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安全管理辦法》已經2016年9月7日國家旅遊局第11次局長辦公會議審議透過,現予公佈,自2016年12月1日起施行。
局 長 李金早
2016年9月27日
旅 遊 安 全 管 理 辦 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旅遊安全管理,提高應對旅遊突發事件的能力,保障旅遊者的人身、財產安全,促進旅遊業持續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旅行社條例》和《安全生產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旅遊經營者的安全生產、旅遊主管部門的安全監督管理,以及旅遊突發事件的應對,應當遵守有關法律、法規和本辦法的規定。
本辦法所稱旅遊經營者,是指旅行社及地方性法規規定旅遊主管部門負有行業監管職責的景區和飯店等單位。
第三條 各級旅遊主管部門應當在同級人民政府的領導和上級旅遊主管部門及有關部門的指導下,在職責範圍內,依法對旅遊安全工作進行指導、防範、監管、培訓、統計分析和應急處理。
第四條 旅遊經營者應當承擔旅遊安全的主體責任,加強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關注安全風險預警和提示,妥善應對旅遊突發事件。
旅遊從業人員應當嚴格遵守本單位的安全管理制度,接受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增強旅遊突發事件防範和應急處理能力。
第五條 旅遊主管部門、旅遊經營者及其從業人員應當依法履行旅遊突發事件報告義務。
第二章 經營安全
第六條 旅遊經營者應當遵守下列要求:
(一)服務場所、服務專案和設施裝置符合有關安全法律、法規和強制性標準的要求;
(二)配備必要的安全和救援人員、設施裝置;
(三)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和責任體系;
(四)保證安全工作的資金投入。
第七條 旅遊經營者應當定期檢查本單位安全措施的落實情況,及時排除安全隱患;對可能發生的旅遊突發事件及採取安全防範措施的情況,應當按照規定及時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報告。
第八條 旅遊經營者應當對其提供的產品和服務進行風險監測和安全評估,依法履行安全風險提示義務,必要時應當採取暫停服務、調整活動內容等措施。
經營高風險旅遊專案或者向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提供旅遊服務的,應當根據需要採取相應的安全保護措施。
第九條 旅遊經營者應當對從業人員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保證從業人員掌握必要的安全生產知識、規章制度、操作規程、崗位技能和應急處理措施,知悉自身在安全生產方面的權利和義務。
旅遊經營者建立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檔案,如實記錄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的時間、內容、參加人員以及考核結果等情況。
未經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合格的旅遊從業人員,不得上崗作業;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專門的安全作業培訓,取得相應資格。
第十條 旅遊經營者應當主動詢問與旅遊活動相關的個人健康資訊,要求旅遊者按照明示的安全規程,使用旅遊設施和接受服務,並要求旅遊者對旅遊經營者採取的安全防範措施予以配合。
第十一條 旅行社組織和接待旅遊者,應當合理安排旅遊行程,向合格的供應商訂購產品和服務。
旅行社及其從業人員發現履行輔助人提供的服務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或者存在安全隱患的,應當予以制止或者更換。
第十二條 旅行社組織出境旅遊,應當製作安全資訊卡。
安全資訊卡應當包括旅遊者姓名、出境證件號碼和國籍,以及緊急情況下的聯絡人、聯絡方式等資訊,使用中文和目的地官方語言(或者英文)填寫。
