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641131369716
-
2 # 使用者1067499497874
鹿角菜屬(Pelvetia)屬於無孢子綱。藻體褐色,高約6-15cm,基部為固著器,是圓錐形的盤狀體,中間為扁圓柱狀短柄,上部為二叉狀分枝。
鹿角菜的植物體是二倍體,生殖時在枝頂端形成生殖託(receptacle),生殖託有柄呈長角果狀,表面有明顯的結癤狀突起,突起處有一開口的腔,叫生殖窩(conceptacle),裡面產生雌、雄生殖器官-卵囊和精囊。卵囊是單細胞,經過減數分裂,最後發育成兩個卵;精囊也是單細胞,先進行一次減數分裂,再進行多次有絲分裂,形成多數精子。成熟的精子和卵結合後發育成二倍體的植物。
褐藻中除海帶、鹿角菜外,昆布(Ecklonia hornem)、裙帶菜(Undaria pinnatifida)、羊棲菜(Sargassum fusiforme)等均可食用和藥用;馬尾藻屬(Sargassum)植物可作飼料或肥料。此外,還可從馬尾藻等褐藻中提取褐藻膠、甘露醇、碘、氯化鉀、褐藻澱粉等食品或醫藥工業原料。
水雲屬水雲屬屬於等世代綱水雲目。藻體由單列細胞組成的絲狀體,植物體分上下兩部分,下部匍匐部,細胞單列,不規則的假根狀附生在其他物體上。
直立部絲狀,具有繁茂的分枝。細胞單核,有少數帶狀或多數盤形的載色體。
水雲屬的配子體與孢子體的形態構造相同,為明顯的同形世代交替植物。
水雲的無性生殖器有單室孢子囊和多室孢子囊兩種,都發生於側生小枝的頂端細胞上。有性生殖時,多室配子囊在配子體的側生小枝的頂端細胞上形成。來自不同藻體的兩個配子的大小基本相同,互相結合成合子,合子立即萌發,形成二倍體孢子體植物,與配子體植物在形態結構上相似。
鹿角菜屬鹿角菜屬屬於無孢子綱,有2種。本屬的鹿角菜屬溫帶性海藻,可食用,為中國黃海的特有種。多固著於浪花衝擊的岩石上,藻體褐色,軟骨質,高6~15釐米。基部為固著器,是圓錐狀的盤狀體,中間為扁圓柱狀短柄,上部為二叉狀分枝,可重複分枝2~8次,下部分枝比較規則。
生長在水浪衝擊的岩石上的藻體分枝較少,而生活在較平靜的水中時,分枝較多。
短柄及上部的分枝分化有表皮、皮層和中央髓。皮層和中央髓都有類似篩管的構造。枝上無氣囊。
鹿角菜鹿角菜的植物體是二倍體,生殖時在枝頂端形成生殖託,生殖託有柄呈長角果狀,較普通營養枝粗,生殖託的表面有明顯的結癤狀突起,突起處有一開口的腔,叫生殖窩。
雌、雄同容,即在1個生殖窩內產生精囊與卵囊兩種雌雄生殖器官。
精囊長在窩內生出的分枝上,每個分枝上有2~3個精囊,旁有隔絲。
精囊是單細胞的,核的第一次分裂是減數分裂,以後都是有絲分裂,形成多數精子。
精子有鞭毛2條,向後伸的1條比向前伸的1條長。
卵囊也是單細胞的,經過減數分裂,最後發育成2個卵。成熟的精子和卵結合後發育成二倍體的植物。褐藻中常見的藻類在等世代綱中有黑頂藻屬和網地藻屬,在不等世代綱中有裙帶菜,在無孢子綱中有馬尾藻屬。海帶屬海帶屬屬於不等世代綱海帶目。孢子體大,長達1~4米,分固著器、柄和帶片三部分。固著器呈分枝的根狀,把個體固定於岩石等基物上;柄粗短呈葉柄狀;帶片扁平,無中脈,是人們食用的部分。
