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海闊憑魚躍LR
-
2 # 職場精英培訓師—犁子
我本是河南滎陽人氏,祖上是漢族,講漢話,大約在明朝的時候逃到廣西來的。我們現在留在滎陽老家的犁家子孫都是漢族人,講客家話。
我們到廣西來,是因為逃避戰亂而來的,所以我們的先人上山唯恐不高,入林唯恐不深。
現在,我是怎麼變成壯族人了呢?!
我爸和我媽結婚生的我,我媽是壯族。根據當時的政策,父母屬於不同民族的,兒女可以隨任何一方的民族。
當時是上世紀八十年代,高考對少數民族有優惠政策,不僅可以加分,還可以優先錄取,所以在填民族的時候,我就隨母親的民族了。
但是,是我媽嫁到犁家來的,不可能我們犁家都講壯話以迎合我媽啊!所以,全家人都講漢話,我媽也入鄉隨俗講漢話,但是我的民族卻是壯族。
後來,我取老婆,她是麼佬族。當時,壯族可以加分10分,這對高考來說已經相當優惠了。可是,如果是麼佬族,那麼就可以加20分!
於是乎,我們的兒子就隨了他媽媽的民族,麼佬族。但是在我們家裡,全部都是講普通話,也就是漢語。
現在我兒子結婚了,老婆是漢族,孫子出生了,隨他爸爸的民族,也是麼佬族。
你想想看,我孫子的血統,其中有麼佬族成分的佔幾許?!這其中,早就基因混淆了!
現在我們家,幾乎都講漢話,但是,漢族卻很少,只有一個,其餘的都是壯族、麼佬族、瑤族等,但是我們平時講話都是普通話。
廣西現在有人口5037萬人,其中少數民族有1880.8萬人,佔總人口的37.25%。少數民族中,壯族的人口是1572.20萬人,佔少數民族的31.36%,佔廣西總人口的31.21%,
這就是題主發現的,很多壯族人都不講壯話,而是講普通話或者是桂柳話了。
我們有理由懷疑,現在的1572.20萬壯族同胞裡,有多少人和我一樣,其實是正統的漢族,但是為了高考、就業提幹等,把民族改為了壯族?!
另外,壯族只佔廣西人口的31.21%,也就是說,廣西100個人裡有69個講漢話,有31個講壯話。為了交流方便,肯定是少數人服從多數人的語言啦!而且,普通話是官方語言,從小學校就教的。
綜上所述,廣西很少有人講壯話的原因:
為了蹭少數民族升學、就業、提幹等的優惠條件,有大量的漢族人是偽壯族,比如我。普通話是官方語言,正式場合交流都用普通話。從小就學普通話,已經形成以普通話交流的習慣。壯族畢竟是少數民族,在漢族人口居多的社會里,逐漸被同化,大都講漢語了。這裡,得糾正一下題主:不是壯族人都不講壯話了,而是大部分人都不講壯話了。講話不要那麼絕對。在廣西壯族聚居區,在一些老村落裡,依然有大量講壯話的人存在,特別是老人。
-
3 # 山河故人兲
因為根本就沒有壯族這個民族,壯族人都說壯話自然也就無從談起。
我相信廣西的學生在學習近代史時,都會有一個疑問,作為除漢族外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壯族,為何在民國時期國父中山先生提出的五族共和中並沒有壯族,而是漢滿回蒙藏五族,有人可能要說,說不定那時壯族人口太少,還不夠擠進五族裡面,此言差矣,以藏族為例。民國初期西藏人口約為170w,而廣西人口約為1500w,即使西藏全是藏族也只有170w人,而廣西壯族人口比例即使只有10%,也是150w左右,和藏族幾乎一樣。
所以由此你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在民國並無壯族這個民族。
那麼壯族這個民族是人為造出來的嗎?也不是。
從地理上,大家可以很明顯看出兩廣同屬嶺南百越之地,當年秦始皇派大將趙陀50w大軍南取百越,這50w人只有極少數計程車兵,還有很多工匠,隨軍家屬,這些人在征服百越之地後,定居在兩廣,與當地的少數民族文化交融,經過數百年的發展,這幾十w漢人已經與當地少數民族完全融合在一起,並且區別於漢族和少數民族,形成了大大小小的一些民族。這些民族統一被稱為僮族,新中國成立後,為了方便管理,便在廣西全省開展普查,其他民族和僮族,漢族被合併在一起,由周總理重新取名為壯族,為啥有些少數民族沒有被合併到壯族中中,大家可以看看廣西的各個少數民族自治縣就會發現,透過查閱縣誌可知,這些地方都是大聚居,且有頭領,組織嚴密。
用課本上的一句話形容廣西的少數民族分佈狀況就是:大雜居小聚居
