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夏雨風
-
2 # 嚯嚯嚯陳老二
東漢歷史上最重要的戰爭我認為是赤壁之戰,從赤壁之戰之後,才形成了三國之格局。
赤壁之戰無論從雙方軍隊人數數量上還是戰線的廣度上都是史無前例的,赤壁之戰其實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曹操率部南征劉表,在東漢末年,北方由於連年征戰,人口銳減、經濟凋零,唯有皇親劉表沒有受外部太多幹擾,經營荊州富饒之地幾十年,人口眾多經濟發達,糧食充盈。曹丞相徵劉表逐玄德伐黃祖,一路凱歌,兵力由原來的十幾萬猛增到幾十萬,獲得錢糧無數,從此,開始了第二階段的渡江作戰。
一場渡江戰役耗盡了朝廷財力,徵用了所有民船,徵用民夫伐木造大船,收繳百姓鐵器農具、鐵鍋等所有鐵器和銅製品。在南方迎戰孫權亦是如此。
東漢末年,全華人口約六千萬左右,軍隊人數超過一百萬,軍隊作戰常常以敵人屍體為食。三國演義中有一個著名的故事,說的是劉皇叔遇難,夜宿劉安處,劉安無飯招待,就殺妻割肉招待劉備,由此可見一斑。
赤壁一戰,東漢再也無力統一國家,隨後才出現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
3 # 榆木疙瘩牌慧根
東漢第二次征伐北匈奴戰爭
他日勒功留片碣, 點蒼如黛石嵯峨。
建武二十四年 (公元49年), 匈奴南部八郡的將吏共同議定立比為單于,號稱呼韓邪單于。因為他的祖父依附漢朝,使得匈奴安定,所以就沿襲了這個稱號。從此,匈奴分成了南匈奴和北匈奴。南匈奴與漢朝友好,自動稱臣為藩,共同抗擊北匈奴。
漢明帝在位期間,北匈奴日漸強盛。它不時攻打南匈奴,侵擾漢朝邊境。
永平十五年(公元73年),漢明帝派竇固反擊北匈奴,四路出塞。次年,竇固與副將耿忠從酒泉(今甘肅境內)進軍,在天山襲擊北匈奴呼衍王,斬首千餘級,把呼衍王一直追到蒲類海(今新疆巴里坤湖),並且屯兵伊吾盧城(今新疆哈密西),清除了車師(西域古國,今新疆境中)境內的北匈奴軍隊。
給北匈奴摧毀性打擊的,是他的侄子竇憲。竇憲,扶風平陵(今陝西咸陽西北)人,年少的時候,父親被殺。漢章帝建初二年(公元78年),他的
妹妹立為皇后,地位驟然顯赫起來。竇憲曾被囚禁在宮中,害怕被殺,正趕上南匈奴告急,他向竇太后請求去抗擊北匈奴,以贖死罪。竇太后顧念兄妹之情,任命他為車騎將軍。想不到,這樣一個人卻建立了不世之功。
漢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竇憲與耿秉各領4000騎兵,調集南匈奴軍隊、邊境駐軍以及羌人軍隊在稽落山(今蒙古共和國西南部)大破北匈奴軍隊,窮追猛打,斬首1.3萬餘人,北匈奴81個部落投降,達 20餘萬人。
竇憲大軍出塞3000裡,一直抵達燕然山(今蒙古共和國杭愛山)。在山上刻石勒功,令班固作銘文,記述漢朝的威德。
接著,竇憲派出吳汜、梁諷帶上大批金幣絲帛去見北匈奴單于,向他宣喻國威,勸他臣服依附。北匈奴吃了敗仗,元氣大傷,內部更加分裂。北匈奴單于只好屈膝跪拜,接受漢朝的條件,派遣他的弟弟帶著貢品準備上洛陽去朝拜漢朝皇帝。竇憲以北單于不親自前來為藉口,把他的弟弟遣返回去。
第二年,南匈奴與北匈奴又爆發戰爭,北匈奴再次戰敗。竇憲認為北匈奴國勢衰弱,不如乘機消滅掉。永元三年(公元91年),他派遣耿夔、趙博等帶兵進攻,北匈奴大敗,北單于逃走,不知逃到哪裡去了,北匈奴由此消亡。
回覆列表
昆陽之戰,是劉秀徹底打敗王莽、光恢漢家王朝的極其重要的戰爭。
戰爭中,王莾的軍隊佔據了優勢,集結了數十萬大軍。劉秀主力僅有幾萬人馬。
王莽"新朝"替代西漢有很多年了,由於他推行了一系列超前政策,比如"解放奴隸"、實行大型化"國有企業"、嚴酷的殘暴統治等等,觸動了各個階層的利益,加劇了社會各個矛盾的衝突,因而爆發了赤眉軍、綠林軍等農民起義。
作為有皇家血統而已落魄的劉秀,很快在起義浪潮中嶄露頭角,成為最重要首領之一,帶兵與王莾新軍在昆陽展開了決戰。
在敵強我弱的態勢下,劉秀不畏艱險,帶領將士勇闖敵陣。這是關係到義軍成敗興亡的關鍵之戰,劉秀等義軍也沒有後路可退,不成功,必成仁。
但令人不可思議的一幕出現了。天空突降黑霧,一時風沙狂卷,雙方將士眼前都一片漆黑,成群成群的人互相奔逃、摔倒、踐踏,王莽軍人多瞬間擠壓在一起,傷亡慘重。頓時鬼哭狼嚎,混亂不堪,形如散沙一盤。
而劉秀大軍訓練有素,軍紀嚴明,在危急關頭人人攜手並進,軍心穩固,形如磐石一般。
當迷霧漸散,王莾軍將士已成無頭蒼蠅,各自逃命。而劉秀軍一鼓作氣,奮勇追殺,如風捲殘雲,奇蹟般一掃而光。
昆陽之戰,既是劉秀一戰而定天下,也是劉秀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更是充滿著神奇色彩的傳奇大戰。
昆陽之戰,一方面,終止了王莽新朝超前的穿越式、飽受爭議的另類皇帝;另一方面,成就了劉秀光輝漢王朝的東山再起,復傳二百年漢皇大業,奠定了漢王朝、漢族人、漢文化、漢天下觀的千秋萬年的牢固基業,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