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魚重同學
-
2 # 楊喜柏
根據後天八卦,一坎,二坤,三震,四巽,五黃,六乾,七兌,八艮,九離,剛好五,十四,二十三入中宮,所以入中宮之日為月忌日。
-
3 # 雪山草地
初五、十四、二十三是月忌日,是古人根據洛書九宮之數推算出來的,月忌日是用農曆推算的,初一為一宮,初二為二宮,初三為三宮,初四為四宮,初五為五宮,一直推算到初九為九宮,宮數盡。至初十復至一宮,迴圈下去則十四、二十三均逢五宮,五為中數,代表著中央,又稱為中宮。古代中宮為星位之極,至尊之地,是玉皇大帝、真龍天子之地,普通的凡人故當避忌。
月忌日是古代的風水學家、測日學家搞出來的,為了讓人們相信,還留下了月忌日的斷語:初五、十四、二十三,太上老君不煉丹;初五、十四、二十三,婆婆有銀莫去擔;初五、十四、二十三,年年月月在人間,初五犯著家長死,十四逢上自身當,行船落水遭官事,皆因遇上二十三。
在過去封建迷信的社會,人們都相信風水與命運,兒娶女嫁、修房蓋屋、商店開業、出行都要請風水師、測命師選擇吉日吉時,避開月忌日,選擇黃道吉日,為的是討一個好的兆頭。
現在人們不相信風水和命運了,嫁娶、修房、開業、出行很多人都不請風水師、測命師看日子了,自己願意什麼時間幹什麼就幹什麼,只要自己心情舒暢就好。
-
4 # 趙存永529
所謂的忌日不止這些,一些古傳的周易類書中介紹:從一到三十,或多或少都有點忌諱;還有所謂的吉凶神煞值日,你若沉迷於這些,你就啥也不敢行動了。我是周易愛好者,可以說對此有深刻的瞭解。我鄭重地告訴大家:這些所謂的忌日、神煞忌諱,對人生沒半點威脅,無需忌諱,不要讓它束縛住你的行動。
-
5 # 笑傲未來1453
答:這是自古流傳下來的說話,當然是有來歷的,同時也有一定的迷信色彩。很簡單地講:避諱古代皇帝的某些做法;避諱古代“月滿則虧,水滿則溢”之說。久而久之,就當做忌日了。
-
6 # 關山聽風
“初五、十四、二十三是月忌日”,很多人對這句話中的“月忌日”比較陌生,難以理解。
這裡的“月忌日”可不是人去世的“忌日”,而是民俗之中認為不宜辦事的日子。如果說每月有“三黃日”,就比較熟悉了。
“月忌日”就是農村普遍說的“三黃日”,即農曆每月的初五、十四、二十三,每月的這三天為“三黃日”。
也許就是因為“月忌日”的說法,容易與去世之人的“忌日”說法混淆,讓人產生誤解,所以人們才用“三黃日”代替“月忌日”,意思更清晰和準確。
1、那麼何謂“三黃日”呢?“三黃日”的說法,又是怎麼來的呢?
中國古代有“紫白九星”之說。九星是指“洛書”數字排列中的一種方陣圖形,原圖用月牙形來表示星辰,後來古人改用圓圈表示星辰。
比如,“一”用一個月牙形或圓圈來表示,“二”用一個月牙形或圓圈來表示,以此類推,“九”就用九個月牙或圓圈來表示。
這九個數字,又用白、黑、碧、綠、黃、赤、紫七種不同的顏色名稱表示,即古人所說的:
“一白,二黑,三碧,四綠,五黃,六白,七赤,八白,九紫”。
“洛書”的意思原為古天文學中的星象“脈絡圖”。後來又出現了“河圖”。洛書、河圖成為中國古代天文學和曆法的基礎。
洛書在古代社會管理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古代王朝根據九星原理,劃天下為九州,又按照此原理制定了九章之法,用來治理社會。
正因為如此,河圖和洛書傳說,2014年12月經洛陽市的申報,正式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於是,後來,古代又出現了“紫白九星”不同顏色的吉凶之說。古人認為,在九星之中,紫,白兩種顏色為吉,黑,碧,綠,黃,赤四種顏色為兇。
“三黃日”的依據出自《周易》,《周易》提出了每天紫白九星輪流入中宮的學說。
紫白九星入中宮的順序是這樣的:初一為“一白星”,初二為“二黑星”,初三為“三碧星”,初四為“四綠星”,初五為“五黃星”,初六為“六白星”,初七為“七赤星”,初八為“八白星”,初九為“九紫星”。
這是第一輪,初五是五黃星入中宮。按照以上的同樣順序排序,第二輪,十四輪到五黃星入中宮,第三輪,二十三輪到五黃星入中宮。
由此,就有三天輪到五黃星入中宮。每月的三個五黃星入中宮的日子。每月的初五、十四、二十三這三天的單日被稱為“五黃日”,而三天合稱為“三黃日”,也就是後來所謂的“月忌日”。
也就是說,“五黃日”是指單日而言,“三黃日”則是每個月的三個“五黃日”的總稱。
2、為什麼說“三黃日”是民俗中每月忌諱的三天呢?
