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iwilldo97
-
2 # 自在的曦曦爸爸
首先第一美國和歐洲的籃球規則不一樣,NBA是一個商業聯盟,它已經不是建立在傳統的競技體育基礎之上了,一切都是為了觀眾手裡的錢。第二歐洲籃球水平原本就很高,薩博尼斯代表前蘇聯打敗美國隊也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就有的。再來說CBA,姚明從當上籃協主席開始就想要把CBA商業化。可是他忘了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就是青訓。美國和歐洲從五六歲開始就有各種級別的聯賽,一路培養,才有了現在的模樣(參考東契奇的生涯)。我們不打破從計劃經濟時代就固有的體制培養模式,重新建立校園籃球青訓體系,CBA只會更加青黃不接。
-
3 # 搖滾客說球
確實,歐錦賽水平真的可以媲美NBA了。
一、為什麼歐洲的籃球水平在無限接近世界最高水平?
1、NBA球隊外籍球員佔比越來越高。
NBA球隊上限人數17人,17*30共510人,以2021-22賽季為例:
共有42個國家的外籍球員在NBA打球,近90名外籍球員(加拿大籍、歐洲籍球員為主、非洲次之)。
2、外籍球員水平越來越高,字母哥、、約基奇、東契奇等歐洲籍球員都是MVP級別的超級巨星了。
看看本屆歐錦賽,NBA球星雲集且發揮相當出色,有一人扛起一個國家的馬爾卡寧,也有無可阻擋的怪獸字母哥,更有決賽命中7記3分的“必勝球探(員)”——胡埃爾南戈麥斯。
除波蘭外,本屆歐錦賽4強共有11名NBA球員(西班牙3人、德國4人、法國4人)。連字母哥、約基奇、東契奇等超級巨星都進不了4強,可想而知歐錦賽水平是有多高。
NBA各國家當家球星
二、CBA聯賽是否越來越弱?中國男籃越來越弱倒是真的。
CBA球員的個人水平肯定也是越來越強的,畢竟籃球技戰術是在進步的。但頂尖球員相比以前差距進一步拉大。
本土球員水平與世界水平差距過大,很難作為球隊核心,多數球隊全靠外援一人掄。為啥廣東能成霸主?就是本土球員強,畢竟籃球比賽是5V5,呂布尚且還難戰3英呢,更別說NBA角色球員級別的外援。現在輪到遼寧稱王稱霸了。
本土頂尖球星的缺失,讓中國男籃水平急劇下滑是不爭的事實。現在連亞洲都玩不轉了,更別說世界舞臺了。
CBA聯賽水平決定國家隊水平,只有加大青少年、校園籃球、群眾籃球的培養,才可能像歐美籃球一般生意盎然、基業長青。
-
4 # 一生何求HNGS
一直以來,歐洲的籃球水平都很高。正所謂的“三大球”歐洲無弱隊!
歐洲人大多身高馬大,身體素質較高,爆發力耐力都不錯,很適合足球,籃球等運動。很多國家經濟水平發達,人們生活壓力較小,更專注自己的體育興趣愛好的發展。長此以來,整體的競技體育水平越來越高。
近年來歐洲國家往NBA輸送了越來越多的青年才俊,NBA是公認的世界最高水平的籃球聯賽。球員們在NBA賽場不斷提高自己的技戰術能力,在激烈的身體對抗中磨練技術手感等(不過目前的NBA身體對抗強度有所下降)。前不久歐錦賽剛奪冠的西班牙隊球員埃爾南戈麥斯兄弟,斯洛維尼亞的東契奇和德拉季奇,法國的戈貝爾和富尼耶,希臘的字母哥,德國的施羅德,塞爾維亞的約基奇,義大利的加里納利,立陶宛的小薩博尼斯和瓦蘭丘納斯等等他們都在NBA打球。以上都是球迷們孰知的球員,不太瞭解的球員還有很多!本來自身水平都不差,整天都在跟高水平的球員打比賽,這樣肯定會更強的!你覺得呢?
