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772026254862813

    淮河流域地處中國南北氣候過渡帶,淮河以北屬暖溫帶區,淮河以南屬北亞熱帶區,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為11~16℃。氣溫變化由北向南、由沿海向內陸遞增。極端最高氣溫達44.5℃,極端最低氣溫為-24.1℃。蒸發量南小北大,年平均水面蒸發量為900~1500毫米,無霜期200~240天。自古以來,淮河就是中國南北方的一條自然分界線。  淮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約為888mm,其中淮河水系910mm,沂沭泗水系836mm。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分佈狀況大致是由南向北遞減,山區多於平原,沿海大於內陸。 淮河流域內有三個降水量高值區:一是伏牛山區,年平均降水量為1000mm以上;二是大別山區,超過1400mm;三是下游近海區,大於1000mm。流域北部降水量最少,低於700mm。降水量年際變化較大,最大年雨量為最小年雨量的3~4倍。降水量的年內分配也極不均勻,汛期(6~9月)降水量佔年降水量的50%~80%。  淮河流域多年平均徑流深230mm,其中淮河水系237mm,沂沭泗水系215mm。山東半島多年平均徑流深199mm。多年平均年徑流深分佈狀況與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相似。  產生淮河流域暴雨的天氣系統為颱風(包括颱風倒槽)、渦切變、南北向切變和冷式切變線,以前兩種居多。在雨季前期,主要是渦切變型,後期則有颱風參與。大範圍永續性降水是由切變線和低渦接連出現而形成。江淮流域6、7月份永續性大範圍的降水天氣稱梅雨。梅雨期長短、雨量的多寡,基本上決定了淮河全年的水情,如1931、1954年梅雨期長、雨量多,形成了全流域性大洪水。梅雨期結束後轉入盛夏,淮河流域常受颱風襲擊,如1965年7月24日出梅,7月27日就有颱風襲擊洪澤湖地區。查近百年來的颱風資料,發現颱風路徑遍及全流域,亦即颱風雨可以影響整個淮河流域。颱風型暴雨的特點是範圍小、歷時短、強度大,如"75·8"林莊暴雨,6小時雨量830mm接近世界紀錄。  暴雨走向與天氣系統的移動大體一致,颱風暴雨的中心移動與颱風路徑有關,一般自南向北或自西南向東北移動。冷峰暴雨多自西北向東南移動,低渦暴雨通常自西南向東北移動,隨著南北氣流交綏,切變線或鋒面作南北向、東南-西北向擺動,暴雨中心也作相應移動。例如1954年7月幾次大暴雨都是由低渦切變線造成的,暴雨首先出現在淮南山區,然後向西北方向推進至洪汝河、沙潁河流域,再折向東移至淮北地區,最後在蘇北地區消失,一次降水過程就遍及淮河全流域。由於暴雨移動方向接近河流方向,使得淮河流域容易造成洪澇災害。

  • 2 # 使用者1984768297762

    1.淮河流域地處中國南北氣候過渡帶,屬暖溫帶半溼潤季風氣候區。

    2.淮河流域位於中國華中河南與華東地區蘇皖,西起桐柏山、伏牛山,流域面積為27萬平方公里。淮河有潢河、白露河、史灌河、東淝河、池河、洪河、潁河等重要支流。

    3.淮河流域的氣候特點是:冬春乾旱少雨,夏秋悶熱多雨,冷暖和早澇轉變急劇。年平均氣溫在11~16℃,由北向南,由沿海向內陸遞增,最高月平均氣溫25℃左右,出現在7月份;最低月平均氣溫在0℃,出現在1月份淮河流域屬於溫常半溼潤過度性氣候。淮河流域地處中國南北氣候過渡帶,淮河以北屬暖溫帶區,淮河以南屬北亞熱帶區,氣候溫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疫情期間,大家心理健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