旅行社應當將安全資訊卡交由旅遊者隨身攜帶,並告知其自行填寫血型、過敏藥物和重大疾病等資訊。
第十三條 旅遊經營者應當依法制定旅遊突發事件應急預案,與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相關部門的應急預案相銜接,並定期組織演練。
第十四條 旅遊突發事件發生後,旅遊經營者及其現場人員應當採取合理、必要的措施救助受害旅遊者,控制事態發展,防止損害擴大。
旅遊經營者應當按照履行統一領導職責或者組織處置突發事件的人民政府的要求,配合其採取的應急處置措施,並參加所在地人民政府組織的應急救援和善後處置工作。
旅遊突發事件發生在境外的,旅行社及其領隊應當在中國駐當地使領館或者政府派出機構的指導下,全力做好突發事件應對處置工作。
第十五條 旅遊突發事件發生後,旅遊經營者的現場人員應當立即向本單位負責人報告,單位負責人接到報告後,應當於1小時內向發生地縣級旅遊主管部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其他相關部門報告;旅行社負責人應當同時向單位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旅遊主管部門報告。
情況緊急或者發生重大、特別重大旅遊突發事件時,現場有關人員可直接向發生地、旅行社所在地縣級以上旅遊主管部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其他相關部門報告。
旅遊突發事件發生在境外的,旅遊團隊的領隊應當立即向當地警方、中國駐當地使領館或者政府派出機構,以及旅行社負責人報告。旅行社負責人應當在接到領隊報告後1小時內,向單位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旅遊主管部門報告。
第三章 風險提示
第十六條 國家建立旅遊目的地安全風險(以下簡稱風險)提示制度。
根據可能對旅遊者造成的危害程度、緊急程度和發展態勢,風險提示級別分為一級(特別嚴重)、二級(嚴重)、三級(較重)和四級(一般),分別用紅色、橙色、黃色和藍色標示。
風險提示級別的劃分標準,由國家旅遊局會同外交、衛生、公安、國土、交通、氣象、地震和海洋等有關部門制定或者確定。
第十七條 風險提示資訊,應當包括風險類別、提示級別、可能影響的區域、起始時間、注意事項、應採取的措施和釋出機關等內容。
一級、二級風險的結束時間能夠與風險提示資訊內容同時釋出的,應當同時釋出;無法同時釋出的,待風險消失後透過原渠道補充發布。
三級、四級風險提示可以不釋出風險結束時間,待風險消失後自然結束。
第十八條 風險提示釋出後,旅行社應當根據風險級別採取下列措施:
(一)四級風險的,加強對旅遊者的提示。
(二)三級風險的,採取必要的安全防範措施。
(三)二級風險的,停止組團或者帶團前往風險區域;已在風險區域的,調整或者中止行程。
(四)一級風險的,停止組團或者帶團前往風險區域,組織已在風險區域的旅遊者撤離。
其他旅遊經營者應當根據風險提示的級別,加強對旅遊者的風險提示,採取相應的安全防範措施,妥善安置旅遊者,並根據政府或者有關部門的要求,暫停或者關閉易受風險危害的旅遊專案或者場所。
第十九條 風險提示釋出後,旅遊者應當關注相關風險,加強個人安全防範,並配合國家應對風險暫時限制旅遊活動的措施,以及有關部門、機構或者旅遊經營者採取的安全防範和應急處置措施。
第二十條 國家旅遊局負責釋出境外旅遊目的地國家(地區),以及風險區域範圍覆蓋全國或者跨省級行政區域的風險提示。釋出一級風險提示的,需經國務院批准;釋出境外旅遊目的地國家(地區)風險提示的,需經外交部門同意。
地方各級旅遊主管部門應當及時轉發上級旅遊主管部門釋出的風險提示,並負責釋出前款規定之外涉及本轄區的風險提示。
第二十一條 風險提示資訊應當透過官方網站、手機簡訊及公眾易查閱的媒體渠道對外發布。一級、二級風險提示應同時通報有關媒體。
第四章 安全管理
第二十二條 旅遊主管部門應當加強下列旅遊安全日常管理工作:
(一)督促旅遊經營者貫徹執行安全和應急管理的有關法律、法規,並引導其實施相關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或者地方標準,提高其安全經營和突發事件應對能力;
(二)指導旅遊經營者組織開展從業人員的安全及應急管理培訓,並透過新聞媒體等多種渠道,組織開展旅遊安全及應急知識的宣傳普及活動;
(三)統計分析本行政區域內發生旅遊安全事故的情況;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旅遊安全管理工作。
