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5月11日,當蘇聯紅軍成功從德軍手裡收回克里米亞之時,斯大林也簽署了一項重要決議,一個月內將克里米亞境內所有韃靼人全部驅逐出境,強制遷移到環境惡劣的烏茲別克斯去。這就是一場針對韃靼人且目標明確的族群清算。
從這次行動中可見得蘇聯對這個民族抱有多深的恨意。那麼蘇聯為何要如此仇恨這個民族呢?韃靼人究竟又有何來歷才會慘遭如此待遇呢?這些都要在克里米亞的發展歷程當中去尋找答案了。歷史上的克里米亞半島局勢非常複雜,上千年來戰爭不斷,被不下於五個民族先後佔領過,是見證了俄羅斯乃至整個東歐地區興衰的重要之地。
韃靼人是對蒙古族、突厥人和蒙古人的叫法,但克里米亞的韃靼人卻並非單純的蒙古族,是公元1230年左右大量攻入克里米亞的蒙古族人與當地少數民族通婚後形成的民族。這些韃靼人是在蒙古族攻破基輔羅斯的背景下慢慢進入克里米亞的。
當時的蒙古族強盛無比,以披靡之勢殺入歐洲,將基輔羅斯抹掉後建立了金帳汗國,而定居克里米亞這部分韃靼人,在經過上百年的發展後,決定脫離金帳汗國。在15世紀初期建立了克里木汗國,還是個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建國之後克里米亞也少不了紛爭。
為了金帳汗國做後盾,光靠韃靼人那點兵力自然是無法在動盪的東歐地區持續堅挺的。無奈之下,克里木汗國只能被迫投靠奧斯曼帝國。當時的奧斯曼帝國可是實打實的歐洲霸主,有這樣的強大靠山,韃靼人瞬間站起,開始在奧斯曼帝國的指引下肆無忌憚的擴張版圖。
既然要擴張,肯定得選個比較近的。於是當初的好大哥金帳汗國佔領了幾個國家就成了最佳的選項。克里木汗國在奧斯曼帝國的支援下,把他們打的節節敗退,其中被打得最慘的當屬俄羅斯,兩國的世仇也是從這裡開始慢慢結下。1512年到1572年期間,克里木汗國多次侵入俄羅斯屢戰屢勝,並對俄羅斯展開殘酷的掠奪。
資源、財產、人口無一例外都被韃靼人搶得乾乾淨淨,而促使雙方結下血海深仇的,便是當初韃靼人對俄羅斯的人口掠奪和販賣。當時的韃靼人在歐洲本身就靠著販賣人口立足,面對這支戰敗國,自然不會手下留情。僅1572年,韃靼人在俄羅斯俘虜的人口便多達15萬 ,死傷者更是不計其數,讓整個莫斯科河都化作人間地獄。
這些俘虜者都被韃靼人當作奴隸販賣到了各個國家,以謀求鉅額財富。其中奧斯曼帝國獲利最多。據統計,在15世紀中葉到18世紀,被韃靼人販賣的波蘭人和俄羅斯人有多達300萬 。如此行徑怎能不結下仇怨呢?不過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沒有一個帝國是永遠強盛的,奧斯曼也是如此。
在他和克里木汗國的殘忍對待下,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三國一直在奮起抵抗,特別是俄羅斯幾百年間光和韃靼人的仗就打了不下十場,但一直是敗少勝多。直到17世紀後期,這時的奧斯曼帝國內憂外患逐漸分裂,幾乎已是強弩之末,根本顧不上克里木汗國,而俄羅斯剛好結束動亂,開創了羅曼諾夫王朝後,在彼得大帝和葉卡捷琳娜大帝統治下日漸強盛。
