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為複製,但是這個很有用,可以參考行為矯治動物馴化的根本,就是讓它去接受飼主,並進一步的去與飼主溝通。實際說起來,就是改變動物的行為而使其面對環境或是飼主時可以減少一些壓力感,不管物件是大象、鱷魚、殺人鯨,或是綠鬣蜥,這的定理都是不變的。當你到動物園看到大象依管理員的指示把前腳舉高,這並不代表它在表演,而是院方訓練並改變了它的行為,使得獸醫可以更方便的去檢查象足上的受傷或感染情形,並決定是否要幫大象修剪肉趾。鳥類也會表現出相似的變異行為,譬如鸚鵡不管在野地或是人工的環境中,都會去模仿環境中的其他聲音。不管是讓它們跟主人說話、飛到觀眾席從觀眾的口袋中叼出一張紙幣,或是以掠食者的姿態向觀眾展示向下俯衝的英姿,這些秀場上的大明星都是靠著長期以來的互通訊號/行為養成/習慣矯正所造就的。根據不同的物種,行為矯正有助於飼主與寵物之間的溝通。而這種溝通—這種瞭解或創造某種有用的行為或反應的能力,可以為飼主及寵物建立起長期的關係,但是嚴格說起來並不盡然。有些人為飼養的寵物對它們的飼主並不會造成威脅,但是有些則恰好相反。這也是為什麼常常我們在援救獅子、老虎、豹等動物時最後選擇放棄,或者是飼主搬離時選擇遺棄寵物,或是飼主無法飼養導致公家單位來沒收該動物的重要因素。小獅子圓嘟嘟的幼體固然可愛到了極點,等到它長到成體,力氣大到一怒之下隨時可以一把抓破你的臉的那種大小時,又會是另外一回事了。一隻綠鬣蜥雖然不像大型貓科動物這樣駭人,但是它們也足夠讓你偶而進進急診室,讓你成為整型大夫的熟客了。基本馴化原理一隻未受馴化的綠鬣蜥每次見到或是被迫與人類接觸時都會產生緊迫感。未馴化的綠鬣蜥通常不怎麼好玩,如果綠鬣蜥在被抓取時總是試著逃跑、用爪子抓人、用尾巴甩人,或是甚至試著咬人時,就產生了一種惡性迴圈。當飼主們無法順利抓住他們的綠鬣蜥來好好的剪個指甲時,他們常常不是選擇戴上大大的手套,就是使用厚厚的防護手套,來從事這項工作。然而,厚重的手套不僅讓綠鬣蜥受到更大的驚嚇,同時也因為太厚重,讓飼主不容易感測到施加在綠鬣蜥骨頭上的壓力。當綠鬣蜥有鈣質缺乏的病徵時,骨折是常常發生的意外。以大部分動物醫師的規定來說,飼主應在綠鬣蜥康復期間保持其靜止並移除飼養環境中所有的裝備,這麼一來,原本就不怎麼受教的綠鬣蜥,在這段時間之後,可以說是完全恢復了野性的本能。以上的劇情,對於那些因為看到別人家乖巧的綠鬣蜥而自己去躍躍欲試的飼主,無疑是一場惡夢。此外,不僅對於綠鬣蜥來說會是一種折磨,那些日漸壯大並逐漸想要以武力取得主控權的綠鬣蜥,對飼主來說也會變成一種折磨。我所接到或是撥出去的電話中,大部分的內容都與不馴服的綠鬣蜥有關。大部分我和其他援救人員所收到的綠鬣蜥都是不馴服的。最好的狀況下,它們也只能容許人類非常短暫的接觸行為。人們在遺棄自己的綠鬣蜥時,最常見的說法,就是它們難以馴服,或是每次飼主走過籠子,被綠鬣蜥盯著瞧石裡,心裡會有罪惡感。更糟的是,有些綠鬣蜥甚至後來被遷移到溼冷的車庫裡,一天中只有餵食或更換水盤的時候,主人才與之接觸。但是馴服綠鬣蜥並讓它適應人類的環境並不是不可能的。