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費,意味著對水資源短缺的冷漠
從事水利工程研究的蘭州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研究人員貢力介紹,西北地區是中國的缺水地區,2000年的人均水資源量僅為全華人均佔有量的76.87%。根據中國工程院"西北水資源"專案組於2003年公佈的西北水資源的情況,西北地區人均多年平均水資源量1781立方米,其中在黃河流域為838立方米,內陸河流域3906立方米。
由於經濟發展和人口分佈的相對集中,西北地區人均水資源量的地區分佈極不平衡,缺水嚴重的是以下地區:寧夏黃河流域,人均多年平均水資源量217立方米;陝西渭河流域,326立方米;青海黃河支流湟水河流域,618立方米;甘肅河西走廊石羊河流域,761立方米;新疆天山北坡水系,2850立方米,均大大低於全區平均水平;西北地區的平均土地佔有水資源量為每公頃24000立方米,為全國平均佔有量的80.09%。
西北地區一方面是水資源緊缺,而另一方面水資源的浪費又十分驚人,存在著人均用水量高、農田灌溉用水定額高、單位GDP用水量高等水資源低水平利用的問題。第一用水大戶的農田灌溉,多數自流灌區的灌溉水利用係數僅在0. 5左右,而發達國家在0.8左右,相比可見西北地區水利用效率之低。西北地區農田灌溉定額達到每公頃9255立方米,比全國平均值高出40%;萬元GDP用水1736立方米,比全國平均值高處1.85倍。這就使本來就嚴重的水資源缺乏問題雪上加霜。根據相關資料統計,中國農業用水比例已由1949年的97%下降到1999年的69. 2%,但根據已有資料,2000年西北地區總用水量817億立方米,其中農業用水佔83.9%,工業、城市生活用水僅佔16.1%,與全國相比仍相差很大。
同時,西北地區還存在著工業生產工藝落後的問題,導致工業萬元產值用水量高達103立方米,是發達國家的10到20倍;水的重複利用率為40%左右,而發達國家為75%到85%,差距相當大。
汙染,讓可利用水資源進一步短缺
水環境的汙染又進一步加劇了水資源短缺與利用之間的尷尬。根據2002年的統計資料,西北地區水環境受嚴重汙染和中度汙染的地區,其人口已經佔該區總人口的79. 1%。內陸河流域沒有排汙入海的出路,水環境汙染十分嚴重;黃河的排汙不僅危害本地區,而且危害到黃河中下游的水環境安全。其中特別是西北城鎮工礦地區的生態環境危機,主要是水環境汙染,其嚴重程度完全可用"觸目驚心"來形容。
根據中國工程院"西北水資源"專案組的報告表明,西北地區嚴重汙染的地區包括黃河干流、渭河干流、石羊河流域、疏勒河流域以及伊犁河流域21個城市(地區)所在的主要河段,水質已屬於Ⅴ類或劣於Ⅴ類,不能滿足農業灌溉用水的標準,有的已成為黑臭河段。其中,渭河流域已成為全國汙染最嚴重區域之一。汙染嚴重河段的流域面積雖然僅佔西北地區總面積的13%,但這些地區是城鎮工礦集中、人口稠密區域,也是今後城鎮發展的主要區域,目前受影響人口已達西北地區總人口的55.2%。這些地區的主要汙染因子是COD(有機汙染物)、BOD(生物汙染物)和氨氮,區域性河段如黃河干流甘肅、內蒙古段還發現 重金屬超標現象。
中度汙染地區主要有新疆的烏魯木齊市、甘肅的白銀市以及陝西的銅川市等14個城市(地區),主要河流水質多屬於Ⅳ類,汙染河流的流域面積約佔西北地區總面積的27.2%,受影響人口約佔西北地區總人口的23.9%。其水質目前尚可滿足工農業生產要求,但已不能作為飲用水源,而且基本已無環境容量,若不能控制排汙,很快將成為嚴重汙染區。
尚未明顯汙染的地區有27個地市,其主要河流水質基本保持在Ⅱ~Ⅲ類,尚未受到明顯汙染。雖然這些水質良好區域的面積佔西北地區總面積的59.8%,但大部分處於荒漠地帶,其人口只佔總人口的20.9%。
今年6月26日黃河干流內蒙古三湖河口段發生汙染,河段水體發黑且伴有死魚飄浮,原因就在於上游的排汙。黃河水利委員會寧蒙水文水資源局接到汙染事故報告後,前往烏拉特前旗調查並進行現場取樣。據初步分析,本次汙染的主要原因是烏拉特前旗塞外星、北晨、華章3家造紙廠及林海化工廠排放的工業廢汙水及烏梁素海農灌退水所致。
透支,另一種"殺雞取卵"
當前有限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問題也是困擾西北地區的另一大難題。西北地區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問題可歸結為乾旱、洪澇和汙染,並可具體表述為水資源緊缺、水利工程老化失修、生態環境惡化三個危機和旱洪澇威脅、投入不足、機制過死、生態環境脆弱和行業貧困五大難題。在西部地區,特別是黃土高原地區水土流失面廣量大。一方面乾旱缺水,另一方面由於降雨集中,多暴雨、洪水,加之植被稀少、溝深坡陡,造成了嚴重的水土流失。匯入河道的徑流含沙量大,最大可達每立方米1000到1200千克。根據全國第二次水土流失遙感調查的資料,與第一次遙感調查的資料相比,西部水土流失面積已經由104萬平方公里增加到107萬平方公里。
