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劉老炮兒

    目標導向理論是激勵理論的一種。是由豪斯提出來的這種理論的基本出發點是要求領導者排除走向目標的障礙,使其順利達到目標,在此過程中,給予職工滿足多種多樣需要的機會。 目標導向理論認為,要達到任何一個目標必須經過目標行為。而要進入目標行為又必須先經過目標導向行為。兩種行為對動機強度的影響是截然相反的,為了解決這一矛盾,使動機強度經常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上,就必須交替運用目標導向行為和目標行為。也就是說,當一個目標實現後,應適時地提出新的更高的目標,以便進入一個新的目標導向過程,從而使動機強度維持在較高的水平上,使人保持一種積極的狀態。

    目標導向行為與目標行為的區別:

    這兩類行為最主要的區別在於,它們對需要的強度具有不同的影響力。在目標導向行為中,需要的強度隨著該行為的進行而增強,直至目標達成或遭受挫折方止。即當一個人的行為受阻而不能達成目標時,挫折隨之產生,當挫折感更加強烈時,目標需要的強度便會減低,直到它不再影響行為,放棄努力或另行嘗試。而目標行為則不一樣,當目標行為開始後,需要的強度就有減低的趨向。例如,某一職工為進一步深造,希望被某所業餘學校錄取,因此而廢寢忘食地努力學習,越是臨近考期,越是心理緊張,需要越是迫切。而一旦入校學習後,需要的強度會隨畢業的臨近逐漸降低。

  • 2 # 使用者8834898774892

    目標導向和目的導向的區別:目的導向在意的是我得到了什麼,或者說我失去了什麼。目標導向是說我想要什麼,想去哪裡。我想要,我想去,所以去做,我在意的是設想中的目標和現實中的實踐過程。我不在意實踐的結果。其一,結果不是人能控制的;其二,結果無非成敗,得了也驚,失了也驚,太短暫了。 

    目標導向讓我們知道我們要去哪裡,要做什麼。目的導向讓我們知道我們是否到達了,做得怎麼樣。沒到就繼續走唄,沒做好就繼續做唄。盯著結果,挺讓人毛躁的。不如盯著目標舒心。

  • 3 # lzw6407

    所謂問題導向,就是以發現和提出問題為工作起點,以解決和回答問題為工作目標。這既是堅持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本要求,也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具體體現。以問題為導向,是一種工作態度、工作方法,更是一種憂患意識、責任擔當。堅持問題導向,是我們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也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鮮明特點。

  • 4 # 使用者3196287222742

    普遍性目標是基於經驗、哲學觀或倫理觀、意識形態或社會政治需要而引出的一般教育宗旨或原則,這些宗旨或原則被直接運用於課程與教學領域,成為課程與教學領域一般性、規範性的指導方針。行為性目標的取向一度在課程與教學領域佔據主導地位。行為性目標是以具體的、可操作的行為的形式陳述的課程與教學目標,它指明瞭課程與教學過程結束後學生身上所發生的行為變化。與普遍性目標相比,行為性目標具有精確性、具體化和可操作的特點,能有力地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 5 # 使用者3713457890421

    答:普遍性目標和行為性目標的區別是,普遍性目標是大眾化目標,行為性目標是個人性目標或是任務性目標型的目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你是研究生或者博士,你會找個專科或者高中就畢業了另一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