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503774307003677

    學習,是伴隨著人的青少年時期乃至一生很重要的活動。作為參與這一活動的學習者,是自主的、能動的,是具有鮮活生命意義的主體。對於基礎教育階段的小學生,我們更應努力培養和發展他們的主體性,還生命主體之本色,讓他們愛學習、會學習、自覺主動地去學習。

    長期以來,小學數學教學形成了一種傳統怪圈:即習慣於以增加教學時數、加班加點、採取題海戰術灌輸知識等來提高教學質量(準確地說是應試質量)。這種怪圈形同枷鎖,嚴重束縛了學生,使得原本鮮活的生命主體變得唯唯諾諾,少有主見,充其量不過是一個知識的容器,只會機械被動地接受填充。為了發展學生的各種能力,輕負高效地全面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我認為:教師應在課前精心設想、課中認真實施,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學習,從而培養能力,提高成績。

    首先,教師課前要精心設想、努力鑽研,看準學生這個突破口,向四十分鐘要質量。要立足於當堂完成教學任務,發揮四十分鐘的最大作用。為了當堂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在課前就應該好好深鑽大綱和教材內容。立足於教材,確定好一堂課的教學內容,並提出切實可行的,包括知識、能力、思想教學等方面的要求,結合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和認知規律,恰當地選擇教學手段,科學合理地設計課堂練習,設想實施不同教學策略,使學生在課堂上積極主動地學習,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和效果。

    其次,教師在課中應依據備課設想,結合課堂教學流程的實際狀況,隨機應變,靈活實施各種策略,多方刺激、感召學習主體的鮮活“生命力”,引導他們在自然狀態下,真正自主地學習、發展,透過自己的主動努力,儘量自行探究,獲取知識。以下是本人教學實踐的幾點初淺體會。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生命主體的“意趣”本色。

    古人云:“未見意趣,必不樂學。”主體生性好疑,遇事總希望知道個明明白白,瞭解個水落石出,教師要充分運用數學知識的連貫性,調動他們內在的學習積極性。如在教“百分數應用題”時,可以讓學生聯絡生活中的實際例子,讓兩個學生扮演供銷售貨員,出示一件商品的原價和現價,讓其他學生充當顧客購物,並思考:用自己手中的錢可以買幾件這樣的商品,買一件比原來便宜多少元?便宜了幾分之幾?然後再換成“每件商品35元,現在降價8%,現價多少元?”把學生置身於真實的現實生活情境中去感受,刺激了他們的思考興趣,讓他們在“一定要弄個明白”的求知心理中,主動地獲取知識。

    二、相信學生,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還生命主體的“活動”本色。

    主體生性好動,我們要尊重學生言行,讓他們自主自覺地活動,多進行有意義的、高質量的學習活動。在課堂中,教師適當啟發講解,引導學生討論思考,讓他們主動參與獲取知識的全過程,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促進學生各種素質的全面發展。如在教學“小數的大小比較”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出示一組圖片,讓學生用小數表示圖片的塗色部分,然後啟發學生思考:你能聯絡以前學過的比較大小的方法比較這兩個小數誰大誰小嗎?在學生說出一種或兩種比較方法後,教師再適當加以引導,組織同學們討論看看還有沒有其他的比較方法,學生很快找出了四種不同的比較方法:①看圖比較;②把小數化成分數後再比較;③把小數擴大成整數後比較;④運用比較整數大小的方法比較。這樣學生既學會了課堂知識,又養成了自主探索、積極進取的良好思想品質。另外,教師要多鼓勵學生質疑問難、以便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長此下去,學生受到教師的尊重,有了問題意識,善於問、敢想敢問、敢議敢說,一個學生主動學習的好氛圍、好市場就不期而到了。

    三、養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還生命主體的“唯美”本色。

    主體生性好美,追求嚴謹,崇尚先進。成為榜樣,受人羨慕,是他們的美好願望。學習習慣好、學習方法新的小學生多是成績好、學生喜歡、老師信任的標兵。而要學好數學,必須要養成認真嚴格、刻苦鑽研的學習態度,獨立思考、計算仔細、自覺檢查的良好習慣。因此,我們要從小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養成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主體健康發展的必然需求趨勢,可讓學生受用終生,也是我們教育的至上追求和最終目的。

    數學教學是一門藝術,極具挑戰性,我們一線教學者只有不斷探索研究,真正注重學生主體,讓學生永葆主體本色,讓學生主動、活潑地學習、成長,才是數學教學的最佳歸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生活中“道行”高的人,都知道哪些關於“親家”的禁忌或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