過去農村,不管是出門,還是要做什麼事情,人們習慣檢視一下日子,看看有什麼樣的禁忌,是否適合出行和做某種事情。
這種檢視日子的書叫《黃曆》,又稱《皇曆》。相傳這種曆法是黃帝創制的,後人稱之為《黃曆》。後來,民間根據《黃曆》進行拓展,編寫出各種曆書,俗稱“通書”或者“星書”。
比如我家鄉常用的就是《望星樓正宗通書》,相沿至今四百餘年,遠銷全國各地;廣東有《廣東省興寧市羅家推算通書》(《羅家通書》),於清雍正七年由雍正皇帝恩准行。這兩種通書均被當地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如此等等。
正因為如此,民間把《黃曆》稱為“老黃曆”。
最初的《黃曆》內容比較單純,就是曆書,除了日曆外,主要用二十四節氣來指導農業生產,因為主要是為農業生產服務,《黃曆》又被稱為農家歷、農民曆。現在書店仍然發行《農家歷》,農村民眾稱之為“新農家歷”。
後來,由於古代易學的發展,古人《黃曆》基礎上歷朝歷代都有修訂,並在曆書的每天下面,增加了吉凶宜忌、生肖運程等內容作為“歷注”,至此,兩者高度融合。
特別是由於造紙術和印刷術的發明,這種拓展後的《黃曆》走進了尋常百姓家,成為很多農家必備的歷書。
古人把“紫白九星”分為吉凶兩種。在所謂的吉星之中,古人認為,九紫星最吉利,一、六、八白星其次,而在兇星中五黃星為九星第一大凶星,因此古人又被稱為“五黃大煞”,二黑、三碧、四綠、七赤為其次。
在中國古代,特別是唐朝以後,黃色為君王的專用顏色,因此“五黃”在九星中代表君王。古人認為,五黃星入中宮時,是非常不吉利的星象。
為什麼代表君王就不吉利呢?
古代封建等級制度很嚴,不僅有“伴君如伴虎”之說,而且還有世俗之人要回避君王的說法,如果不迴避,就會生出禍端。
且不說君王要回避,就是朝廷和地方官員出行,平民百姓也要回避。我們在古裝戲看到,官員出行時,前面的差役舉著寫有迴避和肅靜的牌子。
平民平姓既不能阻擋去路,也不能在路上和路邊吵鬧,否則就是就是觸犯“官威”,犯“欺官”之罪。君王出行就更加森嚴,如果擋路和吵鬧,就是觸犯“Regal”,犯“欺君”之罪。
犯“欺君”和“欺官”之罪,輕則挨板子,重則有牢獄之災,如果遇到暴君,還會掉腦袋。這樣的禍端誰也惹不起,還是迴避得好,而且躲得越遠越好。
古人將這種世俗觀念也應用到日子的吉凶上,認為既然每月的初五、十四、二十三,是五黃星入中宮之日,也就是容易生禍之日,因此這三日也就是大凶之日,諸事不宜,還是迴避為好。
所謂“諸事”,通常指家裡或個人一些重大的事情,比如,結婚中的“六禮”每個環節的實施,建房系列程(破土、開工、發墨、豎排、上樑),搬家,喪葬等大事。
後來,又有人把農業之中的買賣家畜、宰殺家畜、播種等,出行之中的往返,經商之中的開業、開工、簽訂契約等,也納入“諸事”之中。有的地方甚至還將娛樂性活動、宴會、飲酒也要避開這三個日子。
實際上,所謂的“三黃日”,並不是初五、十四、二十三這三天本身存在兇吉問題,而是古代世俗觀念,人們為了迴避“Regal”,賦予了所謂的“大凶”,是因對“Regal”忌諱賦予了日子的忌諱。
因此,這種說法通常只有民俗方面的意義,沒有任何科學依據。
任何事情都有例外,過去農村辦重要事情講究好日子的風俗,但有一些人也不講究。
比如,《紅樓夢》中的賈雨村,在參加科舉考試前,雖然出生於“詩書仕宦之族”,但因為家業衰敗,“每日賣字作文為生”,寄住葫蘆廟,連入都考試的盤都沒有。後來到甄士隱贈“五十兩白銀,並兩套冬衣。”並對他說:
“十九日乃黃道之期,兄可即買舟西上,待雄飛高舉,明冬再晤,豈非大快之事耶?”