旅遊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星級飯店和A級景區旅遊安全和應急管理工作的指導。
第二十三條 地方各級旅遊主管部門應當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制定、修訂本地區或者本部門旅遊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並報上一級旅遊主管部門備案,必要時組織應急演練。
第二十四條 地方各級旅遊主管部門應當在當地人民政府的領導下,依法對景區符合安全開放條件進行指導,核定或者配合相關景區主管部門核定景區最大承載量,引導景區採取門票預約等方式控制景區流量;在旅遊者數量可能達到最大承載量時,配合當地人民政府採取疏導、分流等措施。
第二十五條 旅遊突發事件發生後,發生地縣級以上旅遊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同級人民政府的要求和有關規定,啟動旅遊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並採取下列一項或者多項措施:
(一)組織或者協同、配合相關部門開展對旅遊者的救助及善後處置,防止次生、衍生事件;
(二)協調醫療、救援和保險等機構對旅遊者進行救助及善後處置;
(三)按照同級人民政府的要求,統一、準確、及時釋出有關事態發展和應急處置工作的資訊,並公佈諮詢電話。
第二十六條 旅遊突發事件發生後,發生地縣級以上旅遊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同級人民政府的要求和有關規定,參與旅遊突發事件的調查,配合相關部門依法對應當承擔事件責任的旅遊經營者及其責任人進行處理。
第二十七條 各級旅遊主管部門應當建立旅遊突發事件報告制度。
第二十八條 旅遊主管部門在接到旅遊經營者依據本辦法第十五條規定的報告後,應當向同級人民政府和上級旅遊主管部門報告。一般旅遊突發事件上報至設區的市級旅遊主管部門;較大旅遊突發事件逐級上報至省級旅遊主管部門;重大和特別重大旅遊突發事件逐級上報至國家旅遊局。向上級旅遊主管部門報告旅遊突發事件,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資訊來源;
(二)簡要經過、傷亡人數、影響範圍;
(三)事件涉及的旅遊經營者、其他有關單位的名稱;
(四)事件發生原因及發展趨勢的初步判斷;
(五)採取的應急措施及處置情況;
(六)需要支援協助的事項;
(七)報告人姓名、單位及聯絡電話。
前款所列內容暫時無法確定的,應當先報告已知情況;報告後出現新情況的,應當及時補報、續報。
第二十九條 各級旅遊主管部門應當建立旅遊突發事件資訊通報制度。旅遊突發事件發生後,旅遊主管部門應當及時將有關資訊通報相關行業主管部門。
第三十條 旅遊突發事件處置結束後,發生地旅遊主管部門應當及時查明突發事件的發生經過和原因,總結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的經驗教訓,制定改進措施,並在30日內按照下列程式提交總結報告:
(一)一般旅遊突發事件向設區的市級旅遊主管部門提交;
(二)較大旅遊突發事件逐級向省級旅遊主管部門提交;
(三)重大和特別重大旅遊突發事件逐級向國家旅遊局提交。
旅遊團隊在境外遇到突發事件的,由組團社所在地旅遊主管部門提交總結報告。
第三十一條 省級旅遊主管部門應當於每月5日前,將本地區上月發生的較大旅遊突發事件報國家旅遊局備案,內容應當包括突發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及事件型別和傷亡人數等。
第三十二條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旅遊主管部門應當定期統計分析本行政區域內發生旅遊突發事件的情況,並於每年1月底前將上一年度相關情況逐級報國家旅遊局。
第五章 罰 則
第三十三條 旅遊經營者及其主要負責人、旅遊從業人員違反法律、法規有關安全生產和突發事件應對規定的,依照相關法律、法規處理。
第三十四條 旅行社違反本辦法第十一條第二款的規定,未制止履行輔助人的非法、不安全服務行為,或者未更換履行輔助人的,由旅遊主管部門給予警告,可並處2000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五條 旅行社違反本辦法第十二條的規定,不按要求製作安全資訊卡,未將安全資訊卡交由旅遊者,或者未告知旅遊者相關資訊的
