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於忠超大夫
-
2 # 山西中醫老李
只能再原來配方基礎上,根據現再病因加減為妥。
-
3 # 品味生活的雙魚座
我認為應該與時俱進推陳出新。
先不說現在的中藥的藥性和古代不一樣了,更何況現在的人因為飲食結構、生活環境造成的身體素質也不一樣了。所以古藥方也需要根據大時代來調整。
-
4 # 之新
中醫藥要自己管理自己,而不是以西醫的方式管理中醫藥。
學習中醫,也應該以傳統的陰陽五行,望聞問切。
儘量減少對儀器依賴,儘量用自己的努力去學中醫。
然而,在此基礎上再創新。
-
5 # 向東就到家
中醫是華夏大地上的居民們從古至今與疾病鬥爭而產生的,是一種經驗和理論的總結,是經過長期實踐逐步形成的醫學理論體系。
古人觀天下萬物日月星辰,追尋大道。於中醫之道,便是將人看做“氣、形、神”的統一體,五府六髒五行相生相剋,透過“望聞問切”四診方法,經絡關節、氣血津液的變化,陰陽邪正虛實消長,歸納出症型,以各種手段使人體達到陰陽調和的康體狀態。
你看動物世界,猴子在吃到有毒的食物會去尋找採食木炭粉解毒,牛馬熊等身上癢會去蹭樹幹。類推,人在進化過程中也是吃一塹,長一智的積累著各種經驗,身上疼了,按壓可以緩解,甚至找個石塊刮,於是就有了“砭”石;用尖的東西刺、火烤加熱,就有了“針和灸”;吃解毒的草藥礦物動物之類的,就有了“藥”,這就是“中醫四技”。另外,人有各種不適需要精神安慰,於是祝由科便神秘的傳承下來。
(為什麼中醫四技唯中藥發揚光大?因為中藥湯劑見效快,有收入可養活醫者。砭針灸三項毒害小但見效慢費時費力,逐漸沒落,此為個人揣測。)
進入部族社會,統治部族的往往是巫者,巫具備知識掌握權利和資源,在遠古人看來可溝通天地神靈,族人生病便由巫來治療,此是醫從巫來,巫醫不分。
神農嘗百草,則是試毒與尋找解藥並加以分類。輔佐商湯的伊尹是一個廚子,就是他貢獻了中藥湯劑。
魏晉南北朝時代,天下大亂,民不聊生,士大夫逃避現實,尋求得道昇仙法,煉丹家葛洪不單能開出價效比超高的藥方,還為我們預留了一位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得主。
我泱泱中華醫藥能人輩出,扁鵲、張仲景、李柱國、孫思邈、黃埔謐、李時珍、現代醫者倪海廈等。
事物的發展總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同樣,中醫的發展也是漫長的積累過程。中醫是經驗的總結,但更是理論體系,以陰陽五行、精氣神等系統理論來指導醫學的發展。 每一部醫書的著成就是一次當時代醫學的總結,也是之前其他著述的昇華。藥方中的加減、替代,就是傳承中的變化和針對性調節。古方治療今病,病理相同而病情不同,不可千篇一律。可見,並不是越古越好。
中醫的最高境界是治未病。藥食同源,合理搭配,以食為補。
現代社會劇變,人們作息規律、飲食結構、食物種類、獲取途徑、運動方式、衣飾防護、建築保溫等等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同時,道地藥材的產出和製備也在改變。總之,全變了。
上下五千年,中華泱泱人口大國,中醫是保障了人口繁衍的。
建立中醫自信,辯證論治,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不可頭疼醫頭。
-
6 # 新哥42096376
當然是與時俱進好,清朝和民國才出現活血化瘀有效的方子。而現在的民族資本也不能小覷。但話說回來治病還得對症,方子無好壞得會用
-
7 # DennisWy
這問題問的就跟:
現在是飲毛如血好還是把食物做熟再吃好?誰是直接飲用好還是燒開再喝好?是跟北京猿人一樣用樹皮原始皮毛遮寒號還是穿現代各式衣服好?是住山洞窯洞好還是住現代建築房屋好?……這麼簡單的邏輯,為啥這麼多人認為古代的、以前的要比現代的事物好呢?
