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沸點cbq

    在文言文中,有一些詞彙,上鏡率頗高,卻往往並不是文章的關鍵知識點,如果不瞭解這些詞,在它們的干擾之下,閱讀釋義的思路就很容易跑偏。其實,這些詞都是有其特定含義的,具有很高的辨識度,只要瞭解清楚,以後無論在哪篇文章中遇到它,都能第一時間理解其含義。

      【中國】現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簡稱,但在古代文獻中它是一個多義性的片語。從春秋戰國至宋元明清,多用來泛指中原地區。

      例:司馬光《赤壁之戰》:“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

      【中華】上古時期華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黃河流域一帶,故稱“中華”,後常用來泛指中原地區。

      例:《三國志》:“其地東接中華,西通西域”今已成為中國的別稱。

      【中原】又稱中州、中土(此處的中土與《指環王》中虛構的中土世界完全沒有關係……)。狹義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帶,廣義的中原指黃河中下游地區或整個黃河流域。

      例:《出師表》:“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

      【九州】傳說中的中國上古時期劃分的九個行政區域,州名分別為: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後成為中國的別稱。

      例:《過秦論》“序八州而朝同列”,秦居雍州,加上另外八州即九州。

      【海內】古代傳說中國疆土四面環海,故稱國境之內為海內。

      例: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四海】與“海內”同。指天下、全國。

      例:《阿房宮賦》:“六王畢,四海—” 。

      【江河】一般情況下專指長江、黃河。

      例:《殽之戰》:“公使陽處父追之,及諸河”。

      【江東】因長江在安徽境內向東北方流動,而以此段江為標準確定東西和左右。所指區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帶,也可指安徽蕪湖以下的長江下游南岸地區,即今蘇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區稱作江東。

      例:李清照詩云:“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江左】即江東。古人以東為左,以西為右。

      例:《群英會蔣幹中計》:“即傳令悉召江左英傑與子翼相見。”

      【山東】山的東面的那片地域。

      但具體是哪座山的東面,就要因文而異了,可能是指崤山、華山、太行山,也可能是五行山、花果山、火焰山(好吧實際上根本不存在這幾座山……)。

      【關東】古代指函谷關或潼關以東地區,近代指山海關以東的東北地區。

      例:曹操《蒿里行》:“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指潼關以東地區。

      【山水陰陽】古代以山南、水北為陽,以山北、水南為陰。

      例:《遊褒禪山記》:“所謂華陽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流火】流,下行;火,指大火星。流火是說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漸西降,表明暑氣已退,漸漸天涼了。

      例:《詩經.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諡號】古代王侯將相、高階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後被追加的稱號叫諡號。每個字就代表著官方對已故之人的評價。

      例:“左忠毅公”“嶽武穆”“歐陽文忠公”

      【職業稱謂】對一些以技藝為職業的人,稱呼時常在其名前面加一個表示他的職業的字眼,讓人一看就知道這人的職業身份。

      例:《庖丁解牛》中的“庖丁”就是說一個叫做丁的廚師;

      《師說》中的“師襄”和《群英會蔣幹中計》中提到的“師曠”,“師”意為樂師,表明職業;

      《柳敬亭傳》中的“優孟”,是指名叫“孟”的藝人。“優”,亦稱優伶、伶人,古代用以稱以樂舞戲謔為職業的藝人,後亦稱戲曲演員。

      【大夫】古文中的這個詞與白衣天使無關。在各個朝代,大夫所指的內容不盡相同,有時可指中央機關的要職,如御史大夫、諫議大夫等。

      【從事】中央或地方長官自己任用的僚屬,可理解為助理。

      【百姓的代稱】常見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蒼生、黎元、氓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水利系大專學生在讀,有必要考水利二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