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豐收月

    父母囉嗦是一代一代傳下來的:當你什麼事都不懂時,母親就會晃著搖籃唱著催眠曲;剛牙牙學語時,父母不時的教你叫爸爸媽媽;會走路了又怕你摔跤,總是不放心跟在 後面, 不停的唸叨“慢點,別摔倒”好不容易熬到上學了,離開了他們的視線,可臨出去前早有一大堆話等你呢“上學要好好學習,聽老師的話 ,不要和小夥伴打架等等”總的一句話囉嗦就是一種特殊的愛,想一想我們現在也步入中年時期,不是已經接過老一輩手中的接力棒嗎!我老媽經常給我說“不要嫌老人囉嗦,百年之後你想聽也聽不到了,我的父母早已去逝,每當看到別人還有爸媽叫的時候,心裡就非常羨慕,立刻就會想到小的時候,爸媽從外面回來人還沒到,兩隻小手就伸得好長,直到他們把我抱著舉得高高的,每當我想起,心裡總是甜甜的,好象又回到了我的童年,哎!“子欲養而親不待”呀!”老媽的話深深的觸動了我,我想三十年後的我不就是現在的老媽嗎⋯(下圖“孔雀開屏”“元寶富貴”都是手工製作的)喜歡就關注我吧,多謝

  • 2 # RXT櫻桃小丸子

    認同。隨著自己的年齡越來越大,父母也再逐漸變老。自己現在也是為人父母。能深刻體會到孩子在父母心中的地位。每一份的付出都無怨無悔的。

    首先,要理解父母的嘮叨裡面蘊含的一顆愛心。父母不厭其煩地說來說去,本意都是為了孩子們好。如果孩子有缺點,父母不批評不指出,反而視若不見,甚至處處遷就,那不是害了孩子嗎?我們不能一聽父母說自己的缺點就心煩,就擺一副討厭的樣子。當父母的嘮叨的時候,我們應靜下心來仔細想一想,父母嘮叨是不是有道理?一般來說,父母的嘮叨是不會無緣無故的。如果他們嘮叨的並不是事實,那我們應耐心聽完後,等他們心平氣和時再做必要的解釋。古語不是說:“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嗎?只要你能體會到父母的嘮叨實際上都是出自親情與關心,相信你就能理解和正確處理好關係了。

    有些可能是性格使然,天生就一張嘮叨嘴的。學會了解體諒吧。畢竟人生短短几十年,自己能和父母相處的時間還剩多少?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想象現在父母還能在你耳邊嘮叨。那你就是幸福的。

  • 3 # A我的尾巴呢

    認同吧,其實很多時候,成年人和父母會有一點“生分”,社會壓力大,工作忙,和父母溝通越來越少,我記得之前我工作忙的時候,明明四十分鐘就可以回一趟家,我楞是三個月沒回家,也沒有給家裡打過電話,偶爾媽媽會打電話問過得怎麼樣,得到的確實是我無緣無故的發火,後來,我辭職了,成了無業遊民,害怕家裡人埋怨,不怎麼說話,也很少走出臥室,父母也似乎在照顧我的情緒,對我說話什麼的都小心翼翼,甚至害怕我沒攢下錢,總是問我錢夠不夠花,有沒有什麼要買的東西。忙碌的生活一下子閒了下來,晚上熬夜刷手機,白天睡到自來醒。偶然間發現,父母真的老了,年過半百,身體也越來越不好。年紀越來越大,也沒什麼指望,父母不就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好麼。就像小時候你咿呀學語,蹣跚學步,剛學會說話,總是和父母說個不停,父母年紀大了,曾經的孩子長大成人,父母心裡也會有落空感,難免孤獨,這個時候,如果孩子願意聽自己的父母囉嗦,對父母來說,是幸福。

  • 4 # 伊KC

    我不知道大家會怎麼想,但是對與現在的我來說的話我是認同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我曾經也無數次的抱怨過,有時候甚至會非常的煩惱,偶爾也不是沒有過跟他們吵架的情況。但是當我接觸到作家龍應臺的作品以後,慢慢的改變了對他們的抱怨。