根據中國工程院"西北水資源"專案組的統計資料,西北地區的水資源開發利用率(供水量與水資源總量的比值)也處在一個很高的水平。以2000年為例,全國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率為20%,而西北地區卻高達53 .3%,其中黃河流域為55%。內陸河利於為52. 5%。西北各地的水資源開發利用率也極不平衡,甘肅河西走廊水資源開發利用率高達92%,而由於水資源的重複利用和超采地下水,其中石羊河竟然達到154%,黑河達到112%;在新疆,塔里木河和準噶爾盆地的水資源開發利用率也分別高達79%和80%。
西北地區已經嚐到了水資源短缺和低水平利用尷尬帶來的後果,其中最顯著的就是土地沙漠化。西北地區的生態環境由於人類不合理的經濟活動,主要是水、土資源利用不合理,使原有耕地、林地和草地退化。內陸乾旱區,如甘肅民勤,由於河流上中游用水過多,造成下游河湖乾涸,荒漠擴大;沙漠邊緣地區,由於超采地下水,致使沙生植被枯萎、死亡,造成土地沙漠化。據統計由於過度利用沙區水資源,當地地下水位下降了0.5到1米。地下水位的下降直接影響了地表植被的生長,現有的9000公頃人工沙棗林全部枯死,23300公頃白刺紅柳林也面臨枯死的境地,2萬公頃的土地荒蕪,面臨著二次沙漠化的威脅。
此間,有關專家呼籲,要透過各種措施來提高西北地區水資源的保有量。在當前西北地區經濟欠發達、財政能力無法負擔高昂的生態保護的費用下,應該建立一個流域間的上下游的補償機制,流域的上游地區停止對水資源的過量開採,著重進行生態環境的保護;下游地區是上游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受益者,應從財政上對上游地區進行適當的補償。這樣,既可以在不犧牲上游利益的前提下讓環境得到保護,又可以使水資源向能產生更高效益的相對發達的下游地區。
浪費,意味著對水資源短缺的冷漠
從事水利工程研究的蘭州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研究人員貢力介紹,西北地區是中國的缺水地區,2000年的人均水資源量僅為全華人均佔有量的76.87%。根據中國工程院"西北水資源"專案組於2003年公佈的西北水資源的情況,西北地區人均多年平均水資源量1781立方米,其中在黃河流域為838立方米,內陸河流域3906立方米。
由於經濟發展和人口分佈的相對集中,西北地區人均水資源量的地區分佈極不平衡,缺水嚴重的是以下地區:寧夏黃河流域,人均多年平均水資源量217立方米;陝西渭河流域,326立方米;青海黃河支流湟水河流域,618立方米;甘肅河西走廊石羊河流域,761立方米;新疆天山北坡水系,2850立方米,均大大低於全區平均水平;西北地區的平均土地佔有水資源量為每公頃24000立方米,為全國平均佔有量的80.09%。
西北地區一方面是水資源緊缺,而另一方面水資源的浪費又十分驚人,存在著人均用水量高、農田灌溉用水定額高、單位GDP用水量高等水資源低水平利用的問題。第一用水大戶的農田灌溉,多數自流灌區的灌溉水利用係數僅在0. 5左右,而發達國家在0.8左右,相比可見西北地區水利用效率之低。西北地區農田灌溉定額達到每公頃9255立方米,比全國平均值高出40%;萬元GDP用水1736立方米,比全國平均值高處1.85倍。這就使本來就嚴重的水資源缺乏問題雪上加霜。根據相關資料統計,中國農業用水比例已由1949年的97%下降到1999年的69. 2%,但根據已有資料,2000年西北地區總用水量817億立方米,其中農業用水佔83.9%,工業、城市生活用水僅佔16.1%,與全國相比仍相差很大。
同時,西北地區還存在著工業生產工藝落後的問題,導致工業萬元產值用水量高達103立方米,是發達國家的10到20倍;水的重複利用率為40%左右,而發達國家為75%到85%,差距相當大。
汙染,讓可利用水資源進一步短缺
水環境的汙染又進一步加劇了水資源短缺與利用之間的尷尬。根據2002年的統計資料,西北地區水環境受嚴重汙染和中度汙染的地區,其人口已經佔該區總人口的79. 1%。內陸河流域沒有排汙入海的出路,水環境汙染十分嚴重;黃河的排汙不僅危害本地區,而且危害到黃河中下游的水環境安全。其中特別是西北城鎮工礦地區的生態環境危機,主要是水環境汙染,其嚴重程度完全可用"觸目驚心"來形容。