此時的奧斯曼帝國和克里木汗國已慢慢不是俄羅斯的對手,後者直接吹響了反攻的號角。經過多場大戰後,俄羅斯帝國將韃靼人重創,直接派兵侵入其首都,斬斷韃靼人與奧斯曼帝國的聯絡,欲將此地佔領。1783年,俄軍攻破克里米亞半島,將其劃入俄羅斯帝國版圖之中。
此戰無疑是收穫滿滿。即將黑海水域打通,打造出商貿出海口,又將韃靼人狠狠打痛報了之前的奴役之仇。但這時候,俄方並未將韃靼人驅逐出克里米亞,允許他們在此地生活。不過畢竟韃靼人之前幹出過販賣俄羅斯人的事,一番奴役和殘忍對待總是少不了的。
就這樣過了上百年,韃靼人慢慢發展成俄羅斯的少數民族。不過兩者之間的矛盾依舊存在,韃靼人也從未屈服過,一直在找機會想翻身。等到1939年9月1日,二戰全面爆發,韃靼人終於等來了這個機會。此時的克里米亞已經是一個自治共和國(1921年開始),而俄羅斯經過一路的興衰成敗,也已經發展成社會主義形態的蘇聯。
整個二戰期間,當屬蘇聯跟德國打得最兇。本來一開始還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可誰知德方前腳剛簽訂完條約,後腳就不認賬,馬上派兵和蘇聯紅軍對弈,德軍在進犯蘇聯的第一個關卡就選的克里米亞,覺得此地戰略位置非常特殊,卡在烏克蘭和俄羅斯中間,而且是個商貿出海口。
要是能佔下對蘇聯肯定打擊巨大。於是,希特勒在1941年中旬派出一整個集團軍來進攻克裡米亞半島。靠著克里米亞半島上的蘇聯紅軍游擊隊和韃靼人,根本無法與裝備先進的納粹抗衡的。更要命的是,納粹進入克里米亞半島後,還瘋狂地逼迫和誘導韃靼人和其他少數的民族族群加入納粹軍隊一起對付蘇聯紅軍,承諾他們戰後可以幫助他們獲得獨立。
德軍想用這種方式來挑撥俄羅斯人和克里米亞少數民族族群的關係。事實證明,納粹的目的也達到了,韃靼人與俄羅斯人本就間隙,多年來一直受其壓迫,於是在德軍的威逼利誘下,不少韃靼人都妥協了。據歷史記載,二戰時有上千名韃靼人加入德軍,協助納粹與蘇聯紅軍作戰,這部分韃靼人也被稱之為納粹第五縱隊。
當然不是所有的韃靼人都在德軍的蠱惑下同蘇聯作對。還有一部分是一開始就加入了蘇聯紅軍,在二戰中同納粹殊死搏鬥的,只不過在克里米亞半島被德軍佔領後,蘇聯已將大部分原因怪罪到韃靼人身上。覺得這些背叛者其心可誅,但當時蘇聯和納粹陷入激戰,分不出精力來清算這些背叛者。
不過懲罰只會遲到,永遠不會缺席。等到1943年下旬,蘇德戰場上局勢逐步簡明瞭,德軍開始示弱,隨時都有被蘇聯打敗的可能。到1944年上旬德軍敗退,開始撤出克里米亞,此時的二戰也已趨於尾聲,蘇聯也終於可以騰出手來收拾韃靼人了。
早在1943年,蘇聯便撤銷了克里米亞的自治共和國身份,決定在收復回克里米亞半島後再進行清算。1944年5月,清算的日子終於到來了。蘇聯紅軍先對現有的韃靼人軍隊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清剿,將其武器全部收繳,並將藏匿於底下的穆斯林韃靼人委員會成員全部拔出。
武裝力量被消除後,蘇聯便開始新舊仇恨一起解決。同年5月11日,隨著斯大林一聲驅逐決議的下達,韃靼人舉族被遷移至荒蕪,決議下達後,驅逐任務很快開始執行。上萬蘇聯兵官參與到行動中,對不願意執行決議的韃靼人一律採取武力措施進行強制驅逐。
無數韃靼人被軍隊暴力地從住處拉扯出來送往火車站,大多數人連隨身衣物都沒來得及收拾,而他們即將接受的是連畜生都不如的待遇。他們被人像豬仔一樣塞進運輸牲畜的火車貨箱,每一個貨箱裡都裝了不下100名韃靼人,貨箱內臭氣熏天,擁擠不堪,而且沒有足夠的水和食物。