比如金秀瑤族自治縣的瑤族,以前的頭領就是瑤王,忻城的莫氏土司就是因為帶兵鎮壓瑤王起義而獲得軍功從而被封為土司。
為啥壯族人不都說壯話呢,因為這麼多民族融合在一起,勢必造成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的情況出現,一個小聚落的人說的壯話到另一個小聚落人家根本就聽不懂,這個現象還反應在文字上面,如果你去問問藏族,維吾爾族,蒙古族,回族。他們很多人能看懂自己民族的文字,你問一百個壯族人,不管老少,也沒一個能看懂壯族的文字,除了那些極少數研究發展壯族文字的人。
同屬百越之地,按理說廣東也是和廣西一樣的情況,為何廣東不是自治區,還是那句話,成立自治區是因為當時廣西的情況複雜,事實上,還有就是兩廣的少數民族在唐宋時期就已經漢化了,在今天的廣西壯族習俗中,你甚至可以看到非常多漢族習俗。
最有力的佐證就是如今80歲的老人,你問問他新中國未成立前他是不是壯族,他指定不知道啥是壯族。
-
4 # 秋名山的逮蝦戶
什麼鬼問題。你這個論斷本來就是錯的。我出身在桂柳地區,我們這邊,壯族人之間說的就是壯話,一般是在農村的壯話使用普遍。在城裡,就說桂柳話,方便和非壯族交流。
-
5 # A海岸微風
有四個原因,一是自卑,怕人看不起。二是因為生活在漢族群中,很少有使用壯語的機會。三是和漢族通婚,要照顧漢族親屬。四是離開了家鄉,沒有了語言環境。
-
6 # 第八號當鋪
在全國來說,很多人都知道有個廣東,也都知道廣東還有個窮兄弟叫廣西。但是很多人卻以為廣西也是和廣東一樣,是一個省:廣西省。其實真不是,廣西不是一個省,而是一個自治區,廣西全稱:廣西壯族自治區。
廣西以“壯族”為名,很多人以為那廣西肯定就是壯族人口最多。其實也不是,廣西人口最多的並不是壯族,而是漢族,廣西曆史上其實也是漢地十八省之一。但是在廣西,壯族卻是除了漢族以外人口最多的民族,現在的廣西壯族人口保守估計有1500萬人,約佔廣西人口的33%,約佔中國壯族人口的88%。
廣西的壯族人口位居全國第一、廣西是名副其實的“壯族之鄉”,這是勿須置疑的。但是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卻有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不是每一個壯族人都會說壯話,甚至有相當比例的壯族人不會說壯話,在廣西壯族人不會說壯話甚至成為了一個見怪不怪、是很正常的現象。那麼為什麼很多廣西壯族人不會說壯話呢?其中有什麼內在原因呢?有什麼不得已的苦衷、難言之隱呢?有什麼因素影響制約呢?
一.廣西壯族分佈區,並不是所有壯族都說壯話:
廣西一共有14個地級市,就廣西壯族自治區的主要世居民族壯族而言,壯族的分佈是遍佈廣西14個地級市的。但是就重點而言,廣西壯族主要分佈於廣西中部、北部、西部、西北部、西南部,具體為南寧市、柳州市、來賓市、百色市、河池市、崇左市、防城港市。
也就是說南寧市、柳州市、來賓市、百色市、河池市、崇左市、防城港市的人口大多數為壯族,這些地區的壯族人也大多數是說壯話的;但是另外的北海市、欽州市、玉林市、貴港市、梧州市、賀州市、桂林市這些地區,壯族人口不是沒有、但是很少、壯族人的比例較低。而這些地區的壯族人就幾乎不說壯話了,大多數只是掛了個壯族的名頭而已。也不是說北海市、欽州市、玉林市、貴港市、梧州市、賀州市、桂林市這些地區的壯族人都不說壯話了,只是這些地區的壯族人還說壯話的,真的是很少很少了。
二.廣西壯話分佈區,壯話並沒有遍佈所有壯族聚居區:
如果說廣西壯族人口能夠遍佈廣西14個地級市,那麼廣西壯話就不一定能夠遍佈廣西14個地級市了。廣西壯話的主要分佈與廣西壯族人口的主要分佈差不多,都是主要分佈於廣西中部、北部、西部、西北部、西南部,具體為南寧市、柳州市、來賓市、百色市、河池市、崇左市、防城港市。
但是除卻這些地區是主要說壯話之外,另外的北海市、欽州市、玉林市、貴港市、梧州市、賀州市、桂林市這些地區,是極少極少說壯話的,大多數是通行白話和桂柳話。這些地區雖然也有少部分壯族人分佈,但是這些地區的壯族人幾乎都已經不說壯話了,反而是白話、桂柳話說得非常順溜。
三.廣西壯話的分佈地段,農村比例最高、鄉鎮次之、縣城比例最低:
同樣是廣西壯族、壯話主要分佈區的南寧市、柳州市、來賓市、百色市、河池市、崇左市、防城港市,壯話流通的比例也是分地段的。一般而言,農村裡說壯話的比例是最高的,農村裡幾乎都說壯話;鄉鎮圩集說壯話的比例次之,鄉鎮圩集也多說壯話,但是說壯話的同時說桂柳話的也較多;縣城說壯話的比例是很低的,縣城雖然也有很多人說壯話,但是說桂柳話的人也很多。而且現在是商業時代縣城有不少的外來人口,因而縣城說普通話也有一定的比例。
而地級市的市區、城區,說壯話的比例就更低了。比如河池市,河池市的壯族人口比例很高、大多數地區也都說壯話,是著名的“壯鄉”、“瑤鄉”。但是偏偏河池市的市區宜州區、金城江區,都是比較喜歡說桂柳話的,在城區裡桂柳話十分流行,反而是壯話越來越少人說了。而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首府南寧則更是難堪,作為“壯府”的南寧卻不說壯話。在廣西首府南寧,不但不是以說壯話為主而是以說普通話、白話為主,而且南寧市區是不說壯話的。即使是廣西中部、北部、西部、西北部、西南部這些地方的壯族人,他們也會很自覺的不說壯話而是改說普通話,在南寧的時間久了他們甚至學會了說白話。
四.廣西壯話的分佈人群,中老年人還在堅持說、年輕人較少說、娃娃學桂柳話普通話:
廣西壯話使用的比例高低也是分人群的,中老年人說壯話的比例是最高的,其次是年輕人,小孩說壯話的比例是最低的。現在廣西的壯族人中,中老年人是常年說壯話的,他們說了一輩子壯話也早就說習慣了、很難改口了。
廣西壯族的年輕人中還在堅持說壯話的,相對於中老年人來說較少。而且不少的年輕人不太喜歡說壯話,尤其是在城鎮、城市裡,不喜歡說壯話的年輕壯族人更普遍。這些壯族年輕人讀書的時候,學校裡已經普及普通話了,無論是上課還是平時同學之間都是使用普通話。很多人傻傻的以為學校裡只能說普通話不能說壯話,尤其是在小學、初中。而到了讀大學終於明悟了大學也是可以說壯話的,但是已經遲了,廣西的大學裡的學生都是來自於五湖四海,雖然大多數還是來自於廣西本土。但是廣西並不是只說壯話,說白話、桂柳話的廣西人同樣很多。於是說壯話、桂柳話、白話的廣西同學,來到了廣西的大學裡同樣還是普通話大行其道,敢說壯話的同學沒有幾個。在廣西讀大學的話,如果單從平時使用的語言來說,你會覺得自己不是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讀書、自己來了個假廣西。
至於廣西壯族中的小孩、娃娃一代,說壯話的比例就更低了。其實無論是在廣西還是其他省份、無論是是壯族還是其他民族、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現在的小孩啟蒙教育大多數都是使用普通話了,這就是多年來普通話普及的巨大成效。在廣西小孩啟蒙教育除了很多是使用普通話外,使用桂柳話的也很多,使用壯話的是越來越少。現在的廣西壯族小孩,從小學習普通話、桂柳話的是越來越普遍,從小學習壯話的在農村裡還在苦苦堅持。
五.部分本來就是“被”壯族的壯族人,自然不會說壯話:
在廣西有很多奇怪有趣的現象,如文中所說的,很多廣西壯族人不會說壯話。再比如很多人祖先是南遷至廣西的漢族,自己卻成了壯族;同一條村子同一個姓氏宗祠,有人是漢族有人是壯族;爺爺奶奶一方是漢族一方是壯族,子孫後代都是壯族;甚至是同一個家庭裡,兄弟姐妹都有人是漢族有人是壯族的。
然而這種有趣的現象在廣西,真的是見怪不怪了,廣西壯族人民和廣西人民早就已經習以為常了。廣西之所以有部分本來就是“被”壯族的壯族人,是有其特殊的歷史原因的。壯族的祖先主要是百越人中的“西甌人”、“駱越人”,自秦朝起的各個歷史時期兩河流域的漢族人就不斷的南遷至廣西,在經歷了多年的繁衍生息,他們的後代自然是被壯族同化了成為了壯族人;壯族即原來的僮族,僮族的前身很雜,包括僚人、俚僚人、蠻人、儂人、土人、撞人、郎人、俍人等,新中國後在劃定壯族的時候,除了這些人被劃定為壯族外,還有少部分漢族人也被誤劃定為壯族了;在廣西民族是可以隨父親也可以隨母親的,因而即使父親是漢族只要母親是壯族,子孫後代是都可以隨壯族的;另外在廣西少數民族高考是有加分政策的,因而有不少人本來是漢族的,在上戶口的時候卻改成了壯族、瑤族等。
