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kakukou
-
2 # 劉忠南
媒體只播放口水歌+大眾音樂基礎教育過差+華語樂團集體擺爛,導致劣幣驅逐良幣
好作品還是有的,先說一些今年之後大機率成為經典的歌曲:1:黃綺珊《我的美麗》(這首歌一定會成為經典歌曲)2:鄧紫棋專輯《Gloria》;3:林俊杰的《無拘》;4:周杰倫的《最偉大的作品》的升調翻唱曲。
很難出一首經典音樂的結論實際上是假象,這個一首不太準確,就拿鄧紫棋來說,《泡沫》是2012年寫的,2014爆火,質量是經典音樂。《光年之外》是2016年寫的,《句號》、《多遠都要在一起》都是2015年寫的。李榮浩的《喜劇之王》也是2014年寫的。林俊杰《不為誰而作的歌》也是2015年寫的,2017年爆火。梁博的《日落大道》2015年寫。這些都是在2005年傳統唱片行業死亡後誕生的。
好作品還是每年都有的,但是曝光率太少,而且老百姓很難接觸到。同時數量上相比於二十年前的確在大量下降,尤其是疫Q之後。如今的好音樂都是具有一定的審美門檻。造成現在這種口水歌垃圾遍地,好作品很少的現象是因為如下幾個方面:
1:口水歌的受眾數量遠遠高於經典音樂的受眾,口水歌的受眾可能是10億,但經典音樂的受眾可能僅有1000萬。2:大眾的音樂認知低,不是老百姓的問題,而是音樂教育的建設太差。3:媒體的收視率,基於口水歌和經典音樂的受眾數量,比如選擇口水歌。4:華語樂團的確在擺爛,專輯速度從疫情開始就瘋狂下降。簡單從口水歌、媒體、音樂素質、華語樂團四個方面闡釋;
1:什麼是口水歌?為什麼愛聽口水歌?
口水歌,一般而言是指那些內容較低的套路和絃歌曲,通常以網路上不具備音樂審美知識的廣度受眾為主。這樣的音樂,他有一個特色:多次重複播放會進行壟斷性記憶,你聽多了就會接受他,比如筷子兄弟的《小蘋果》、比如《學貓叫》、比如《大風吹》、比如《星辰大海》。
口水歌背後的推動力,基本上都是資本。他們在音樂作曲的構造上,以抄襲、複製、裁縫為主,不具備職業歌手、職業音樂人的能力和認知。那為什麼大眾會喜歡聽他們這些低質量作品呢?因為套路和絃。
套路和絃,是一套基於市場反饋的大眾偏愛的和絃走向。什麼意思呢?使用套路和絃你的音樂一定不會太難聽,受眾的基數非常大。這裡面的深層含義是因為,流行音樂的本質就是從套路和絃開始演變的,人類大部分都喜歡聽幾個固定的作曲走向。
1:作曲第一步選擇一個套路和絃。套路和絃是已經總結出來的作曲工具,以抖音為例,抖音三年之間的套路和絃無非擊中三種:卡農走勢、4536251、1645這三種和絃級數走向。
2:作曲第二步,更具套路和絃的組成音,完成作曲的小節正拍錨點,比如如果說是1級和絃,那麼作曲的錨點就應該在“1,3,5”三個音之間選擇,套路和絃就是用來確定作曲的錨點音。
3:作曲第三步,完成旋律。這裡就開始區分口水歌和高質量音樂,口水歌一般不在和絃的具體色彩上分析,清一色使用大三和絃和小三和絃。這樣會導致歌曲聽起來非常相似,因為這種就是音樂工業流水線產生的作品,大資料機器可以寫很多。
4:作曲第四步,口水歌沒有直接完成作曲。好音樂開始做情感的深度把握:轉調。這裡意思是,好作品認為一首歌可以在調式上進行豐富化和情感內容增量,那麼調式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向。以周杰倫為例,周杰倫通常的音樂會有一次至三次轉調,轉調的方式會在大小調、平行調、離調之間選擇。豐富度就開始和口水歌產生質變。
