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花仕女圖》為絹本設色,高46釐米,橫180釐米。沒有背景,畫家用工筆重彩描繪了風和日麗的春光下幾位貴婦賞花遊園的場景。
談及遼寧省博物館的珍寶——《簪花仕女圖》,省博物館藝術部主任董寶厚向記者介紹說,中國古代專門描繪仕女的仕女畫很早就已經獨立成科,在唐代尤其發達。但儲存至今的唐代仕女畫作品卻寥寥無幾,為了研究唐代的繪畫,後世的史學家只能依靠文獻記載按圖索驥,幸運的是仍有《簪花仕女圖》可資對照。
“《簪花仕女圖》是唐代仕女畫標本型作品,這一時期也是中國現實主義人物畫表現風格的開端,而以前的繪畫內容大多是歷史宗教人物,如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洛神賦圖》等,那種亦仙亦幻的美,如同隔著浩渺河漢,離凡塵中的我們有些遙遠。”董寶厚說。
最早是屏風畫,在宋朝時被補成手卷
據董寶厚介紹,《簪花仕女圖》進入遼博後,畫心已經開裂得很厲害,為了使其能長久地儲存,1972年,此畫被送到北京故宮博物院進行特殊的重裱修復。就在揭裱修復過程中,專家們驚訝地發現,這幅畫並不是由一幅整絹繪製的,而是由三段大小相近的畫絹拼接而成,這說明它原來不是一個手卷,而是屏風畫。
唐朝時,椅凳類坐具還沒有普及,人們通常坐在一種被稱為“胡床”的榻上,榻後面常常放置一圈插屏式的屏風,一來作為裝飾,二來可以作為對胡床上坐者的遮掩。“《簪花仕女圖》原來就是幾條單獨的屏風被擺放在榻的後面,後來有好事者把幾幅畫從屏風上拆了下來,又合在一起裝裱,成為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個手卷。”瀋陽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周維新告訴記者。
那麼,這幅畫是在什麼時候被裝裱成手卷的呢?
周維新認為:“唐代的仕女畫曾盛極一時,又經常畫於屏風上作為室內的陳設。《簪花仕女圖》中,六個人物分畫於三幅絹上,而這三幅的尺寸也大致符合屏風的要求,而且恐怕還不止三段屏風。因為唐代的屏風一般都是四扇或六扇。現藏於日本奈良正倉院的一件有名的唐人屏風仕女圖,相傳是盛唐之初流去日本的中國畫,它就是六幅作品,六扇屏風上各畫一人,或坐或立。以此,我們推斷出《簪花仕女圖》原來也是屏風畫,只是後來殘存下來三幅被接合裝裱成了一個手卷的形式。”
周維新解釋說,至於是什麼時期裝裱成手卷的,從現在這幅手卷的高度推測應該是宋朝時期的事。
“因為宋時才有手卷的形式,而且宋朝時是高頭大卷的裝裱,這都符合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幅高46釐米,長180釐米的《簪花仕女圖》的形式。在元明以後,手卷的形式由高頭大卷變成小幅長卷,高度一般都在30釐米以內了,以便攜帶。”周維新說。
如何收藏至今,一直是謎
董寶厚介紹說,《簪花仕女圖》最早的藏印為“紹”“興”聯珠印,可知曾為南宋紹興內府之物,但其在南宋以前的流傳情況,未見於任何著錄,難以考證。南宋後期此畫歸賈似道“閱古堂”,鈐有“悅生”朱文葫蘆印。元明時期此畫的流傳收藏情況不明,既無印記稽考,又不見於文獻著錄。直至清初,才見有梁清標的藏印。隨後,此畫入清內府收藏,乾隆時期修撰的《石渠寶笈》續編著錄了此畫。
1924年,末代皇帝溥儀在離開紫禁城前,將內府所藏珍貴字畫賞賜給其弟,讓他們將書畫帶出,《簪花仕女圖》就在其中。1934年,溥儀將這批書畫藏在長春偽皇宮的小白樓內。
1945年8月,溥儀攜帶一批字畫和珠寶準備逃走時被蘇聯紅軍俘獲,這批書畫和珠寶被轉交給東北民主聯軍,幾經輾轉後,《簪花仕女圖》藏於東北博物館(現遼寧省博物館)收藏。20世紀60年代此畫首次向世人公佈,遂成為學者研究唐代繪畫史的重要資料。
