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貴陽小資料
-
2 # 骨頭裡頭挑皮蛋
資本的最終形態總是殊途同歸的。
回顧資本主義萌芽,資本的原始積累基本上都是從圈地開始,所以土地正式社會發展到一定時期後最快的資本積累途徑之一。
不論美日英,產業經濟也好,虛擬經濟也好,還是其他經濟體也好,他們的發展總是需要一個逐漸積累和壯大的過程的。在這個過程中,政府需要大量的資金去投入,那麼錢從哪裡來呢?
再看房地產,我認為至少可以解決幾個問題:
1、透過土地和稅收,可以解決大量財政收入問題,政府有了錢才有能力去發展城市基建,發展三農,發展實體經濟以及大國競爭等等;
2、房地產是個龐大的工程,除了自身的從業人員外,還涉及到大量的上下游行業,比如基礎材料,建築,設計,銷售,裝修,物業等等等等,因此房地產可以解決大量的就業問題;
3、房地產是個資金沉澱龐大的行業,因此房地產可以促進更多的資金流動,如果良性發展,其實是可以促進消費和金融的;
總體來說,房地產是可以幫助國家快速發展的有效途徑。
因為房地產本身,就是屬於金融行業的一個分支。
而金融,則是面向實體提供支援的。
但凡有過開辦工廠、從事過製造業經驗的人都知道,作為老闆,當你要擴大生產、擴大經營規模的時候,去銀行借錢、去融資,沒有抵押物,沒人會傻到光憑熟人關係、哥們兒義氣,就把白花花的銀子借給你。
但是,你用什麼去抵押呢?
開煤礦的,用礦山機械抵押?賣白酒的,用釀酒罈子抵押?製造汽車的,用鋼鐵抵押?
各行各業的生產裝置、機器都不一樣,如果都拿這些機器、裝置去抵押貸款,那麼銀行對於每種行業,都要制定一套單獨的評估標準。
比如這臺機器值多少錢,那臺生產線價值幾何,不能說你的機器按照重量噸數來計價,我的生產流水線就按照長度多少米來算,因為行業評估標準不一樣,而且機器裝置還有折舊損耗,這就會導致整個估值體系非常混亂。
要讓所有的行業都能認可、所有的貸款都能順暢進行,所有的企業主都能心服口服,唯一能夠等價代換的,那就只有企業的廠房、土地等房地產,因為估值相對固定,而且能夠按照面積來量化確定估值。
我們平時所說的房地產房地產,很多人只看到了房,卻沒看到地和產。
本身房+地+產,這三個字的內涵和外延,就不是僅僅侷限於供普通人居住的那些水泥盒子和高樓大廈,而是涵蓋了土地、產業、金融體系等一眾領域的概念。
任何城市、地域、行業,只要發展到一定程度,都需要金融來給予支援,市場中,個體的力量是有侷限性的,而金融能夠給個體賦能,房地產本質上,是深度地和各行各業繫結在一起的。
甚至於某些時候,房地產對於金融體系的穩定性+重要性,遠遠超過了信用貨幣(現金)的價值。
因為房地產作為生產資料,它總歸是有價值的,土地可以用來種植,房子可以用來居住,而且價值是相對恆定的。
而現金,則有可能受到發行量、匯率波動等影響,被他國或其他機構做多或做空,導致幣值劇烈波動。
因而,有人說,一個國家的房地產,實質上就是相當於這個國家信用的股票,買了一國的房產、土地,相當於持有一國信用的證券,甚至於,比這個國家發行流通的信用貨幣,都更穩固。
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時,需要金融之澤灌溉各行各業的時候,房地產應運而生,而且,房地產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普通民眾依然可以參與其中。
金融往往又都需要有大眾的支援,才能玩轉下去,而房地產中的“房”,就是普通人能夠以相對低廉的成本,參與國家金融體系的一個重要側面。
普通人不一定能夠開辦銀行、擁有廠房、僱傭工人、擁有規模化的生產線,但是,買一套房,參與整個國家的金融遊戲,與國家的財富共同增值,分享房產增值紅利,是做得到的。
因此,在任何國家,房地產都是金融行業的一個重要分支,甚至是最重要的一個體系,有房地產推動整個實體,也就相當於金融行業福澤萬民。
反之,房地產如果不景氣,那說明金融行業能提供的支撐也不會給力,那就是百業蕭條,死氣沉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