想想,還是內心不安全,又沒有答案,所欲不可得的非理性補償心理作祟。
多看書。
-
8 # 風中的追尋1
我認為越古老越好,現在人根基把脈都學不好,就異相天開的胡說什麼與時俱進推陳出新,塗憂憂的治療瘧疾的方子就是古人葛洪的,這次中國戰勝新冠治癒新冠的方子也是古方,自以為最科學的最權威的最推成出新的與時俱進的西醫都躺平棄醫了,真是隻會吹牛皮了,越古老越接近真相,有些人感覺經絡很神秘,你瞭解了真相接近真相你會明白原來是這麼回事,古人因腳踢石頭治好了身體上的病痛,針灸原來是砭石醫石,為什麼古人發明了那麼多看起來很平凡但用起來很神奇的藥,古人都是自已採藥種藥和試藥,試藥風險巨大,神農嘗百草而死。你試了藥才能知道這藥對病人有沒有效,有個老教授化療後拉血不止,醫院說活不了啦,結果兒子自學中醫從國外一下飛到老家專程去舅舅家的老屋取了灶心土,吃了半小時就止血了,真是神奇,現在許多人治不好病,就是少了古人十分重視的藥引子,沒有導航你怎麼能去到目的地呢,你吃了白吃藥到不了那個病變的位置,你有了藥引子任何藥都能治病,否則白搭。藥石不到,你說你能治病那豈不是笑話。
-
9 # 小米謅
新的最好!因為新的經過清理垃圾!推陳出新科學技術必須不斷的進步!用新的知識武裝自己!
-
10 # 專講滑膜炎
必須與時俱進,很多古代的藥方在現代用了效果並不好,這個我自己都親自驗證過很多,用古代方子的劑量幾乎沒什麼效果。並且很多大咖也驗證過,比如中醫界的大咖李可老前輩,最開始驗證古代方子的時候他也不敢隨意嘗試,他是找的哪些病人驗證的呢?將死之人,馬上要被推進太平間的人試的,這樣的病人就算試錯了也不會有什麼後果,家屬也都知道,就是這樣不斷的試他才敢大劑量用附子的。所以如果你只是一個普通的中醫愛好者,我估計你連試的機會都沒有,你也不知道古代那些有名的方子在現代到底應該如何加減。
-
11 # 舒城的默默
去其糟粕,取其精華這樣中醫才能發揚光大。《黃帝內經》,《傷寒論》,《本草綱目》這些書籍中的藥方,在歷史中更是得到了神奇的驗證。
近年來,中醫藥學更是作為中國的神奇醫術風靡全球,巴西兩位前總統盧拉和迪爾瑪都對中醫評價很高,期間還治癒了盧拉的多年頑疾——肩周炎。現在已經退役的美國游泳名將“飛魚”菲爾普斯也是中醫火罐的頭號迷弟。
俗語說萬物相生相剋,也說明了中藥和萬物草木有莫大的關係。前人艱苦探索,流傳下來古籍中的藥理知識無不得到一一的驗證,今人也得到了很大的實惠。時代在進步,知識永遠沒有盡頭,新的物種帶來的未知,等待更多勤奮的人去探索。把我們傳統的東西發揚光大,才是真正地推陳出新。
-
12 # 思讀而寫
在中醫面前,時間不存在,故既無古今,也無新舊;在中醫面前,數學不存在,故多寡輕重,全憑感覺;在中醫面前,病理不存在,故虛實陰陽,解釋一切;在中醫面前,絕症不存在,故神醫出手,無病不愈。至真至純之中醫,從來不講其配方,只將萬千變化存乎一心,因人而異,無同無不同;因勢利導,無可無不可。今之所謂與時俱進、推陳出新者,實乃下乘之見,猶未登中醫之大堂爾。
-
13 # 心有高朋身自富
推陳出新:去掉舊事物的糟粕,吸取其精華,使它以新的面目出現。
就是說,從古老的配方中提煉出它真正起作用的藥理成分,和新的中藥進行配比,產生新的藥,藥的外形可以千變萬化,但是成分,含量不能變,這是吸古納今,精益求精。
-
14 # 風過無痕攝有痕
這個問題不是對立的,與時俱進本身就是一個褒義詞,它是理論和科學研究之態度,關鍵是要弄懂中醫。
中醫的理論基礎是與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相通的。中醫的理論經典《黃帝內經》成書於戰國至兩漢之間,它充分汲取了《易經》的精華,並創造性地和醫學相結合,形成了一門具有很高哲理的自然科學,謂之“醫易同源”。
因此說,若離開像《易經》這樣的古代哲學思想,離開像《黃帝內經》這樣的中醫理論經典,去空談所謂的與時俱進,走的路線肯定偏離了中醫。
換句話說,中醫藥的與時俱進,就是要藉助現代科學去研究陰陽五行學說、氣化學說、經絡學說、髒像學說、藥物歸經、藥的升降浮沉、四氣五味、五運六氣學說、子午流注學說,要研究源於《易經》、《黃帝內經》的老祖宗中醫理論,只迷信幾個方子來包治百病,那絕不是中醫要乾的事。
就算現代科學研究出一款中醫智慧機器人,恐怕它也難以開展辯證論治。
西方醫學是在現代自然科學的基礎之上發展起來的。換句話說,西醫的發展不僅得益於理論基礎的研究成果,還得益於先進的技術和裝置。比如從發現血液迴圈到心臟手術與器官移植,從合成抗生素到大量化學藥物的出現,從最初使用的顯微鏡到現在的CT、核磁共振。