根據中國工程院"西北水資源"專案組的報告表明,西北地區嚴重汙染的地區包括黃河干流、渭河干流、石羊河流域、疏勒河流域以及伊犁河流域21個城市(地區)所在的主要河段,水質已屬於Ⅴ類或劣於Ⅴ類,不能滿足農業灌溉用水的標準,有的已成為黑臭河段。其中,渭河流域已成為全國汙染最嚴重區域之一。汙染嚴重河段的流域面積雖然僅佔西北地區總面積的13%,但這些地區是城鎮工礦集中、人口稠密區域,也是今後城鎮發展的主要區域,目前受影響人口已達西北地區總人口的55.2%。這些地區的主要汙染因子是COD(有機汙染物)、BOD(生物汙染物)和氨氮,區域性河段如黃河干流甘肅、內蒙古段還發現 重金屬超標現象。
中度汙染地區主要有新疆的烏魯木齊市、甘肅的白銀市以及陝西的銅川市等14個城市(地區),主要河流水質多屬於Ⅳ類,汙染河流的流域面積約佔西北地區總面積的27.2%,受影響人口約佔西北地區總人口的23.9%。其水質目前尚可滿足工農業生產要求,但已不能作為飲用水源,而且基本已無環境容量,若不能控制排汙,很快將成為嚴重汙染區。
尚未明顯汙染的地區有27個地市,其主要河流水質基本保持在Ⅱ~Ⅲ類,尚未受到明顯汙染。雖然這些水質良好區域的面積佔西北地區總面積的59.8%,但大部分處於荒漠地帶,其人口只佔總人口的20.9%。
今年6月26日黃河干流內蒙古三湖河口段發生汙染,河段水體發黑且伴有死魚飄浮,原因就在於上游的排汙。黃河水利委員會寧蒙水文水資源局接到汙染事故報告後,前往烏拉特前旗調查並進行現場取樣。據初步分析,本次汙染的主要原因是烏拉特前旗塞外星、北晨、華章3家造紙廠及林海化工廠排放的工業廢汙水及烏梁素海農灌退水所致。
透支,另一種"殺雞取卵"
當前有限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問題也是困擾西北地區的另一大難題。西北地區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問題可歸結為乾旱、洪澇和汙染,並可具體表述為水資源緊缺、水利工程老化失修、生態環境惡化三個危機和旱洪澇威脅、投入不足、機制過死、生態環境脆弱和行業貧困五大難題。在西部地區,特別是黃土高原地區水土流失面廣量大。一方面乾旱缺水,另一方面由於降雨集中,多暴雨、洪水,加之植被稀少、溝深坡陡,造成了嚴重的水土流失。匯入河道的徑流含沙量大,最大可達每立方米1000到1200千克。根據全國第二次水土流失遙感調查的資料,與第一次遙感調查的資料相比,西部水土流失面積已經由104萬平方公里增加到107萬平方公里。
根據中國工程院"西北水資源"專案組的統計資料,西北地區的水資源開發利用率(供水量與水資源總量的比值)也處在一個很高的水平。以2000年為例,全國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率為20%,而西北地區卻高達53 .3%,其中黃河流域為55%。內陸河利於為52. 5%。西北各地的水資源開發利用率也極不平衡,甘肅河西走廊水資源開發利用率高達92%,而由於水資源的重複利用和超采地下水,其中石羊河竟然達到154%,黑河達到112%;在新疆,塔里木河和準噶爾盆地的水資源開發利用率也分別高達79%和80%。
西北地區已經嚐到了水資源短缺和低水平利用尷尬帶來的後果,其中最顯著的就是土地沙漠化。西北地區的生態環境由於人類不合理的經濟活動,主要是水、土資源利用不合理,使原有耕地、林地和草地退化。內陸乾旱區,如甘肅民勤,由於河流上中游用水過多,造成下游河湖乾涸,荒漠擴大;沙漠邊緣地區,由於超采地下水,致使沙生植被枯萎、死亡,造成土地沙漠化。據統計由於過度利用沙區水資源,當地地下水位下降了0.5到1米。地下水位的下降直接影響了地表植被的生長,現有的9000公頃人工沙棗林全部枯死,23300公頃白刺紅柳林也面臨枯死的境地,2萬公頃的土地荒蕪,面臨著二次沙漠化的威脅。
此間,有關專家呼籲,要透過各種措施來提高西北地區水資源的保有量。在當前西北地區經濟欠發達、財政能力無法負擔高昂的生態保護的費用下,應該建立一個流域間的上下游的補償機制,流域的上游地區停止對水資源的過量開採,著重進行生態環境的保護;下游地區是上游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受益者,應從財政上對上游地區進行適當的補償。這樣,既可以在不犧牲上游利益的前提下讓環境得到保護,又可以使水資源向能產生更高效益的相對發達的下游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