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80後的鳥叔

    開始喜歡黃騰時也什麼都不懂,後來有許多事情慢慢地明白了。等明白後想想這不懂與明白就隔了一層紙,這層紙擋住了視線。不懂時那怕跟你說明了紙的那面是什麼,你也半信半疑,只有透過自己實踐後才弄明白並信服了。

      經常發現一些以前明白的但後來又不懂的事情,其實這些是當初就不明白而自認為明白的,這層紙還擋在眼前。比如,為何喜歡黃騰?玩黃騰僅僅為了愛好與好奇為何又這麼認真與執迷呢?不太懂了。大概這不懂與明白只是一個深度問題,說淺一點是明白的,想得深一點就不懂了。

      也發現還有些是很難悟徹的或是很難明白的,譬如,黃騰為什麼就那麼好鬥?誰發明了隔絲打鬥?有何方法一眼就能分辨出咬腳的大將軍?這種問題是否也是隔了層薄薄的紙?徹底不懂了。

      如何從黃騰的社會性去分析黃騰?從天冷時黃騰的並塘可以看出來,它們隨著氣候的轉冷而逐漸彙集,一開始是以家庭為單元彙集附近的黃騰成為一個小群,然後小群彙集成大群,期間越聚越多幾十甚至幾百個。到了隆冬,一個相對隔離的區域內的黃騰都群集在一起生活。並塘後黃騰生活的社會性開始體現,這種社會性與人類的比較只是複雜程度不同,許多方面是相通的。比如,社會性的起因與維持都是生存、發展的需要;群體內有不同的等級和分工;在生存資源(包括配偶)的佔有上是透過力量、勇氣的較量而得到。從持繼發展的機制來看,更有生存、爭鬥能力的優質基因才能傳遞給後代,群體也更有利於較年輕的和幼小的個體生存。一群黃騰中也有王有相,與獅群、猴群一樣,年富力強的會是群體的主導者,年老的當然會“退休”,因此,黃騰群體的王侯將相一定是生得最健壯的又是最有膽量的,但年紀一定不是最老的,年紀大的以前可能是王,但現在或每一次並塘都會改朝換代。……,可見,如何去挑選黃騰也應該好好分析。

      黃騰打鬥真有那麼多套路?黃騰只要鬥勝了就好,你管他套路。後來明白了,原來黃騰的鬥確實有套路,你看一個打上盤的黃騰,咬的套路有“頂花”、“眼先”、“套筒”、“下叉”等等,還有不同的組合,看多了看仔細了也就明白了。咬“頂花”、“眼先”只是一般的套路,這種套路的防禦性不夠,打“套筒”、“下叉”是殺傷力較強的套路,還有很好的防禦性,反過來說,經受得住多次“套筒”、“下叉”的攻擊,這也一定是受路好的黃騰了。新黃騰開始打鬥喜歡用何種套路的要仔細觀察,比較有殺傷力的或受路好的要區別對待、特別管理。同樣咬下盤的,一種是象雞啄米似的“啄”腳,看起來蠻重蠻厲害的,其實用這種套路的大部分是難成才成將的;一種是慢慢咬著腳往回拉的,看起來不厲害也沒殺傷力的,但這種是好腳黃騰的起始套路。籠統地說這二種都是“咬”腳但大不一樣,因為反映出黃騰不同的心態,判斷黃騰的培養價值是否應該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呢。

      這幾天不少朋友談“胚子”的養法,說得非常好,這裡我也說說體會

      天冷時剛捕來的黃騰為何成活率低?

      氣候曖時捕來的黃騰一養就活,冷的時候就這麼容易死,而且死得偏又是比較好的幾個,捕來的黃騰生龍活虎,為何馬上死了呢?起先只道是它們絕食,後來明白了,絕食的其實不多,而大部分是因為冷和吹風,原來黃騰一受冷就馬上停食了。因此,天冷時如何保曖就成了養好剛捕的黃騰的首要解決的問題。天冷我捕黃騰都帶一塊厚的白布,白布透光、透氣、擋風,黃騰放進扁籠後馬上用布包好,不要輕易打開了。當然,回家後黃騰的保溫還需要其他手段,這就需要根據各自的條件去落實了。網上的朋友一定有更好經驗,大家不妨共享一下。

      如何做好黃騰的上食、上籠與洗澡?

      新黃騰到手,第一件事是供食供水,食物以粟谷為主粉料為輔,其他一般不需要。剛抓來時一般一個扁籠二邊各二隻最好。四隻中只要一隻會吃粟谷,其他馬上學會。剛抓進籠的過二小時要照看一次,扁籠中有許多粟穀殼了,說明上食正常不用再擔心了。沒有粟穀殼的要馬上調整一下,把會吃得與不會的放一起,這就叫“伴食”。不同塘的要分開,但也不能怕它們打而不去調整,調整好後過二小時再檢查。早上抓的黃騰一般中午要會上食,下午抓的黃騰晚上要會上食,最慢的第二天一早一定要會上食了,否則就麻煩了。會上食後就可再分開為一邊一隻,這樣能保證食水供應充足。