《旅遊安全管理辦法》已經2016年9月7日國家旅遊局第11次局長辦公會議審議透過,現予公佈,自2016年12月1日起施行。
局 長 李金早
2016年9月27日
旅 遊 安 全 管 理 辦 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旅遊安全管理,提高應對旅遊突發事件的能力,保障旅遊者的人身、財產安全,促進旅遊業持續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旅行社條例》和《安全生產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旅遊經營者的安全生產、旅遊主管部門的安全監督管理,以及旅遊突發事件的應對,應當遵守有關法律、法規和本辦法的規定。
本辦法所稱旅遊經營者,是指旅行社及地方性法規規定旅遊主管部門負有行業監管職責的景區和飯店等單位。
第三條 各級旅遊主管部門應當在同級人民政府的領導和上級旅遊主管部門及有關部門的指導下,在職責範圍內,依法對旅遊安全工作進行指導、防範、監管、培訓、統計分析和應急處理。
第四條 旅遊經營者應當承擔旅遊安全的主體責任,加強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關注安全風險預警和提示,妥善應對旅遊突發事件。
旅遊從業人員應當嚴格遵守本單位的安全管理制度,接受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增強旅遊突發事件防範和應急處理能力。
第五條 旅遊主管部門、旅遊經營者及其從業人員應當依法履行旅遊突發事件報告義務。
第二章 經營安全
第六條 旅遊經營者應當遵守下列要求:
(一)服務場所、服務專案和設施裝置符合有關安全法律、法規和強制性標準的要求;
(二)配備必要的安全和救援人員、設施裝置;
(三)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和責任體系;
(四)保證安全工作的資金投入。
第七條 旅遊經營者應當定期檢查本單位安全措施的落實情況,及時排除安全隱患;對可能發生的旅遊突發事件及採取安全防範措施的情況,應當按照規定及時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報告。
第八條 旅遊經營者應當對其提供的產品和服務進行風險監測和安全評估,依法履行安全風險提示義務,必要時應當採取暫停服務、調整活動內容等措施。
經營高風險旅遊專案或者向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提供旅遊服務的,應當根據需要採取相應的安全保護措施。
第九條 旅遊經營者應當對從業人員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保證從業人員掌握必要的安全生產知識、規章制度、操作規程、崗位技能和應急處理措施,知悉自身在安全生產方面的權利和義務。
旅遊經營者建立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檔案,如實記錄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的時間、內容、參加人員以及考核結果等情況。
未經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合格的旅遊從業人員,不得上崗作業;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專門的安全作業培訓,取得相應資格。
第十條 旅遊經營者應當主動詢問與旅遊活動相關的個人健康資訊,要求旅遊者按照明示的安全規程,使用旅遊設施和接受服務,並要求旅遊者對旅遊經營者採取的安全防範措施予以配合。
第十一條 旅行社組織和接待旅遊者,應當合理安排旅遊行程,向合格的供應商訂購產品和服務。
旅行社及其從業人員發現履行輔助人提供的服務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或者存在安全隱患的,應當予以制止或者更換。
第十二條 旅行社組織出境旅遊,應當製作安全資訊卡。
安全資訊卡應當包括旅遊者姓名、出境證件號碼和國籍,以及緊急情況下的聯絡人、聯絡方式等資訊,使用中文和目的地官方語言(或者英文)填寫。
旅行社應當將安全資訊卡交由旅遊者隨身攜帶,並告知其自行填寫血型、過敏藥物和重大疾病等資訊。