柄和帶片組織均分化為表皮、皮層和髓3個部分。髓部中央有篩管狀的喇叭絲,具有輸導有機養料的功能。
孢子體成熟時,在帶片的兩面叢生許多棒狀的遊動孢子囊,囊內的孢子母細胞經減數分裂及多次普通分裂產生很多單倍的側生雙鞭毛的遊動孢子。
遊動孢子萌發後,分別形成體型很小的雌、雄配子體。
雄配子體產生具精子的精子囊;雌配子體產生具卵細胞的卵囊。
海帶卵成熟後逸出,在母體外與精海帶子結合,合子即萌發成幼小孢子體(新的海帶)。這樣的生活史稱異型世代交替。海帶是經濟褐藻,原分佈於俄羅斯遠東地區、日本和北韓北部,現不僅在中國渤海灣地區,在浙江舟山地區和江蘇、福建、廣東等省沿海也有大量栽培。
繩藻屬繩藻屬是褐藻門、褐藻綱、海帶目、繩藻科的1屬。繩藻屬全是海產。有2種,主要分佈於俄羅斯、日本、北韓、北美太平洋岸和北大西洋東西兩岸等地。中國只有繩藻1種,主要產於黃、渤海沿岸。繩藻繩藻屬植物在生活史中有孢子體和配子體2個世代,孢子體褐色,長繩狀,黏滑,單條,不分枝,有時扭曲呈螺旋狀,下部中實,上部中空,但有橫隔膜把中空的部分分隔成許多體腔,基部具有盤狀固著器附著在基質上。體壁為縱向延長的細胞緊密結合而成,內側有疏鬆的絲狀細胞相互結合形成橫的隔壁。居間生長,分生組織位於藻體基部即固著器的上部,具有明顯的世代交替,孢子體大,有數米長,只產生單室孢子囊。配子體小,為具分枝的絲狀體,肉眼見不到。繩藻屬的藻體呈繩狀,有1~3米長,直徑有2~3毫米,下部和上部逐漸變細。單室孢子囊橢圓形,生在隔絲之間,隔絲棍棒狀,頂端膨大,比單室孢子囊稍長,毛無色或淡黃色。藻體成熟時,單室孢子囊、隔絲和毛分散在藻體表面。繩藻主要生長在風浪較小的低潮帶石沼中和潮下帶2~3米岩石上,可食用。翅藻科翅藻科是藻類植物,屬褐藻門。褐藻的共同特點:藻體為黃褐色,多細胞體。含大量墨角藻黃素。貯藏物質為褐藻澱粉和甘露醇。多海生。本科特點:藻體無類似莖、葉的分化,生活史中有配子體和孢子體2個世代,配子體與孢子體異形,孢子體大,配子體小。孢子體由薄壁組織構成;居間生長或頂端生長。孢子體大型,但短於海帶科;分化為固著器、柄和帶片3個部分,帶片常羽狀裂,孢子囊群生於柄部兩側耳狀的孢子葉上。配子體微小絲狀。雌雄異株;卵式生殖。代表種類是裙帶菜屬:藻體褐色,葉狀,中肋隆起,兩側羽狀分裂。柄部扁圓形,成熟時兩側生有耳狀重疊褶皺的孢子葉。以假根固著於低潮帶以下岩石上。裙帶菜結構示意圖裙帶菜屬裙帶菜屬為海帶目的1屬。孢子體黃褐色,幼期卵形或長葉形,單條,在生長過程中不斷羽狀分裂成數個裂片,有隆起的中肋,有毛窠,無黏液腔,但有點狀黏液細胞。藻體由假根狀固著器、柄部和葉片3部分組成。成熟的藻體在柄部兩側延伸出摺疊狀的孢子葉,肉厚且富黏質,其上密生孢子囊、隔絲和孢子囊間隔,和海帶一樣,葉片有表皮、皮層和髓部3種組織。居間生長,生長區位於葉片和柄部相接處。配子體小,具有分枝的絲狀體。裙帶菜本屬有3種,全是海產。主要分佈於日本和北韓,中國只有裙帶菜1種。主要產於浙江省嵊泗列島和黃渤海沿岸。