這件工作需要一點時間,也可能會讓你少掉幾塊面板、讓你失眠幾天,或是偶爾讓你覺得心灰意冷。另一方面,這件工作也有助於改善飼主及寵物的健康及心理狀態、增加綠鬣蜥對於周遭的好奇心,並提供了一個教育機會,使你的小孩或朋友能瞭解如何去跟一個活生生的動物作交流。馴服與社會化之間的差別我使用以上兩個不同的名詞,來區分綠鬣蜥對於行為的改造,以及對於人為環境的適應能力等級。一隻馴化的綠鬣蜥,可以在飼主走近或是進行必要的接觸時,可以不再感覺到緊迫。抓取它們時不再看見它們不再扭來扭去、暴衝、甩尾、發出嘶嘶聲、側身躲避,甚至咬人;飼主也可以安心地檢查它們的身體,包括腳趾、尾巴及垂肉,也可以安心的去幫它們剪趾甲、清理環境,或更換飲食。它在人類日常生活環境中可以顯得很安適,也願意讓飼主接觸,開始對家裡來來去去的家人或訪客會產生興趣,甚至對其他的寵物也一樣。在理想的狀態下,一隻馴化的綠鬣蜥可以非常適應汽車旅行;被沒見過的動物醫師診斷時,也不會太神經質。一隻馴化的綠鬣蜥也可能容許自己的頭、頸部或是肩部被人類撫摸,也可能願意去接受有一定熟悉度的人類手上所餵的食物。一隻社會化的綠鬣蜥比上述所言還要更馴服、更接近人類。一隻社會化的綠鬣蜥喜歡與人類相處、常去尋找自己的飼主及家庭成員,甚至去找家裡其他的寵物串串門子。一隻社會化的綠鬣蜥可能會爬到你的腿上打個盹,或是在你耳邊友善地呼氣。它們可能會輕輕地撞你一下,看看你願不願意摸摸它或是抱抱它。一隻社會化的綠鬣蜥喜歡坐在車子裡兜風,看看外面新奇的人事物;它們在你用它當教材在課堂上講課時,總是處心積慮地引起小朋友的注意,並用相同於小朋友的好奇與困惑,端詳著周遭的這些生物。它們在公眾場合顯得怡然自得,並以冷靜的態度面對人群、各種活動,以及對話。高度社會化的綠鬣蜥就是那種你一眼就會愛上的綠鬣蜥,當然,大部分的時候你都不知道飼主背後所需投注的時間和心血。當然並不是所有的綠鬣蜥都有”能力”(想不出更好的辭彙)來達到如此高度的社會化程度,畢竟每隻個體都有不同的脾氣;但是,它們至少都能被馴服。如果你對於你的綠鬣蜥可能會是個頑強份子這件事已經有心理準備,但是你依然願意花許多的精力和時間去建立彼此的關係,這對你本身,或是綠鬣蜥,都可以說是一件好事。在才開始馴育為時已晚?如果你的綠鬣蜥已經好幾歲大了還頑冥不化,這並不代表它這一輩子都不會再接受馴化教育。然而,在重新建立關係的過程中,你真的必須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並檢討你的飼育行為。如果遇到有經驗的飼主,不要猶豫,多多向他們請益。他們常常可以看見你所不以為意的行為(聲調、手勢、姿態、動作),而這些行為可能是你失敗的關鍵。IguanaPsych101,orThePavlovianTrainingofHumans在野地,綠鬣蜥在某些方面也展現了其群體性。它們成群在樹上進行日光浴或是進食,在草食性動物之間,當食物充足時,競爭的行為就不是很有意義了。再說,只要氣候沒有顯著的變化,綠鬣蜥所居住的茂密森林,自然就不乏充足的食物了。事實上,競爭的行為還是存在的,譬如說搶佔領土、爭奪季節性的特定水果,或是繁殖季時爭奪雌體。