中醫的整體思維特點來自於《易經》的天人合一的整體觀。與西醫把人體視為一個孤立的封閉系統不同,中醫把人體看成是一個與外在世界的變化對立統一的開放系統,疾病的發展則是陰陽失調,邪正鬥爭的過程。
一般認為,西醫的優勢在診斷,是中醫望塵莫及的。保健養生,是中醫的優勢所在,是西醫力不從心的。
扁鵲是戰國時期的醫學家,是中國傳統醫學的鼻祖。他有三兄弟,都精於醫術。一次魏文王問他誰的醫術最好時,他認為長兄最好,中兄次之,他自己最差。並解釋說:長兄治病於病情發作之前,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解除疾病;中兄治病於病情初起時,一般人以為他只能醫治小病;而他自己治病於病情嚴重時,所以別人認為他醫術最高明。
這個典故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上醫醫未病,中醫醫將病,下醫醫既病。可見保健養生和預防疾病應該成為當代醫學的主題,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防治何嘗不是如此。
對一個疑難雜症的醫治,運用手術、西藥在內的固定的、規範的生物醫學模式常常難以奏效。而運用中醫整體動態觀察特點,探求病因病機,進行辯證施治會收到奇效。因此,現代難病患者常常拿著西醫診斷片子,去求助中醫,以此來調整陰陽,扶正祛邪,避免人與自然變化之間的矛盾激化。
風過有話要說,中醫要獲得突破性發展,必須走有中醫藥特色的道路,必須與時俱進。
-
15 # 冷語鹿人
在回答你問題前先看看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屠呦呦”的經歷吧。她195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醫學院,到衛生部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工作到退休。1969年1月底,39歲的她接到一項秘密任務:以課題組組長的身份,研發抗瘧疾的中草藥。經過無數次失敗,她在中醫古籍的啟發下用現代的實驗方式,在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中獲得高效的“青蒿提取物”。並因此在2015年榮獲諾貝爾醫學獎。
為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中醫配方在某種意義上的確是越古老越好,因為其內容豐富,經驗性強,是經過長時期的臨床驗證的。但也不能因此一概而論,知識隨著時代的變遷,是需要賦予新的含義和使命的,如果一概的墨守成規,反而會束縛住人們的思想,使得發展遲滯。“與時俱進”,就是指對中藥配方中的某些成分做適當調整,用西方醫學技術、用現在醫學理論和裝置相結合從而達到醫學治療的最佳效果。
-
16 # 快樂談古今
準確地說,中醫的理論和經方是越古老越靠譜,越古老越嚴謹。中醫理論經典如《黃帝內經》,方劑和辯症經典如《傷寒論》,藥物經典如《神農本草經》,都是唐代以前的作品。中醫的理論和治病辯症的依據和中國傳統文化哲學是一致的,是執簡馭繁的模式。中醫治雜病只論五臟六腑,所有的疾病最後都要歸納到五臟六腑來論治。治療外感病不離六經傳變規律,脈症合參,以《傷寒論》為基石,以溫病理論為輔佐,仔細揣摩體會《傷寒論》所載經方,各方味藥加減不同,所治病症不同,於各經方增減差異處細細體認每味藥的功效用法,再結合《神農本草經》的論述,對於常用幾十種藥物就能深刻體會,這樣臨症就能變方,就能治療疾病。而現在的醫學創造了太多疾病名詞,流散於無窮,這實際上是把醫學搞複雜了。
而中醫應該與時俱進的地方在哪呢?我認為有兩點,第一,把現在出現而古籍未記載的病症從脈症加以研究,歸到五臟六腑應該是如何治療,整理大概框架出來,實際上這個工作很多臨床者都在做,也有論文發表,只是沒有做系統整理。第二,現在醫學所叫疾病的名稱,在中醫是很多是同病異治,異病同治,應該加以整理,實際上也是有很多研究但未系統整理。
中醫的理論永遠不會過時,藥物也永遠不會過時,所以經方永遠有效。天生五氣以運萬類。人類生活在地球上,受到太陽和月亮以及其他行星的影響,其中太陽和月亮影響最大,統稱陰陽。只要天地間還是一個太陽一個月亮,只要還有白天黑夜交替,只要一年還是十二個月還是春夏秋冬四季,人類還是五臟六腑、十二經脈,那麼《黃帝內經》、《傷寒論》《神農本草經》所載的理論和方子就永遠不會過時。
中醫治病本質是調理臟腑,只要天地沒有變化,人體的執行規律就不會發生變化,那麼中醫理論就依然適用。
-
17 # 上天無路1
處方,配伍從經典者,叫做經方,配伍自擬者,叫時方!
