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妙雲就是明成祖朱棣的嫡妻仁孝徐皇后,她也是一代傳奇女子,自幼出身將門之後,她是明朝開國第一大將徐達的長女,自幼就嫁給朱棣成為童養媳,與朱棣相依相伴三十年。而朱棣一生有九個兒女,其中七個兒女皆為徐妙雲所生,並且在她死後十七年裡朱棣不再立後,可以說她是朱棣一生的白月光,那麼徐妙雲有何魅力能讓朱棣一生都難以忘卻?
元順帝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這一年還是吳王的朱元璋與漢王陳友諒的大戰一觸即發,在這個時刻,朱元璋的摯友也是他的大將徐達喜得長女徐妙雲,朱元璋也替徐達高興不僅送上賀禮,還在滿月宴上提出讓第四子朱棣與徐妙雲定下娃娃親。
在《明史》中記載徐妙云為:成祖仁孝皇后徐氏,中山王達長女也。幼貞靜,好讀書,稱女諸生。
這意思就是說徐妙雲自幼聰慧過人,喜好讀書,很有文采,被當時的人稱之為女諸生。
徐達一看徐妙雲自幼如此聰慧,他可沒有像封建時期別的父親那樣重男輕女,而是為她聘請名儒教導她讀書識字。連教導徐妙雲讀書的老師都稱她天賦過人遠勝於一般男兒。
在徐妙雲11歲時,已經稱帝的朱元璋就下旨把徐妙雲接入宮中陪伴朱棣,他要和馬皇后親自撫育朱棣和徐妙雲。
朱元璋的兒媳有不少,但唯獨太子朱標的妻子即開國名將常遇春之女常氏和徐妙雲最讓朱元璋和馬皇后滿意,尤其是徐妙雲侍奉朱元璋和馬皇后極為孝順,馬皇后對徐妙雲也如對待親生女兒一般,史料記載“日侍(馬皇后)左右,獨被寵眷”。
徐妙雲入宮三年與朱棣培養了三年的感情,三年後水到渠成,朱元璋就下旨讓二人完婚,就這樣年僅14歲的徐妙雲嫁給了16歲的朱棣。
朱棣與徐妙雲大婚之後就被朱元璋冊封為燕王,要到北京去就藩,徐妙雲也就跟著朱棣來到了北京。
當朱棣到了封地之後就忙壞了,朱棣作為戍邊藩王,在北京要與各路地方官員接洽融合,應酬很忙。同時燕王府還屬於小型宮廷機構,內部設有審理所、典膳所、奉伺所、紀善所、良醫所、典儀所、工正所等類似宮廷管理的機構,燕王府內部事務需要管理的地方就很多,朱棣還要與地方官應酬,因此他根本忙不過來。
這時候徐妙雲的賢惠之處就出來了,她在朱棣忙於應酬外務時,她把燕王府內部機構事務處理得井井有條,大到王府機構制度管理,小到給孩子找老師以及王府倉庫收支等瑣事,她都一人操持的有條不紊。
所以在《明太宗實錄》(朱棣最初廟號為明太宗)中記載:內助藩國二十餘年……嬪於肇封,家政輯寧。
可以說朱棣和徐妙雲在北京的日子生活得很愜意,男主外,女主內,兩人可以一日三餐四季的就這麼過下去,還生育了長子朱高熾、次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三個兒子和四個女兒,一家人可以說生活的非常溫馨。如果歷史就讓朱棣這麼生活下去,那麼到最後朱棣也會落得個一代賢王的名聲,而徐妙語也會成為被後人稱讚的賢惠王后。不過平靜的生活最終還是被朱棣的侄子朱允炆所打破。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去世,由於朱棣的大哥朱標英年早逝,因此朱元璋把皇位傳給了朱標的兒子朱允炆。
朱允炆繼位之後感覺到藩王叔叔們對皇位的威脅,於是他採取了很嚴酷的手段進行削藩,他先後廢除了朱元璋第五子周王朱橚、第七子齊王朱榑、十三子代王朱桂以及十八子岷王朱楩的封爵,又逼死了朱元璋第十二子湘王朱柏。
眼看侄子朱允炆用這麼狠辣決絕的手段削藩,朱棣有些不安和害怕,他知道當時天下藩王中以他實力最強的,也最讓侄子朱允炆忌憚,而朱允炆的刀早晚會砍到他身上。