第十三條 旅遊經營者應當依法制定旅遊突發事件應急預案,與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相關部門的應急預案相銜接,並定期組織演練。
第十四條 旅遊突發事件發生後,旅遊經營者及其現場人員應當採取合理、必要的措施救助受害旅遊者,控制事態發展,防止損害擴大。
旅遊經營者應當按照履行統一領導職責或者組織處置突發事件的人民政府的要求,配合其採取的應急處置措施,並參加所在地人民政府組織的應急救援和善後處置工作。
旅遊突發事件發生在境外的,旅行社及其領隊應當在中國駐當地使領館或者政府派出機構的指導下,全力做好突發事件應對處置工作。
第十五條 旅遊突發事件發生後,旅遊經營者的現場人員應當立即向本單位負責人報告,單位負責人接到報告後,應當於1小時內向發生地縣級旅遊主管部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其他相關部門報告;旅行社負責人應當同時向單位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旅遊主管部門報告。
情況緊急或者發生重大、特別重大旅遊突發事件時,現場有關人員可直接向發生地、旅行社所在地縣級以上旅遊主管部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其他相關部門報告。
旅遊突發事件發生在境外的,旅遊團隊的領隊應當立即向當地警方、中國駐當地使領館或者政府派出機構,以及旅行社負責人報告。旅行社負責人應當在接到領隊報告後1小時內,向單位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旅遊主管部門報告。
第三章 風險提示
第十六條 國家建立旅遊目的地安全風險(以下簡稱風險)提示制度。
根據可能對旅遊者造成的危害程度、緊急程度和發展態勢,風險提示級別分為一級(特別嚴重)、二級(嚴重)、三級(較重)和四級(一般),分別用紅色、橙色、黃色和藍色標示。
風險提示級別的劃分標準,由國家旅遊局會同外交、衛生、公安、國土、交通、氣象、地震和海洋等有關部門制定或者確定。
第十七條 風險提示資訊,應當包括風險類別、提示級別、可能影響的區域、起始時間、注意事項、應採取的措施和釋出機關等內容。
一級、二級風險的結束時間能夠與風險提示資訊內容同時釋出的,應當同時釋出;無法同時釋出的,待風險消失後透過原渠道補充發布。
三級、四級風險提示可以不釋出風險結束時間,待風險消失後自然結束。
第十八條 風險提示釋出後,旅行社應當根據風險級別採取下列措施:
(一)四級風險的,加強對旅遊者的提示。
(二)三級風險的,採取必要的安全防範措施。
(三)二級風險的,停止組團或者帶團前往風險區域;已在風險區域的,調整或者中止行程。
(四)一級風險的,停止組團或者帶團前往風險區域,組織已在風險區域的旅遊者撤離。
其他旅遊經營者應當根據風險提示的級別,加強對旅遊者的風險提示,採取相應的安全防範措施,妥善安置旅遊者,並根據政府或者有關部門的要求,暫停或者關閉易受風險危害的旅遊專案或者場所。
第十九條 風險提示釋出後,旅遊者應當關注相關風險,加強個人安全防範,並配合國家應對風險暫時限制旅遊活動的措施,以及有關部門、機構或者旅遊經營者採取的安全防範和應急處置措施。
第二十條 國家旅遊局負責釋出境外旅遊目的地國家(地區),以及風險區域範圍覆蓋全國或者跨省級行政區域的風險提示。釋出一級風險提示的,需經國務院批准;釋出境外旅遊目的地國家(地區)風險提示的,需經外交部門同意。
地方各級旅遊主管部門應當及時轉發上級旅遊主管部門釋出的風險提示,並負責釋出前款規定之外涉及本轄區的風險提示。
第二十一條 風險提示資訊應當透過官方網站、手機簡訊及公眾易查閱的媒體渠道對外發布。一級、二級風險提示應同時通報有關媒體。
第四章 安全管理
第二十二條 旅遊主管部門應當加強下列旅遊安全日常管理工作:
(一)督促旅遊經營者貫徹執行安全和應急管理的有關法律、法規,並引導其實施相關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或者地方標準,提高其安全經營和突發事件應對能力;
(二)指導旅遊經營者組織開展從業人員的安全及應急管理培訓,並透過新聞媒體等多種渠道,組織開展旅遊安全及應急知識的宣傳普及活動;
(三)統計分析本行政區域內發生旅遊安全事故的情況;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旅遊安全管理工作。
旅遊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星級飯店和A級景區旅遊安全和應急管理工作的指導。
