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如果有愛621
-
2 # 靜海蓮心
小學一年級學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以及愛說、愛動的年齡特點,注意讓學生透過動手操作、動口說、動腦想等學習活動掌握計算方法。
例如:20以內數的學習,透過捆小棒進行。同時,由於知識的掌握有一個反覆認識的過程,需要安排不同的學習活動,使學生對所學20以內的進位加法有多次認識的機會。
比如用“奏十法”算9加幾的內容,先用“放進1盒湊成10”的活動揭示湊10的過程,再讓學生人人動手擺一擺或畫一畫,邊實際操作,邊對照算式進行計算,具體形象的操作過程與抽象的計算過程一一對應,便於學生理解和掌握演算法。
在此基礎上先讓學生不用實物,說出計算步驟,算出得數;再不出聲想出計算步驟,算出得數。
揭示—操作—說—想的系列學習活動,給學生以充分的觀察探討、動手、動口、動腦的時間和空間。 適用理論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它認為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建構新知識起著重要作用。
這樣在11至20以內的數的學習時,先借助已有的10以內的知識,然後鼓勵學生透過活動去探究發現新知識。
-
3 # 不過7級不改名
小學兒童在學前期思維發展的基礎上,在新的生活條件下,小學兒童的思維有了進一步新的發展。心理學家朱智賢提出:小學兒童思維的基本特點是從一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逐步過渡到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但這種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與感性經驗相聯絡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體形象性。
(1) 逐步過渡到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但仍帶有很大的具體性。
(2) 由具體形象思維到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存在著明顯的關鍵年齡。(一般認為這個關鍵期在四年級(10~11歲)
(3) 小學兒童逐漸具備了人類思維的完整結構,但有待完善。
(4) 小學兒童的思維,在從具體形象思維在向抽象邏輯思維的發展過程中存在不平衡性。 -
4 # 老師辛苦
一年級孩子的思維是以玩為主,因為他們剛上學意識不到學習的重要性,還是沒脫離孩子淘氣頑皮那個勁,所以現在上一年級要改掉淘氣玩的壞習慣,到了學校有老師對他們教育,要認真學習,好好學少玩。回到家裡有父母看著做完作業少看電視複習下功課
-
5 # 使用者7898227374424
1、一年級孩子的思維是以具體、直觀為主。(給出結論)
2、因為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思維應以具體、直觀思維為主。如果學生較聰明,抽象思維也是可以的。(原因解釋)
3、如果你是一個一年級的學生,你除了直觀思維外,還可能用抽象思維考慮問題。(內容延伸)
-
6 # 詩雀灣
解答:一年級孩子的思維以創新為主,具有極強的創造性思維。
解讀方向:《生命教育之本——教給學生(幼兒)做人之道與生存本領》,周佔忠著。
周佔忠,中學高階教師,吳忠市教育局原副局長、調研員,1997年12月榮獲香港柏寧頓(中國)教育基金會第三屆孺子牛金球獎。
研究發現,具有創造性思維的人犯錯的機會要多一些,錯誤也要大一些,發明家愛迪生小時候在化學試驗中,曾把一個小試驗室炸翻。可以說,敢犯錯誤的人都會是一些有希望的人,關鍵是犯錯的時機要把握好,在該犯錯誤的年齡犯些必要的錯誤。小孩子如果犯了大錯(面臨學校除名,巨大的賠償,離家出走等),就成了孩子人格發展的危機,父母有時也不得不來幫助孩子承擔部分責任。要讓孩子不犯大錯,必須讓孩子從犯小錯中學會預見行為的後果。明知孩子的行為會失敗,家長是任其下去還是要制止,這要看犯錯後的責任孩子是否能承受,如果不能承受,幫助他預見後果是重要的,不讓他犯不該犯的錯。
孩子犯錯考驗父母。孩子的犯錯就像在學習中遇到難題,父母需要像老師解題一樣幫助孩子去分析。一是是行為的動機。如果動機是好的,先表揚他,以降低孩子的焦慮。二是方法對不對。方法不錯,或部分不錯,肯定他,讓他知道部分行為還是被認同的。三是看結果如何,錯誤怎樣形成。孩子也許開始以為自己是對的,父母需要告訴他任何行為不僅需要自己的滿足,還需要別人的認同,要得到認同,就要遵守共同的規則,告訴他通常有哪些處事的規則。透過這樣的教導,孩子很快會從犯錯中學到很多好的東西,同樣的錯誤也不會一犯再犯。
犯錯有幾種類別:一是無心之錯。原因是孩子缺乏經驗,對行為的後果不能預見,這些錯誤是可以理解的。二是有意之錯。有好的動機但沒有處理問題的能力,好心辦壞事,幫倒忙,比如想幫媽媽洗碗卻砸壞了一疊盤子。三是無理之錯。想要發怒氣、報復或攻擊誰,做一些損人不利己的事,協調不好本能與環境的關係。只要我們提醒孩子不要總犯同樣的錯誤,或不要去犯無意義的或低階錯誤就盡到了做父母的責任。
要讓孩子在錯誤中獲益,家長們一定要避免兩個不好的傾向:一是父母竭盡全力來預防孩子犯錯,一旦犯錯又竭盡全力讓孩子避免受罰,以為孩子犯錯一定是父母教育不好,要替孩子受過。其實不然,再好的父母也不能保證孩子不出差錯,但好的教育一定把犯錯看成是教育的良機,使孩子從犯錯中獲得成長。二是過度懲罰,以為不管多大的孩子幹了錯事都是非常糟糕的事,是品行或道德問題,凡事上綱上線,把事態說得很嚴重,甚至不惜用謾罵體罰來糾錯,使小錯變成重大的心理創傷,犯錯違規的衝動沒有化解,而是被潛抑和深藏,成為一種心理情結,削弱了孩子的防禦能力與生存能力。
糾正孩子的錯要先解決好父母內心的情結,很多父母在面對孩子犯錯時不會那麼有理性,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父母也是人。孩子的有些錯誤還會激發父母早年的心理創傷,無意識地想透過教育孩子去糾自己幾十年前的錯。對孩子犯錯的態度常常透視出父母早年未處理好的情結,注意孩子的心理年齡和心理承受能力,就能避免父母的過度要求。在親子關係好的家庭,孩子遭受輕微體罰,不會形成長久的心理創傷;親子關係不良的家庭凡事小心,一句不恰當的話,會讓孩子記仇一輩子。
-
7 # 認真的星辰jA
一年級的孩子思維是一一年級的孩子思維事宜,具體思維為主吧,就是說他看見桌子就看他長的四條腿,上邊是平面的在他的腦子裡就認識了這個東西,他們的思維還比較簡單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思維會從表象思維發展到抽象思維,就比如這個桌子,他們會想到怎麼做的?或者去掉一個腿,會怎麼樣?
回覆列表
一年級孩子的思維是以影象形式畫面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