因而這部分本來就是“被”壯族的壯族人,自然是不會說壯話的。這部分“被”壯族的壯族人即使是有些人會說壯話,那也是極少數極少數的。在廣西,不是壯族的壯族人大家都是見怪不怪了,不會說壯話的壯族人大家自然也是見怪不怪了。
總結:
其實在廣西不會說壯話的壯族人畢竟是少數,會說壯話的壯族人還是佔多數的。不過壯話的傳承也需要重視起來、甚至是刻不容緩。傳承壯族文化應該從小做起,小孩從小學習普通話、桂柳話的同時,也儘可能的去學習壯話。畢竟壯話才是壯族最為重要的文化特徵,是壯族之根,是壯族之魂。
-
7 # 稻芽悅讀
本人壯族,從小講壯話,老家是用壯話進行交流。對山歌也用壯話,老一輩有些不識字,但能聽懂壯語新聞,能聽得懂山歌。
隨著社會發展,老家很多年輕一代走出大山,下一代漸漸不會說壯話了。
現在回老家,能和老人交流的一般是會說壯話的人。
隨著歲月流逝,老家會說壯話的老人漸漸變少,很多小時候的習俗也漸漸消失,過年過節也沒有小時的味道。
比如我奶奶,她在的時候每次過年過節都開開心心地提前準備,各種張羅,各種小吃都弄起來,自制豆腐、自釀米酒、包稻草灰粽,過年一定要殺年豬,農曆三月三一定要為我們準備彩蛋、親自制作五色糯米飯,農曆七月初七親自剪紙錢紙衣……
我們小孩子就特別期盼過年過節,一放學回來看到村裡爺爺奶奶準備東西,就知道準備要過節了,心裡歡喜得很。
奶奶走了,帶走了很多童年記憶,以後老家裡會說壯話的老人越來越少,很多東西只能留在記憶深處。
-
8 # 雲子一小顆
一個雲南人的回答
一、用一句話回答:就是怕你聽不懂。
二、說深一點,三個原因:
1、廣西的壯族的劃分是新中國成立以後的事,行政區域因素是主因,有的不宜劃為壯族也成了壯族,筆者曾和柳州和桂林的壯族朋友有過交流 他們的方言就是所謂的桂柳官話,和雲南曲靖市城區和保山市城區基本沒什麼兩樣,只是語調上有些差別,也就是說,一些壯族既不是壯族,更不會講壯語。
2、從雲南東出廣西 ,主要有兩條路徑,一是從雲南曲靖市富源縣或羅平縣經貴州興義市到廣西百色市,二是雲南文山壯族自治州州富寧縣到百色市,從百色到南寧再到貴港玉林一線,以北的大部分地區用雲南方言就可以直接交流,以南的可用壯語,也可以用漢語,也就是說,從區域上看,習慣講漢語的更多些。
3、有專家考證,壯族源於古百越族,在嶺南及東南亞的人的遷徙、交流、融合中,相同的氣候環境,生活習性和語境,壯語和越語、泰語的相似度很高,但廣西壯族由於和漢文化的長期融合,大部分壯族都會漢語,壯語的交流也只在廣西西南部的壯族集聚區的壯族之間進行,非壯族語境都講漢語,因為講壯語你也聽不懂。
-
9 # 神秘白雲1Q
其實,這個壯族所有生活習慣都和廣西的漢族幾乎沒有區別。我估計壯族就是因為某種原因後來才故意搞出來的民族。而且那些講壯話的都是各個村都有很大差別,又沒有正規的文字。所以所謂的壯族就是個沒標準的東西,因此大部分壯族人都不講壯族就很正常了。
-
10 # 思辨明理
這沒有什麼奇怪的,現在國家大力推廣普通話,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可以說絕大部分的年輕人都會說普通話。從孩子進入義務階段和學前教育都是接受普通話,不要說年輕人不會說少數民族語,有些漢族年輕人連家鄉方言都不會說了。社會越是開放,語言就會越來越統一,因為語言是交流的工具。過去農耕時代自給自足,社會很少流動,語言的地域性很強,現在是經濟化時代,人們的交往和流動頻率大大增加,這就需要大家統一使用一種彼此都能交流的語言,所以國家要推行普通話。如果各民族都用自己的語言交流,那麼彼此之間怎麼溝通,壯族人不會說壯語也是時代的進步。其實其他少數民族情況大致也一樣,年輕人很多人都不會說本民族的語言了。最典型的就是現在滿語幾乎沒有人會說了。中華民族是個大家庭,有著一個共同的語言文字,這麼才是中華民族的根基和紐帶。
-
11 # 海闊憑魚躍LR
這是什麼話,壯族跟不懂壯話的人講壯話,不是對牛彈琴嗎?壯族人之間講壯話,跟其它人講對方聽得明白的話,因此壯族人大多掌握幾種語言,我們戲稱對人說人話,對鬼說鬼話。
-
12 # 職場精英培訓師—犁子
我本是河南滎陽人氏,祖上是漢族,講漢話,大約在明朝的時候逃到廣西來的。我們現在留在滎陽老家的犁家子孫都是漢族人,講客家話。
我們到廣西來,是因為逃避戰亂而來的,所以我們的先人上山唯恐不高,入林唯恐不深。
現在,我是怎麼變成壯族人了呢?!