此時朱棣身邊的一些謀臣如道衍和尚就開始勸他應該反抗了,徐妙雲也是在這時候建議朱棣早做打算,不能坐以待斃。《明太宗實錄》中記載:上舉義靖內難,後所贊畫,多協上意。
這也就是說徐妙雲積極參與策劃朱棣發動靖難之變,還給朱棣出了不少主意,很符合朱棣的想法。
後來在靖難之役時,朱棣率主力部隊去襲擊大寧城(現今內蒙寧城縣),留下長子朱高熾帶領一些老弱殘兵鎮守北京。
而朱允炆的大將李景隆率大軍奇襲北京,朱高熾積極指揮軍隊守城,不過名義上是朱高熾守衛北京,實際上朱高熾每次安排戰略部署都要事先請示母親徐妙雲,而徐妙云為了固守北京也費盡心思。
徐妙雲是一代名將徐達的長女,她自幼就見識過父親行軍打仗的本事,她深知守城最重要的就是提升士氣,因此她每天幾乎都會親自披甲上陣到城樓上督戰鼓舞士氣,同時她還發動燕王手下將領家的女眷們與她一起披掛上陣。
徐妙雲還親自帶著這些娘子軍一起在城樓上往下扔石頭,抵禦李景隆軍隊的攀城攻勢。正是憑藉徐妙雲和兒子朱高熾的積極防守,最終李景隆被徹底拖住,一直等到朱棣從大寧回援北京,朱高熾又派人主動出城與朱棣的援軍內外夾擊李景隆,打得李景隆慘敗而逃。
靖難之役一戰就是四年,這期間朱棣多虧了妻子徐妙雲和兒子朱高熾幫他穩定後方,他才能沒有後顧之憂地與朱允炆的軍隊在前線作戰。
為此朱棣曾經感嘆自己這一生有多麼幸運能娶得如此賢內助妻子,這也是朱棣一生對徐妙雲既尊重又喜愛的原因,皆因徐妙雲是典型的賢內助,對他的事業甚至人生都幫助很大。
1402年朱棣歷經四年的靖難之役終於取得成功,都城南京被朱棣攻克,大侄子朱允炆自焚後下落不明。朱棣則順利地登基為帝,朱棣登基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妻子徐妙雲從北京接到南京,並對外宣佈徐妙云為皇后。
按照朱元璋定下的明朝皇室禮儀規範,皇后鳳印上的墜飾理應為金龜紐,當初馬皇后的鳳印墜飾就是金龜紐。朱棣為了彰顯對妻子徐妙雲的尊重,他特意下旨給徐妙雲的皇后鳳印墜飾改為盤龍紐。
並且朱棣還一改歷朝歷代冊封皇后時只在宮廷內部宣讀冊封詔書的規矩,他特意命禮部官員在承天門宣讀冊封詔書,朱棣的寓意就是想讓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徐妙雲現在是一國之母。而徐妙雲也成了明清兩朝第一位單獨頒佈冊封詔書並在承天門昭告天下的皇后。
朱棣在冊封詔書中寫道:濟朕艱難,同勤開國,朕登大寶,允賴相成,朕躬行天討,無內顧之憂,同朕恭勤,保茲天命,君臨爾萬姓之上!
這意思就是說朱棣能登上皇位,與妻子徐妙雲的幫助密不可分,是徐妙雲讓自己沒有後顧之憂,可以全身心地打拼事業,所以他能當皇帝全靠了妻子徐妙雲,既然現在成了皇帝,那就應該夫妻一同守護天下,朱棣想讓徐妙雲與他一起君臨天下。
從朱棣的冊封詔書中可以看出他對徐妙雲是多麼感激和尊重,他把徐妙雲當成賢內助,是他的人生最重要的伴侶,他要和徐妙雲一起享受君臨天下的滋味。
徐妙雲當上皇后之後,依舊如燕王妃時,幫助朱棣操持後宮事務,還要關心朱棣的生活起居,不僅做好妻子的本分,她還利用自己的才學幫助朱棣治理天下。
在夫妻閨房之中,徐妙雲總是給朱棣提出合理的治國方針,徐妙雲認為治國不外乎兩點,其一關注民生,關心和愛護百姓,其二就是國家發展需要人才,皇帝更應該格外重視發掘和培養人才。
在第一點上徐妙雲經常建議朱棣,天下歷經四年的靖難之役,百姓早已疲憊不堪,朱棣就應該對百姓減稅降負,同時自身還要以勤儉寬仁為主。徐妙雲不僅這麼對朱棣提建議,她本人也能以身作則,她在宮廷之中掀起了勤儉之風,使得宮廷開支不會給國家財政造成負擔,這樣一來國家就可以讓利於民,大大減輕了國家的財政負擔。