賈雨村有了入京的盤纏後,次日五鼓就起進都去了,還託廟裡的和尚給甄士隱留下這樣的話:
“讀書人不在黃道黑道,總以事理為要,不及面辭了。”
話中的“黃道黑道”是古代流傳的一句俗語,意思是指吉日凶日。賈雨村所說的這句話的意思是,讀書人不要相信吉日凶日之說,做事的道理才是重要的。
過去農村,像這種不相信吉日凶日之說的人,還是大有人在。農村有俗語說:“懵懵大吉昌”,又有俗語說:“擇日不如撞日,撞日不如今日”。這些人認為,世間萬事,順其自然就好,也就不管什麼“黃道黑道”了。
3、現在還有“月忌日”講究嗎?
現在還有“月忌日”講究,任何一種傳統民俗的變化和消失,都有一個漫長的過程。
民俗是民間流行的風尚和習俗,是社會群體在長期的生產和生活中逐漸形成的共識,既具有世代相傳、較為穩定的特徵,也是社會趨利避害的共同心理。
家庭遇到要舉辦重要事情,要選擇吉利日子,就是趨利避害社心理的體現。不管是過去農村,還是現在的農村,都有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希望今後的日子越過越好。
因此,我們不可否認的事實是,現在農村有一部分人還有“月忌日”講究,特別是年紀比較大的人更是如此。大部分年輕人對“月忌日”就不太講究。
但是,在農村建房、結婚、喪葬這三件大事上,一些人為求吉利,事先還是有挑先吉日的習慣。既然要選擇吉日,自然也就要避開“月忌日”。
近幾十年來,一些農村年輕人喜歡挑選五一節和國慶節舉辦婚禮、搬入新居等喜事,認為是一種新時尚。
事實上,挑選這三個節日,同樣含有我傳統民俗文化的影子。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人們認為,五一節和國慶節是國家確定的日子,不用挑選,就是吉祥的日子。
二是五一節和國慶節是全國放假的日子,也就避開了傳統觀念中的不利因素。
三是現在的五一節和國慶節都放長假,辦喜事便於親戚朋友參加。
也因為如此,五一節和國慶節辦喜事得到農村民眾的普遍認可。
回覆列表
老話說:“初五、十四、二十三,太上老君不煉丹”。在民間農曆的初五、十四、二十三,這三天有著“月忌日”的說法,相傳這三天就連天上的太上老君都會停止煉丹。
然而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下面,我們就來好好的說一說!
我們都知道,古代封建社會是“皇權至上”的,皇帝是世間的主宰,是“管理者”,任何人都不能隨意去冒犯。從皇帝的生活起居,在到皇帝的名諱用字、衣服顏色,其他人都是不可以使用的。
而我們下面要說的“月忌日”,正是與此有關的。“月忌日”,最初是源自易經學說中的“九星入宮”的說法演變而來。
古人云:“初一日一白入中宮,初二日二黑入中宮,初三日三碧入中宮,初四日四綠入中宮,初五日五黃入中宮……依次類推,十四日五黃入中宮……,二十三日五黃入中宮”。而“五黃”諧音“吾皇” 在古代被認為是“天子”,象徵著皇帝。
《清稗類鈔》中寫道:“其說不經,實為洛書九宮數耳。宮數起於一,初一一宮,初二二宮……初五則入中宮……初九九宮,而宮數盡,至初十復至一宮,迴圈數之,十四、二十三日又入中宮。中宮為星位之首,至尊之位,臣民所當避忌”。
啥意思呢?按照古人的說法,就是說農曆的初五、十四、二十三”這三天,是九星中的“五黃星”進入中宮的日子,“五黃星”又是皇帝的象徵;“中宮位”又是星位之首,是至尊之位,所以古人認為這三天是皇帝辦事的日子,其他人辦事時要避開這三天。
簡單點來說,就是這三天之所被稱為“月忌日”,一來,是人們為了避諱皇帝;二來,古人認為“月滿則虧,水滿則溢”,凡事太滿反而不好,所以才把這三天叫做“月忌日”,實際上並不是因為這三天的日子本身怎麼樣,有什麼問題。
現在嗎?經過科學家研究後表明,“九星入宮”實際上只是一種大自然普通的天文現象而已,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含義,大多數人也都不在意這個了,正所謂:“福往福來”在好的運氣,自身不努力的話也是白搭的。想要有一番作為,自身不去努力怎麼行呢?您說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