我爸和我媽結婚生的我,我媽是壯族。根據當時的政策,父母屬於不同民族的,兒女可以隨任何一方的民族。
當時是上世紀八十年代,高考對少數民族有優惠政策,不僅可以加分,還可以優先錄取,所以在填民族的時候,我就隨母親的民族了。
但是,是我媽嫁到犁家來的,不可能我們犁家都講壯話以迎合我媽啊!所以,全家人都講漢話,我媽也入鄉隨俗講漢話,但是我的民族卻是壯族。
後來,我取老婆,她是麼佬族。當時,壯族可以加分10分,這對高考來說已經相當優惠了。可是,如果是麼佬族,那麼就可以加20分!
於是乎,我們的兒子就隨了他媽媽的民族,麼佬族。但是在我們家裡,全部都是講普通話,也就是漢語。
現在我兒子結婚了,老婆是漢族,孫子出生了,隨他爸爸的民族,也是麼佬族。
你想想看,我孫子的血統,其中有麼佬族成分的佔幾許?!這其中,早就基因混淆了!
現在我們家,幾乎都講漢話,但是,漢族卻很少,只有一個,其餘的都是壯族、麼佬族、瑤族等,但是我們平時講話都是普通話。
廣西現在有人口5037萬人,其中少數民族有1880.8萬人,佔總人口的37.25%。少數民族中,壯族的人口是1572.20萬人,佔少數民族的31.36%,佔廣西總人口的31.21%,
這就是題主發現的,很多壯族人都不講壯話,而是講普通話或者是桂柳話了。
我們有理由懷疑,現在的1572.20萬壯族同胞裡,有多少人和我一樣,其實是正統的漢族,但是為了高考、就業提幹等,把民族改為了壯族?!
另外,壯族只佔廣西人口的31.21%,也就是說,廣西100個人裡有69個講漢話,有31個講壯話。為了交流方便,肯定是少數人服從多數人的語言啦!而且,普通話是官方語言,從小學校就教的。
綜上所述,廣西很少有人講壯話的原因:
為了蹭少數民族升學、就業、提幹等的優惠條件,有大量的漢族人是偽壯族,比如我。普通話是官方語言,正式場合交流都用普通話。從小就學普通話,已經形成以普通話交流的習慣。壯族畢竟是少數民族,在漢族人口居多的社會里,逐漸被同化,大都講漢語了。這裡,得糾正一下題主:不是壯族人都不講壯話了,而是大部分人都不講壯話了。講話不要那麼絕對。在廣西壯族聚居區,在一些老村落裡,依然有大量講壯話的人存在,特別是老人。
-
13 # 山河故人兲
因為根本就沒有壯族這個民族,壯族人都說壯話自然也就無從談起。
我相信廣西的學生在學習近代史時,都會有一個疑問,作為除漢族外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壯族,為何在民國時期國父中山先生提出的五族共和中並沒有壯族,而是漢滿回蒙藏五族,有人可能要說,說不定那時壯族人口太少,還不夠擠進五族裡面,此言差矣,以藏族為例。民國初期西藏人口約為170w,而廣西人口約為1500w,即使西藏全是藏族也只有170w人,而廣西壯族人口比例即使只有10%,也是150w左右,和藏族幾乎一樣。
所以由此你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在民國並無壯族這個民族。
那麼壯族這個民族是人為造出來的嗎?也不是。
從地理上,大家可以很明顯看出兩廣同屬嶺南百越之地,當年秦始皇派大將趙陀50w大軍南取百越,這50w人只有極少數計程車兵,還有很多工匠,隨軍家屬,這些人在征服百越之地後,定居在兩廣,與當地的少數民族文化交融,經過數百年的發展,這幾十w漢人已經與當地少數民族完全融合在一起,並且區別於漢族和少數民族,形成了大大小小的一些民族。這些民族統一被稱為僮族,新中國成立後,為了方便管理,便在廣西全省開展普查,其他民族和僮族,漢族被合併在一起,由周總理重新取名為壯族,為啥有些少數民族沒有被合併到壯族中中,大家可以看看廣西的各個少數民族自治縣就會發現,透過查閱縣誌可知,這些地方都是大聚居,且有頭領,組織嚴密。
用課本上的一句話形容廣西的少數民族分佈狀況就是:大雜居小聚居
比如金秀瑤族自治縣的瑤族,以前的頭領就是瑤王,忻城的莫氏土司就是因為帶兵鎮壓瑤王起義而獲得軍功從而被封為土司。