5:作曲第五步,口水歌沒有,好音樂開始讓作曲和節奏產生聯動。做大量的切分、鼓點分配完成內容豐富化。
總體下來,口水歌他具有基本的套路和絃,也只有套路和絃,這導致他第一遍聽起來不難聽,而且可以無腦批次製作。寫十首沒有一首好,那就寫一百首,一千首,總有一首老百姓喜歡聽。口水歌本質上就是用來迎合市場,迎合受眾最大音樂知識最少的老百姓。
這樣的口水歌,他會佔據市場、佔據老百姓可以接觸的好音樂資源。
2:媒體。CCTV收視率為主,垃圾音樂滿天飛。
媒體不用說別的,就是CC梯V,CC梯V的每年春晚的音樂,除了像王菲、鄧紫棋、周杰倫幾個的登場之外,其他所有的音樂,都是口水歌思路。都是低質量的批次音樂工業生產作品,以鳳凰傳奇為主。CC梯V的歌舞類音樂,都是低質量音樂,壓根就是一個完全沒有任何音樂素養、音樂底層色彩認知的“包餃子”作品。
CC梯V都如此,其他媒體能如何?CC梯V壓根就沒有一點點想要為老百姓提供更好、更優質、更符合時代發展的音樂審美需求。小鮮肉當道,首當其衝的應該就是CC梯V。
媒體的邏輯全部趨於商業利潤,不考慮進步,認為老百姓的娛樂僅僅是娛樂,沒有一點點的優劣可講。媒體不關係老百姓的審美體驗和娛樂體驗,他們的邏輯是“都有了娛樂,你還要啥更好的腳踏車?”娛樂僅僅是娛樂,不是一種藝術的審美追求,這才是阻塞我們的音樂發展的核心所在。
3:音樂教育。
一切的問題,歸根結底都是音樂教育不足。我從小就沒音樂課,我的音樂啟蒙在高三才慢慢感受音樂美感,在大學才自己摩挲。大部分的農村孩子都是如此,他們的生活之中壓根就沒有感知音樂、欣賞音樂的引導。
而恰恰,音樂是一個非常需要引導、需要知識、門檻極高的藝術類型。這種門檻,基礎教育沒有做好,反而成為了培訓機構的天價利潤,只能說無語。孩子本該獲得的審美能力,反倒成為了需要金錢購買。這樣的方式,會讓音樂資源和音樂教育越發阻塞和遲緩。
音樂教育過於簡陋,導致了大部分華語音樂受眾都是無法形成獨立思考的音樂體驗,這個時候媒體的問題又出來了,老百姓能接觸到的音樂途徑就是幾個:CCTV代表的電視、抖音,就是這兩個,一個要所謂的主流,一個完全是15秒副歌。這兩個途徑,他們都是在沒有任何音樂教育的基礎上所建的空中樓閣,更本不是音樂本來的樣貌。
4:華語樂壇擺爛。
相比於二十年前,如今的華語樂壇基本上屬於兩極分化的擺爛狀態。原因還是上面重重的綜合。主要有以下幾類:
1:優質音樂人、對音樂有追求的歌手越發厲害,比如:鄧紫棋、黃綺珊、林俊杰、梁博等人。他們依舊願意把自己的生命、青春、情感交付於音樂這個藝術形式。是華語音樂的最重要力量源頭。
2:可以維持優秀,但是自我放棄,開始將音樂作為賺錢方式的歌手,開始利益化,質量在下降,認為音樂就是娛樂和賺錢的手段。比如:周杰倫、胡彥斌、二手玫瑰等人。
4:半失業狀態,所有節目能上就上的歌手。黃齡、信、黃霄雲等人。都快失業了,賺錢不寒磣,但是也沒有什麼大環境意義。
-
3 # 口可口可25
當那個中國好歌曲多麼驚豔!不是一樣被資本幹掉了?裡面的好多歌曲,雖然不太成熟,但思想天馬行空,給人無盡遐想,彷彿回到了九十年代諸神時代!唉!可惜!可悲!可嘆!可恨!
