可是即便如此,還是被消費者罵。

    於是乎,農民、採購商、消費者都覺得玉米的價格不應該是這樣的,農民想要更高的單價,採購商還想要更好的商品品質已經更低的採購價,消費者覺得農民賣的價格才8毛,那我最多就出2元買才合適。

    大家都是受害者,沒有贏家。

    消費者覺得超市玉米價格貴了,超市賣不出,於是就選購品質較差的玉米回來賣,從開始的8元降為了10元5根玉米,消費者看似花費了更低的價格買到了同樣的商品玉米,可是口感確和之前的不一樣,甚至還發現玉米里面有蟲子。這麼看,消費者賺了嗎,沒有。

    採購商呢,超市退而其次的採購品質更低的玉米,那麼採購商也只好以同樣的標準要求下面的人採購更低品質的玉米。

    最終回到了農民的階段,採購商不願意採購8毛錢的玉米了,只想要6毛錢的玉米,於是農民的玉米只能以6毛錢的價格賣本是8毛錢的玉米。

    所以兜兜轉轉,大家都成了受害者,農民不再願意種地,採購商也不願意以更高的價格採購,消費者得到的玉米再也不是以前的品質。

    而“穀賤傷農”後面的助農,我覺得,我雖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糧食8毛錢的事實,但是我可以在渠道上幫助你更好地銷售玉米。

    助農不是為了幫助農民增加收入嗎?幫助農民最好的方式是什麼,渠道,能夠把農產品賣出去,只有玉米賣出去了,那麼農民就會有收入,不然玉米堆在家裡,真的就是一堆玉米,永遠不可能變現成為金錢。

    農民也希望玉米的價格從8毛變成1元,但是這很難,只要玉米的價格能夠保持不變,或者略微變動,家中的全部玉米變現成為真金白銀,那麼農民就是受益的。

  • 13 # 劉森生的捏捏豬

    誰到地裡收購,農民得到的錢地一樣,農民真正需要的是有人到地裡收購農產品,不爛在地裡,又能有收入就行了

  • 14 # 月半子語錄

    谷賤肯定傷農,我老家農村的,現在都

    是部分老人留守在農村,土地都荒廢了,

    好多老房子因為沒人住年久失修也已破敗

    不堪,留守老人的子女大多不讓老人種土

    地了,因為種地太累太辛苦怕他們年齡大

    身體吃不消生病了看病的錢都比糧食貴。

    老人種地最多隻能種點周邊離自己近一點

    的土地滿足自給自足,遠一點的全長滿了

    野草!

  • 15 # 草上搭個飛白

    任何產品都需要交換才能變成商品,實現其自身的價值,否則就是一種普通的食物,僅供消費。

    一個正常的商品,其價格與價值都有一個比值,雖然可能有波動,但一定在合理的範圍,如果價格比價值低,那麼就會損害種糧積極性,相反,如果價格比價值高,損害的是消費者的利益,所以必須調節到一個合理的區間。

    “穀賤傷農”“谷貴傷消費者”,這兩個波動都是一個極端,都不利於整個市場。不過,這也相對而言,什麼為高,什麼為低,沒有一個統一標準,國家的職責是怎樣控制在合理的一個範圍,維護糧食市場的秩序。

  • 16 # 千年人世間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反正受益最大的永遠不會是農民!

    當農產品成為商品,採購,運輸,包裝,銷售每一個環節都會有一定的利潤。灌溉,農業機械,農藥,化肥,種子每一個行業都能產生豐厚的回報。但是農民不會,他們只能拿取他們勞作的辛苦錢。

    而且這份辛苦錢能拿多少,他們說了不算。他們除了自家地裡種啥,沒有任何話語權!

  • 17 # 公開的私人日記

    前幾天,恰巧跟幾個老區的農哥農嫂吃飯聊天。

    聊天時,我們粗粗計算一畝玉米地毛收入,最高也只有1500元左右。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毛收入”,化肥、種子、人工、澆地等費用,都在這1500元裡面。如果說淨收入的話,也就是可可憐憐的大幾百元。再如當地農民種核桃,一棵樹收成只有30斤,一斤的收購價只有6元錢,一棵樹也就是180元左右。

    一年啊,只能用“可可憐憐”的幾個大子來形容老農的窘況。現在,年輕人一般不種地,都出去打工了。如果逢家裡收割農作物,年輕人寧願多打幾天工,捎點錢回來,也不願意回家幫忙。用他們的話說,“不合算,不值當”。更有甚者,把花椒樹、核桃樹都刨了,一些地也就擱荒了。“穀賤傷農”,這話一點也不虛。

    眾所周知,農民階層一直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這種局面如果這樣下去,是很難扭轉過來的。試想,老兩口在老家薄田三畝,忙來忙去也就是3000多元,這麼低的年收入,口都難糊,別再說看病、買菜吃了。老農難,老農老了更難,只能守著這點地,困在家裡。大多數人的生活都得靠孩子們接濟,才能生活。

    最大的受益者是誰呢?他們也說不上來,看不到社會現象的深層迷霧。我們只能看到他們那種無奈的眼神,唉聲嘆氣的哀愁,能感覺到他們對城裡人的那種羨慕。

    農民的命運什麼時候能改變,我們不得而知。只是期望早點改變,畢竟我們得有糧食吃,這是一個國家的基礎。不能單純靠網紅、明星來振興民族、富國強兵。

    你說是吧?

  • 18 # 踩凳子扒窗

    穀賤傷農後果不在當下而在未來。就如辛巴打著低價同質的旗號進行玉米銷售,短期而言很難看出來不良影響,但是到了下一次玉米上市的時候就會發現區別,同樣的價格下,商品質量下降,從而導致商品口碑崩壞,購買者日益減少,這對於帶貨主播似乎影響不大,但是對於農民而言卻是一個巨大的打擊,收益降低,甚至入不敷出,種植積極性就會下降,形成惡性迴圈。而出現這種結果的原因就在於本次玉米的低價銷售,低價銷售卻要保持盈利,只能將各方成本壓到最低,這時候就會給與農戶一個最低的收購價,這個收購價只能讓農戶保有微薄的利潤,甚至一點利潤也無,農戶為了明年能有利益可賺,只能降低生產成本,也就是更換玉米品種,降低產品質量。所以我們不能夠透過短期的利益來判斷對錯,而是要透過長期觀察來決斷。

    而辛巴則借穀賤傷農重獲流量。

  • 19 # 自強不息向日葵朝陽花

    受益最大的永遠是中間商,農民辛辛苦苦的種田最後也換不了多少錢,農民在家種田只能維持自己的生活,養不了家,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都出去打工不願意在家種田了。

  • 20 # 萌物菌團

    老爸種了10畝地,僱人拋秧一季1500左右,抽水、施肥、收割都是要花錢的,零零散散沒具體問,稻穀賣了1.2一斤。據說扣除成本,留了點稻穀自己吃,剩下的全賣了只賺了4000塊錢左右。上半年部分水稻被淹死了,下半年一直乾旱天天抽水。我爸可忙了,每天施肥、除草、抽水,早出晚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康熙的第八子,晚年被雍正改名“阿其那”,是什麼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