唐朝是封建社會女性最開放的時代
《簪花仕女圖》為我們記錄了8世紀左右中國最美麗的女性形象,此畫也因為精細而傳神的描繪成為傳世經典。
《簪花仕女圖》描繪了唐朝女性的生活狀態。周維新說:“統治近300年的唐朝是中國歷史上繼漢朝之後又一個空前鼎盛的朝代,先後出現了‘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等盛唐氣象。”
“從《簪花仕女圖》中透露出的人物面貌來看,唐代仕女的共同特徵是‘豐頰肥體、勁健茁壯’。這一階段仕女衣物的質地、款式‘薄、透、露’。這一方面是源於唐代絲織業的發展,另一方面來自大唐社會對女性的禁錮有所放鬆。”周維新講解說,“唐代婦女可以公開參加許多社會活動。她們可以時時拋頭露面,可以和男子一樣在公開場合遊玩、聽戲、看球,也可以和男子一起到郊外踏青遊樂。唐代還盛行女子體育運動,流行女子踢毽子、女子足球,甚至還有女子馬球,與那些婦女養在深閨無人識,平時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時代形成強烈的反差。”
唐代在對待女性的審美上一改傳統的“以弱為美”的審美觀,而是以豐腴健碩為美。
周維新說:“唐朝是一個相容幷包的朝代,婦女的服飾即是文化多元化的一個縮影。唐朝實行對外開放,與唐朝有過往來的國家和地區一度達到300多個,每年有大批留學生、外交使節、客商、僧人和藝術家前來長安。唐朝的開放政策和博大胸襟,帶來了經濟繁榮和廣泛的文化融合,繪畫、雕刻、音樂、舞蹈等藝術門類都充分吸收外來藝術,女性服飾也毫無例外地採取了兼收幷蓄的態度,著裝風氣也開先河,以袒頸露胸為時尚。袒胸裝胸乳半露,露肩裸背,搭配上豔麗的帔帛,使女性豐腴的曲線美得到了恰到好處的展現。
《簪花仕女圖》為絹本設色,高46釐米,橫180釐米。沒有背景,畫家用工筆重彩描繪了風和日麗的春光下幾位貴婦賞花遊園的場景。
談及遼寧省博物館的珍寶——《簪花仕女圖》,省博物館藝術部主任董寶厚向記者介紹說,中國古代專門描繪仕女的仕女畫很早就已經獨立成科,在唐代尤其發達。但儲存至今的唐代仕女畫作品卻寥寥無幾,為了研究唐代的繪畫,後世的史學家只能依靠文獻記載按圖索驥,幸運的是仍有《簪花仕女圖》可資對照。
“《簪花仕女圖》是唐代仕女畫標本型作品,這一時期也是中國現實主義人物畫表現風格的開端,而以前的繪畫內容大多是歷史宗教人物,如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洛神賦圖》等,那種亦仙亦幻的美,如同隔著浩渺河漢,離凡塵中的我們有些遙遠。”董寶厚說。
最早是屏風畫,在宋朝時被補成手卷
據董寶厚介紹,《簪花仕女圖》進入遼博後,畫心已經開裂得很厲害,為了使其能長久地儲存,1972年,此畫被送到北京故宮博物院進行特殊的重裱修復。就在揭裱修復過程中,專家們驚訝地發現,這幅畫並不是由一幅整絹繪製的,而是由三段大小相近的畫絹拼接而成,這說明它原來不是一個手卷,而是屏風畫。
唐朝時,椅凳類坐具還沒有普及,人們通常坐在一種被稱為“胡床”的榻上,榻後面常常放置一圈插屏式的屏風,一來作為裝飾,二來可以作為對胡床上坐者的遮掩。“《簪花仕女圖》原來就是幾條單獨的屏風被擺放在榻的後面,後來有好事者把幾幅畫從屏風上拆了下來,又合在一起裝裱,成為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個手卷。”瀋陽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周維新告訴記者。
那麼,這幅畫是在什麼時候被裝裱成手卷的呢?