    我記得我看的第一本她的書是《親愛的安德烈》,我剛開始看這本書的時侯其實沒什麼感覺,就只是想要看看這本書,但是看到越後面的時侯,我莫名的開始把我的母親帶入到她自己的角色裡。她是一位讀書人,文化程度遠遠高於我的母親,但是這樣的一個母親也會沒有辦法真正的去理解自己的孩子,雖然她有試圖去理解,去了解她兒子內心所想,努力的去跟他溝通,但是她也沒有能夠解決兩個人之間的一些問題,她也受到了來自安德烈的抱怨。而我的母親,是一位普通的農村婦女,她沒有像龍應臺那樣的思想,她甚至不知道該怎麼去跟我溝通,她問不知道該從那裡開始瞭解我,但是一樣的是,她也像龍應臺擔心自己的兒子一樣,擔心從小不與自己一起生活的女兒,她沒有那麼高度的思想去用文字表達對我的看法與教育,所以她只能通過“囉嗦”的方式來表達對我的一切情感。所以我開始慢慢的去了解我的母親,也慢慢的開始去理解她,雖然不能感同身受,但是我想要讓她知道,她每一次的“囉嗦”我都有認真去聽,認真的放在心裡。

    她的第二本書《目送》也是一本讓我收穫很大的一本書,裡面的很多章節我真的看著看著就開始想哭,因為會想到自己的父母,產生一種共鳴,可以說那本書我是哭著看完的,有些人可能會覺得看本書都哭,矯情,但是每個人的觀念不同,產生共鳴的點不同。從那以後每次我與父母之間產生矛盾,我都會去看那本書,所以我或許對他們的“囉嗦”產生暫時的煩躁,但是不會去抱怨。曾經的他們也是孩子,如今的他們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去表達對孩子的擔心,過不了幾年我也可能會成為像我父母那樣的母親,我也會“囉嗦”,所以現在的我早已不太會去抱怨這類情況,我只是把“囉嗦”當成他們對我的愛看待。

  • 5 # 娛樂領域創作者1

    對,家長時常囉囉嗦嗦,真是令人煩死了。當我們踏入學識交際中,我們懂得很多,知道很多。

    於是和父母有很多的不一樣的見解,當遇到問題時各抒己見,於是就發生了愛的衝突,吵架。

    確實,我今天這個當事人也和媽媽大吵了一架,她總是叨叨絮絮個沒完,(是因為切菜的事)就這樣,處在煩惱上的我又吵了起來。當我冷靜下來後,便慢慢發現,媽媽說那些我都懂,是她以前的經驗,手應該那樣擺、那樣切。

    我才發現那樣切是很快的。

    其實,有的時候,說父母囉嗦,這是我們青少年一個正常的心理,但是,在聽完父母的囉嗦後,我們仔細想想,父母為什麼要囉嗦,為什麼人值得這樣囉嗦,為的是我們,他們的後代,總是沒完在總結他們曾經的經驗,而我們也應該耐心傾聽父母的意見,若真的很羅嗦,就笑笑對父母、理解父母。

    父母上了年齡是會囉嗦的,他們也有煩惱。也有脾氣。也有話要說,我們要學會換位思考,對嗎?

  • 6 # yanzi216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說一句我在語文課上老師講的讓我印象深刻的話:“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對於高中年代的我,只能簡單的聽懂老師的講解,在畢業以後和父母的真正相處中,我才真正的理解和體會到這句話的含義,這也是這個問題的答案。

    我們每個人都是從幼兒都長大再到變老,我不知道你是否發現?當我們的父母變老的時候,也是一種回到幼兒時的一種狀態,在你年幼的時候,總會遇到許多新奇並且不的事物。

    每當這個時候,我們會一直追著我們的爸媽一直詢問為什麼,而且他們也會不厭其煩的告訴我們他們所知道的答案。正是因為他們的耐心,才有了今天我們所謂的“囉嗦”,其實不是“囉嗦”,這只是父母對我們一直以為最耐心的愛,只不過我們長大了,覺得不再需要這份愛而已。