徐妙雲如此關愛百姓,還能以身作則,一時之間使得她在全國上下贏得了不少好口碑。當時天下百姓無不稱讚皇后的勤儉賢惠。
在第二點上徐妙雲就建議朱棣寬恕朱允炆的舊臣,朱棣在繼位之初,由於猜忌心理,對朱允炆遺留下來的舊臣十分猜忌,於是徐妙雲就對朱棣說:“當世賢才皆高皇帝所遺,陛下不宜以新舊間。”
徐妙雲這意思就是告訴朱棣,朱允炆的這些舊臣都是當年你爹朱元璋精心挑選出來的能臣英才,朱棣不應該因為他們曾為朱允炆效力過就對他們棄而不用,也不能光用燕王舊部來治理天下。
朱棣後來聽從了徐妙雲的建議,大膽地啟用了朱允炆的舊臣解縉、夏元吉等人,這些人得到朱棣的禮遇之後,果然盡心竭力輔佐朱棣治理天下,不少朱允炆的舊臣後來都成為幫助朱棣打造“永樂盛世”的名臣。
徐妙雲還經常召見一些朝廷重臣的妻子入宮,她當面教這些重臣妻子如何做好賢內助,如何能讓丈夫沒有後顧之憂安心治國,不僅不能讓丈夫沒有後顧之憂,還要能適時地匡正丈夫的行為。
可以說有徐妙雲當皇后,使得朱棣在位初期獲益良多,因此朱棣對妻子是不吝讚美,他盛讚徐妙雲是“職善道以輔內治,衍繁慶以益生靈”,並且朱棣認為徐妙雲堪比唐太宗李世民的嫡妻一代賢后長孫皇后。
徐妙雲不僅能治國,她更能治家。徐妙雲所生次子朱高煦和三子朱高燧都是好勇鬥狠的不法之徒,尤其是朱高煦驍勇善戰,自認為在靖難之役中幫助朱棣立下大功,不服大哥朱高熾成為太子,野心勃勃。
可是朱高煦和朱高燧如此張狂,但是到了母親徐妙雲面前都老老實實變成乖乖兒,尤其是朱高煦對母親徐妙雲更是敬畏有加,在徐妙雲面前不敢做出任何過分之事。只不過徐妙雲去世得太早,以至於沒人能壓住朱高煦和朱高燧,也導致二人後來經常聯合起來構陷朱高熾。
徐妙雲不僅對自己兒子要求嚴苛,對侄子也非常嚴苛。徐妙雲的弟弟徐增壽在朱棣攻打南京時,企圖在城內策應朱棣開啟城門,事發後被朱允炆親手所殺。朱棣對於小舅子徐增壽之死一直很悲痛,想追封徐增壽為公爵,並讓徐增壽的兒子也就是徐妙雲的侄子徐景昌承襲公爵爵位。
朱棣的這個想法卻遭到了徐妙雲的堅決反對,徐妙雲認為朱棣不能太過於寵愛自己的孃家人,徐達的長子徐輝祖已經承襲了徐達的公爵爵位,現在再給徐景昌一個公爵承襲,那麼徐家就等於有兩個公爵爵位,這樣太過於顯赫了。
不過朱棣卻堅持想給徐增壽兒子徐景昌一個公爵,於是他揹著徐妙雲搶先發布了追諡徐增壽為公爵,並讓徐景昌承襲公爵的聖旨,這就是聖旨一下,誰都改變不了,事後朱棣才把這件事告訴給了徐妙雲。
結果徐妙雲卻因這件事和朱棣打了起來,這也是徐妙雲嫁給朱棣之後第一次跟他發火,徐妙雲認為朱棣對徐家封賞過重,同時侄子徐景昌年紀還小,就受到如此封爵,也不利於他成長。
不過朱棣的聖旨已經昭告天下,徐妙雲也沒法改變了,但是她還是擔心侄子徐景昌年少位尊變得驕狂起來,她特意把徐景昌找到身邊來,諄諄囑咐告誡他不可倚仗皇帝的恩寵胡作非為。除此之外,徐妙雲還親自給徐景昌選擇品行忠厚的儒生當老師,希望他能成長為忠厚的長者。
徐景昌在徐妙雲的操心之下,長大後果然成為了一名忠厚長者,為人老實厚道,還謙恭謹慎,從來不以身居高位而自傲。而徐景昌的後人徐允楨在明末時期李自成攻入京城時,企圖組織軍隊護送明末帝崇禎皇帝朱由檢出逃,結果被義軍所殺壯烈殉國。可以說徐景昌及其後人沒有辜負徐妙雲的教導,一直陪伴大明共存亡。
可惜的是徐妙雲在永樂五年(1407年)時就病重去世了,年僅46歲。突然間相依相伴三十多年的妻子徐妙雲去世對朱棣打擊很大。在徐妙雲病危時,朱棣就什麼都不幹整天在床邊親自伺候徐妙雲。