-
4 # 儒雅赤腳大仙
現在幾乎所有的傳播渠道和媒體平臺都收費,而且收費套路深,不是每個人都心甘情願的花錢聽音樂,少了傳播還怎麼流行?沒有流行還怎麼能讓大眾認知?沒有了接觸認知還怎麼能成為經典?任何經典都需要大眾龐大數量的累積才能立足。
-
5 # 自強不息溪水OK
現人的寫作水平比以前差多了。港臺詞曲創作人的水平又比大陸的好一些,創作詞曲是要有文化底蘊的。港臺詞曲創作人大多數人的文化底蘊都不差,而大陸詞曲創作人很多人小學沒畢業。
-
6 # 多才的MrFeng
其實很多老歌曲那麼金典反覆翻唱,那也是慢慢沉澱出來的,很多流行歌的確是口水歌的隨著時間慢慢的就會淡忘了,經典的還是能存活得很好
-
7 # 海籃藍海藍藍
為什麼現在的流行歌曲很難出一首經典?
現在流行歌曲,很難岀一首經典,首先,何為經典,是不是經過很長時間,還廣為流傳的歌曲,是不是專業作詞作曲又有名人演唱才為經典,是不是不僅在國內傳播,還流傳到國外,廣泛翻唱的歌曲,我個人認為,所謂經典,起碼得十年前的歌,現在依然傳唱度非常高,照這個說法,說現在沒什麼經典,就不好議論,誰知道多年以後,現在那首歌為經典,
如果經典為老歌,那麼現在可以說,經典非常多,先說刀朗“西海情歌”,是不是經典,並得到各國翻唱,還有“傳奇”,“默”,要舉例,非常多,
現在議論下,因為岀版環境,唱片的售賣,因為購買的人群大量減少,投入發行專輯,可能賺不到什麼錢,那麼大量的投入,得不到回報,也限制了經典的產生,
我還認為我,現在歌壇,新歌非常多,也有非常好聽,像“我的Murano”,“可可托海的牧羊人”,“涼涼”,“天堂一定很美”,非常多的歌,非常好聽,但你認為全是口水歌,不是經典,那也沒法,
總之,由於網路流行,現在每年幾萬的新歌產生,歌壇並沒沉淪,卻是一片興旺,等多年以後,許多經典廣為流傳。
-
8 # 春田狙擊
音樂是綜合文化勢力的體現,看看我們現在的流行約談,很多知名歌手連黃巢起義這樣的歷史故事都不清楚,再過若干年,我估計連自己是炎黃子孫都會忘記。就這樣的群體,能創造出膾炙人口的經典樂曲嗎?是不是有點可笑呢?
-
9 # 胥凌風
無非兩個原因:第一,作曲人沒有生活閱歷,基礎不紮實,作出的歌曲旋律很差,不能深入人心。第二,作詞人語文功底不行,詞語低俗,過於口語化,一堆口水歌就此誕生,層次太low。
-
10 # 清風震雨
現在缺乏創作的氛圍和寧靜,無論是在教育界還是整個社會層面,都是一片紛紛嚷嚷,熱熱鬧鬧的景象,哪裡有時間去思考思索和發現靈感?還有追名逐利,利慾薰心,多少人是為了事業而去執著的追求。
看看那些經典,大家可以網上查查非常悠揚動聽的《我的祖國》、被稱為第二國歌的《歌唱祖國》包括後來的《濤聲依舊》、《月亮惹的禍》、《忘情水》等等是如何創作的就知道一二。
-
11 # 豁達的良辰美景
人們的物質生活提高太快,生活太過浮躁,互相攀比、金錢至上,多數人靜不下心學習研究,就連報考清華、北大的高中學生都喜歡報金融專業,你說咋能研究出好的經典歌曲。
回覆列表
現代的歌手 詞曲創作人都是過著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生活 已經離普羅大眾越來越遠 脫離群眾的生活 即使有作品也不是咱老百姓能聽懂的作品 經典的就更別說了 好的作品是離不開老百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