    所以,我特別認同這句話:“成年人,不要抱怨父母囉嗦”,因為終究有一天,你也會這樣對待你的孩子,也會把這份最有“耐心的愛”送給你的孩子。

  • 7 # 琪一影視

    我們從小到大,每個人家庭關係不同,有的父母不善言辭,就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有的父母很喜歡什麼都說,總而言之就是,我們長大到現在,父母就是一直在旁邊說教我們,但是我是非常認同,成年人,不要抱怨父母。

    如果小的時候,犯了錯,沒有父母的囉嗦,管教,我們可能不會有明辨是非的腦子,我們的價值觀,世界觀可能又是不一樣的。

    總不可能每次都要打罵你吧,你越長越大,那又怕你犯錯,就只能囉裡囉嗦,說說你以前犯的錯誤,讓你謹記在心,不要犯錯。他們雖然囉嗦,但是他們都是想著我們要好,為我們好的。

    我們每次出遠門,父母也都會囉嗦,那我們畢竟出遠門,身為父母的他們,又總會不關心他們的骨肉呢。

    那我們成年了,小的十八,大的三十八四十八,五十八,我們即使抱怨父母的囉嗦,又還能抱怨多久呢,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你還會抱怨嗎。

    相信大部分的父母,都是媽媽囉裡囉嗦,爸爸很少說話,但是爸爸說的話,囉嗦的時候,偏偏讓你覺得很有道理,也讓你走的路,不會偏,少走歪路。

    媽媽囉裡囉嗦關心的話,讓你感受到家裡的溫暖,溫馨。你會喜歡這樣子。

    父母養育我們長大,怎麼還可以抱怨呢,我們要感恩,感謝父母才對呢。

  • 8 # 穆豔麗

    媽媽這個階段,處在更年期,記憶也在減退,有的時候她囑咐過的話,也許一轉身就忘了,所以他在不停的提醒你,為的就是你,不要餓著、凍著、熱著、等等吧,要學會理解父母,他們的嘮叨就是為你好,你做錯了事情說你,那是關心你,如果他真的把一些話說了很多次了,你可以聽也可以不聽,但是不要爭論,沒那個必要,你要學會謙讓父母。在生活中能看到很多父母謙讓子女的一幕,如果你細心觀察,你會發現父母總是會把最好的留給子女,吃的總是讓子女先吃,自己吃剩下的、不好的或是不吃。父母為子女做了那麼多,現在只不過是忍受一下她的嘮叨(善意的愛的體現的),相比之下算得了什麼呢?等父母真的老了,你會發現他們會更向孩子,更需要你的陪伴,較少自己出去玩的時間、聚餐的時間,回家陪陪父母,能聽到他們的嘮叨也是一種幸福!

    因為她愛你呀,等到你將來為人父母的時候你就會明白媽嘮叨了。 媽媽嘮叨```是因為她關心你``你會覺得他們嘮叨是因為你處於青春期``有叛逆性格 ``會覺得煩``以後你會慢慢懂得你的父母。

    你母親囉嗦,愛責怪你,說明她對自己過往不甚滿意。到年老之後,她會把對自己的期待全附加在你身上,希望你能替代無法實現理想自我的自己。然而,你不是她,你有你的理想,做事方式。所以,她講她的,你聽得進去的就聽,聽不進去的可以不加理睬。不要去頂撞。但是,做為年長的人,所說的不一定都沒用。實在受不了,你可以離開家裡,自己去外面闖蕩。可以隔一段時間打電話回去,因為你的母親其實是很關心你在乎你的。還有,你小時候是她養大了,所以她對你的付出是肯定的。現在,作為一個24歲的成年人,凡事靠自己是正常的,沒什麼好說。你特地說了,說明你潛意識裡是羨慕那些有能幫自己的母親。總之,給你建議是離開家裡,不依賴父母,完全靠自己打拼,距離產生美。而且,不要忘記給家裡寄錢和聯絡。那樣,她會覺得你真正長大,真正信任你。

  • 9 # 夜讀書情

    成年人,不僅不要抱怨父母的囉嗦,還要感謝父母的囉嗦。父母能對你囉嗦,不僅是因為關心你、愛你,更說明他們心身健康,還能正常而理智地面對人世中的一切。這對於子女而言,何嘗不是一種幸福,一種幸運!