為啥壯族人不都說壯話呢,因為這麼多民族融合在一起,勢必造成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的情況出現,一個小聚落的人說的壯話到另一個小聚落人家根本就聽不懂,這個現象還反應在文字上面,如果你去問問藏族,維吾爾族,蒙古族,回族。他們很多人能看懂自己民族的文字,你問一百個壯族人,不管老少,也沒一個能看懂壯族的文字,除了那些極少數研究發展壯族文字的人。
同屬百越之地,按理說廣東也是和廣西一樣的情況,為何廣東不是自治區,還是那句話,成立自治區是因為當時廣西的情況複雜,事實上,還有就是兩廣的少數民族在唐宋時期就已經漢化了,在今天的廣西壯族習俗中,你甚至可以看到非常多漢族習俗。
最有力的佐證就是如今80歲的老人,你問問他新中國未成立前他是不是壯族,他指定不知道啥是壯族。
-
14 # 秋名山的逮蝦戶
什麼鬼問題。你這個論斷本來就是錯的。我出身在桂柳地區,我們這邊,壯族人之間說的就是壯話,一般是在農村的壯話使用普遍。在城裡,就說桂柳話,方便和非壯族交流。
-
15 # A海岸微風
有四個原因,一是自卑,怕人看不起。二是因為生活在漢族群中,很少有使用壯語的機會。三是和漢族通婚,要照顧漢族親屬。四是離開了家鄉,沒有了語言環境。
-
16 # 第八號當鋪
在全國來說,很多人都知道有個廣東,也都知道廣東還有個窮兄弟叫廣西。但是很多人卻以為廣西也是和廣東一樣,是一個省:廣西省。其實真不是,廣西不是一個省,而是一個自治區,廣西全稱:廣西壯族自治區。
廣西以“壯族”為名,很多人以為那廣西肯定就是壯族人口最多。其實也不是,廣西人口最多的並不是壯族,而是漢族,廣西曆史上其實也是漢地十八省之一。但是在廣西,壯族卻是除了漢族以外人口最多的民族,現在的廣西壯族人口保守估計有1500萬人,約佔廣西人口的33%,約佔中國壯族人口的88%。
廣西的壯族人口位居全國第一、廣西是名副其實的“壯族之鄉”,這是勿須置疑的。但是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卻有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不是每一個壯族人都會說壯話,甚至有相當比例的壯族人不會說壯話,在廣西壯族人不會說壯話甚至成為了一個見怪不怪、是很正常的現象。那麼為什麼很多廣西壯族人不會說壯話呢?其中有什麼內在原因呢?有什麼不得已的苦衷、難言之隱呢?有什麼因素影響制約呢?
一.廣西壯族分佈區,並不是所有壯族都說壯話:
廣西一共有14個地級市,就廣西壯族自治區的主要世居民族壯族而言,壯族的分佈是遍佈廣西14個地級市的。但是就重點而言,廣西壯族主要分佈於廣西中部、北部、西部、西北部、西南部,具體為南寧市、柳州市、來賓市、百色市、河池市、崇左市、防城港市。
也就是說南寧市、柳州市、來賓市、百色市、河池市、崇左市、防城港市的人口大多數為壯族,這些地區的壯族人也大多數是說壯話的;但是另外的北海市、欽州市、玉林市、貴港市、梧州市、賀州市、桂林市這些地區,壯族人口不是沒有、但是很少、壯族人的比例較低。而這些地區的壯族人就幾乎不說壯話了,大多數只是掛了個壯族的名頭而已。也不是說北海市、欽州市、玉林市、貴港市、梧州市、賀州市、桂林市這些地區的壯族人都不說壯話了,只是這些地區的壯族人還說壯話的,真的是很少很少了。
二.廣西壯話分佈區,壯話並沒有遍佈所有壯族聚居區:
如果說廣西壯族人口能夠遍佈廣西14個地級市,那麼廣西壯話就不一定能夠遍佈廣西14個地級市了。廣西壯話的主要分佈與廣西壯族人口的主要分佈差不多,都是主要分佈於廣西中部、北部、西部、西北部、西南部,具體為南寧市、柳州市、來賓市、百色市、河池市、崇左市、防城港市。
但是除卻這些地區是主要說壯話之外,另外的北海市、欽州市、玉林市、貴港市、梧州市、賀州市、桂林市這些地區,是極少極少說壯話的,大多數是通行白話和桂柳話。這些地區雖然也有少部分壯族人分佈,但是這些地區的壯族人幾乎都已經不說壯話了,反而是白話、桂柳話說得非常順溜。
三.廣西壯話的分佈地段,農村比例最高、鄉鎮次之、縣城比例最低:
