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92414773442743

    喻姓起源有兩種:

    1)源於諭姓:東漢諭猛之後,現在喻姓的主要一支。分佈在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重慶、河南、陝西、雲南、貴州、廣西、廣東、浙江、安徽、福建等地。

    2)源於俞姓:遠古黃帝時代,有個醫官叫俞跗,他的後代相傳姓俞,到南朝梁代俞藥被賜姓為喻,為喻姓一支之祖。南宋時的喻樗,就是俞藥的十六世孫。分佈在江西、湖南、江蘇、浙江、湖北、安徽等地。郡望堂號:蒼梧郡、南昌郡、江夏郡(現在湖北省雲夢縣),為諭猛之後。嚴州郡、錢塘郡、桐廬郡、豫章郡,為俞藥之後。歷史名人: 〔喻皓〕宋代建築學家,中國的古建築不象西方用石頭建造,而是木建築,在世界上稱為一絕。喻皓寫的《木經》是木建築史的重要文獻。喻皓在當時的京都開封 一座高塔,剛造好時是歪的,許多人嘰笑他,可是十多年過去卻慢慢直了,原來喻皓考慮到了當地風大

  • 2 # 使用者3548840544447900

    源流一   源於姬姓,出自遠古黃帝時代醫官俞柎。屬於帝王賜姓改姓為氏。據史籍《姓苑》記載,遠古黃帝時,有個醫官叫俞柎,他就是喻氏的祖先,俞柎的後代相傳姓俞。 經三千多年到宋建炎年間(公元1127~1130年),俞氏一族後代有個叫俞樗,聰明好學,舉為進士,精通世故,無所不知,宋高宗趙構喜歡他“佯佯知喻”,就將“喻”字賜給他為姓氏,從此以後,俞樗的後裔子孫就稱喻氏,世代相傳至今。   喻氏後人大多尊奉俞柎為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於羋姓,出自春秋時期楚國公族的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或複姓省文簡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通志·氏族略》記載:“俞豊氏,羋姓,楚公子食採於南陽豊亭,因氏焉。”   在宋朝以後,在俞豊氏族人中有的與喻氏合併為一,省文簡改為單姓喻氏,亦有省文簡改為單姓俞氏、豊氏者。豊氏,就是現在的豆氏。 源流三   源於官位,出自秦、漢朝時期官吏使喻,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使喻,亦稱作喻使、喻令,就是傳令官。在史籍《史記》中就記載:漢朝初期,在公元前180年農曆7月18日太后呂雉逝世後,西漢開國名將灌嬰立即屯軍十萬於滎陽,並“遣使喻至齊王及其他諸侯處”,專待呂氏一族有謀奪漢位之變,即群起而誅之。此後太尉周勃與丞相陳平在宮中作內應,後在齊王劉肥的命令下,“至辛酉(農曆8月27日),斬呂祿,笞殺呂嬃,分部悉捕呂氏男女,無少長皆斬之。”在漢王朝“廷滅諸呂”這一歷史事件中,大將軍灌嬰派出的那些“使喻”,就是與其他諸侯和大臣們聯絡的傳令官。使喻、喻使、喻令之官稱一直沿用至王莽篡漢之際,到東漢時期改稱長史令,下轄若干長史。   在使喻、喻使、喻令等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位姓氏者,稱喻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四   源於諭姓,出自春秋時鄭國貴族後裔渝氏,屬於以音訛變字為氏。在史籍《路史》中記載:“鄭後有渝氏,通作喻。”在史籍《通志略·氏族略》也記載:“今喻氏多作諭氏”。渝氏、諭氏改為喻氏始於東漢,始祖為蒼梧太守諭猛,以諭定與喻字形相近,讀音也往入混淆難分,喻字又比諭字少四筆(指繁體),遂改為喻氏。   按史書記載:“諭猛,字驕孫,後漢人,為薛令,漢和帝永元己丑(公元89年)升蒼梧太守,為清白吏,郡人稱之。改姓喻,為喻姓第一大支始祖。”諭猛的後代,在漢朝並未全部改為喻氏,直到東晉,還有裔族豫章人諭歸,作過曲阜令,著有《西河記》,他也是諭猛的後代。諭歸後來也改為喻歸。   另,今有諸多姓氏書籍中跟隨著《通志略·氏族略》的記述而定論:“在諭歸改為喻歸之後,世上再無諭氏”——這個結論是十分錯誤的!在今湖南省的長沙市、張家界市、衡陽市,雲南省曲靖市、迪慶州,臺灣省的雲林縣等地,依然有許多諭氏族人分佈,他們都是諭猛的後裔子孫。因此,在姓氏學領域研究的過程中,切忌“人云亦云”,而且絕不能以“抽樣調查”的結果作為考察結論。 源流五   源於鮮卑族渝汾氏,在史籍《姓腦》中記載:“渝汾,夷姓,鮮卑部族。”鮮卑族渝汾氏,實際上源出喻婆羅門,出自秦漢之際生活在西北地區的古山羌氏族部落,史書中對其記載極缺,曾一度依附於匈奴,在匈奴民族被漢武帝劉徹擊潰之後,該氏族部落遊牧於代北地區。到了南北朝時期,在拓跋·詰汾為首的拓跋鮮卑部遷徙到原匈奴舊地之後,佔領了東西一萬二千里,南北七千餘里的廣袤之地,由於拓跋·詰汾率部遷徙立了大功,在部落間頗有威望,拓跋·詰汾的兒子北魏神元皇帝拓跋·力微(公元174~277年)遂利用西北地區一度強大的鮮卑沒鹿回部,逐漸吞併了其他鮮卑部落和當地各個少數民族部落,之後又吞併了沒鹿回部,從此拓跋·力微便成為統帥騎兵二十萬的大酋長,並建都帳於五原(今內蒙古五原)。這個期間山羌喻婆羅門被兼併入鮮卑白部大人所率領的隴西鮮卑。   (公元258年),拓跋·力微遷都於盛樂(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和林格爾)。為了表示自己有莫大的權勢,於當年夏農曆4月在盛樂祭天。諸部大人皆來助祭,只有白部大人觀望不至。於是拓跋·力微怒而殺白部大人,諸部畏服,拓跋部從此取得了西北地區鮮卑諸部的統率權,並取得了大酋長的世襲權。從此,山羌喻婆羅門氏族部落逐漸融合入鮮卑民族,分遷於山西汾河流域,以故部落名稱為姓氏,稱渝汾氏。到了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元宏)執政,他於太和十九~二十年(公元495~496年)將都城從平城(今山西大同)遷至洛陽(今河南洛陽),使鮮卑勢力入主中原,統一了中國北方,之後大力推行漢化改革政策,在其過程中,渝汾氏族人再次被分化入鮮卑各部,分改為喻氏、於氏、俞氏、渝氏等,逐漸融入漢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六   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今苗族、侗族、彝族、土家族、藏族、傣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喻氏族人分佈,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喻氏,世代相傳至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not the one原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