    有這樣一個故事:某人至孝。母親卻脾氣暴躁,動不動就棍棒相加,此人從來不躲不藏,而是甘心情願被母親打個夠。待母親打累了,再扶母親去休息。有一天母親再打他時他忽然抓住棍子大哭起來,他母親奇怪了,從來打他都沒見哭過,今天也沒用力打呀?咋哭了呢?他說:從前母親打我,棍下如風,肉顫骨痛,今日下棍,我竟全無痛感,母親越來越衰弱老邁了,我心裡傷心啊!

    對子女而言,成年了,還有人打你,有人罵你,有人在你面前囉嗦,就是你的福氣。網上有一個很火的視訊,一名75歲的兒子見自己105歲的父親倒酒喝,趕緊過來勸他少喝,還把杯子拿走了,氣得105歲的父親揚手就打,一旁的曾孫子看熱鬧,還歡呼,我爺爺被太爺爺打了!看得一眾網友大呼“真有福!”真的是有福氣啊。我們老家說,“人到八十歲也還得有個媽”,不論多大年紀,有父母在,自己就還是個孩子,就還能撒嬌。有父母能讓自己照顧,讓自己奉養,是多少人夢中都實現不了的願望。“子欲養而親不待”,才是為人子女最彌補不了的遺憾!

    那麼,成年的你,還有父母在你面前囉嗦,感恩都來不及,還抱怨什麼呢?

    好好珍惜吧,這是你的幸,更是你的福!

  • 10 # 叨魚

    1、不抱怨父母無能

    沒有人是萬能的,也沒有人是完美的!父母給了我們生命,費盡心力把我們養育成人,已很不容易,我們要感恩父母辛苦生、養了我們。不要抱怨說“爸爸應該是怎樣的爸爸,媽媽應該是怎樣的媽媽”,應該真誠地說:“我接受,你們就是這樣;我接受,是我選擇了你們;我享受你們給予我的一切。”

    2 、不抱怨父母“囉嗦”

    父母比我們先來世上,他們先學取經驗、照顧自己,再誕生我們。當我們出生,用自己餘生的心力來照顧我們成了父母自願選擇的命運:囑我們穿衣,教我們吃飯,盼我們平安……只有真愛你的人才會對你“囉嗦”,誰都不會跟一個與自己無關的人囉嗦。

    3 、不抱怨父母抱怨

    父母抱怨我們,只是不滿足我們的現狀。當我們做得夠好時,他們渴望我們更好!他們不是為自己,或許他們在生活上有很多不如意,或許他們在工作上非常辛苦,可又不能和誰講,所以他們渴望我們更好,即便不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父母也希望我們青出於藍,不要像他們一樣。

    4 、不抱怨父母遲緩

    年紀大了,行動自然不便,永遠不要嫌棄父母行動遲緩,因為我們永遠想象不出我們小的時候他們是如何耐心地教我們走路。父母年輕時,可能比我們還意氣風發!是為我們,父母才累彎了腰。如果有一天,父母已變老,腿腳利索不了,我們要切記:看父母就是看自己的未來,孝順一定要及時。

    5 、不抱怨父母生病

    不管父母多忙,不管白天黑夜、下雨刮風,我們一生病,他們馬上會放下手頭忙得不可開交的一切,緊趕著給我們去看病,徹夜不眠地愛護我們。當父母生病了,我們能做到多少?真的是久病床前無孝子嗎?社會上經常會有兒女不贍養老人的新聞,我們能不能做一個盡心盡責照顧父母的人……

    我們漸漸長大,父母慢慢變老,直至離開我們……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抱怨父母,不如理解父母。若父母都容不下,何以容天下?百善孝為先,從現在起,千萬別再抱怨父母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你喜歡一個人,但是你給不了他什麼,你會放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