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易簡成位5808850

    滿清能統一蒙古,是其面對明朝的統治,與蒙古勢力聯合應對,共同取得了對明朝的勝利,然後共享明朝疆域統治權,遊牧民族善戰的特點得到充分發揮,所以,在滿蒙問題上,利益聯合是關鍵,武器作用不是最重要的。至於中原王朝沒有主動統一過蒙古,乃是中原王朝不好開疆擴土,只有當遊牧民族硬要來攻,雙方攻守的結果是中原文化同化遊牧民族,才得疆域共治。

  • 2 # 無私無畏征服星辰大海

    蒙古衰落的主要原因就是被,明朝打殘了。明從洪武到萬曆一直打!!北元打成了韃靼,百年打打和和,蒙古正規軍被打成了游擊隊!!永樂時蒙古游擊隊被揍的,東躲西藏。後來蒙古又短時間崛起過。打到北京,抓了明朝皇帝。弘治時代蒙古內訌,又被明朝一頓暴揍。嘉靖時代蒙古又來過北京搶劫!!到隆慶時代蒙古終於投降了!對明朝稱臣了。到萬曆時代蒙古又鬧事了!李家父子帶著後金人(其實是通古斯族後裔,自己往臉貼金!!假冒契丹人女真)徹底揍趴下了蒙古。到了清朝政局穩定後,蒙古又開始鬧事了!!準噶爾多次叛亂,鬧的最大規模就是噶爾丹。所以這提問是不靠譜的,是偽命題。

  • 3 # 回憶還是要忘記

    1、問題本身就是個錯誤。有歷史常識嗎,知道唐代的北庭都護府麼?除了清朝,征服蒙古高原的當然還有蒙古族,甚至更早的鮮卑族。2、錯誤認識的根源就是明朝始終沒有統治漠北。元朝之前好象沒有中原的統一王朝擁有對蒙古高原的統治權。實際上這是個誤解。3、實際上有個經濟利益的問題。就是這些地區能否給王朝有哪怕是最底的

    經濟收益

    ,或者經濟、政治、軍事威脅。實際上看一下中國曆代

    疆域圖

    ,就可以看到,起碼唐代有北庭都護府統治過這一地域。其他朝代不再詳細說明。

  • 4 # 瑪格納斯

    你想想現在還不是統一不了某島,因為以漢族為主體的政權存在著幾千年貫穿的民族性格,就是食草習性。

    造成漢民族政權食草習性的原因很多,孔子儒家思想的根深蒂固是原因一,農耕文明的本質決定了咱們這個民族血性不足,天天靠種田吃飯的和靠殺戮求生的民族存在很大不同。

    另外,補充一句,滿清也沒統一蒙古,只是名義臣服而已,沒有行政任免權,沒有稅賦徵收權,沒有軍隊駐紮權,這種管轄只是面子上的統一而已,也就是給你三分薄面,大家都過得去而已,如果說打起來翻臉比翻書還快,康熙打葛爾丹,雍正打羅不藏丹增,甚至乾隆時期還派鄂爾泰在打。

    真正統一蒙古的還是咱毛爺爺,政財軍三權在手的統一才叫統一,要不然純屬騙自己

  • 5 # 貴事在人為

    多方面原因:1滿蒙皆為遊牧民族習性相同;2草原大漠利於馬戰大開大合,農耕民族長於器械短於機動;3中原嫡長子制往一世二世進取心強,北方遊牧民族以事功傳世,故象北魏、滿清多英主少惡主;4北方地勢高,由南向北屬逆勢而取;5北方氣候地理不適合耕作,中原往往視為棄地,多以守為攻。

  • 6 # 密探零零發

    滿清能夠統一蒙古,倒不如說是滿清聯合了蒙古,後來滿清做大,蒙古甘願做小弟。

    當年驕傲的蒙古人,肯定是不負後起的女真族,但是努爾哈赤為了增強自身的實力和擴大地盤,必須要收了蒙古這個小弟,既然他不願意,於是努爾哈赤就跟蒙古人幹了一仗,顯露一下自己的肌肉,將蒙古人給打敗了;

    但是努爾哈赤並沒有就此擴大戰事,因為他目前最大的敵人是明朝。於是,他派人跟蒙古人談合作,因為元朝由蒙古人建立,後來被明朝給推翻了,蒙古人一直仇視明朝,不斷與明朝為敵,可以說明朝是後金與蒙古人共同的敵人,同時兩者一直垂涎明朝的財富,經常在邊界搶掠,兩者由共同的利益;

    後金與蒙古人因共同的敵人和利益,走向聯合進攻明朝的道路,後來滿清在侵略中日益強大,蒙古人見覆國無望,在滿清的高官厚祿以及政治聯姻下,蒙古人就歸順了滿清,成為了滿清的忠實小弟。