周維新認為:“唐代的仕女畫曾盛極一時,又經常畫於屏風上作為室內的陳設。《簪花仕女圖》中,六個人物分畫於三幅絹上,而這三幅的尺寸也大致符合屏風的要求,而且恐怕還不止三段屏風。因為唐代的屏風一般都是四扇或六扇。現藏於日本奈良正倉院的一件有名的唐人屏風仕女圖,相傳是盛唐之初流去日本的中國畫,它就是六幅作品,六扇屏風上各畫一人,或坐或立。以此,我們推斷出《簪花仕女圖》原來也是屏風畫,只是後來殘存下來三幅被接合裝裱成了一個手卷的形式。”
周維新解釋說,至於是什麼時期裝裱成手卷的,從現在這幅手卷的高度推測應該是宋朝時期的事。
“因為宋時才有手卷的形式,而且宋朝時是高頭大卷的裝裱,這都符合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幅高46釐米,長180釐米的《簪花仕女圖》的形式。在元明以後,手卷的形式由高頭大卷變成小幅長卷,高度一般都在30釐米以內了,以便攜帶。”周維新說。
如何收藏至今,一直是謎
董寶厚介紹說,《簪花仕女圖》最早的藏印為“紹”“興”聯珠印,可知曾為南宋紹興內府之物,但其在南宋以前的流傳情況,未見於任何著錄,難以考證。南宋後期此畫歸賈似道“閱古堂”,鈐有“悅生”朱文葫蘆印。元明時期此畫的流傳收藏情況不明,既無印記稽考,又不見於文獻著錄。直至清初,才見有梁清標的藏印。隨後,此畫入清內府收藏,乾隆時期修撰的《石渠寶笈》續編著錄了此畫。
1924年,末代皇帝溥儀在離開紫禁城前,將內府所藏珍貴字畫賞賜給其弟,讓他們將書畫帶出,《簪花仕女圖》就在其中。1934年,溥儀將這批書畫藏在長春偽皇宮的小白樓內。
1945年8月,溥儀攜帶一批字畫和珠寶準備逃走時被蘇聯紅軍俘獲,這批書畫和珠寶被轉交給東北民主聯軍,幾經輾轉後,《簪花仕女圖》藏於東北博物館(現遼寧省博物館)收藏。20世紀60年代此畫首次向世人公佈,遂成為學者研究唐代繪畫史的重要資料。
唐朝是封建社會女性最開放的時代
《簪花仕女圖》為我們記錄了8世紀左右中國最美麗的女性形象,此畫也因為精細而傳神的描繪成為傳世經典。
《簪花仕女圖》描繪了唐朝女性的生活狀態。周維新說:“統治近300年的唐朝是中國歷史上繼漢朝之後又一個空前鼎盛的朝代,先後出現了‘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等盛唐氣象。”
“從《簪花仕女圖》中透露出的人物面貌來看,唐代仕女的共同特徵是‘豐頰肥體、勁健茁壯’。這一階段仕女衣物的質地、款式‘薄、透、露’。這一方面是源於唐代絲織業的發展,另一方面來自大唐社會對女性的禁錮有所放鬆。”周維新講解說,“唐代婦女可以公開參加許多社會活動。她們可以時時拋頭露面,可以和男子一樣在公開場合遊玩、聽戲、看球,也可以和男子一起到郊外踏青遊樂。唐代還盛行女子體育運動,流行女子踢毽子、女子足球,甚至還有女子馬球,與那些婦女養在深閨無人識,平時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時代形成強烈的反差。”
唐代在對待女性的審美上一改傳統的“以弱為美”的審美觀,而是以豐腴健碩為美。
周維新說:“唐朝是一個相容幷包的朝代,婦女的服飾即是文化多元化的一個縮影。唐朝實行對外開放,與唐朝有過往來的國家和地區一度達到300多個,每年有大批留學生、外交使節、客商、僧人和藝術家前來長安。唐朝的開放政策和博大胸襟,帶來了經濟繁榮和廣泛的文化融合,繪畫、雕刻、音樂、舞蹈等藝術門類都充分吸收外來藝術,女性服飾也毫無例外地採取了兼收幷蓄的態度,著裝風氣也開先河,以袒頸露胸為時尚。袒胸裝胸乳半露,露肩裸背,搭配上豔麗的帔帛,使女性豐腴的曲線美得到了恰到好處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