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夢幻智慧的春暖花開
-
2 # 山高水長禾木呈
歲月年輪環環相扣,
暮鍾嗡響聲聲驚心。
“人老了,不要輕易打擾別人。”是做為老人的修為境界及內心世界如何的衡量標準。
一位人生一路走來時時處處都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和“助人為樂。”約束和自律的老人;善於學習,心胸開闊,豁達開朗,聰明智慧的老人;有做人的自覺,有群體意識,有審美素質的老人的晚年……
-
3 # 淡定百香果4C
人老了,不要輕易打擾別人。這話是對的,這是就生活能自理的老人而言的。有些人越老越明白,越活越開通。有些人越老越糊塗,越活越不講情理。這後一種老人就偏向有意或不經意輕易打擾別人。
-
4 # 謙謙小院
婆婆媽80多歲了,堅持一個人獨立生活,逢年過節的時候兒女們到老人家裡吃團圓飯熱鬧熱鬧,平常就是各過各的。
有人問婆婆媽為啥不跟著孩子們吃住,省的自己做飯又不用自己收拾家,婆婆媽是這樣回答的,我認為很有道理。
1 作息時間:老人早晨5點左右就醒了,6點多要吃早餐,吃了早餐還要再躺一會,然後簡單收拾家,出門曬著太陽和大爺大媽們聊天。中午11:30吃午飯,12點到3點在家休息和做簡單家務,下午4點左右又出門找大爺大媽小公園聊天去了,晚餐6點左右,餐後一樓單元門口坐一會,晚上10點左右就躺下休息了。
2 飲食習慣:婆婆媽吃的飯菜都特別軟,啥東西呢都得燉爛糊了才吃得舒服,而且不吃糖不吃蛋糕類甜食,既不能沒有肉也不能多吃肉,既不能多吃海鮮也不能沒有海鮮,自己做飯更容易掌握食量、口感和爛糊程度。
3 說話習慣:婆婆媽說話是反反覆覆,剛說過的話一會又說,總擔心孩子們記不清。還經常是叫一個人的名字叫不對,喊了這個喊那個,有時全家喊一遍,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老人自己在家啥事不用商量不用問人,想躺就躺想坐就坐,想說話了小公園找同齡的大爺大媽們,誰也不嫌棄誰說話囉嗦麻煩,都是那麼幾句話幾件事反覆聊天。
總結:在身體狀況能自理的前提下,考慮作息、飲食、說話方式以及衛生習慣等各種因素吧,老人們單獨生活更自在更舒服。
-
5 # 寧死不979
過頭的話不要說,過頭的事不要做。
1,農村,東鄰西舍,雞犬相聞。隔壁高家,兩個兒子在上海家大業大,連續十幾年,一直給我們小隊(七八戶人家),十幾個60歲以上的老人,過年的時候都送“八大提”禮物。為什麼呢?因為那時他家父母健在,也是希望大家關係和睦一點,老人家開心一點,臉上光彩一點,偶然照顧一點。
可惜,即使花了錢,即使裝了攝像頭,他們家的幾棟樓和我們家相距不過幾米,還是年年被小偷無情光顧,一點動靜都沒有聽到。
2015年,媽媽是膽管癌。隔壁盧叔叔是肝癌,到上海大醫院做手術,因為同時發現冠心病,醫院拒絕手術,沒想到回家以後,五六年了,一點事都沒有,天天串門 ,說,老太太,我們誰先死啊?
抗癌明星的現身說法,比任何人苦口婆心的勸導效果還好。媽媽沒有大手術,只是插一根引流管,不痛不癢不酸不脹,能吃能喝能睡能走,活了整整三年。我想,鄰里之間天天來來去去,鳥兒問答,這是一劑安神補腦、消除恐懼的靈丹妙藥。
2,城市,老人也需要交往。常見的是街口路邊,一大堆男人。四個人打牌,八個人看,十六個人跟著轉;公園廣場的姐姐阿姨,跳舞如痴如醉;樓底下的大娘奶奶整天張家長李家短,許多人是對門不走動,但這些老孃們可是神通廣大,誰家的事情都清清楚楚。
可惜,前年,爺爺奶奶搬家了,從天津最東面,搬到了天津最西頭,打了兩次電話,爺爺奶奶的兒女有防範意識,好像有的人是吃兩個老人,騙兩個老人的。
爺爺奶奶,慈眉善目的兩個老人,原來是處級幹部,如果現在還活著,應該超過100了。
我想,求別人,被人求;幫助別人,被別人幫助;感激別人,被別人感激,應該是人類的一個基本需求。簡簡單單都歸結成打擾別人,或者被別人打擾,很沒有意思。
3,以後,我們的歸宿是養老院。這是一個好地方,夫妻兩個,一個月花10000,應該是不錯的養老院,想想都激動人心。
但聯絡、接送、探視、監督、看病、住院,都少不了閨女操辦。
看看她怎麼發飆的,第一,你為什麼不好好過日子?第二,你對侄子侄女好,有什麼用?第三,以後是不是靠我養老?氣得我“花枝亂顫”,第一,你們一家三口,是過日子,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是來幫忙的。第二,我有我的忠義孝悌,你管不著。第三,我們養到你18成人,23畢業,28結婚,盡了義務負了責任,以後你是不是孝順,是不是養老,那是你的事情,與我無關。
美中不足今方信,到底意難平。現在是小區門都出不去,如果疫情結束,管制放開,我掉頭就走,全國各地任逍遙,帶上三。
-
6 # 儒雅楓葉SM
有人說“人老了,不要輕易打擾別人”,這句話看了很心酸,不知兒女算什麼人?人老了不能輕易打擾外人,但自己兒女是應該被打擾的。
回覆列表
人老了,安分守己地過好自己的日子,不去人多的地方湊熱鬧,跟合得來的人走在一起,合不來一拍兩散、互不相欠。與自己的子女沒有什麼大事情也不去打擾她們、互不干涉,自己過好自己的日子,能走能動的時候也儘量不要和孩子們住在一起,生活習慣不相同,有代溝,吃住行都不方便,還是在自己家舒服,不顧慮那麼多,如果自己經濟條件允許,在孩子需要錢的時候,可以給予資助,但是要給自己留後手,不能全部交出。
我有個朋友就是把自己的工資卡交給了孩子,自己買什麼都要從孩子那裡要錢。有一次我和她逛街,她喜歡上了一件大衣,沒有卡,兜裡沒錢,我先替她支付了,回去過了好幾天才還我,很尷尬的和我說真的對不起了,從孩子那裡要錢,孩子上班忙總忘了給她,這給我的感覺是她自己花自己的錢還那麼彆扭不仗義,我的工資卡和存款是不會全都交給孩子的,但是密碼用的都是孩子的生日,並且已經告訴她了,等老的那一天,孩子也能到銀行取出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