第二十三條 地方各級旅遊主管部門應當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制定、修訂本地區或者本部門旅遊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並報上一級旅遊主管部門備案,必要時組織應急演練。
第二十四條 地方各級旅遊主管部門應當在當地人民政府的領導下,依法對景區符合安全開放條件進行指導,核定或者配合相關景區主管部門核定景區最大承載量,引導景區採取門票預約等方式控制景區流量;在旅遊者數量可能達到最大承載量時,配合當地人民政府採取疏導、分流等措施。
第二十五條 旅遊突發事件發生後,發生地縣級以上旅遊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同級人民政府的要求和有關規定,啟動旅遊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並採取下列一項或者多項措施:
(一)組織或者協同、配合相關部門開展對旅遊者的救助及善後處置,防止次生、衍生事件;
(二)協調醫療、救援和保險等機構對旅遊者進行救助及善後處置;
(三)按照同級人民政府的要求,統一、準確、及時釋出有關事態發展和應急處置工作的資訊,並公佈諮詢電話。
第二十六條 旅遊突發事件發生後,發生地縣級以上旅遊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同級人民政府的要求和有關規定,參與旅遊突發事件的調查,配合相關部門依法對應當承擔事件責任的旅遊經營者及其責任人進行處理。
第二十七條 各級旅遊主管部門應當建立旅遊突發事件報告制度。
第二十八條 旅遊主管部門在接到旅遊經營者依據本辦法第十五條規定的報告後,應當向同級人民政府和上級旅遊主管部門報告。一般旅遊突發事件上報至設區的市級旅遊主管部門;較大旅遊突發事件逐級上報至省級旅遊主管部門;重大和特別重大旅遊突發事件逐級上報至國家旅遊局。向上級旅遊主管部門報告旅遊突發事件,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資訊來源;
(二)簡要經過、傷亡人數、影響範圍;
(三)事件涉及的旅遊經營者、其他有關單位的名稱;
(四)事件發生原因及發展趨勢的初步判斷;
(五)採取的應急措施及處置情況;
(六)需要支援協助的事項;
(七)報告人姓名、單位及聯絡電話。
前款所列內容暫時無法確定的,應當先報告已知情況;報告後出現新情況的,應當及時補報、續報。
第二十九條 各級旅遊主管部門應當建立旅遊突發事件資訊通報制度。旅遊突發事件發生後,旅遊主管部門應當及時將有關資訊通報相關行業主管部門。
第三十條 旅遊突發事件處置結束後,發生地旅遊主管部門應當及時查明突發事件的發生經過和原因,總結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的經驗教訓,制定改進措施,並在30日內按照下列程式提交總結報告:
(一)一般旅遊突發事件向設區的市級旅遊主管部門提交;
(二)較大旅遊突發事件逐級向省級旅遊主管部門提交;
(三)重大和特別重大旅遊突發事件逐級向國家旅遊局提交。
旅遊團隊在境外遇到突發事件的,由組團社所在地旅遊主管部門提交總結報告。
第三十一條 省級旅遊主管部門應當於每月5日前,將本地區上月發生的較大旅遊突發事件報國家旅遊局備案,內容應當包括突發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及事件型別和傷亡人數等。
第三十二條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旅遊主管部門應當定期統計分析本行政區域內發生旅遊突發事件的情況,並於每年1月底前將上一年度相關情況逐級報國家旅遊局。
第五章 罰 則
第三十三條 旅遊經營者及其主要負責人、旅遊從業人員違反法律、法規有關安全生產和突發事件應對規定的,依照相關法律、法規處理。
第三十四條 旅行社違反本辦法第十一條第二款的規定,未制止履行輔助人的非法、不安全服務行為,或者未更換履行輔助人的,由旅遊主管部門給予警告,可並處2000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五條 旅行社違反本辦法第十二條的規定,不按要求製作安全資訊卡,未將安全資訊卡交由旅遊者,或者未告知旅遊者相關資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