同樣是廣西壯族、壯話主要分佈區的南寧市、柳州市、來賓市、百色市、河池市、崇左市、防城港市,壯話流通的比例也是分地段的。一般而言,農村裡說壯話的比例是最高的,農村裡幾乎都說壯話;鄉鎮圩集說壯話的比例次之,鄉鎮圩集也多說壯話,但是說壯話的同時說桂柳話的也較多;縣城說壯話的比例是很低的,縣城雖然也有很多人說壯話,但是說桂柳話的人也很多。而且現在是商業時代縣城有不少的外來人口,因而縣城說普通話也有一定的比例。
而地級市的市區、城區,說壯話的比例就更低了。比如河池市,河池市的壯族人口比例很高、大多數地區也都說壯話,是著名的“壯鄉”、“瑤鄉”。但是偏偏河池市的市區宜州區、金城江區,都是比較喜歡說桂柳話的,在城區裡桂柳話十分流行,反而是壯話越來越少人說了。而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首府南寧則更是難堪,作為“壯府”的南寧卻不說壯話。在廣西首府南寧,不但不是以說壯話為主而是以說普通話、白話為主,而且南寧市區是不說壯話的。即使是廣西中部、北部、西部、西北部、西南部這些地方的壯族人,他們也會很自覺的不說壯話而是改說普通話,在南寧的時間久了他們甚至學會了說白話。
四.廣西壯話的分佈人群,中老年人還在堅持說、年輕人較少說、娃娃學桂柳話普通話:
廣西壯話使用的比例高低也是分人群的,中老年人說壯話的比例是最高的,其次是年輕人,小孩說壯話的比例是最低的。現在廣西的壯族人中,中老年人是常年說壯話的,他們說了一輩子壯話也早就說習慣了、很難改口了。
廣西壯族的年輕人中還在堅持說壯話的,相對於中老年人來說較少。而且不少的年輕人不太喜歡說壯話,尤其是在城鎮、城市裡,不喜歡說壯話的年輕壯族人更普遍。這些壯族年輕人讀書的時候,學校裡已經普及普通話了,無論是上課還是平時同學之間都是使用普通話。很多人傻傻的以為學校裡只能說普通話不能說壯話,尤其是在小學、初中。而到了讀大學終於明悟了大學也是可以說壯話的,但是已經遲了,廣西的大學裡的學生都是來自於五湖四海,雖然大多數還是來自於廣西本土。但是廣西並不是只說壯話,說白話、桂柳話的廣西人同樣很多。於是說壯話、桂柳話、白話的廣西同學,來到了廣西的大學裡同樣還是普通話大行其道,敢說壯話的同學沒有幾個。在廣西讀大學的話,如果單從平時使用的語言來說,你會覺得自己不是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讀書、自己來了個假廣西。
至於廣西壯族中的小孩、娃娃一代,說壯話的比例就更低了。其實無論是在廣西還是其他省份、無論是是壯族還是其他民族、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現在的小孩啟蒙教育大多數都是使用普通話了,這就是多年來普通話普及的巨大成效。在廣西小孩啟蒙教育除了很多是使用普通話外,使用桂柳話的也很多,使用壯話的是越來越少。現在的廣西壯族小孩,從小學習普通話、桂柳話的是越來越普遍,從小學習壯話的在農村裡還在苦苦堅持。
五.部分本來就是“被”壯族的壯族人,自然不會說壯話:
在廣西有很多奇怪有趣的現象,如文中所說的,很多廣西壯族人不會說壯話。再比如很多人祖先是南遷至廣西的漢族,自己卻成了壯族;同一條村子同一個姓氏宗祠,有人是漢族有人是壯族;爺爺奶奶一方是漢族一方是壯族,子孫後代都是壯族;甚至是同一個家庭裡,兄弟姐妹都有人是漢族有人是壯族的。
然而這種有趣的現象在廣西,真的是見怪不怪了,廣西壯族人民和廣西人民早就已經習以為常了。廣西之所以有部分本來就是“被”壯族的壯族人,是有其特殊的歷史原因的。壯族的祖先主要是百越人中的“西甌人”、“駱越人”,自秦朝起的各個歷史時期兩河流域的漢族人就不斷的南遷至廣西,在經歷了多年的繁衍生息,他們的後代自然是被壯族同化了成為了壯族人;壯族即原來的僮族,僮族的前身很雜,包括僚人、俚僚人、蠻人、儂人、土人、撞人、郎人、俍人等,新中國後在劃定壯族的時候,除了這些人被劃定為壯族外,還有少部分漢族人也被誤劃定為壯族了;在廣西民族是可以隨父親也可以隨母親的,因而即使父親是漢族只要母親是壯族,子孫後代是都可以隨壯族的;另外在廣西少數民族高考是有加分政策的,因而有不少人本來是漢族的,在上戶口的時候卻改成了壯族、瑤族等。