知道什麼叫做經方嗎?經方就是辯證準確,只要你辯證準確,藥到病除,這就是經方,
時方的特點是,處方施藥者,根據自己的經驗,根據自己對藥物的瞭解,結合辯證,脫離經典,自擬的處方,用來治病,藥效需要觀察調整,通常用於疑難雜症,尋常難見的病,但,這裡有個前提,就是非大醫者不敢為,也就是熟讀經典,行醫無數,妙手回春的人,才能做到,一般人,還是算了吧!
就經方而言,範圍就已經非常廣了,基本上治不到的病很少,把經方吃透,打一個堅實的基礎,才能有機會開好時方,就好比九九乘法表是數學的基礎,不會九九乘法表,你說他有能力發明一個數學公式,用窮舉法計算,可能性都不大,亂槍打鳥,靠的就只是運氣了!
-
18 # 微趣喬葉隨想
這個真的是很現實的問題。中醫書籍和中藥配方絕對有好的方面,也有淘汰的方面,要一分為二的看的,中醫書籍和中藥配方好多是前輩不斷實踐總結的好經驗好方子的,在那個時代是管用的。現在過了好長時間,技術在斷進步,疾病也有不斷變化,總之,就是一個字,就是變,針對不同的病情,用更先進的方子肯定更好,或者在舊方子上改進會更好。另外一個“變”字也非常關鍵,就是藥本身,很多方子是對的,但是“藥“不對了,這個不對是指還是那種藥,但是藥變了,藥變的普通了,或者藥沒有按照本身的法子做成,可以說這個藥已經不是原來 的那個藥效了,很多人以為這個古方錯了,其實古方是對的啊。所以要不斷的改進,好的保留,或者改進,不合適的改正,在現在的基礎上,不斷做成最合適的,最合適現代疾病的藥才是正道。古方有太多珍貴的經驗和方子,絕對是好東西啊。另外一個方面,對疾病本身的正確認識認知也太重要了。
-
19 # 白衣如雪
儘管我也認為《黃帝內經》和《傷寒雜病論》是中醫經典,但是,中醫理論和中醫配方必然是現在好於過去、未來好於現在。
1.《黃帝內經》和《傷寒雜病論》本身就是“現在好於過去”的證據。它們出現之前也有同類著作。
2.事物總是向前發展,以螺旋式。
強調一下,中醫的過去現在未來,並不是割裂的,而是繼承與發展的。
-
20 # 程喜民鳳棲梧
當然是與時俱進推陳出新。中醫建立在“象思維”即取類比象基礎上,中醫認為,物從其類,同形相趨,同氣相求。一些植物藥的莖中間是空的,因此,此類藥有通達的作用,比如蘇梗、藿香梗,有理氣的作用;諸花均有向外伸展之象,故可以升清解鬱,如玫瑰花、月季花,可疏達肝氣等等。這種方法我認為不嚴謹不科學,因為古代人們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有限,所以產生的中醫理論也存在有很多偽科學的元素。反觀日本的“中醫”,將中醫發揚光大,雄據全球90%的中醫市場,反客為主,喧賓奪主,主要造靠什麼?——創新!
回覆列表
經典中醫是唯一正確的中醫。很多人並不理解。但是卻要創新。造成南轅北轍的尷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