      新黃騰進門有許多的不適應,扁籠、雙隔籠等就是養新黃騰的專用過渡籠。如果沒有這種扁籠,可換用相似的小籠,千萬不要馬上上大籠,天冷時大籠混養的死亡率太大。小籠要求是上下包括周圍三面遮光,一面採光,這樣它們會安靜下來。特別提醒一點,剛捕來第一、二天,籠子的採光面不要朝著廣闊天地,沒有一個剛來你家的黃騰不想逃跑的。採光面朝著牆,離牆2、30CM距離較合適,放在窩風的地方。食、水放在採光面,便於它們發現食用。上食穩定見人後也不十分驚慌了就可以過到標準的黃騰籠中。黃騰的熟人很快,適應環境的能力也很強,只要我們方法得當存活率還是很高的。

      新黃騰當然要洗澡,但要根據它們的體質量力而行。天冷時剛抓來的黃騰一般不能洗澡,養在扁籠中的一般也不洗澡。黃騰正常進食後,在平均氣溫15度以上的情況下,一般三天至一週左右可過入雙隔籠或標準的黃騰籠了,在氣候較冷時,一般要一週以上才過入雙隔籠或標準的黃騰籠了。小籠過入大籠時可先洗個澡,洗第一個澡的時間不可太長,稍一洗它們往往就全身爛溼,趕緊過出浴籠放在室內無風處讓它理毛,不然一受涼後當晚就一命烏呼。黃騰不能長時間不洗澡,因為,毛髒了保溫性就差了。因此,洗澡是必需的,只是要掌握環境與時間,如果方法得當你會發覺越洗越膘,越洗膽越大。

      如何根據黃騰的體質去調整食料?

      知道營養的重要性,也知道“虛不受補”、“細水長流”,但對剛抓來的特別是喜歡的新黃騰的食料營養問題總是會處理不當。後來明白了,剛抓來的黃騰一定要先教會吃粟谷,其他可輔以少許粉料。新黃騰的粉料,蛋黃比例少一點,蛋黃與熟黃豆粉的比例可以1:2或1:3(體積比),蛋黃不可太多,也不要馬上喂蟲、肉、蝦。當然,有些因各種原因而不太健康的黃騰也只能靠蟲來保命了,其實這些黃騰多數已沒價值了。黃騰的上膘,靠肉、蟲上膘都是虛膘,專吃粉料上膘的也是假膘,最終還得透過粟谷來固膘。因此,吃粟谷上膘才是真膘,貨真價實。如果剛抓來時就喂蟲或一缸好粉,許多新黃騰會認準這二種美味而不吃粟谷,反而落膘。等你不喂蟲了,它們連粟谷都不會吃一粒而餓得精瘦精瘦。靠蟲、肉、粉上膘的黃騰與粟谷上膘的黃騰完全是二個樣子的,吃粟谷膘的永遠是一身緊毛而且毛分色,吃蟲、肉、粉上膘的在驚慌時或運動時是緊毛,一停下來就松毛了而且毛渾,這個行家一眼就能看出來。肉、蝦、蟲有助於提性,但不膘而性大是個麻煩事情,特別是胚子多的時候。當然,養膘了就應該加入好料了,這樣容易起性穩性。如何合理調理,還需要根據黃騰的體質去分析吧。

      如何來判斷黃騰是否長“膘”了?黃騰一般什麼時候應增加打鬥的強度呢?黃騰的膘與鬥有關係嗎?

      黃騰膘不膘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標準,我認為洗澡時毛不象剛抓來時這麼溼了或洗後幾分鐘就幹了,說明它已基本適應籠子裡的生活或可以說“膘”了,這時候你也可以多拎多溜,也可考慮是否要“破嘴”了,這時候可提高一點粉料的質量,為了建立人鳥關係也可以喂幾條活蟲。一天一個小黃毛皮蟲或二三條麵包蟲,不能多也不可連續不停地喂,要不然又會落膘,我們稱作為“嗜蟲”,呵呵,想蟲想瘋了那就完了。黃騰鬥兇了,大約在捕來三個月以後,這時候的黃騰已非常適應籠子裡生活了,你可以再提高一點粉料的質量,蛋黃可達到1:1的比例(體積比),也可在粉里加入肉粉、魚粉、骨粉、蟲粉,也可以同時喂點蝦、肉、蟲等等。但平時也要多觀察,有的黃騰仍會嗜蟲嗜粉,許多人認為這種是黃騰年紀不老的原因,我倒認為是喂的東西太好上癮了。對於蝦,有句老話說“生蝦緊毛,熟蝦長膘”,緊毛是一時的需要,膘是永遠的追求,個人建議喂熟蝦,因為生蝦有大量的寄生生物,同時也容易變質。規矩的黃騰一草熟蝦能吃幾天,非常“耐用”。

      黃騰不鬥,身體素質也一定到不了最佳狀態。黃騰的膘與鬥是相輔相成、互有促進的關係,不膘的黃騰戰鬥能力也大打折扣,膘了能鬥而且鬥得好的會更膘。玩黃騰講究科學,什麼是科學?合理、適時,該出手時就出手。黃騰越養越漂亮了,我們說這個黃騰要出了。如果黃騰膘了又不鬥,那麼接下來的事情不可預測,可能反而會落膘,可能會“炸”性,也可能永遠不會鬥了。如果你適時地鬥或把握合適的鬥,黃騰會更膘也更能鬥。所以,合適的鬥能提高黃騰打鬥技能和增長拼鬥勇氣,合適的鬥使黃騰身體素質越來越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安徒生童話中的《筆和墨水壺》主要講的是什麼。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