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521366566968190

    人類深度知覺能力是天生的嗎?為弄清這個問題,吉布森和沃克發明了“視崖”裝置。他們把嬰兒或小動物放在視崖上,觀察他們是否能知覺這種懸崖並進行躲避。

    吉布森和沃克持有“先天論”的觀點,他們相信深度知覺和避免從高處跌落的能力是自動生成的,是我們生理機制的一部分,而不是經驗的產物。經驗主義者持相反的觀點,認為這種能力是在學習中得到的。吉布森和沃克的視崖允許他們提出這樣的問題:人或動物在發展的哪個階段才能對深度和高度刺激作出有效的反應?對不同種類和生存環境不同的動物,這種反應出現的時間是否相同?

    視崖裝置的組成:一張1.2米高的桌子,頂部是一塊透明的厚玻璃,桌子的一半(淺灘)是用紅白格圖案組成的結實桌面。另一半是同樣的圖案,但它在桌面下面的地板上(深淵)。在淺灘邊上,圖案垂直降到地面,雖然從上面看是直落到地的,但實際上有玻璃貫穿整個桌面。在淺灘和深淵的中間是一塊0.3米寬的中間板。使用這種裝置對嬰兒施測的過程十分簡單。

    這項研究的被試是36名年齡在6-1個月之間的嬰兒。這些嬰兒的母親也參加了實驗。每個嬰兒都被放在視崖的中間板上,先讓母親在深的一側呼喚自己的孩子,然後再在淺的一側呼喚自己的孩子。

    為了比較人類與小動物的深度知覺能力,對其他種類的動物也進行了視崖實驗(當然沒有母親的招手吸引)。這此動物被放在視崖的中間“地帶”,觀察它們是否能區別淺灘和深淵,以避免摔下“懸崖”。你可以想象一下,將許多種小動物彙集到康奈爾大學的心理實驗室做實驗,是一個多麼獨特而有趣的情景。這些動物包括小雞、小海龜、小老鼠、小綿羊、小山羊、小豬、小貓和小狗。有人可能會問:“這些動物是否是同一天接受測試的?”

    請注意,這項研究的目的是檢測深度知覺是後天習得的還是天生的。這個實驗方法之所以巧妙,是因為可以回答或至少開始回答這個問題。畢竟,我們無法向嬰兒或小動物詢問他們是否知覺到深度,而且,就像上面提到過的那樣,他們也不能在真正的懸崖上進行試驗。心理學上很多問題是由於新的實驗方法的進步而得到答案的。吉布森和沃克早期研究的結果在這方面給我們節一個很好的案例。

    結果,9名嬰兒拒絕離開中間板。雖然研究者沒有解釋這個問題,但這可能是因為嬰兒太過固執。當另外27位母親在淺的一側呼喚她們的孩子時,所有的孩子都爬下中央板並穿過玻璃。然而當母親在深的一側呼喚他們時,只有3名嬰兒極為猶豫地爬過視崖的邊緣。當母親從視崖的深淵呼喚孩子時,大部分嬰兒拒絕穿過視崖,他們遠離母親爬向淺的一側;或因不能夠到母親那兒而大哭起來。嬰兒已經意識到視崖深度的存在,這一點幾乎是毫疑問的。

    這些研究結果能證明人類知覺深度的能力是天生的而不是後天飛得的嗎?明顯不能!這是因為這項研究中所有嬰兒至少已經有了6個月的生活經歷,在這段時間內,他們可能透過深度和錯誤而學會了知覺深度。然而6個月以下的嬰兒由於不具備自主運動的能力,所以不能接受試驗。這也是吉布森和沃克用各種動物作為實驗參照的原因。眾所周知,大部分非人類的動物獲得自主運動的能力比人類嬰兒要早得多。

    後來Campos等人把年齡在2-5個月之間的嬰兒放在視崖深側的玻璃上,這時所有的嬰兒都表現出心率變慢。這種心率變率是感興趣的訊號,而不是恐懼的訊號,恐懼應伴隨心率加快。這表明這些嬰兒還沒有習得對落差的害怕。稍後,他們才學會躲避落差的行為。這與吉布森和沃克的緒論相反。

    Sorce等人把1歲的嬰兒放在視崖上,落差不深也不淺,大約76釐米。當兒童爬向視崖時,他會停下來向下看。在另一邊,母親在那裡等待。有時母親根據指令在臉上做出害怕的表情,有時則看起來興高采烈。當嬰兒看到母親害怕的表情時,他們會拒絕再向前爬。而當看到母親高興的表情時,大部分嬰兒會再次檢查懸崖並爬過去。當落差被變得很淺時,嬰兒不再觀察母親的表情而徑直向前爬。嬰兒這種透過非語言交流以改變行為的方式叫做“社會參照”

    吉布森和沃克發明的視崖裝置,在如今研究人類發展、認知、情結甚至心理健康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的影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溫度對花開影響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