韃靼人在顛簸旅途中幾乎都餓得有氣無力了。而當時又正值春夏交替季節,各種傳染病在車廂內瘋狂蔓延,不少韃靼人在飢寒交迫和病魔的侵蝕下死去。到後來,蘇聯士兵甚至不再提供食物,韃靼人只能依靠隨身攜帶的一點乾糧艱苦度日,喝水也只能等到火車停站後下車喝雪水。
據統計,從出發到目的地的三週時間裡,韃靼人的數量少了整整六千餘人。死去的韃靼人被蘇軍如同垃圾一般的踢下了火車,到達特殊定居地點後,那裡的環境並不比火車上好多少,又有上萬韃靼人相繼死亡。倖存下來的韃靼人也逃不過奴隸一般的勞苦命運,甚至被禁止接受教育。
可以說,二戰之後的韃靼人活的是生不如死,但他們心中迴歸故土的信念一直沒有熄滅。到1956年,赫魯曉夫上臺決定開啟改革,再加上當時國際形勢變化,出現國際人權公約,這讓韃靼人看到了迴歸故土的希望。他們在被蘇維埃政府從特殊居住地釋放後,開始著手重建運動,這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
經過十年的努力,韃靼人才被蘇維埃政府摘下叛國的帽子,但經過決議後,依舊不允許他們回到克里米亞,韃靼人依舊沒有放棄希望,數十年來一直在做不同程度的努力。到1989年,隨著蘇維埃政府簽證法令的應允,被驅逐在外的韃靼人才終於踏上歸鄉之途,但流亡了整整45年後再回克里米亞,此地已是物是人非,早已成為烏克蘭人和俄羅斯人的天下。
歸鄉之後韃靼人依舊只能受不公待遇,到1991年情況才略有好轉,不過近況依舊艱難。隨著時間的推移,克里米亞已在2014年以新聯邦主體的身份併入俄羅斯,而韃靼人的命運之路或許還要趟過許多曲折。
1944年5月11日,當蘇聯紅軍成功從德軍手裡收回克里米亞之時,斯大林也簽署了一項重要決議,一個月內將克里米亞境內所有韃靼人全部驅逐出境,強制遷移到環境惡劣的烏茲別克斯去。這就是一場針對韃靼人且目標明確的族群清算。
從這次行動中可見得蘇聯對這個民族抱有多深的恨意。那麼蘇聯為何要如此仇恨這個民族呢?韃靼人究竟又有何來歷才會慘遭如此待遇呢?這些都要在克里米亞的發展歷程當中去尋找答案了。歷史上的克里米亞半島局勢非常複雜,上千年來戰爭不斷,被不下於五個民族先後佔領過,是見證了俄羅斯乃至整個東歐地區興衰的重要之地。
韃靼人是對蒙古族、突厥人和蒙古人的叫法,但克里米亞的韃靼人卻並非單純的蒙古族,是公元1230年左右大量攻入克里米亞的蒙古族人與當地少數民族通婚後形成的民族。這些韃靼人是在蒙古族攻破基輔羅斯的背景下慢慢進入克里米亞的。
當時的蒙古族強盛無比,以披靡之勢殺入歐洲,將基輔羅斯抹掉後建立了金帳汗國,而定居克里米亞這部分韃靼人,在經過上百年的發展後,決定脫離金帳汗國。在15世紀初期建立了克里木汗國,還是個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建國之後克里米亞也少不了紛爭。
為了金帳汗國做後盾,光靠韃靼人那點兵力自然是無法在動盪的東歐地區持續堅挺的。無奈之下,克里木汗國只能被迫投靠奧斯曼帝國。當時的奧斯曼帝國可是實打實的歐洲霸主,有這樣的強大靠山,韃靼人瞬間站起,開始在奧斯曼帝國的指引下肆無忌憚的擴張版圖。