雄體的競爭意味最濃厚,而成熟的雄體經常獨佔鰲頭–最好的日光浴地點、最大的領土,以及最多的異性。雌體的領域性偶爾才會展現,採取嚇阻性的動作時,主要的訴求是希望獲得獨處的機會(這是指在野外;人為的環境中,它們的確還是會有地域性)。年輕的雄性在未達成熟階段前會與比較不具侵略性的優勢雄體為伍,但是一旦優勢雄體開始了侵佔領域或是求偶等行為時,這些小夥子大多都會識相地遠離。年輕的雄體即使達到性成熟,若是此刻它們還無法與大型的雄體競爭,它們在繁殖季就可能不會展現發情期的膚色,也就是會保持它們在少年時期和雌體相似的體色,以保護自身安全。這種行為在動物界許多的物種間都可以發現。在人為環境中,剛孵化的綠鬣蜥最早是把飼主當成掠食者來看待的。在一段時間之後,發現自己並沒有被煮成綠鬣蜥濃湯,小綠鬣蜥會慢慢開始把人類歸類為生存環境中地位比較高的個體。剛入手的小綠鬣蜥所表現出來的行為模式,就像食物鏈底層的小型動物一樣。它們覺得自己處在掠食者的魔掌之下,所以它們會以暴衝、虛張聲勢、甩尾巴,以及張開嘴巴等等行為來顯示它們有多不好惹。如果沒有成效,它們就會開始逃跑。如果你試圖抓它,它就會甩尾巴、爪子亂抓,或是像鱷魚一樣甩動身子,總之,就是想盡各種方式來逃脫。如果你在此時讓它逃脫了,或是乾脆就不去抓他了,小綠鬣蜥就會以為它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是有用的。下次你再去抓它,它又會故技重施,若你還是因為被抓了就鬆手,或還是不敢去抓它,久而久之,它就會漸漸把你當成一個軟腳蝦,而不是先前所認為的掠食者。注意:如果你新入手的綠鬣蜥並不是這樣,反而在你想抓它的時候顯得平靜而不反抗,那麼你並不一定是個挑到優越馴服個體的飼主,因為,大部分的情況,是你挑到的綠鬣蜥本身已經生病了。這時候,趕快帶去看醫生。如果可以的話,儘量收集最新鮮的排洩物以供診斷。大部分的飼主所犯的最大錯誤,就是在這個時候用等待的方式來讓它恢復平靜。有些飼主認為只要綠鬣蜥”適應”了環境或是長大了以後就會乖,其實不然。通常的結果是,等到綠鬣蜥長到5呎長時,它們還是一樣的狂野,就像你剛入手時一樣。這時候它可不會再逃跑了。它們可能用長滿一排牙齒的上下顎給你狠很的一口咬下去,而它們的尾巴此時已經變成強而有力的工具,隨便一甩,也可以把你的面板劃傷。這時你就會開始擔心了,因為你依稀記得,它好像還會長得更大。因此,少數的綠鬣蜥會被馴化,甚至會與人互動。如果你的綠鬣蜥一直都是採放任養殖的方式,我們就無法保證你的綠鬣蜥會是個乖乖牌了。同時,我們也無法判斷哪一隻綠鬣蜥寶寶有成為乖乖牌的潛質,或是哪一隻需要多少時間來教育它成為乖乖牌,因此,如果你沒有那個時間或心力來好好教育它,與其靠運氣看選不選得到天生的乖乖牌綠鬣蜥,還不如一開始就不要養它。有些飼主或是養育人已經成功的跟綠鬣蜥建立了一種關係,但是家庭中的其它成員還是可能遭遇相同的野蠻行為,這是因為飼主並沒有屈就去忍受這些行為,而使得綠鬣蜥將之視為群體中的老大。然而,對於其它的人,就會試著以恫嚇的方式取得主導地位,而它們通常都會成功。更有些飼主或養育人已經將綠鬣蜥馴化,不再對家裡的任何一個人產生攻擊行為,然而對於外來客甚至是熟客,依然會表現出想要主導局勢的傾向。