    至於明朝沒有搞定蒙古,一是明朝躲了蒙古人的天下,此乃大仇,不可調和;二是蒙古騎兵戰鬥力強悍,且無大規模聚集地,神出鬼沒,明朝無法將其剿滅;因此一直是明朝的心腹大患,令明朝一直無法統一蒙古。

  • 7 # 18847067308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國土就是那麼回事,滿族收復蒙古,正如狗屎明粉們所說,開始確實是以聯盟的模式出現,明朝政府的壓制,對周邊北元政府,以及其他周邊的少數民族其實是很強硬的,尤其對草原遊牧民族,這些自古以來就與中原農耕民族你死我活打了數千年的一群人明政府肯定不會有好臉色,但明朝皇帝論骨氣,確實令人敬佩,論能力我覺得都很一般,除了派鄭和滿世界炫富,還真就沒什麼大作為了,對了還有一部永樂大典,可惜,清末義和團鬧事,燒人家外國大使館,人家大使館沒事,結果把自家的翰林院燒了,永樂大典至此永遠消失,說明朝工業繁榮,我看也就一般,閉關弱國也是由明朝開始,別都推給清朝,明朝拆了鄭和的大船,不讓鄭和艦隊出海遠行,這是事實,說是朝廷覺得艦隊出海遠行,成本太高,利潤沒有,除了炫富沒吊用,所以拆了,足可見明朝時國家和老百姓對對外貿易認識還是很薄弱的,這一點清朝就有所進步,對外貿易雖說卡的很緊,但老百姓和皇帝都知道海運能賺錢,不只是賠錢賺吆喝,清朝出口的瓷器茶葉絲綢等等商品數量也是相當大的,所以說中國從來沒有離開過世界,清朝閉關鎖國被人詬病,主要還是臺灣問題引起的,也是從康熙年,遷界禁海,收拾臺灣開始的,所以這是事實我不否認,再來看蒙古的表現,和滿族人聯盟,打回中原奪回元大都,這在情理之中,那在中原當過皇帝的人,離開了中原,都想打回來,那是對美好的嚮往,這每個人都一樣,所以蒙古人認為滿人能幫他實現,可事實真的如此嗎?滿蒙真的是聯盟關係嗎?你要信了哪你真就是腦殘了,滿清聯盟的只是部分蒙古部族,很多並不給滿族面子,但滿族還是藉著這些願意聯盟的蒙古人統一了東北,進而統一了北方草原,此時北元政府的後人除了跑就是跑了,元朝的光環早就消失了,有反抗就會有壓迫,滿人對蒙古的政策就是拉一幫,打一幫,蒙古消停了才好進軍中原,進了中原,才有財力物力去收拾西域,才有實力將西藏納入版圖,說實話滿清確實是被明朝逼的,開始殺了人家努爾哈赤的爺爺和父親,殺了之後說是誤殺,誤殺行給個說法吧,努爾哈赤的爺爺父親其實是接到明皇聖旨,去平叛的,這誤殺了其實就是一種手段,明皇看你滿人有點要做大的意思,加上國家不太平,明皇作出這樣的事其實在情理之中,殺了努爾哈赤的爺爺和老子削弱北方少數民族的實力,雖然我是滿族但覺得,明皇從政治上說作的沒錯,當皇帝的不狠不毒怎麼治理一個國家?但這也刺激了努爾哈赤,我爺爺父親為你賣命你說啥就殺,殺完一句誤殺了事,這有點不太地道,但話說回來,做皇帝的啥時候地道過?消除威脅這是皇帝必做的事,恰巧此時明朝以到末年,國力衰弱,給努爾哈赤起兵造反的機會,明皇自顧不暇,關外的地方,明皇本身就看不上,這就是明朝短視的地方,也是明朝走向滅亡的根本原因,明朝只統中原,不統天下這才是我說他就一諸侯國罷了的原因,野心太小,成不了大事,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切斷明朝與北韓的聯絡,他兒子皇太極征服北韓,聯合蒙古,此時恰好李自成給了本就明懸一線的大明王朝狠狠一道,這一刀,徹底讓明朝政權走向了滅亡,吳三桂引清軍入關,說是衝冠一怒為紅顏,我覺得就是放屁,吳三桂是看透了明朝,這個叛來叛去的小人就是想自己立山頭當皇帝而已,他想利用滿人,結果發現失算了,滿清統一天下後最悲哀的事來了,我想滿族的先民絕逼想不到,滿族漢化的速度是如此之快。