徐妙雲在最後與朱棣訣別時,除了勸他保重身體之外,居然還在為朱棣的大明操心,她要求朱棣答應自己一定要愛惜百姓,與民生息,還要重視人才,善待皇室成員,但是不要再過分驕縱自己的孃家人。臨死前還在為百姓擔憂,有皇后如此,也是大明之幸。
在徐妙雲嚥氣後的一瞬間,朱棣情難自已,一個男子漢大丈夫,還是一代帝王,居然不顧身份如同孩子一般伏在妻子屍身上號啕痛哭,《明太宗實錄》中記載的朱棣這一幕真的是讓人為之感動。
此後朱棣長期處於悲痛的情緒之中,連大臣們都十分憐憫同情他,很多朝臣都上書建議朱棣以國家為重,節哀順變,保重身體。可是朱棣卻十分悲痛地對朝臣說,妻子徐皇后就如同唐朝的長孫皇后一般,自己失去的不僅僅是妻子,更是良師益友,沒了徐皇后,此後恐怕再也沒有人敢直言匡正自己的言行了。
朱棣還為了徐妙雲打破了常理,他不僅為徐妙雲舉行了隆重的葬禮,他還親自穿喪服一年來紀念妻子。朱棣還特意找來了道教正一教真人張宇初率道教徒為徐妙雲往生祈福,又找來大報恩寺的僧眾超度徐妙雲,佛道兩家的法會就舉行了一百多天,徐妙雲的喪禮和葬禮規格也是明清兩朝皇后之最。
徐妙雲一生與朱棣生育了三子四女,可以說朱棣一生總共只有九名子女,幾乎全都是徐妙雲所生,這就是因為在沒成為皇帝之前,朱棣敬重徐妙雲,從未納妾。而成為皇帝后雖然朱棣的後宮有了一些女人,但是朱棣出於對徐妙雲的敬重從不正式冊立妃嬪,徐妙雲去世滿三年之後,朱棣才陸續正式冊封了一些妃嬪。可以說朱棣雖然並非真正的一夫一妻,但他對徐妙雲的感情也算是做到了一夫一妻。
在永樂七年(1409年)時,朱棣巡幸到了北平,在這裡睹物思人,他又想起了與妻子徐妙雲的生活往事,加之朱棣想打擊北方蒙古政權,有了“天子守國門”的想法,於是朱棣在這一難決定遷都北平,並改北平為北京。
在朱棣決定遷都北京之後,他就開始命人給自己在北京選擇墓地修建陵寢,後來選在了昌平縣天壽山修建陵寢,也就開創了明朝十三皇陵,朱棣的陵寢也是十三陵中最宏偉的明長陵。
徐妙雲去世後沒有立刻下葬,而是停棺於南京的皇宮中,永樂十一年(1413年)長陵修建完畢後,朱棣親自護送徐妙雲的棺槨到北京的長陵下葬,徐妙雲也是第一位下葬在明十三陵中的人。
在徐妙雲下葬十一年後,也就是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北伐蒙古回京途中在榆木川病逝,終年65歲,終於朱棣也入葬於明長陵陪伴愛妻徐妙雲。
朱棣在臨終時一再叮囑朝臣,要讓徐妙雲的神主牌位與自己的棺槨一同享受祭祀,後來朱高熾繼位為明仁宗,嚴格執行了朱棣的遺囑,而祭祀時就要追加諡號和廟號,於是朱高熾就在同一天給父母朱棣和徐妙雲追加了諡號和廟號,朱棣和徐妙雲也成為明清兩朝歷史上唯一一對同一天、同地點、同禮儀被追加諡號和廟號的皇帝與皇后。
徐妙雲這一生對於朱棣來說既是妻子又是良師益友,正所謂美人在骨不在相,徐妙雲是用個人的魅力和能力拴住了朱棣的帝王之心,也成了朱棣一生的白月光,所以女人更應該注重的是個人魅力和內涵的提升,這樣才會永遠能拴住男人的心。
其實女人對男人的影響真的很重要,一個好女人能影響改變男人的一生,甚至可以改變男人家族的好幾代人,徐妙雲對朱棣的影響就是如此。能得賢妻如徐妙雲這樣,夫復何求,所以徐妙雲才能讓朱棣十七年不再立後,後半生都難以忘卻。
徐妙雲就是明成祖朱棣的嫡妻仁孝徐皇后,她也是一代傳奇女子,自幼出身將門之後,她是明朝開國第一大將徐達的長女,自幼就嫁給朱棣成為童養媳,與朱棣相依相伴三十年。而朱棣一生有九個兒女,其中七個兒女皆為徐妙雲所生,並且在她死後十七年裡朱棣不再立後,可以說她是朱棣一生的白月光,那麼徐妙雲有何魅力能讓朱棣一生都難以忘卻?
