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呱呱愛叭叭

    因為杜甫處在安史之亂及後期,社會動盪,所以杜甫壯志難酬。

  • 2 # 德才兼備孔雀pc

    答:杜甫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其詩廣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盛到衰的歷史過程,世稱“詩聖”。他一生坎坷困頓,飽經戰亂,卻始終懷忠君愛國、經時濟世之志,關心民眾疾苦,憂國憂民,即使是晚年百病纏身、窮愁潦倒之時蒼涼悲壯的詩作,也時時流露出他傷時憂國、壯志未酬的深切的嘆惋,七言律詩《登高》就是一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 3 # 團結一心奪取最後勝利

    杜甫壯志難酬的原因與性格有很大關係。

  • 4 # 使用者5708161837795

    杜甫《登高》用如此完美的藝術形式和錯綜變化的藝術手法,把暮年孤獨、壯志難酬的泣血真情,表達得慷慨激越,悲壯蒼涼。

    《登高》是杜甫56歲滯留夔州時所寫。當時他生活無靠,又身患瘧疾、肺病、糖尿病、風溼病,病痛不時發作,以至耳聾齒落、白髮劇增,又兼因病斷酒,心情愁苦至極,難以排遣,這年秋天他獨登高臺,百感交集,遂成此篇。

    首聯、頷聯寫登高所見所聞。“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夔州在長江之濱、三峽之首的瞿塘峽的入峽口,這裡風大,山高水險,常有群猿長嘯。這叫聲“空谷傳響、哀轉久絕”,大有“猿鳴三聲淚沾裳”之勢。詩人一開頭就抓住了夔州特定的環境景物,以“風急”、“天高”帶動全詩,以群猿在秋風獵獵天空高遠的環境中的悽婉的哀鳴,為全詩定下了悲涼的基調。

    詩人移動視線由高處轉向江水洲渚寫所見。只見水中小洲悽清冷落,只有白沙閃閃,在這樣的背景下,有成群的歸鳥在風中飛翔迴旋,無所依傍,詩人用這兩句為我們勾畫了一幅精美的圖畫。在這幅圖畫中細緻描寫了六件景物:“風”、“天”、“猿嘯”、“渚”、“沙”、“鳥飛”。而每件景物的描寫均用一字,卻生動形象,用詞極為精煉傳神。

    再看頷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此聯集中表現了夔州秋天的氣氛。詩人放眼遠望,無邊無際的山林落葉,在秋風中紛紛落下,蕭蕭有聲;低頭俯瞰,奔流不息的江水,從渺遠的西方滾滾湧來。此聯描寫“山”、“水”,有形有聲。如果說首聯就象畫家的工筆細描,那麼頷聯即是詩人大筆寫意,二聯相互補充,把秋江深遠廣大的境界、瘳廓肅殺的景象、宏偉悲壯的氣魄表現得生動傳神。這色彩暗淡、淒涼動盪的自然景象,很容易使人想到安史之亂後外族入侵、軍閥混戰、政治昏暗、民不聊生的社會現實,這落木蕭蕭江水東流的秋景,也很容易使人想到人生的短暫。這就無形地傳達出詩人傷時憂國、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悲愴。

    頸聯尾聯是作者抒情之筆。“萬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獨登臺”。“悲秋”是全詩之眼睛,蘊藏著極為沉痛之情。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詩人由眼前秋景想到自己青年壯遊、中年求進、老年多病、孤獨、失落、一生為客卻事業難成的經歷,故生無限悲哀、“斷腸人在天涯”的情緒。而“百年多病獨登臺”,把詩人的悲秋情緒抒寫得更為沉痛抑鬱。人生將盡,生活無靠,被迫乘船漂流,百病纏身,無奈滯留夔州。此時詩人至交好友李白、高適、嚴武、鄭虔、蘇源明都相繼去世。“親朋無一字”,抱病獨登臺,面對肅殺瘳廓的秋景,詩人的悲哀和孤獨就象落葉和流水一樣,推排不盡,驅趕不絕,怎能不“獨愴然而泣下”!

    此聯僅14個字,卻包含了多層意思,語言精煉,內容極其豐厚,向來被詩家讚譽不絕。詩人顛簸一生,奮鬥一生,嚐盡戰亂之苦、困頓之苦、被貶之苦、貧困之苦、多病之苦,他是在蘸著自己一生的血淚,抒寫自己老病孤獨的淒涼和壯志難酬的悲愴。

    尾聯分承頸聯,把頸聯的內容補充得更為具體,感情更為深沉。因“萬里”、“常做客”,而倍嘗世事“艱難”,時時處處充盈於心胸的國“恨”家愁,使詩人“繁霜鬢”而貧困“潦倒”。再加上因病斷酒,詩人愁緒更難以排遣。本想用“登臺”望遠來釋解心中的塊壘,但面對如此秋江,又平白無故地惹恨添愁,真是借“景”消愁愁更愁!前三聯寫得飛揚震動而又悲壯,到了尾聯卻是憂鬱愁苦無限悲涼了。

    這首詩前半寫景,後半抒情,情中有景,景中有情,處處表達了詩人老來“悲秋”、壯志難酬的的情懷,把一個封建社會懷才不遇的老知識分子的形象烙進讀者腦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薛之謙事件最終會以怎樣的方式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