雖為複製,但是這個很有用,可以參考行為矯治動物馴化的根本,就是讓它去接受飼主,並進一步的去與飼主溝通。實際說起來,就是改變動物的行為而使其面對環境或是飼主時可以減少一些壓力感,不管物件是大象、鱷魚、殺人鯨,或是綠鬣蜥,這的定理都是不變的。當你到動物園看到大象依管理員的指示把前腳舉高,這並不代表它在表演,而是院方訓練並改變了它的行為,使得獸醫可以更方便的去檢查象足上的受傷或感染情形,並決定是否要幫大象修剪肉趾。鳥類也會表現出相似的變異行為,譬如鸚鵡不管在野地或是人工的環境中,都會去模仿環境中的其他聲音。不管是讓它們跟主人說話、飛到觀眾席從觀眾的口袋中叼出一張紙幣,或是以掠食者的姿態向觀眾展示向下俯衝的英姿,這些秀場上的大明星都是靠著長期以來的互通訊號/行為養成/習慣矯正所造就的。根據不同的物種,行為矯正有助於飼主與寵物之間的溝通。而這種溝通—這種瞭解或創造某種有用的行為或反應的能力,可以為飼主及寵物建立起長期的關係,但是嚴格說起來並不盡然。有些人為飼養的寵物對它們的飼主並不會造成威脅,但是有些則恰好相反。這也是為什麼常常我們在援救獅子、老虎、豹等動物時最後選擇放棄,或者是飼主搬離時選擇遺棄寵物,或是飼主無法飼養導致公家單位來沒收該動物的重要因素。小獅子圓嘟嘟的幼體固然可愛到了極點,等到它長到成體,力氣大到一怒之下隨時可以一把抓破你的臉的那種大小時,又會是另外一回事了。一隻綠鬣蜥雖然不像大型貓科動物這樣駭人,但是它們也足夠讓你偶而進進急診室,讓你成為整型大夫的熟客了。基本馴化原理一隻未受馴化的綠鬣蜥每次見到或是被迫與人類接觸時都會產生緊迫感。未馴化的綠鬣蜥通常不怎麼好玩,如果綠鬣蜥在被抓取時總是試著逃跑、用爪子抓人、用尾巴甩人,或是甚至試著咬人時,就產生了一種惡性迴圈。當飼主們無法順利抓住他們的綠鬣蜥來好好的剪個指甲時,他們常常不是選擇戴上大大的手套,就是使用厚厚的防護手套,來從事這項工作。然而,厚重的手套不僅讓綠鬣蜥受到更大的驚嚇,同時也因為太厚重,讓飼主不容易感測到施加在綠鬣蜥骨頭上的壓力。當綠鬣蜥有鈣質缺乏的病徵時,骨折是常常發生的意外。以大部分動物醫師的規定來說,飼主應在綠鬣蜥康復期間保持其靜止並移除飼養環境中所有的裝備,這麼一來,原本就不怎麼受教的綠鬣蜥,在這段時間之後,可以說是完全恢復了野性的本能。以上的劇情,對於那些因為看到別人家乖巧的綠鬣蜥而自己去躍躍欲試的飼主,無疑是一場惡夢。此外,不僅對於綠鬣蜥來說會是一種折磨,那些日漸壯大並逐漸想要以武力取得主控權的綠鬣蜥,對飼主來說也會變成一種折磨。我所接到或是撥出去的電話中,大部分的內容都與不馴服的綠鬣蜥有關。大部分我和其他援救人員所收到的綠鬣蜥都是不馴服的。最好的狀況下,它們也只能容許人類非常短暫的接觸行為。人們在遺棄自己的綠鬣蜥時,最常見的說法,就是它們難以馴服,或是每次飼主走過籠子,被綠鬣蜥盯著瞧石裡,心裡會有罪惡感。更糟的是,有些綠鬣蜥甚至後來被遷移到溼冷的車庫裡,一天中只有餵食或更換水盤的時候,主人才與之接觸。但是馴服綠鬣蜥並讓它適應人類的環境並不是不可能的。這件工作需要一點時間,也可能會讓你少掉幾塊面板、讓你失眠幾天,或是偶爾讓你覺得心灰意冷。