徐家有女初長成,才智超群輔燕王
元順帝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這一年還是吳王的朱元璋與漢王陳友諒的大戰一觸即發,在這個時刻,朱元璋的摯友也是他的大將徐達喜得長女徐妙雲,朱元璋也替徐達高興不僅送上賀禮,還在滿月宴上提出讓第四子朱棣與徐妙雲定下娃娃親。
在《明史》中記載徐妙云為:成祖仁孝皇后徐氏,中山王達長女也。幼貞靜,好讀書,稱女諸生。
這意思就是說徐妙雲自幼聰慧過人,喜好讀書,很有文采,被當時的人稱之為女諸生。
徐達一看徐妙雲自幼如此聰慧,他可沒有像封建時期別的父親那樣重男輕女,而是為她聘請名儒教導她讀書識字。連教導徐妙雲讀書的老師都稱她天賦過人遠勝於一般男兒。
在徐妙雲11歲時,已經稱帝的朱元璋就下旨把徐妙雲接入宮中陪伴朱棣,他要和馬皇后親自撫育朱棣和徐妙雲。
朱元璋的兒媳有不少,但唯獨太子朱標的妻子即開國名將常遇春之女常氏和徐妙雲最讓朱元璋和馬皇后滿意,尤其是徐妙雲侍奉朱元璋和馬皇后極為孝順,馬皇后對徐妙雲也如對待親生女兒一般,史料記載“日侍(馬皇后)左右,獨被寵眷”。
徐妙雲入宮三年與朱棣培養了三年的感情,三年後水到渠成,朱元璋就下旨讓二人完婚,就這樣年僅14歲的徐妙雲嫁給了16歲的朱棣。
朱棣與徐妙雲大婚之後就被朱元璋冊封為燕王,要到北京去就藩,徐妙雲也就跟著朱棣來到了北京。
當朱棣到了封地之後就忙壞了,朱棣作為戍邊藩王,在北京要與各路地方官員接洽融合,應酬很忙。同時燕王府還屬於小型宮廷機構,內部設有審理所、典膳所、奉伺所、紀善所、良醫所、典儀所、工正所等類似宮廷管理的機構,燕王府內部事務需要管理的地方就很多,朱棣還要與地方官應酬,因此他根本忙不過來。
這時候徐妙雲的賢惠之處就出來了,她在朱棣忙於應酬外務時,她把燕王府內部機構事務處理得井井有條,大到王府機構制度管理,小到給孩子找老師以及王府倉庫收支等瑣事,她都一人操持的有條不紊。
所以在《明太宗實錄》(朱棣最初廟號為明太宗)中記載:內助藩國二十餘年……嬪於肇封,家政輯寧。
可以說朱棣和徐妙雲在北京的日子生活得很愜意,男主外,女主內,兩人可以一日三餐四季的就這麼過下去,還生育了長子朱高熾、次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三個兒子和四個女兒,一家人可以說生活的非常溫馨。如果歷史就讓朱棣這麼生活下去,那麼到最後朱棣也會落得個一代賢王的名聲,而徐妙語也會成為被後人稱讚的賢惠王后。不過平靜的生活最終還是被朱棣的侄子朱允炆所打破。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去世,由於朱棣的大哥朱標英年早逝,因此朱元璋把皇位傳給了朱標的兒子朱允炆。
朱允炆繼位之後感覺到藩王叔叔們對皇位的威脅,於是他採取了很嚴酷的手段進行削藩,他先後廢除了朱元璋第五子周王朱橚、第七子齊王朱榑、十三子代王朱桂以及十八子岷王朱楩的封爵,又逼死了朱元璋第十二子湘王朱柏。
眼看侄子朱允炆用這麼狠辣決絕的手段削藩,朱棣有些不安和害怕,他知道當時天下藩王中以他實力最強的,也最讓侄子朱允炆忌憚,而朱允炆的刀早晚會砍到他身上。
此時朱棣身邊的一些謀臣如道衍和尚就開始勸他應該反抗了,徐妙雲也是在這時候建議朱棣早做打算,不能坐以待斃。《明太宗實錄》中記載:上舉義靖內難,後所贊畫,多協上意。
