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稜心

    首先糾正一點,“道”並不等於自然規律。“道”是作為人類認知物件的客觀存在。人生存於宇宙自然,要與所處的自然環境打交道,就必然要對周圍的萬物(包括自己)進行認知,知己知彼,才能更好地進行能量、資訊和價值交換。所以,人要從“道”中有所得,這就是“德”。這樣緊密無間的聯絡,怎麼能說與人心無關,怎麼能說“德”沒有意義?

  • 2 # 袁連法的國學答問

    道是自然而然(自然),既是目然而然就似乎有了規律性,如一條路可以來回行走而不會迷路;人法天法道法自然,惟道是從,就是心有所得,做人也就不會走邪路。可惜好徑喜僻,把得到的道反而用之,老子對人心之德持批判態度,故作道德經。(歡迎閱讀我的合集)

  • 3 # 本寂0001

    道不是自然規律,因為道是超越萬物的,道生萬物而不被萬物所拘,所以不是萬物運動的規律。當然也與人心無關,因為人心也是因物而起,無物則無心。

    德是道的呈現,也就是說德是合於道的現象。因此,德行就是合於道的行為,無往而不利。一個人缺德,說的是這個人失去了對道的感應,做事做人違背道,必將得到反噬。因此強調德。

    合於道的,就會是萬物一體,在人就是與大趨勢一致,所以會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之效。經中稱為“得一”。

    人心在道、德面前就是干擾,所以要體悟大道,必須專心致志,心無外物。

  • 4 # 淮西農工

    不請自來,我來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說下《道德經》中的“道”是什麼。“道”是老子在《道德經》中唯一給過定義的字,他在六十五章開頭就說:“道者,萬物之注也。”所以我們要理解“道”要根據這句話,而理解這句話的關鍵是搞懂“注”的意義。藉助商務版《古代漢語常用字典》,我們知道它主要有兩個意義:1,流淌。2,註釋。這樣“萬物之注也”一句可以一語雙關,同時說出了“道”的兩重意義:第一,“道”的客觀意義:道,萬物的流淌。稍加整理就能得到我能理解的意思:道,就是萬事萬物中的某一事物(萬物)運動變化所遵循的道路(之注也)。某一事物確定後、該事物所處的環境確定後,該事物運動變化的途徑和道路也是客觀(道無名)的有規律的且確定的(道恆)。所以客觀上說“道”就是某一事物的客觀規律。但“道”不僅僅有客觀意義,它還有更重要的主觀意義。第二,“道”的主觀意義:道,是人們對萬事萬物的註釋。稍稍整理就能得到:道,是人們在對世界進行觀察和思考和協商後所形成的道理和協議等。它應該包括基本理論、信仰信念、倫理觀念、體制制度、方法規程,等等。《道德經》中的“道”字,有時僅指代其客觀意義,如“道可道也”中第一個“道”,“道恆無名”中的“道”。“道”有時僅指代其主觀意義,如“道衝,而用之無盈也。”(理論是空虛的沒有實物的形式,但在使用中不會減少,它們的作用是無窮無盡的。)如經中要求我們去遵守的道。經中的“道”字也大都僅指其主觀意義。而“道”的主觀意義正是人們思想、言行的過程、結果、方法和規則——這些也是“德”字的全部意義了。所以雖然道指客觀的自然規律,但也是與人心有關的道理和規則程制度,《道德經》中要求我們遵道守德,是有其現實意義的。

  • 5 # 雲天絲雨

    規律不可改變,但可利用,人們可以發現規律利用規律,可大獲成功,違背規律自然失敗。中國古老的易經就是發現規律,指導利用規律的天書!

  • 6 # 白玉子

    謝謝邀請ヽ(^0^)ノ首先說明,這個“如果”本身就是不成立的!因為“道"不是規律所能定義的。規律是事物發展變化情況的軌跡過程和程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到三,才生萬物,而萬物相互作用才會有事。規律是事與物相互作用的發展變化程式和過程的概括歸納的總結!怎麼可以與道相提並論呢?

    道是萬物之源,是萬物的老祖宗,生身之母。宇宙間的日月星辰,地球村上之天,下之地,中之人及世上的萬物全都是道化生出來的。地球村的人與萬物之間,相互作用才會發生事,也才會有事物變化發展過程規律的形成。怎麼可以“如果”為道呢?!所以不能成立!