另一方面,這件工作也有助於改善飼主及寵物的健康及心理狀態、增加綠鬣蜥對於周遭的好奇心,並提供了一個教育機會,使你的小孩或朋友能瞭解如何去跟一個活生生的動物作交流。馴服與社會化之間的差別我使用以上兩個不同的名詞,來區分綠鬣蜥對於行為的改造,以及對於人為環境的適應能力等級。一隻馴化的綠鬣蜥,可以在飼主走近或是進行必要的接觸時,可以不再感覺到緊迫。抓取它們時不再看見它們不再扭來扭去、暴衝、甩尾、發出嘶嘶聲、側身躲避,甚至咬人;飼主也可以安心地檢查它們的身體,包括腳趾、尾巴及垂肉,也可以安心的去幫它們剪趾甲、清理環境,或更換飲食。它在人類日常生活環境中可以顯得很安適,也願意讓飼主接觸,開始對家裡來來去去的家人或訪客會產生興趣,甚至對其他的寵物也一樣。在理想的狀態下,一隻馴化的綠鬣蜥可以非常適應汽車旅行;被沒見過的動物醫師診斷時,也不會太神經質。一隻馴化的綠鬣蜥也可能容許自己的頭、頸部或是肩部被人類撫摸,也可能願意去接受有一定熟悉度的人類手上所餵的食物。一隻社會化的綠鬣蜥比上述所言還要更馴服、更接近人類。一隻社會化的綠鬣蜥喜歡與人類相處、常去尋找自己的飼主及家庭成員,甚至去找家裡其他的寵物串串門子。一隻社會化的綠鬣蜥可能會爬到你的腿上打個盹,或是在你耳邊友善地呼氣。它們可能會輕輕地撞你一下,看看你願不願意摸摸它或是抱抱它。一隻社會化的綠鬣蜥喜歡坐在車子裡兜風,看看外面新奇的人事物;它們在你用它當教材在課堂上講課時,總是處心積慮地引起小朋友的注意,並用相同於小朋友的好奇與困惑,端詳著周遭的這些生物。它們在公眾場合顯得怡然自得,並以冷靜的態度面對人群、各種活動,以及對話。高度社會化的綠鬣蜥就是那種你一眼就會愛上的綠鬣蜥,當然,大部分的時候你都不知道飼主背後所需投注的時間和心血。當然並不是所有的綠鬣蜥都有”能力”(想不出更好的辭彙)來達到如此高度的社會化程度,畢竟每隻個體都有不同的脾氣;但是,它們至少都能被馴服。如果你對於你的綠鬣蜥可能會是個頑強份子這件事已經有心理準備,但是你依然願意花許多的精力和時間去建立彼此的關係,這對你本身,或是綠鬣蜥,都可以說是一件好事。在才開始馴育為時已晚?如果你的綠鬣蜥已經好幾歲大了還頑冥不化,這並不代表它這一輩子都不會再接受馴化教育。然而,在重新建立關係的過程中,你真的必須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並檢討你的飼育行為。如果遇到有經驗的飼主,不要猶豫,多多向他們請益。他們常常可以看見你所不以為意的行為(聲調、手勢、姿態、動作),而這些行為可能是你失敗的關鍵。IguanaPsych101,orThePavlovianTrainingofHumans在野地,綠鬣蜥在某些方面也展現了其群體性。它們成群在樹上進行日光浴或是進食,在草食性動物之間,當食物充足時,競爭的行為就不是很有意義了。再說,只要氣候沒有顯著的變化,綠鬣蜥所居住的茂密森林,自然就不乏充足的食物了。事實上,競爭的行為還是存在的,譬如說搶佔領土、爭奪季節性的特定水果,或是繁殖季時爭奪雌體。雄體的競爭意味最濃厚,而成熟的雄體經常獨佔鰲頭–最好的日光浴地點、最大的領土,以及最多的異性。