再說男籃歐錦賽,比賽激烈程度,身體對抗很多要強於NBA的。代表著世界上最高水平的籃球聯賽NBA目前是小球時代,投籃多,對抗少,強度不高,體毛犯規。從球迷的角度來說,視覺體驗越來越差。歐洲籃球聯賽有對抗,有個人的表演秀,更多是團隊合作,比賽的精彩程度直追NBA。
我們自己的聯賽CBA,大多球隊進攻還是依靠外援,使得本土球員對自己認可度下降,缺乏自信,久而久之惡性迴圈,外援越來越厲害,本土球員越來越差。國內球員應該注重基本功的訓練,特別是高強度對抗中的運球;增強自信心,不斷進步。從而把中國男籃和世界強隊之間的差距拉小,突破自己!!
-
5 # 無欲哲剛
1.歐洲球員在NBA中的人員比重越來越多,取長補短,水平也是水漲船高。
2.歐洲籃球理念更加職業化,注重整體!不像很多籃球賽事商業味太濃!
-
6 # 籃球老友記
想要探究這個問題的答案,不妨來看一下到底是什麼支撐著破碎的西班牙一步一步走向冠軍之路的?我想這個答案有三個:一是歸化,二是青訓,三是競爭
關於第一點,根本無需多做解釋,只列舉一個人的資料就足以:洛倫佐·布朗,場均15.4分7.1次助攻2.0籃板;16進8,28分3籃板8助攻;4進2,29分2籃板6助攻;決賽,14分11助攻。布朗的這種表現不僅幫助西班牙奪得了冠軍,還換來了本屆歐錦賽“吉祥物”諾維茨基心不甘情不願的承認:“我們只是輸給了歸化球員”
第二點是所有球迷都非常關注的話題,青訓。西班牙擁有非常完善的青訓體系,按照年齡的不同,這套體系的框架內容大體可分為五檔:12-14歲、15歲、16歲、17歲、18-22歲,每一個檔次的青訓都配備了非常完善的軟硬體設施,包括教練員、助教、體能訓練師等
最重要的是,西班牙的青訓有兩條法則:第一是堅持體教合一,為了提高球員的文化知識水平,俱樂部會安排免費的學校讓他們接受教育。第二是海納百川,西班牙俱樂部會前往世界各地尋找好苗子帶回西班牙,然後為他們搭配統一的住所和生活老師。當然維持這種體系,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撐,據歐洲媒體爆料,在上個賽季,歐洲豪門球隊的花費已經突破4000萬歐元
第三點是競爭,也就是內卷。西班牙的青訓體系造就了大量的青年才俊,人才多了就業機會少了,內卷自然而然地就開始了,更別說西班牙籃聯又給這個內卷親自加上了“福報”兩個字。根據西班牙籃聯的規定,每支球隊在註冊時只需要大名單中有三名從西班牙青訓體系中出來的球員即可,這三名球員並不一定是西班牙國籍,也有可能是俱樂部從國外挖來的好苗子,只要他經歷過西班牙青訓就會被承認
這讓各支球隊有了極大的操作空間,瘋狂的蒐羅著他國的人才為自家效力,在最瘋狂的時期,一支西班牙球隊裡只有2名西班牙國籍的球員,就在西班牙球迷痛罵籃聯此舉簡直就是“雞屁股拴繩 — 扯淡”的時候,他們忽然發現西班牙的成績開始有了起色,從八強看客直接衝上了奧運會亞軍
歸化+青訓+競爭,讓西班牙的人才儲備在短時間內達到了頂峰,在斬獲本屆歐錦賽冠軍之前,西班牙已經在U16、U18和U20三個組別的歐青賽中取得兩冠一亞的驕人成績
再過兩年,西班牙或許又要在奧運會決賽場上與美國掰一掰手腕了,而中國男籃的未來到底在哪裡呢?
回覆列表
先說結論,說歐洲籃球接近世界最高水平,還遠遠談不到。美職籃和歐洲籃壇用的兩套規則體系,NBA規則和FIBA規則。把歐洲所有的頂級球員集合組成歐洲聯隊,使用FIBA規則,是完全有可能擊敗如今的美國隊的,但這並不代表籃球水平的高低。籃球水平的高低最重要的是要看籃球職業聯賽的水平高低,顯然歐洲聯賽還無法與NBA相提並論。
假設一下,NBA也使用FIBA規則,那麼NBA的選材體系就會顛覆,時代就會倒退,小球時代退回中鋒時代,越接近籃筐越合理的理論又佔據主導,中距離比三分球更重要。那美國隊是會比歐洲聯隊更強的,因為90年代就是中鋒時代,當時的四大中鋒和擅長中距離的美國隊後場明星已經證明過了。
但NBA規則顯然是籃球的進步和市場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