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羊毛衫為例,在拼多多上拼價格,有時候要看魄力,敢不敢搏。
毛紡織行業通常上半年是淡季,原材料和用工成本和下半年比起來,單件能省下2至3元。在四五月做出來,九、十月賣,一件衣服能賺10塊錢。但如果賭輸了,就會虧得很慘。
所以,這樣的打法,在拼多多隻能做一輪,不可能加單補單,賣完一批貨就撤,馬上換下個新款。
按材料計算,如果選15元一斤的人造毛,按每件衣服6兩計算,一件成衣的原料成本可以降低到10元以下。
在生產工藝方面,傳統工藝生產圓領毛衣,得寫好程式由織機織出,而節約成本的辦法,是先織平領,工時比圓領短5分鐘,工時成本降低了。後期可以找工人將衣服的衣領直接剪成圓形再縫合。
在水洗環節,也能節約8毛錢。這個環節一般要新增柔順劑,讓手感更鬆軟,洗一件的成本在1元左右,而減少成本,直接用清水,成本就變成了2毛錢一件,反正在網上也看不出柔軟性。
最後的熨燙步驟,一般一件毛衣需要生產5種尺碼投入市場,但如果要壓價,只要做中間3個尺碼即可,最小碼和最大碼都可以透過熨燙實現。這裡的區別,只有專業人士才能看出來。曾經有個相聲就是這麼說的:“一洗就抽了,一抻又長了。”
再以洗衣粉為例,生產洗衣粉完全不是難事,即使完全不懂,只要在工廠裡呆一段時間,就能自己做出洗衣粉。而且洗衣粉的功效檢測也是比較模糊的,消費者使用主要還是憑感覺,效果差不多就行。
洗衣粉的外包裝,基本是借用別的品牌,只要將品牌名稱“p”一下就行了。
每斤洗衣粉的成本只有1元,再刨去物流費用,依然還有幾塊錢可賺。
拼多多上面的很多商家做過x寶等平臺,去市場裡看版、拿貨試賣、自己生產,但如果算起來廣告推廣費用,用他們的話說,就是在“給馬雲打工”。
也有一些人,選擇了遠離拼多多,因為拼多多的價格他們“做不了”。
以皮包為例,一個標價36元的包,有的只要19元就可以做出同款。用的是工廠廢棄的材料。
按基本正常的工藝生產,皮包的出廠價在100元左右,在市場裡零售可以賣二三百元。但這樣的包,拼多多商家開出的出廠價只有20元左右,所以“沒法做”,除非用最差的原料和粗糙的工藝。
至於與時俱進,他們會不斷參考時尚網站上的款式,包括文案的寫作。這使得他們的產品越來越有迷惑性。
服裝也是一樣。我們近些年很難看到新穎的款式,都是大同小異,只不過面料有些區別,印花圖案不同,而服裝生產者的感受和我們是一樣的。因為很少有人去設計,都是在模仿。
殘酷的價格壓榨之下,利潤空間變得很窄,最後每件衣服也只能賺一到兩元,哪裡有開發的空間。
T恤和衛衣之所以熱銷,其實是因為它們做起來簡單。是生產能力決定了市場。
而所謂的“爆款”,對生產者來說,實際上就是一場時間上的衝刺,商家給他們的生產時間很短很短。
網路傳播的速度,讓一切環節都不得不加速。不加速,就意味著眼睜睜地看著別人掙錢,自己到最後鬧個白玩。
對於拼多多上面的衣服,“正常”生產的服裝廠家認為,如果自己做,只能是幾乎平進平出,十幾元的衣服能穿嗎?
至於真假,這些商家很認可馬雲的觀點,沒有假與不假,消費者自己願意就行!
以羊毛衫為例,在拼多多上拼價格,有時候要看魄力,敢不敢搏。
毛紡織行業通常上半年是淡季,原材料和用工成本和下半年比起來,單件能省下2至3元。在四五月做出來,九、十月賣,一件衣服能賺10塊錢。但如果賭輸了,就會虧得很慘。
所以,這樣的打法,在拼多多隻能做一輪,不可能加單補單,賣完一批貨就撤,馬上換下個新款。
按材料計算,如果選15元一斤的人造毛,按每件衣服6兩計算,一件成衣的原料成本可以降低到10元以下。
在生產工藝方面,傳統工藝生產圓領毛衣,得寫好程式由織機織出,而節約成本的辦法,是先織平領,工時比圓領短5分鐘,工時成本降低了。後期可以找工人將衣服的衣領直接剪成圓形再縫合。
在水洗環節,也能節約8毛錢。這個環節一般要新增柔順劑,讓手感更鬆軟,洗一件的成本在1元左右,而減少成本,直接用清水,成本就變成了2毛錢一件,反正在網上也看不出柔軟性。
最後的熨燙步驟,一般一件毛衣需要生產5種尺碼投入市場,但如果要壓價,只要做中間3個尺碼即可,最小碼和最大碼都可以透過熨燙實現。這裡的區別,只有專業人士才能看出來。曾經有個相聲就是這麼說的:“一洗就抽了,一抻又長了。”
再以洗衣粉為例,生產洗衣粉完全不是難事,即使完全不懂,只要在工廠裡呆一段時間,就能自己做出洗衣粉。而且洗衣粉的功效檢測也是比較模糊的,消費者使用主要還是憑感覺,效果差不多就行。
洗衣粉的外包裝,基本是借用別的品牌,只要將品牌名稱“p”一下就行了。
每斤洗衣粉的成本只有1元,再刨去物流費用,依然還有幾塊錢可賺。
拼多多上面的很多商家做過x寶等平臺,去市場裡看版、拿貨試賣、自己生產,但如果算起來廣告推廣費用,用他們的話說,就是在“給馬雲打工”。
也有一些人,選擇了遠離拼多多,因為拼多多的價格他們“做不了”。
以皮包為例,一個標價36元的包,有的只要19元就可以做出同款。用的是工廠廢棄的材料。
按基本正常的工藝生產,皮包的出廠價在100元左右,在市場裡零售可以賣二三百元。但這樣的包,拼多多商家開出的出廠價只有20元左右,所以“沒法做”,除非用最差的原料和粗糙的工藝。
至於與時俱進,他們會不斷參考時尚網站上的款式,包括文案的寫作。這使得他們的產品越來越有迷惑性。
服裝也是一樣。我們近些年很難看到新穎的款式,都是大同小異,只不過面料有些區別,印花圖案不同,而服裝生產者的感受和我們是一樣的。因為很少有人去設計,都是在模仿。
殘酷的價格壓榨之下,利潤空間變得很窄,最後每件衣服也只能賺一到兩元,哪裡有開發的空間。
T恤和衛衣之所以熱銷,其實是因為它們做起來簡單。是生產能力決定了市場。
而所謂的“爆款”,對生產者來說,實際上就是一場時間上的衝刺,商家給他們的生產時間很短很短。
網路傳播的速度,讓一切環節都不得不加速。不加速,就意味著眼睜睜地看著別人掙錢,自己到最後鬧個白玩。
對於拼多多上面的衣服,“正常”生產的服裝廠家認為,如果自己做,只能是幾乎平進平出,十幾元的衣服能穿嗎?
至於真假,這些商家很認可馬雲的觀點,沒有假與不假,消費者自己願意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