裙帶菜藻體兩側羽狀分裂呈掌狀,寬50~80釐米,高約1米,主要生長在風浪較大、潮下帶1~4米深的岩石上,低潮帶石沼中也有生長,可供食用。黑頂藻屬黑頂藻屬是褐藻門黑頂藻目黑頂藻科的1屬。藻體呈絲狀,為黑褐色,直立,簇生,藉助於基部的假根狀絲體或盤狀固著器附生在潮間帶大型海藻上。直立絲體具有分枝,圓柱形,分枝和主枝頂端都具有黑褐色、原生質體明顯加厚的頂細胞。藻絲的頂端部位由單列細胞組成,絲體下部由多列細胞組成。每個營養細胞含有幾個盤狀色素體,無澱粉核。多數藻絲上部具有側生的毛。營養繁殖很普遍,由藻體產生不同形狀的繁殖枝脫離母體,形成新植物體。無性生殖是由孢子體產生單室孢子囊;有性生殖由配子體產生多室配子囊。三叉黑頂藻本屬有25種,中國有9種。除了河生黑頂藻生長在淡水外,其餘8種均為海產。主要附生在低潮帶大型海藻的藻體上,尤其是馬尾藻上更普遍。中國沿海都有生長。常見的有:①黑頂藻,主要產於黃、渤海和東海。藻體較小,有2~3毫米高,營養繁殖的繁殖枝二叉或三叉狀。②三角黑頂藻,主要產於福建、臺灣和廣東沿海,它的繁殖枝為三角形。羊棲菜羊棲菜藻體為黃褐色,肥厚多汁,高15~40釐米,可達2米以上。葉狀體的變異很大,形狀各種各樣。生長在低潮帶岩石上,多分佈於中國沿海。羊棲菜每百克含水分17.5克,蛋白質20.9克,脂肪3.7克,碳水化合物29克,鈣329毫克,磷203毫克,鐵99.4毫克,褐藻膠22.7克,甘露醇6.6克,碘63毫克等。羊棲菜羊棲菜性味甘鹹寒,具有軟堅散結、利水消腫、洩熱化痰的功效。用於甲狀腺腫、頸淋巴結腫、浮腫、腳氣等。脾胃虛寒者忌食用。《神農本草經》和《本草綱目》中稱羊棲菜主治“癭瘤結氣”、“利小便”,有治療“本豚氣”、“水氣浮腫”,“宿食不化”等功效。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糖類、生物鈣以及各種維生素,對防治甲狀腺腫大、高血壓、風溼病、大腸癌以及消除大腦疲勞、促進面板光滑等均有顯著療效。羊棲菜藻體還含有豐富的褐藻膠、甘露醇、碘等,它們均可作為工業原料。食用方法主要為炒制,可製成調味晶和海藻凝膠食品。藥用可作為治療風溼病用的含脂多糖藥物;製成逆轉錄酶抑制劑;治療消化道潰瘍用的植物和微生物脂多糖;抗皰疹藥;膽固醇下降劑;抗糖尿病劑以及治療弓形體感染用的脂多糖。化工上可作為香皂原料的新增劑和傢俱板的黏合劑。受到國外尤其是日本民眾的青睞,故譽為“長壽菜”。萱藻科萱藻科是藻類植物,屬褐藻門。褐藻的共同特點:藻體呈黃褐色,為多細胞體。含大量墨角藻黃素。貯藏物質為褐藻澱粉和甘露醇。多海生。本科特點:藻體無類似莖、葉的分化,生活史中有配子體和孢子體兩個世代,配子體與孢子體異形,孢子體大,配子體小。孢子體由薄壁組織構成;居間生長或頂端生長。孢子體體圓柱狀或球狀,中空或中實;配子體微小絲狀。同配生殖或異配生殖。代表種類有萱藻屬:藻體圓柱狀或壓扁形,單條,幼時中空,常縊縮成節,基部具盤狀固著器。生中、低潮帶岩石或石沼中;囊藻屬:藻體黃褐色,膜質,球形,中空,幼體內充滿水分。生中、低潮帶岩石或其他藻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