因而這部分本來就是“被”壯族的壯族人,自然是不會說壯話的。這部分“被”壯族的壯族人即使是有些人會說壯話,那也是極少數極少數的。在廣西,不是壯族的壯族人大家都是見怪不怪了,不會說壯話的壯族人大家自然也是見怪不怪了。
總結:
其實在廣西不會說壯話的壯族人畢竟是少數,會說壯話的壯族人還是佔多數的。不過壯話的傳承也需要重視起來、甚至是刻不容緩。傳承壯族文化應該從小做起,小孩從小學習普通話、桂柳話的同時,也儘可能的去學習壯話。畢竟壯話才是壯族最為重要的文化特徵,是壯族之根,是壯族之魂。
-
17 # 稻芽悅讀
本人壯族,從小講壯話,老家是用壯話進行交流。對山歌也用壯話,老一輩有些不識字,但能聽懂壯語新聞,能聽得懂山歌。
隨著社會發展,老家很多年輕一代走出大山,下一代漸漸不會說壯話了。
現在回老家,能和老人交流的一般是會說壯話的人。
隨著歲月流逝,老家會說壯話的老人漸漸變少,很多小時候的習俗也漸漸消失,過年過節也沒有小時的味道。
比如我奶奶,她在的時候每次過年過節都開開心心地提前準備,各種張羅,各種小吃都弄起來,自制豆腐、自釀米酒、包稻草灰粽,過年一定要殺年豬,農曆三月三一定要為我們準備彩蛋、親自制作五色糯米飯,農曆七月初七親自剪紙錢紙衣……
我們小孩子就特別期盼過年過節,一放學回來看到村裡爺爺奶奶準備東西,就知道準備要過節了,心裡歡喜得很。
奶奶走了,帶走了很多童年記憶,以後老家裡會說壯話的老人越來越少,很多東西只能留在記憶深處。
-
18 # 雲子一小顆
一個雲南人的回答
一、用一句話回答:就是怕你聽不懂。
二、說深一點,三個原因:
1、廣西的壯族的劃分是新中國成立以後的事,行政區域因素是主因,有的不宜劃為壯族也成了壯族,筆者曾和柳州和桂林的壯族朋友有過交流 他們的方言就是所謂的桂柳官話,和雲南曲靖市城區和保山市城區基本沒什麼兩樣,只是語調上有些差別,也就是說,一些壯族既不是壯族,更不會講壯語。
2、從雲南東出廣西 ,主要有兩條路徑,一是從雲南曲靖市富源縣或羅平縣經貴州興義市到廣西百色市,二是雲南文山壯族自治州州富寧縣到百色市,從百色到南寧再到貴港玉林一線,以北的大部分地區用雲南方言就可以直接交流,以南的可用壯語,也可以用漢語,也就是說,從區域上看,習慣講漢語的更多些。
3、有專家考證,壯族源於古百越族,在嶺南及東南亞的人的遷徙、交流、融合中,相同的氣候環境,生活習性和語境,壯語和越語、泰語的相似度很高,但廣西壯族由於和漢文化的長期融合,大部分壯族都會漢語,壯語的交流也只在廣西西南部的壯族集聚區的壯族之間進行,非壯族語境都講漢語,因為講壯語你也聽不懂。
-
19 # 神秘白雲1Q
其實,這個壯族所有生活習慣都和廣西的漢族幾乎沒有區別。我估計壯族就是因為某種原因後來才故意搞出來的民族。而且那些講壯話的都是各個村都有很大差別,又沒有正規的文字。所以所謂的壯族就是個沒標準的東西,因此大部分壯族人都不講壯族就很正常了。
-
20 # 思辨明理
這沒有什麼奇怪的,現在國家大力推廣普通話,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可以說絕大部分的年輕人都會說普通話。從孩子進入義務階段和學前教育都是接受普通話,不要說年輕人不會說少數民族語,有些漢族年輕人連家鄉方言都不會說了。社會越是開放,語言就會越來越統一,因為語言是交流的工具。過去農耕時代自給自足,社會很少流動,語言的地域性很強,現在是經濟化時代,人們的交往和流動頻率大大增加,這就需要大家統一使用一種彼此都能交流的語言,所以國家要推行普通話。如果各民族都用自己的語言交流,那麼彼此之間怎麼溝通,壯族人不會說壯語也是時代的進步。其實其他少數民族情況大致也一樣,年輕人很多人都不會說本民族的語言了。最典型的就是現在滿語幾乎沒有人會說了。中華民族是個大家庭,有著一個共同的語言文字,這麼才是中華民族的根基和紐帶。
回覆列表
這是什麼話,壯族跟不懂壯話的人講壯話,不是對牛彈琴嗎?壯族人之間講壯話,跟其它人講對方聽得明白的話,因此壯族人大多掌握幾種語言,我們戲稱對人說人話,對鬼說鬼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