這也就是說徐妙雲積極參與策劃朱棣發動靖難之變,還給朱棣出了不少主意,很符合朱棣的想法。
後來在靖難之役時,朱棣率主力部隊去襲擊大寧城(現今內蒙寧城縣),留下長子朱高熾帶領一些老弱殘兵鎮守北京。
而朱允炆的大將李景隆率大軍奇襲北京,朱高熾積極指揮軍隊守城,不過名義上是朱高熾守衛北京,實際上朱高熾每次安排戰略部署都要事先請示母親徐妙雲,而徐妙云為了固守北京也費盡心思。
徐妙雲是一代名將徐達的長女,她自幼就見識過父親行軍打仗的本事,她深知守城最重要的就是提升士氣,因此她每天幾乎都會親自披甲上陣到城樓上督戰鼓舞士氣,同時她還發動燕王手下將領家的女眷們與她一起披掛上陣。
徐妙雲還親自帶著這些娘子軍一起在城樓上往下扔石頭,抵禦李景隆軍隊的攀城攻勢。正是憑藉徐妙雲和兒子朱高熾的積極防守,最終李景隆被徹底拖住,一直等到朱棣從大寧回援北京,朱高熾又派人主動出城與朱棣的援軍內外夾擊李景隆,打得李景隆慘敗而逃。
靖難之役一戰就是四年,這期間朱棣多虧了妻子徐妙雲和兒子朱高熾幫他穩定後方,他才能沒有後顧之憂地與朱允炆的軍隊在前線作戰。
為此朱棣曾經感嘆自己這一生有多麼幸運能娶得如此賢內助妻子,這也是朱棣一生對徐妙雲既尊重又喜愛的原因,皆因徐妙雲是典型的賢內助,對他的事業甚至人生都幫助很大。
母儀天下美名揚,死後君王不能忘
1402年朱棣歷經四年的靖難之役終於取得成功,都城南京被朱棣攻克,大侄子朱允炆自焚後下落不明。朱棣則順利地登基為帝,朱棣登基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妻子徐妙雲從北京接到南京,並對外宣佈徐妙云為皇后。
按照朱元璋定下的明朝皇室禮儀規範,皇后鳳印上的墜飾理應為金龜紐,當初馬皇后的鳳印墜飾就是金龜紐。朱棣為了彰顯對妻子徐妙雲的尊重,他特意下旨給徐妙雲的皇后鳳印墜飾改為盤龍紐。
並且朱棣還一改歷朝歷代冊封皇后時只在宮廷內部宣讀冊封詔書的規矩,他特意命禮部官員在承天門宣讀冊封詔書,朱棣的寓意就是想讓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徐妙雲現在是一國之母。而徐妙雲也成了明清兩朝第一位單獨頒佈冊封詔書並在承天門昭告天下的皇后。
朱棣在冊封詔書中寫道:濟朕艱難,同勤開國,朕登大寶,允賴相成,朕躬行天討,無內顧之憂,同朕恭勤,保茲天命,君臨爾萬姓之上!
這意思就是說朱棣能登上皇位,與妻子徐妙雲的幫助密不可分,是徐妙雲讓自己沒有後顧之憂,可以全身心地打拼事業,所以他能當皇帝全靠了妻子徐妙雲,既然現在成了皇帝,那就應該夫妻一同守護天下,朱棣想讓徐妙雲與他一起君臨天下。
從朱棣的冊封詔書中可以看出他對徐妙雲是多麼感激和尊重,他把徐妙雲當成賢內助,是他的人生最重要的伴侶,他要和徐妙雲一起享受君臨天下的滋味。
徐妙雲當上皇后之後,依舊如燕王妃時,幫助朱棣操持後宮事務,還要關心朱棣的生活起居,不僅做好妻子的本分,她還利用自己的才學幫助朱棣治理天下。
在夫妻閨房之中,徐妙雲總是給朱棣提出合理的治國方針,徐妙雲認為治國不外乎兩點,其一關注民生,關心和愛護百姓,其二就是國家發展需要人才,皇帝更應該格外重視發掘和培養人才。
在第一點上徐妙雲經常建議朱棣,天下歷經四年的靖難之役,百姓早已疲憊不堪,朱棣就應該對百姓減稅降負,同時自身還要以勤儉寬仁為主。徐妙雲不僅這麼對朱棣提建議,她本人也能以身作則,她在宮廷之中掀起了勤儉之風,使得宮廷開支不會給國家財政造成負擔,這樣一來國家就可以讓利於民,大大減輕了國家的財政負擔。
