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煩惱嘎嘣脆

    差別是一定有的,卻不單是“地域”(城市或農村)因素,

    差別是由很多因素組成的。

    例如家庭教育、父母的認知水平、孩子早年所受到的教育、政府對當地教育的投入和扶持等

    儘管如此,資料的統計依然顯示

    城市孩子的平均素養、學習能力比農村孩子的高。

    一、城市與農村確實存在著非常大的教育資源差距。

    中科院幾年前對相關領域的一篇論文中分析了當前貧困農村兒童能力發展的現狀及其影響因素。

    結果表明,貧困農村兒童的能力發展很不樂觀,遠遠落後於城市同年齡段兒童的發展水平,能力發展不足的情況非常普遍,具體體現在認知能力、社會交往能力、自理能力、語言能力和精細運動能力等方面。貧困農村地區兒童能力發展水平和接受正規學前教育存在顯著的相關關係。

    有研究者在對比了城鄉學生在小學階段的標準化測試得分後,指出農村學生與城市學生的差距在小學階段就已經顯著存在。

    不過,考慮到兒童的發展是一個累積的過程,探究城鄉教育差距的源頭還需要做進一步追溯。換句話說,對於農村學生較差的學業表現至少需要追溯到學前教育階段。國際上很多研究都認為在正式學校教育開始前就要有計劃地開展學前教育(早教)。許多研究也表明,兒童在進入正式學校教育前的學前教育準備狀況是他們今後學業表現好與差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

    儘管兒童早期教育對兒童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大陸對兒童學前教育階段能力發展方面的研究較於國際依然比較少,更別說對貧困農村兒童能力發展狀況進行系統調查與分析了。

    二、母親的受教育程度對兒童能力發展水平有重要影響

    就如文章一開始所說的,除了地域的因素外,家庭關係,父母的水平、認知、個人素養都在影響著一個孩子的成長。其中,母親的受教育程度、為人、認知佔兒童能力發展水平的重要因素。這個因素在農村更為顯著。

    估計結果表明,母親的受教育程度對於兒童的發展有重要的正面影響,母親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兒童的能力發展越好(見表2)。父親的受教育程度和兒童的能力發展沒有顯著的關係,可能源於當前中國農村勞動力就業的一個重要事實,即大部分兒童的父親在外打工,兒童主要由母親在家照看。

    城鄉教育之間存在巨大差距,而且這種差距早在學前教育階段就已經存在。由此造成的是貧困農村兒童能力發展的明顯不足,普遍遠遠落後於城市同年齡段兒童,難以適應下一階段教育的需要。

    以下是家長們的一些看法:

    網友一:區別很大。我認識的家長中,孩子有的在村小讀,有的在縣城讀,有的在大城市讀;有一般學校,有重點學校,還有私立學校。各種標準、各種層次的都有,教育資源非常不均等。再對比一下自身的資源,這種差距有時讓人感覺有點惶恐。經常也跟人聊起教育話題時,要不要把孩子放在更大的地方、更好的學校?已經不是討論的核心,答案會出奇地一致,選擇大城市,重點學校或私立學校!網友二:首先,從吃穿住上來說,城鄉大致都不會相差太多,尤其是有些家庭比較富裕的農村人,生活的比城市人更加愜意,也多一份安逸,這份安逸是城市生活所給不了的,也是還是成長之中,不可缺少的!其次,從孩子的教育上來說,農村的孩子的教育同樣受到家長的重視,只有不想上學的孩子,沒有不想讓孩子上學的家長,農村的幼兒園多為學校校車接送,老師的水平應該說也足以勝任,比起城市裡喂藥,體罰的孩子現象的多次發生,可以說,農村的幼教老師更讓人放心一些!網友三:教育這塊,山農不知道其他城市的情況,也不知道其他學校的情況。針對我家孩子的學校,我想說教育水平差不多。孩子在農村的時候雖然各方面的師質力量沒有城市強大。但當時教他的老師特別負責,對孩子的閱讀能力培訓、繪畫能力培訓、寫作能力、手工技巧培訓等都非常用心。雖然只是1年級,但是給孩子們的基礎打得特別紮實。來到城裡學校後,我發現這裡的老師都只有20幾歲,他們在對孩子的教育上過於放縱,而且與家長的溝通上也不是很上心,或許是自己的事也比較多吧!山農只能這麼來認為。網友四:城市裡的小孩基本上都是“圈養”,農村裡的小孩以“放養”為主。城市裡的小孩上學、放學都是家長接送,自己獨立走的話,也是高年段的小孩。這主要有交通、治安原因造就,也有獨生子女的問題造成家長不敢放手。而農村的小孩基本上上學以後都獨立自己往返學校,甚至可以一個人去同學家玩,很少有看到家長陪同接送。網友五:農村的小孩有些回家,以後還要幹家務,甚至還要幫做父母農田的活,以前條件艱苦的時候,更能造就了農村孩子這種堅韌不拔的性格。不過像這種情況現在在農村比以前要少了,但是還是有存在的現象。城市的孩子事事都要家長操持,做家務都可以當作家庭作業的形式來完成,而不是一個人生存的本能。尤其離開家進入大學或社會以後這個能力就更明顯了。我在大學上班,新生入學的時候,家長陪同過來的基本上城市的孩子比農村要多,在辦理入學手續時,農村的孩子也比城市的孩子要利索,這是事實證明,無需質疑。網友六:1、學校條件不同。城市學校硬體更加完備,教育裝置更齊全。優秀的教師更多,自然利用率更好。就算農村學校也配備了教學裝置,沒有優秀的人才,裝置閒置率高,價值感低。2、師資力量不同。城市更容易吸引、聚集優秀的人才,學校的教師素質更好;同樣,城市競爭更激烈,教師的責任心更強。3、城市學校競爭力不同。一般學校,重點學校、私立學校等,競爭力一個比一個大,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潛力,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愛好、興趣。

    從以上的網友採訪,我們可以看到這幾年國家大力發展二、三線以下地區的教育建設。在硬體設施被逐漸縮短的時期,差距在於,家長希望孩子何時接受早教的意識相關。

    科學證明,在嬰幼兒時期的學習效率是最高的,有科學表明:“人出生頭三年的教育勝過以後發展的各個階段,勝過三歲直到死亡的總和”。0-3歲是人一生教育的黃金階段。歐美等發達國家的0-3歲教育率遠高於中國。

    地域的差距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長對早教的意識薄弱,錯過孩子的黃金成長期卻不自知。很多家長總把重點放在孩子未來的升學上,可是如果沒有早期的優質培養,何談未來的發展宏圖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12年數學聯賽試題及每題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