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燕子學英語
-
2 # 九貝
1.翻譯出版第一部中文版《肝臟外科入門》專著
2.製作出中國第一具完整的肝臟血管鑄型標本
3.成功完成第一例肝臟手術
4.創造了間歇性肝門阻斷切肝法和常溫下無血切肝法
5.成功完成世界第一例中肝葉切除術
6.切除迄今為止世界最大的肝海綿狀血管瘤
7.成功進行世界第一例腹腔鏡下的肝癌切除手術
8.率先提出巨大肝癌先經綜合治療再行手術切除的“二期手術”
吳孟超(1922年8月31日—2021年5月22日),男,出生於福建省閩清縣,著名肝膽外科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肝臟外科的開拓者和主要創始人之一,李莊同濟醫院終身名譽院長,被譽為“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和有可能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中國大陸學者之一。
最先提出華人肝臟解剖“五葉四段”的新見解,在國內首創常溫下間歇肝門阻斷切肝法,率先突破人體中肝葉手術禁區,建立了完整的肝臟海綿狀血管瘤和小肝癌的早期診治體系。他主持建立了肝膽外科疾病治療及研究專科中心,先後獲國家、軍隊和上海市科技進步獎24項,出版《腹部外科手術學圖譜》《肝臟外科學》等醫學專著19部,發表論文220餘篇。
1958年,翻譯並出版了中國第一本肝臟外科方面的專著-《肝臟外科入門》,同年組成了以吳孟超為首的旨在攻克肝臟外科為目標的“三人研究小組”。
1959年2月,吳孟超買來了乒乓球剪碎了放入丙酮,等待著它的溶解。第二天,瓶中的乒乓球果然溶為液狀。他們從乒乓球廠買來了賽璐珞,在裡面加入紅藍白黃幾種不同顏色,分別從肝動脈、肝靜脈、門靜脈和膽管注入,使得肝臟內部縱橫交錯的粗細血管全部充滿。等待凝固後,再用鹽酸腐蝕肝表面組織,最後用刻刀一點點鏤空,剔除乾淨。肝臟血管構架清楚地呈現出來,由粗到細,枝杈般向外延伸開來,因為各個“枝杈”有不同顏色,像珊瑚,經過四個多月的艱苦努力,中國第一具結構完整的人體肝臟血管模型終於灌注出來。
1959年底,共製作肝臟標本108個、肝臟固定標本60個。透過製作標本,吳孟超對肝臟內部構造以及血管走向瞭如指掌,爛熟於心,這為他日後施行肝臟手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60年6月,吳孟超在第七屆全國外科學術會議上正式提出:“以華人肝臟大小資料及其規律,正常人的肝臟解剖按內部血管走向可分為五葉六段,在外科臨床上則分為五葉四段最為實用。
1960年,主刀為一位中年女患者成功切除了肝癌,成了二軍醫大第一附屬醫院的第一例成功肝臟手術。同年發明了“常溫下間歇性肝門阻斷切肝法”。
1961年,發現了“正常和肝硬化肝臟手術後生化代謝規律”,並據此提出了糾正肝癌術後常見的致命性生化代謝紊亂的新思路與新策略。
1963年,突破了“中肝葉”手術的禁區,令世人震驚。
1974年,借軍隊醫學院整頓的好時機,向醫院黨委申請成立獨立的肝膽外科獲批,實現了他肝膽事業上的第一次飛躍。
1975年,神奇地一刀切除了迄今為止國內外最大的已被切除的肝海綿狀血管瘤,瘤體重18千克。同年7月,第二軍醫大學奉命遷回了上海,第二年,吳孟超率先在上海進行了18萬人次的肝癌普查,開展肝癌早期診治的課題研究。
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在北京召開。會上,吳孟超的《肝外科新成果——正常人肝臟解剖的研究》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
1978年,起吳孟超帶頭招收研究生,數十年來培養了不少學有專長的高階人才。這期間他還相繼提出了肝癌外科治療的一系列策略:對巨大肝癌的“二期切除”;對肝硬化肝癌的區域性根治性切除;對肝癌復發再手術……
1979年9月,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第28屆國際外科學術會議上,吳孟超作為中國代表團的團員出席,以1960年1月至1977年12月期間切除治療原發性肝癌181例,總手術成功率91.2%的經歷,震驚了國際醫學界。會上,吳孟超被增選為國際外科學會會員,作為國際醫學界對中國的肝臟外科學的肯定。
1983年,為四個月大的女嬰,成功切下了重達600克的肝母細胞瘤,瘤子的體積竟比嬰兒的腦袋還大!緊接著開展的一系列小兒肝臟外科研究與臨床實踐,讓中國肝膽外科的聲譽更令人矚目。
吳孟超一雙手曾為13600多名肝病患者解除病痛。至1986年底已進行肝葉切除術1019例,成功率97%,切除總數和成功率均居國際領先地位。
1993年,肝膽外科獲准發展成長海醫院的“院中院”,共200張床位,實現了他人生事業上的第二次飛躍。
1996年,慷慨解囊,以個人歷年來積蓄的數十萬元和社會各界表彰獎勵的400多萬元為基礎,設立了“吳孟超肝膽外科醫學基金”。
2006年,聯合了湯釗猷、顧健人、聞玉梅、鄭樹森、楊勝利、王紅陽等六位院士,向國務院提交了“整合式開展肝癌研究”的報告。
因為吳老的傑出貢獻,2012年2月,被評為2011年度感動華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