徐妙雲如此關愛百姓,還能以身作則,一時之間使得她在全國上下贏得了不少好口碑。當時天下百姓無不稱讚皇后的勤儉賢惠。
在第二點上徐妙雲就建議朱棣寬恕朱允炆的舊臣,朱棣在繼位之初,由於猜忌心理,對朱允炆遺留下來的舊臣十分猜忌,於是徐妙雲就對朱棣說:“當世賢才皆高皇帝所遺,陛下不宜以新舊間。”
徐妙雲這意思就是告訴朱棣,朱允炆的這些舊臣都是當年你爹朱元璋精心挑選出來的能臣英才,朱棣不應該因為他們曾為朱允炆效力過就對他們棄而不用,也不能光用燕王舊部來治理天下。
朱棣後來聽從了徐妙雲的建議,大膽地啟用了朱允炆的舊臣解縉、夏元吉等人,這些人得到朱棣的禮遇之後,果然盡心竭力輔佐朱棣治理天下,不少朱允炆的舊臣後來都成為幫助朱棣打造“永樂盛世”的名臣。
徐妙雲還經常召見一些朝廷重臣的妻子入宮,她當面教這些重臣妻子如何做好賢內助,如何能讓丈夫沒有後顧之憂安心治國,不僅不能讓丈夫沒有後顧之憂,還要能適時地匡正丈夫的行為。
可以說有徐妙雲當皇后,使得朱棣在位初期獲益良多,因此朱棣對妻子是不吝讚美,他盛讚徐妙雲是“職善道以輔內治,衍繁慶以益生靈”,並且朱棣認為徐妙雲堪比唐太宗李世民的嫡妻一代賢后長孫皇后。
徐妙雲不僅能治國,她更能治家。徐妙雲所生次子朱高煦和三子朱高燧都是好勇鬥狠的不法之徒,尤其是朱高煦驍勇善戰,自認為在靖難之役中幫助朱棣立下大功,不服大哥朱高熾成為太子,野心勃勃。
可是朱高煦和朱高燧如此張狂,但是到了母親徐妙雲面前都老老實實變成乖乖兒,尤其是朱高煦對母親徐妙雲更是敬畏有加,在徐妙雲面前不敢做出任何過分之事。只不過徐妙雲去世得太早,以至於沒人能壓住朱高煦和朱高燧,也導致二人後來經常聯合起來構陷朱高熾。
徐妙雲不僅對自己兒子要求嚴苛,對侄子也非常嚴苛。徐妙雲的弟弟徐增壽在朱棣攻打南京時,企圖在城內策應朱棣開啟城門,事發後被朱允炆親手所殺。朱棣對於小舅子徐增壽之死一直很悲痛,想追封徐增壽為公爵,並讓徐增壽的兒子也就是徐妙雲的侄子徐景昌承襲公爵爵位。
朱棣的這個想法卻遭到了徐妙雲的堅決反對,徐妙雲認為朱棣不能太過於寵愛自己的孃家人,徐達的長子徐輝祖已經承襲了徐達的公爵爵位,現在再給徐景昌一個公爵承襲,那麼徐家就等於有兩個公爵爵位,這樣太過於顯赫了。
不過朱棣卻堅持想給徐增壽兒子徐景昌一個公爵,於是他揹著徐妙雲搶先發布了追諡徐增壽為公爵,並讓徐景昌承襲公爵的聖旨,這就是聖旨一下,誰都改變不了,事後朱棣才把這件事告訴給了徐妙雲。
結果徐妙雲卻因這件事和朱棣打了起來,這也是徐妙雲嫁給朱棣之後第一次跟他發火,徐妙雲認為朱棣對徐家封賞過重,同時侄子徐景昌年紀還小,就受到如此封爵,也不利於他成長。
不過朱棣的聖旨已經昭告天下,徐妙雲也沒法改變了,但是她還是擔心侄子徐景昌年少位尊變得驕狂起來,她特意把徐景昌找到身邊來,諄諄囑咐告誡他不可倚仗皇帝的恩寵胡作非為。除此之外,徐妙雲還親自給徐景昌選擇品行忠厚的儒生當老師,希望他能成長為忠厚的長者。
徐景昌在徐妙雲的操心之下,長大後果然成為了一名忠厚長者,為人老實厚道,還謙恭謹慎,從來不以身居高位而自傲。而徐景昌的後人徐允楨在明末時期李自成攻入京城時,企圖組織軍隊護送明末帝崇禎皇帝朱由檢出逃,結果被義軍所殺壯烈殉國。可以說徐景昌及其後人沒有辜負徐妙雲的教導,一直陪伴大明共存亡。
可惜的是徐妙雲在永樂五年(1407年)時就病重去世了,年僅46歲。突然間相依相伴三十多年的妻子徐妙雲去世對朱棣打擊很大。在徐妙雲病危時,朱棣就什麼都不幹整天在床邊親自伺候徐妙雲。