雌體的領域性偶爾才會展現,採取嚇阻性的動作時,主要的訴求是希望獲得獨處的機會(這是指在野外;人為的環境中,它們的確還是會有地域性)。年輕的雄性在未達成熟階段前會與比較不具侵略性的優勢雄體為伍,但是一旦優勢雄體開始了侵佔領域或是求偶等行為時,這些小夥子大多都會識相地遠離。年輕的雄體即使達到性成熟,若是此刻它們還無法與大型的雄體競爭,它們在繁殖季就可能不會展現發情期的膚色,也就是會保持它們在少年時期和雌體相似的體色,以保護自身安全。這種行為在動物界許多的物種間都可以發現。在人為環境中,剛孵化的綠鬣蜥最早是把飼主當成掠食者來看待的。在一段時間之後,發現自己並沒有被煮成綠鬣蜥濃湯,小綠鬣蜥會慢慢開始把人類歸類為生存環境中地位比較高的個體。剛入手的小綠鬣蜥所表現出來的行為模式,就像食物鏈底層的小型動物一樣。它們覺得自己處在掠食者的魔掌之下,所以它們會以暴衝、虛張聲勢、甩尾巴,以及張開嘴巴等等行為來顯示它們有多不好惹。如果沒有成效,它們就會開始逃跑。如果你試圖抓它,它就會甩尾巴、爪子亂抓,或是像鱷魚一樣甩動身子,總之,就是想盡各種方式來逃脫。如果你在此時讓它逃脫了,或是乾脆就不去抓他了,小綠鬣蜥就會以為它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是有用的。下次你再去抓它,它又會故技重施,若你還是因為被抓了就鬆手,或還是不敢去抓它,久而久之,它就會漸漸把你當成一個軟腳蝦,而不是先前所認為的掠食者。注意:如果你新入手的綠鬣蜥並不是這樣,反而在你想抓它的時候顯得平靜而不反抗,那麼你並不一定是個挑到優越馴服個體的飼主,因為,大部分的情況,是你挑到的綠鬣蜥本身已經生病了。這時候,趕快帶去看醫生。如果可以的話,儘量收集最新鮮的排洩物以供診斷。大部分的飼主所犯的最大錯誤,就是在這個時候用等待的方式來讓它恢復平靜。有些飼主認為只要綠鬣蜥”適應”了環境或是長大了以後就會乖,其實不然。通常的結果是,等到綠鬣蜥長到5呎長時,它們還是一樣的狂野,就像你剛入手時一樣。這時候它可不會再逃跑了。它們可能用長滿一排牙齒的上下顎給你狠很的一口咬下去,而它們的尾巴此時已經變成強而有力的工具,隨便一甩,也可以把你的面板劃傷。這時你就會開始擔心了,因為你依稀記得,它好像還會長得更大。因此,少數的綠鬣蜥會被馴化,甚至會與人互動。如果你的綠鬣蜥一直都是採放任養殖的方式,我們就無法保證你的綠鬣蜥會是個乖乖牌了。同時,我們也無法判斷哪一隻綠鬣蜥寶寶有成為乖乖牌的潛質,或是哪一隻需要多少時間來教育它成為乖乖牌,因此,如果你沒有那個時間或心力來好好教育它,與其靠運氣看選不選得到天生的乖乖牌綠鬣蜥,還不如一開始就不要養它。有些飼主或是養育人已經成功的跟綠鬣蜥建立了一種關係,但是家庭中的其它成員還是可能遭遇相同的野蠻行為,這是因為飼主並沒有屈就去忍受這些行為,而使得綠鬣蜥將之視為群體中的老大。然而,對於其它的人,就會試著以恫嚇的方式取得主導地位,而它們通常都會成功。更有些飼主或養育人已經將綠鬣蜥馴化,不再對家裡的任何一個人產生攻擊行為,然而對於外來客甚至是熟客,依然會表現出想要主導局勢的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