    而心,更是人類自身一個成份的名詞概念,德,又是對於人的高尚品質,效能描述的一個名詞概念。心與德當然有關係。心高尚了能有德,但德並不是只有心才能生!好些人並非先在心中置入“高尚”這一概念,才能形成高尚品性而再生出“德”的!而是本來就有,與生俱來。只是有些人由於貪嗔痴慢疑之心佔了上風,迷而不覺就是了!

    其實道在生人的時候,就給人賦予了道之德的基因。所以人才成為地球村萬物之中最有靈性,富有智慧的唯一高階動物的!《道德經》就是得道聖人→道祖老子→對於天道人德圓通無礙,天人合一→無漏大智慧最高境界的描述與開示。

    佛祖釋迦牟尼睹明星而悟道,奇之而言曰:奇哉!奇哉!原來人人具有“如來智慧德相”。可見,“道常無私,衣養萬物”的“智慧德相”是與生俱來!是道特別恩賜予人類的。德系道生,非心生也!不是嗎?好些人生來就是老老實實,樸實無華,誠實忠厚待人接物,懂得感恩,孝親敬母,照顧弟妹,和合鄉里,衷心不二,盡職盡責。非以求德,唯自然耳!是以能夠在勞動或工作實踐中熟能生巧,遊刃有餘,總結出成功的規律和經驗,成為各行各業的狀元,大家!無心以求德,德自成矣!

    是以,道祖老子開示曰:“道常無為而無不為",“道常無私衣養萬物”,聖人以其無私,是以能夠成其“私”(“德”)!道也!

    佛祖釋迦牟尼首傳“八正道”,亦稱“八聖道”!就是要人從身口意全方位,去行公正無私的正“道”,大慈大悲扶危濟困,普度眾生,久久行持。從而積善成德,神明自得,開悟得道,而脫離“貪嗔痴”迷惑的人生“苦海”,達極樂世界→上德之巔峰境界的。

  • 7 # 煙波耕叟

    雖然道(理)出自然、河圖也出至自然、不講道德會有克自已的、這世界事物發展都是相生相剋的,胡作非為是走向死亡。

  • 8 # 徐清生財

    道生萬物,包括人,萬物皆有規律,人亦在自然之內,即尊道,而對於人,首先要尊德,良知良能,善良的人可以悟道,無損於自然,而有助於萬物的道法自然。

    人之本性就是與道想通,佛家稱為佛性,慈悲為懷,發菩提心,修證了義,明心見性。

    所以《中庸》開宗明義,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 9 # YuehongDai

    道法自然,道是整個宇宙自然法則的總和,當然不為人心所左右,反之,人心卻來源於道。德,是萬物在道上所得,不光是人。而人在道上所得即德,直接影響人心,所以人不同就德不同。所以德不是沒有意義,而是對一個人來說德的意義很大。所以才有德高望重、德隆望尊、同心同德等說法。注意,此處的德不是一般所說的道德品質的德,而是道上所得。

  • 10 # 劍雨1358

    老子說的‘道’是形而上的主體世界。是指宇宙本源(空性)那個‘道體’。這個道體是無形無狀的。是不生不滅永恆的。這個道體是‘眾妙之門’。不是指形而下現象世界的自然規律。

    道的特性是慈悲、仁性(德)。道有自律性。自己給自己制定規則。這就叫‘天理’。

    地和人都要依附於天啦!人的行為要尊天理。如果不尊天理。那就要遭受大自然報復。

    天地人是相互交融的。天、地、人都要有慈悲(仁、德)。

  • 11 # xmlyhcs

    道是規律就如太陽東昇西降,人們依據太陽東昇照亮大地的自然規律,於是制定了早上八點上班的(道德)規則是可以最大化的利用自然規律做事,若不強調這樣最有利於工作的規則,人們都在晚上穿針引線註定效率低下,因此強調德的意義是人類文明智慧的體現

  • 12 # 新路農夫

    人們經常說,人身是小宇宙,那麼就有大小宇宙之分。修道指人身而言,道是人身中的靈性,就是一種本源能量。“道德經”雲,上德不德。這裡的德指身中靈效能量放出的光,即德光。道是本質內涵,德是道的外表形式,二者一體不可分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形容生命短暫的諺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