滿人入關後,大家知道,蒙古人,漢人,包括周邊的小國,北韓,日本都有了新的想法,蒙古覺得我幫了你的忙,你就要分給我點地,按理說是這麼回事,但還是那句話,跟明皇的做法都一樣,地道的事不是皇的該做的,滿清對蒙古做了溫柔的屠殺,照比揚州十日有漢人動手來說,對待蒙古人滿清那可是親自動手,你家有倆兒子就有一個當和尚,有三兒子就有倆要去當和尚,蒙古人口有清一朝銳減六成,漢人殺了那麼多,有人說有三千萬,有人說五千萬,但我覺得不會超過五百萬甚至更少,還要連戰死的漢軍都算上,原因嗎,很簡單,人口發展是要有基數的,在古代那種醫療,衛生條件下,生孩子夭折的機率大到今天我們無法想象的地步,然而明朝末年統計,人口在七千萬到八千萬左右,按下殺掉五千萬來說那就剩兩三千萬,也就是說有清一朝二百餘年,僅僅漢人的數量就暴增十五到二十倍?人均壽命在清朝巔峰時期也就五六十歲這都是往大了說的,事實上我覺得老百姓也就五十來歲就算高壽了,那麼清朝人大概十三四歲結婚,開始生孩子,到了三十一二再生就費盡了,也就是說漢人女子要在有生之年每年生一個,並且保證每個都活下來,不會夭折,那麼她一生可以生十七八個孩子男女不算,這個數字放在皇帝家我覺得能承受,放在百姓家,十八個,怎麼養?按照人口比例,清軍殺掉四千萬,明末人口八千萬,就是說還有四千萬漢人,去掉老弱病殘,我算你還有正常能生育的人口有三千萬,女性有一千五百萬,每人一輩子生十個,都活了,就是一億五千萬,十二年成人第一個十二年我們加一億五千萬,按照清朝三百年算二十四乘以兩億因為女性基數越來越大,數量約為四十八億,三百年時間裡,漢人一個不死,從清初女人就都每人生十個,清朝也就總共能有四十億人口對吧?那麼去掉自然死亡,夭折,戰損,等等原因如果明末,滿人把漢人屠殺的就剩一兩千萬,清末漢人人口剩四億五千萬你們不覺得這個可笑嗎?漢人的女人是老母豬嗎?這顯然是扯淡,所以清朝對漢人的屠殺純屬扯淡,揚州十日嘉定三屠,也不過是後人吹噓,加上反清勢力的大肆渲染的結果,基數在哪!數字能告訴你一切不是嗎?照比來看,蒙古就不一樣咯,滿人知道蒙古人想的啥,中原的主子只能有一個,從態度上看,滿人皇帝的意思是,滿人作的,漢人作的,蒙古人不行,所以引進藏傳佛教,蒙古人在三百年的清朝歷史程序中,從北元的約四千萬,但民國蒙古人千萬左右也就那樣…我說他銳減六成都說少了,所以明粉恨滿人,你可以恨他們不爭氣,但你們沒資格恨滿人殺了多少漢人因為滿人讓漢人暴增到了四億多,中國歷史沒有一個王朝做到過,你們可以恨男人讓你們留辮子,但你們每資格指責滿人丟了多少領土,因為那不是你的大明朝的地盤,那是滿清打出來的,你們沒資格說滿人做錯了什麼,因為你不是生在那個年代,那個年代人能都很迷茫,不知道這個國家該走向何方!該如何拯救這個千年古國,說溥儀是漢奸,走狗,漢人裡就沒有混蛋嗎?比如汪精衛,他比溥儀可恨多了~你們怎麼不罵他?

