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琉漪心晨

    1,這是王維的五律《觀獵》: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回看射鵰處,千里暮雲平。以下是盧綸的五絕《塞下曲》之二和之三: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這八句五律與八句五絕,語句結構有何不同。


    2,《觀獵》的三四句“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與《塞下曲》之二的三四句“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觀獵》的五六句“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與《塞下曲》之三的一二句“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在語句結構上是不同的,五律那四句已構成對仗句,五絕那四句不是對仗句。律詩每首八句四聯,一般要求中間兩聯應為對仗。


    3,“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是對仗,而“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卻不是對仗。為什麼呢?因為前兩句對應位置上的字詞在詞性、結構方面是對稱的。草和雪同為名詞;枯和盡同為動詞;鷹眼和馬蹄同為名詞;疾和輕同為形容詞。而後兩句“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它們的字詞結構卻並不對稱:上句是主謂結構,下句是動補結構。


    4,再分析另一副對仗“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為什麼說這兩句已構成對仗?因為它們都是動賓結構,而且所有附加成分都是對稱的。至於“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又如何?前句是聯合結構,後句是主謂結構,無法對稱。詳細點講:主語“單于”加上帶狀語“夜”的動詞“遁逃”,容易分辨。月黒已屬主謂結構;雁飛高也屬主謂結構,加起來便是聯合結構。


    5,包括五律七律,中間兩聯是對仗的稱為正格,可以說大多數律詩採用的是正格。至於變格也存在多種形式:只在二聯用對仗、只在三聯用對仗、一二聯用對仗、一三聯用對仗、前三聯用對仗、後三聯用對仗、四聯全用對仗、四聯全不用對仗。下面分別各舉一例:


        6,只在二聯用對仗。李白《宿五松山荀媼家》:我宿五松下,寂寥無所歡。田家秋作苦,鄰女夜舂寒。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令人慚漂母,三謝不能餐。只在三聯用對仗。白居易《羅子》:有女名羅子,生來才兩春。我今年已長日夜二毛生。顧念嬌啼面,思量老病身。直應頭似雪,始得見成人。


    7,一、二聯用對仗。杜甫《客亭》: 秋窗猶曙色,落木更天風。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霧中。聖朝無棄物,老病已成翁。多少殘生事,飄零任轉蓬。一、三聯用對仗。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闕輔三秦,烽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8,前三聯用對仗。韋承慶《凌朝浮江旅思》:天晴上初日,春水送孤舟。山遠疑無樹,潮平似不流。岸花開且落,江鳥沒還浮。羈望傷千里,長歌遣四愁。後三聯用對仗。杜甫《悲秋》:涼風動萬里,群盜尚縱橫。家遠傳書日,秋來為客情。愁窺高鳥過,老逐眾人行。始欲投三峽,何由見兩京。


    9,四聯全用對仗。白居易《遊寶稱寺》:竹寺初晴日,花塘欲曉時。野猿疑弄客,山鳥似呼人。酒嫩傾金液,茶新碾玉塵。可憐幽靜地,堪寄老慵身。四聯全不用對仗。李白《夜泊牛渚懷古》: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雲。登高望秋月,空憶謝將軍。餘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明朝掛帆去,楓葉落紛紛。


    10,因此,懂得組成律詩的四聯裡中間兩聯要求對仗這個特點,只能算是初步接觸了對仗這個東西。必須進一步從構成對仗的種種條件入手去認識對仗,求得逐步深刻的理解,才有可能把律詩中的對仗真正分辨出來。


  • 2 # 大龍俠客

    律詩對音韻有著極為嚴格的要求,律詩在唐朝達到了巔峰,李白杜甫尤其擅長律詩。他的頷聯和頸聯要求對仗。對仗的修辭手法就是一種對於對偶的嚴格要求,詩詞中要求嚴格的對偶,稱為對仗。比如,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此處的千杯少和半句多形成了對仗的修辭手法,這是在數量上的對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菱發動機柴油版無力是什麼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