既然要擴張,肯定得選個比較近的。於是當初的好大哥金帳汗國佔領了幾個國家就成了最佳的選項。克里木汗國在奧斯曼帝國的支援下,把他們打的節節敗退,其中被打得最慘的當屬俄羅斯,兩國的世仇也是從這裡開始慢慢結下。1512年到1572年期間,克里木汗國多次侵入俄羅斯屢戰屢勝,並對俄羅斯展開殘酷的掠奪。
資源、財產、人口無一例外都被韃靼人搶得乾乾淨淨,而促使雙方結下血海深仇的,便是當初韃靼人對俄羅斯的人口掠奪和販賣。當時的韃靼人在歐洲本身就靠著販賣人口立足,面對這支戰敗國,自然不會手下留情。僅1572年,韃靼人在俄羅斯俘虜的人口便多達15萬 ,死傷者更是不計其數,讓整個莫斯科河都化作人間地獄。
這些俘虜者都被韃靼人當作奴隸販賣到了各個國家,以謀求鉅額財富。其中奧斯曼帝國獲利最多。據統計,在15世紀中葉到18世紀,被韃靼人販賣的波蘭人和俄羅斯人有多達300萬 。如此行徑怎能不結下仇怨呢?不過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沒有一個帝國是永遠強盛的,奧斯曼也是如此。
在他和克里木汗國的殘忍對待下,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三國一直在奮起抵抗,特別是俄羅斯幾百年間光和韃靼人的仗就打了不下十場,但一直是敗少勝多。直到17世紀後期,這時的奧斯曼帝國內憂外患逐漸分裂,幾乎已是強弩之末,根本顧不上克里木汗國,而俄羅斯剛好結束動亂,開創了羅曼諾夫王朝後,在彼得大帝和葉卡捷琳娜大帝統治下日漸強盛。
此時的奧斯曼帝國和克里木汗國已慢慢不是俄羅斯的對手,後者直接吹響了反攻的號角。經過多場大戰後,俄羅斯帝國將韃靼人重創,直接派兵侵入其首都,斬斷韃靼人與奧斯曼帝國的聯絡,欲將此地佔領。1783年,俄軍攻破克里米亞半島,將其劃入俄羅斯帝國版圖之中。
此戰無疑是收穫滿滿。即將黑海水域打通,打造出商貿出海口,又將韃靼人狠狠打痛報了之前的奴役之仇。但這時候,俄方並未將韃靼人驅逐出克里米亞,允許他們在此地生活。不過畢竟韃靼人之前幹出過販賣俄羅斯人的事,一番奴役和殘忍對待總是少不了的。
就這樣過了上百年,韃靼人慢慢發展成俄羅斯的少數民族。不過兩者之間的矛盾依舊存在,韃靼人也從未屈服過,一直在找機會想翻身。等到1939年9月1日,二戰全面爆發,韃靼人終於等來了這個機會。此時的克里米亞已經是一個自治共和國(1921年開始),而俄羅斯經過一路的興衰成敗,也已經發展成社會主義形態的蘇聯。
整個二戰期間,當屬蘇聯跟德國打得最兇。本來一開始還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可誰知德方前腳剛簽訂完條約,後腳就不認賬,馬上派兵和蘇聯紅軍對弈,德軍在進犯蘇聯的第一個關卡就選的克里米亞,覺得此地戰略位置非常特殊,卡在烏克蘭和俄羅斯中間,而且是個商貿出海口。
要是能佔下對蘇聯肯定打擊巨大。於是,希特勒在1941年中旬派出一整個集團軍來進攻克裡米亞半島。靠著克里米亞半島上的蘇聯紅軍游擊隊和韃靼人,根本無法與裝備先進的納粹抗衡的。更要命的是,納粹進入克里米亞半島後,還瘋狂地逼迫和誘導韃靼人和其他少數的民族族群加入納粹軍隊一起對付蘇聯紅軍,承諾他們戰後可以幫助他們獲得獨立。
德軍想用這種方式來挑撥俄羅斯人和克里米亞少數民族族群的關係。事實證明,納粹的目的也達到了,韃靼人與俄羅斯人本就間隙,多年來一直受其壓迫,於是在德軍的威逼利誘下,不少韃靼人都妥協了。據歷史記載,二戰時有上千名韃靼人加入德軍,協助納粹與蘇聯紅軍作戰,這部分韃靼人也被稱之為納粹第五縱隊。