  • 8 # 頑石說事

    中原王朝,上千年的文化傳承,形成統一思想的儒家文化,而中原人民,提倡農耕文明;滿清,屬於遊牧民族的一個分支,而蒙古也屬於遊牧民族,和滿清形態意識相差不大。

    中原王朝,從先秦時期開始,和北方遊牧民族一直紛爭不斷,當時的秦、趙、燕等國,為了防禦北方遊牧民族的騷擾,不得已修築長城。

    封建中原王朝的歷朝歷代,基本上都被北方遊牧民族騷擾,戰爭都各有勝負,北方遊牧民族(除忽必烈、滿清之外)很少滅中原王朝,而中原王朝,也基本上沒有滅掉北方的遊牧民族,中原王朝強盛時,出兵驅逐北方遊牧民族,或者滅掉其中的某些部落,真正消滅北患的王朝,基本沒有。

    而遊牧民族,也在一次又一次和中原王朝的碰撞中融入中原王朝,儒家文化厲害,就在於此。除了元朝、清朝,很少有中原王朝融入北方遊牧民族的。

    那麼,為什麼滿清能夠統一蒙古,而中原王朝卻不行呢?

    第一、形態意識差異所致,滿清和蒙古,都屬於遊牧民族,文化差異不大。而中原王朝主體民族,和遊牧民族差異太大,每次中原王朝滅了部分遊牧民族,其他的部落春風吹又生,強大了又會繼續和中原對抗。

    第二、滿清給蒙古很大的特權,大家都知道,孝莊太后、慈禧太后等等,都屬於蒙古族,大清有一個慣例,皇后很多都是蒙古科爾沁貴族之女。因此,滿清皇帝有蒙古族的血統。

    第三、中原王朝的儒家文化,基本上都講究血統純正,對於皇上娶外邦女子為妃,很難,其子女想成為繼承人,難上加難。

    第四、歷來中原王朝以自我為中心,四方既蠻夷。所以,中原王朝的上層階級,從骨子裡是看不起北方遊牧民族的,有的只是征伐。

  • 9 # 張慶東字恕鳴文化原創

    史學家認為,朱明和滿清兩朝對付稱霸歐亞兩洲,不可一世的彪悍蒙元,明是武治,清是文治,各朝代分別採用的策略不一樣,是因為各朝各有不同歷史背景的。

    明朝是戰勝元,奪取江山社稷的。面對的是一個由極盛剛轉弱的蒙古諸部落,其族人也不會立馬放下尊嚴,臣服於大明。明太祖朱元璋採取的是“分割瓦解,逐部落打擊”,並且將征服地區“漢化”、“定居”,消除遊牧民族的“野性”。許多人可能沒有細分析,明朝是中國唯一從南打到北,並最終取得皇權的朝代,為了北方的安定,必須要對強蒙古族部落進行“縱深打擊”,到明成祖朱棣時,直接將皇都由南京遷到北京。其目的和意義就可想而知了,對蒙古族部落之戰,史講“砍樹、削枝之術”。

    清朝奪取大明江山,此時的蒙古已經極弱了。究族人口講,蒙古族比滿族人口還少。努兒哈赤發家,靠的是“滿蒙聯盟”,並採取通婚“姻親”的方法將滿蒙緊緊聯絡在一起。滿清奪取全國政權後,採取了三條國策:一是尊崇漢人的儒家思想,鼓勵蒙古人在忽必烈時代尊藏傳佛教為“國教”的信仰。二是皇后必須從蒙古族十三個部落中選推。王爺、貝勒的妃子必須從蒙古族中選配,以此加強滿蒙血統,讓蒙古族人感覺到滿人坐江山,等於蒙古人坐江山。三是借鑑學習漢文明,推進治國“漢化”。

    史學界總結的是“明修長城,清建寺廟”。清加大對信教人的重獎,這又被史稱“挖蔸、刨根”之術,讓有男丁的蒙古人“三丁以上有一二”從事傳教生活,這就極大的降低了蒙古族的人口數。

    創建於2017.12.11

    編輯

  • 10 # 么么龍

    這個就很有意思了。

    中原王朝,我想具體應該指的是明朝吧。

    蒙古最輝煌的時間應該就是建立了元朝,一統中原大地。但是因為其施政方針出錯,尤其是四等人和九流制度,導致社會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銳,僅僅百餘年就被推翻!

    元之前的宋朝軍事實力不太行,而且北宋時期,大遼之後,金朝崛起,而蒙古崛起是在金朝末期,主要是在鐵木真的時代崛起。其軍事力量碾壓四方,滅南宋之後,元朝才真正完成一統。所以說,宋朝沒辦法統一,實在是因為軍事力量不夠。

    而元朝被漢族數支起義軍擊敗,最後朱家明朝建立。太祖成祖,以二世之威,將蒙古驅逐。那時蒙古殘存力量十分強大,反攻中原的希望尚存。不過明朝畢竟是以漢民族為主導國家,而漢族的正統思想不是開拓進取,攻略城池,而是安居樂業,護境保民。(畢竟,大的格局版圖已經是固化了統治者的認識)所以,明朝除了前兩位皇帝以外,基本上都奉行“和平之策”,不主動進攻別人,只做些防禦或是反擊。

    至於清朝則命運較好,他們本身就是和蒙古捱得較近,且同樣是都是“少數民族”,他們有共同的敵人——大明。所以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他們建立了同盟關係。之後,滿清政權的實力不斷壯大,更是攻入北京,問鼎中原皇位。反觀這一時期,蒙古則是面臨沙俄的進攻,如果和滿清開戰,那麼意味著腹背受敵。況且蒙古那時一盤散沙,如果當時是鐵木真這樣的雄才為草原之主,或有一搏之力,但是那時蒙古榮光不再,無力與兩方人馬展開決戰。

    兩較之下,投靠滿清明顯要比投靠沙俄強得多。所以他們就歸順了滿清。

    嗯,這是好事,畢竟讓中華民族又多了一位成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朱棣手下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