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339682825935

    王維的詩被蘇軾評價為:“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王維字摩詰,號摩詰居士。唐朝著名詩人、畫家。

    王維出身河東王氏,於開元十九年(731年)狀元及第。歷官右拾遺、監察御史、河西節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寶年間,王維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安祿山攻陷長安時,王維被迫受偽職。長安收復後,被責授太子中允。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王維參禪悟理,學莊通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書畫特臻其妙,後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存詩400餘首,代表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畫學秘訣》。

    作品風格:

    繪影繪形,有寫意傳神、形神兼備之妙。"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王維以清新淡遠,自然脫俗的風格,創造出一種“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中有禪”的意境,在詩壇樹起了一面不倒的旗幟。

    王維的山水詩大都寫於後期,與前人比較,他擴大了這類詩的內容,增添了它的藝術風采,使山水詩的成就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這是他對中國古典詩歌的突出貢獻。其中,寫鄉村景物和農家生活的田園詩充滿著牧歌情調,表現他閒逸蕭散的情趣和恬淡自適的心境。

  • 2 # 琉漪心晨

    讀王維的詩,最大的感受是疏離、淡漠 、剋制。他的作品中很少出現“淚”,“泣”,“喜”,“嘆”這種主觀感受強烈的字眼。似乎作者是一個遊離於世俗感情之外的人。


    以他的幾首送別詩為例。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山中送別》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送別》


    城隅一分手 ,幾日還相見。山中有桂花,莫待花如霰。《崔九弟欲往南山馬上與別》


    最知名的當數《陽關三疊》,也算相當平淡。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陽關三疊》


    這些詩中,送者與別者的輪廓相當模糊。如一幅巨大的山水畫中一兩點。即使我們依稀覺察到他們的動作言語,也會訝異於他們與日常並無多少分別。


    思親詩亦有同樣的特點。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山中多法侶,嶺上多白雲。城郭遙相望,唯應見白雲。《山中寄諸弟妹》


    前一首詩直接用了“思”字,這在王維詩中並不尋常(或許因作者年少)。但後兩句的排布卻頗具詩人風格,即直接將思念抽離,將眼光落在的遠方的茱萸之上。第二首首詩則毫無思念著筆,你若是想念我,就看看山間的白雲吧。


    我們不能完全用作者遣詞造句的方式來判斷他們的感情濃度,但可以從中感知作者看待世界的方式和側重。就王維而言,似乎個人是不值得過分強調的,萬事萬物最終的歸宿還是自然。


    這或許是因為王維早年的個人經歷,也因為佛教對他的巨大影響。但與陶淵明自雲誤落塵網中有所不同,王維的詩中看不到前期的顛沛流離與苦悶。相反佛教的思維、價值、行動卻顯而易見的。


    龍鍾一老翁,徐步謁禪宮。欲問義心義,遙知空病空。山河天眼裡,世界法身中。莫怪銷炎熱,能生大地風。《夏日過青龍寺謁操禪師》


    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酬張少府》


    “空”是佛教觀照世界的方式。這個字在王維的詩中出現約九十次。


    老來懶賦詩,惟有老相隨。宿世謬詞客,前身應畫師。不能捨餘習,偶被世人知。名字本皆是,此心還不知。《偶然作其六》


    王維晚年詩作數量急劇減少,言語也不必要了。與其說詩句中,不如說踐行中更是了契合了“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的禪味。


    他被稱詩佛可謂恰如其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聖誕祝福給女朋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