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檸檬1MXl
-
2 # 收麥趣
哎,時代的浪潮打在每個人身上都不可避免的,未來,實體店肯定是越來越難做的。
就事論事,17年的時候,我在我們老家縣城開了一家服裝店,那時候生意還算不錯,每天人流量穩定在50人左右,每天大概也能成交個5單左右,但是自從疫情以後,人流量驟減,成交量也一起下跌,可以說慘不忍睹,把之前賺得全賠進去了,這時候我就關店轉讓,也消極了一陣子。
還是我朋友把我從抑鬱情緒拉回來的,那段時間的我萎靡不振,而且還不知道能幹什麼,因為實體店在我這裡看不到希望了。
後來我朋友跟我說,要不要加入他,跟他一起創業,我拒絕了,因為我不想再嘗試一次失敗的痛苦。
“不是實體店,是線上”朋友斬釘截鐵的跟我說,“我們一起去搶分銷,去做代理”。說實話,我那時候真以為他要拉我做微商或者其他更加不好的違法的事,但是他跟我說,這個是被ZF認證過的,也不要任何費用,我就心動了,我抱著懷疑的心態試了一下,沒想到真的被我搶到了XX品牌的代理權,順便還把之前的庫存衣服賣掉了一波,因為它其實功能還挺多的,每天就算啥事不幹也能入賬,真的非常適合我這種創業失敗然後貨物壓身的人。
-
3 # 荷糖約58
實體店的服務態度,高價位,高房租,請工人的高勞動報酬,是實體店不能和便宜的網店競爭的根本原因。
網店有專門的管理,你要是被差評,那麼你的東西好也未必能賣出去,所以就算東西差,和價值衡量之下,也真的不敢太差,因為有規則制衡。
實體店,你去逛,必須忍受各種店員的各種目光,有時候在別人歧視的目光下,花高價買下並不十分中意的商品,內心是崩潰的。
網購就不同,雖然客服都比較格式化,但是至少對你恭恭敬敬,都是禮貌用語。並且你可以花很長時間,對比,判斷比較好的商品和店家,然後下單。
我經常淘,衣服,鞋子,都是這樣,價格便宜,質量槓槓的。我在網店淘的幾十塊錢東西,如果拿實體店,隨便喊三百,五百,最低三百賣給別人也是可能的。
因為我賣反季節清倉,貨真價實的東西。顧客只要認為值就可以了。
所以這中間的差價,被大多數人挖掘出來,那麼自然而然不會再去實體店了。
所以很多實體店倒閉是社會發展的必然。
一般實體店的服務態度真的特別差!!!
我勸他們轉型,還是給他們一些合理化建議,結果被很多實體店的罵。所以就證明實體店不是哪一家的問題。
一個人用順應時代的發展,一味的一根筋頑固不化,當然是自己的問題。
回覆列表
還記得王健林和馬雲打的那個一個億的賭嗎?2020年,如果電商在中國零售市場份額佔到50%,王健林給馬雲一個億,如果沒有,帽由馬雲給王健林一個億,沒想到剛過半年,王健林就認輸,給沒給錢就不清楚了。京東拿下了翠宮飯店,蘇寧易購拿下了萬達百貨。
周未閒得無聊,去幾個商場轉了轉,真的是不敢想像,好多店鋪無轉讓費出租,整個商場的假人比真人多,前幾年特別火爆的服務批發市場,特別冷清,一些店主可能苦於沒有辦法,在店門口賣起了自家產的水果。讓人看著有點痛心。
實體經濟的慘淡,問題方面不是單一的,有些人認為是外賣、電商時代到來,讓整個社會失去了煙火氣,有些人認為是疫情對整體社會經濟的打擊,人們不敢出門,也不消費了。我認為實體經濟的慘淡,應該有以下幾個方面,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一、外賣、電商時代到來,確實對實體經濟的衝擊比較大,有些人說應該取消外賣、電商,讓市場恢復煙火氣。但是這應該不算主要原因,外賣、電商是時代的產物,不能因為新事物和出現導致舊事物的衰敗,就去取消新事務,那社會就會停滯進步了。
二、房地產的快速發展。大家還記得十年前,整個市場上有幾個服裝批發市場,有幾個大型商場,有幾個板材市場,可能用一個手都能數得過來,那時候的生意火爆,是大家沒有可選擇性。如今,隨著房地產快速的發展,可能幾百米就可能有一個商場,同類型的市場增加了好多,所以讓大家覺得現在的生意慘淡,市場多了對人的分流也很大。
三、遍地是做生意的人。現在出門,碰見10個人,有8個要稱老總。以前有實力,有經驗,有膽量的人才會做生意,現在是個人都想著做生意,會做的也做,不會做的也做,有些人可能跟著老闆打了幾天工,就想著自己幹,卻一干一個腳朝天。而且不會做就胡做,把整個市場搞得烏煙瘴氣,大家都好不了,所以幹起來很難。
四、三年疫情的影響不可忽視,疫情對人民生活影響太大,大家也不敢胡亂跑,也不敢胡亂花錢,大家不消費,哪來的人間煙火氣。
所以大家也不要抱怨實體經濟的慘淡,隨應時代的發展,謹慎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