徐妙雲在最後與朱棣訣別時,除了勸他保重身體之外,居然還在為朱棣的大明操心,她要求朱棣答應自己一定要愛惜百姓,與民生息,還要重視人才,善待皇室成員,但是不要再過分驕縱自己的孃家人。臨死前還在為百姓擔憂,有皇后如此,也是大明之幸。
在徐妙雲嚥氣後的一瞬間,朱棣情難自已,一個男子漢大丈夫,還是一代帝王,居然不顧身份如同孩子一般伏在妻子屍身上號啕痛哭,《明太宗實錄》中記載的朱棣這一幕真的是讓人為之感動。
此後朱棣長期處於悲痛的情緒之中,連大臣們都十分憐憫同情他,很多朝臣都上書建議朱棣以國家為重,節哀順變,保重身體。可是朱棣卻十分悲痛地對朝臣說,妻子徐皇后就如同唐朝的長孫皇后一般,自己失去的不僅僅是妻子,更是良師益友,沒了徐皇后,此後恐怕再也沒有人敢直言匡正自己的言行了。
朱棣還為了徐妙雲打破了常理,他不僅為徐妙雲舉行了隆重的葬禮,他還親自穿喪服一年來紀念妻子。朱棣還特意找來了道教正一教真人張宇初率道教徒為徐妙雲往生祈福,又找來大報恩寺的僧眾超度徐妙雲,佛道兩家的法會就舉行了一百多天,徐妙雲的喪禮和葬禮規格也是明清兩朝皇后之最。
徐妙雲一生與朱棣生育了三子四女,可以說朱棣一生總共只有九名子女,幾乎全都是徐妙雲所生,這就是因為在沒成為皇帝之前,朱棣敬重徐妙雲,從未納妾。而成為皇帝后雖然朱棣的後宮有了一些女人,但是朱棣出於對徐妙雲的敬重從不正式冊立妃嬪,徐妙雲去世滿三年之後,朱棣才陸續正式冊封了一些妃嬪。可以說朱棣雖然並非真正的一夫一妻,但他對徐妙雲的感情也算是做到了一夫一妻。
在永樂七年(1409年)時,朱棣巡幸到了北平,在這裡睹物思人,他又想起了與妻子徐妙雲的生活往事,加之朱棣想打擊北方蒙古政權,有了“天子守國門”的想法,於是朱棣在這一難決定遷都北平,並改北平為北京。
在朱棣決定遷都北京之後,他就開始命人給自己在北京選擇墓地修建陵寢,後來選在了昌平縣天壽山修建陵寢,也就開創了明朝十三皇陵,朱棣的陵寢也是十三陵中最宏偉的明長陵。
徐妙雲去世後沒有立刻下葬,而是停棺於南京的皇宮中,永樂十一年(1413年)長陵修建完畢後,朱棣親自護送徐妙雲的棺槨到北京的長陵下葬,徐妙雲也是第一位下葬在明十三陵中的人。
在徐妙雲下葬十一年後,也就是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北伐蒙古回京途中在榆木川病逝,終年65歲,終於朱棣也入葬於明長陵陪伴愛妻徐妙雲。
朱棣在臨終時一再叮囑朝臣,要讓徐妙雲的神主牌位與自己的棺槨一同享受祭祀,後來朱高熾繼位為明仁宗,嚴格執行了朱棣的遺囑,而祭祀時就要追加諡號和廟號,於是朱高熾就在同一天給父母朱棣和徐妙雲追加了諡號和廟號,朱棣和徐妙雲也成為明清兩朝歷史上唯一一對同一天、同地點、同禮儀被追加諡號和廟號的皇帝與皇后。
寫在最後
徐妙雲這一生對於朱棣來說既是妻子又是良師益友,正所謂美人在骨不在相,徐妙雲是用個人的魅力和能力拴住了朱棣的帝王之心,也成了朱棣一生的白月光,所以女人更應該注重的是個人魅力和內涵的提升,這樣才會永遠能拴住男人的心。
其實女人對男人的影響真的很重要,一個好女人能影響改變男人的一生,甚至可以改變男人家族的好幾代人,徐妙雲對朱棣的影響就是如此。能得賢妻如徐妙雲這樣,夫復何求,所以徐妙雲才能讓朱棣十七年不再立後,後半生都難以忘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