當然不是所有的韃靼人都在德軍的蠱惑下同蘇聯作對。還有一部分是一開始就加入了蘇聯紅軍,在二戰中同納粹殊死搏鬥的,只不過在克里米亞半島被德軍佔領後,蘇聯已將大部分原因怪罪到韃靼人身上。覺得這些背叛者其心可誅,但當時蘇聯和納粹陷入激戰,分不出精力來清算這些背叛者。
不過懲罰只會遲到,永遠不會缺席。等到1943年下旬,蘇德戰場上局勢逐步簡明瞭,德軍開始示弱,隨時都有被蘇聯打敗的可能。到1944年上旬德軍敗退,開始撤出克里米亞,此時的二戰也已趨於尾聲,蘇聯也終於可以騰出手來收拾韃靼人了。
早在1943年,蘇聯便撤銷了克里米亞的自治共和國身份,決定在收復回克里米亞半島後再進行清算。1944年5月,清算的日子終於到來了。蘇聯紅軍先對現有的韃靼人軍隊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清剿,將其武器全部收繳,並將藏匿於底下的穆斯林韃靼人委員會成員全部拔出。
武裝力量被消除後,蘇聯便開始新舊仇恨一起解決。同年5月11日,隨著斯大林一聲驅逐決議的下達,韃靼人舉族被遷移至荒蕪,決議下達後,驅逐任務很快開始執行。上萬蘇聯兵官參與到行動中,對不願意執行決議的韃靼人一律採取武力措施進行強制驅逐。
無數韃靼人被軍隊暴力地從住處拉扯出來送往火車站,大多數人連隨身衣物都沒來得及收拾,而他們即將接受的是連畜生都不如的待遇。他們被人像豬仔一樣塞進運輸牲畜的火車貨箱,每一個貨箱裡都裝了不下100名韃靼人,貨箱內臭氣熏天,擁擠不堪,而且沒有足夠的水和食物。
韃靼人在顛簸旅途中幾乎都餓得有氣無力了。而當時又正值春夏交替季節,各種傳染病在車廂內瘋狂蔓延,不少韃靼人在飢寒交迫和病魔的侵蝕下死去。到後來,蘇聯士兵甚至不再提供食物,韃靼人只能依靠隨身攜帶的一點乾糧艱苦度日,喝水也只能等到火車停站後下車喝雪水。
據統計,從出發到目的地的三週時間裡,韃靼人的數量少了整整六千餘人。死去的韃靼人被蘇軍如同垃圾一般的踢下了火車,到達特殊定居地點後,那裡的環境並不比火車上好多少,又有上萬韃靼人相繼死亡。倖存下來的韃靼人也逃不過奴隸一般的勞苦命運,甚至被禁止接受教育。
可以說,二戰之後的韃靼人活的是生不如死,但他們心中迴歸故土的信念一直沒有熄滅。到1956年,赫魯曉夫上臺決定開啟改革,再加上當時國際形勢變化,出現國際人權公約,這讓韃靼人看到了迴歸故土的希望。他們在被蘇維埃政府從特殊居住地釋放後,開始著手重建運動,這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
經過十年的努力,韃靼人才被蘇維埃政府摘下叛國的帽子,但經過決議後,依舊不允許他們回到克里米亞,韃靼人依舊沒有放棄希望,數十年來一直在做不同程度的努力。到1989年,隨著蘇維埃政府簽證法令的應允,被驅逐在外的韃靼人才終於踏上歸鄉之途,但流亡了整整45年後再回克里米亞,此地已是物是人非,早已成為烏克蘭人和俄羅斯人的天下。
歸鄉之後韃靼人依舊只能受不公待遇,到1991年情況才略有好轉,不過近況依舊艱難。隨著時間的推移,克里米亞已在2014年以新聯邦主體的身份併入俄羅斯,而韃靼人的命運之路或許還要趟過許多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