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蕷善堂
-
2 # 新時代新青年
這個真的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當時我們去採訪時,就有農民伯伯說方言,他說的還很快,根本聽不懂,我們幾個隊員都是一臉懵,互相看看就尷尬地笑了笑,然後跟著點頭,說啊,啊,啊,這樣啊。後來,我們就根據我們稍微能聽懂的地方,再結合農民伯伯的手勢,說話的語氣等等然後自我揣摩,接著再重複一遍我們認為他說的話,如果他說“對,就是這個意思”我們就知道了,原來說的是這個啊。感覺我們還是挺機智滴。也可能是因為農民伯伯的方言沒有那麼標準,沒有那麼難懂。其實,如果你真想弄明白一件事,辦法總比困難多。
-
3 # 綠豆湯的卡片機
說實話聽不懂方言應該是我們這次實踐最大的一個障礙了。首先我們隊伍裡面並沒有當地的同學,就連在同一個市的都沒有,其實事先已經做好了一個字也聽不懂的準備,所以為了搞懂村民們說的話,我們隊長給我們每個人在採訪的時候都分配了任務。
出發前,我們把想要採訪的問題列印成很多份,每個問題都有詳細的編號,還流出了幾個空白的編號,以便採訪過程中會想到其他的問題。我們有專門負責文字記錄的成員。
從下面這幾張圖看,我們有一名成員在採訪的時候都離村民很近,並且手上一直拿著手機。其實我們把給每一個村民的採訪過程都錄音了下來,然後回去整理成文稿。在當時聽不懂的地方我們回酒店後大家一起反覆地聽,很多從前後能推測出來,實在是推測不出來的地方我們就去問酒店裡面問當地的工作人員。這樣的方法雖然笨一點,基本上可以整理出所有的採訪內容。
-
4 # 峰雲社人文科考隊
面對有一部分農戶普通話不太流利的狀況,我們在準備調研時已經透過與當地溝通對普通話的普及狀況有所瞭解,而在調研進行前先在當地尋找翻譯,比如政府工作人員或學生等,然後讓他們在調研的過程中幫助我們逐句翻譯,從而幫助我們完成與農戶的訪談或問卷調查。
總結之前的經驗,在調研前做出充足的準備,才能確保我們的能調研順利進行。
-
5 # 小馮視角
我們的工作地點是武漢市,團隊的各個成員都來自其他城市聽不懂武漢話,於是團隊和工作人員的對接工作就顯得特別重要了。
前期與工作人員交流的時候,我們就考慮到了這個問題。雖然武漢市很多市民都已經能用普通話交流,但是我們去的地點還是有很多居民使用武漢方言,這個問題必須解決才能讓活動順利進行。工作人員提出我們可以試著用普通話和居民們溝通,如果遇到能聽懂的就比較好辦。如果真的不懂,就可以讓他們看我們的宣傳單,可以透過文字交流。為了避免更深的語言障礙,志願者們主動提出學習武漢話的想法。既然來到了這裡,就應該入鄉隨俗,學習一下這裡的方言和風土人情。於是我們就讓工作人員教我們了一些日常的交流對話,雖然這期間鬧了不少笑話,但是卻發現這是打破居民和志願者之間不熟悉的一種很好的方法。
-
6 # 鄉村山與水
基本上除了是在當地實踐的團隊外,在外地進行三下鄉的實踐團隊都不可避免的會遇到這樣的語言不通的問題。我認為這個問題有兩種解決辦法。
第一,既然決定了要去當地實踐就要考慮到這樣的問題,所以可以提前學習或者接觸一下當地的語言,最起碼要做到能聽懂。如果毫無準備的來到當地,語言不通會是很大的麻煩,所以提前瞭解當地情況和接觸當地語言是必須的。
第二,在當地尋找一位會說普通話的村民來尋求幫助。這樣做兩個好處,一是當地村民會更瞭解當地的情況,在實踐的過程中會有很大是幫助;二是不容易引起當地村民的牴觸情緒,很多村民可能不瞭解三下鄉的社會實踐,所以看到一個團隊過來不可避免的就會帶上防備心理,如果有當地村民來作為連線三下鄉實踐團隊和村民的紐帶,會很大的減少村民的不安。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什麼準備也沒有的時候千萬不能慌,先穩住自己以及團隊成員,然後儘快尋找解決之法,使活動順利進行下去。
-
7 # 故里長相思
方言形成的語言障礙確實是活動中的一大難題,因為來自不同的地域,語言千差萬別。讀音可能會在很多方面可能差別很大,以至於識別起來很困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支教活動的質量。
首先呢,我們可以向當地人請教一些常用的方言便於日常的交流。然而這樣肯定不能長久的解決這個問題,還是應該從我們都能使用的語言來著手,那當然就是普通話了!
普通話相對於所有人來說應該都不陌生,應該在儘可能多的場合使用普通話。所以可以向當地人建議與自己交流的時候多使用普通話,以便於雙方的交流。
再者呢,一些孩子可能還不能夠很好的使用普通話,這就需要我們來幫助他們學習一些普通話基礎的東西。這對於他們未嘗不是有一種學習,還能夠方便雙方的交流,豈不是兩全其美!
-
8 # 微尚
最好是去之前做一下功課,瞭解一下要去的地方的方言。如果提前沒有做好準備,聽的時候認真一些,大多數方言是可以聽的說出來的,如果實在聽不出來的話就請他說慢一些,不懂的地方就多問幾下吧,大部分人都是很和藹的~
-
9 # 零見紀
聽不懂當地語言的確是一件很難辦的事情。去年社會實踐,我們團隊去到了江西井岡山調研精準扶貧現狀。我們團隊全是四川人,聽到江西本土的方言和客家話真的犯了難。我們調研的村莊勞動力流失嚴重,年輕人普遍出去務工,家裡只剩下年邁的老人,他們不會說普通話也不認識幾個字。
還記得有一戶這樣的貧困戶,家裡只有兩位老人,他們都不會說普通話,連理解也有困難,我們團隊有三個人在那兒,用手用筆費勁心力地描述,甚至使用上了廣東話(和客家話接近),最後問出來了幾個答案,但有些問題也沒有得到回到,相應的,這份問卷價值不大。
我們會最大利用身邊的資源採取措施。如果那家有讀書年紀的小孩,我們會請他幫忙翻譯;如果遇到實在有交流困難的,我們會請來當地政府的人協助。雖然我們在這次調研中,克服了困難完成了文卷。但是調研的選址地,還是應該在一個熟悉的地方好,這樣用當地的語言交流,能讓農民們更有親切感,也能告訴你更多的資訊。
-
10 # 花開遠方支教團隊
這可能是我們在下鄉期間遇到的一大難題吧。我們第一次上課時和同學互相認識,我要求他們介紹名字,村子和愛好。說實話第一次他們介紹時我一個都沒聽懂,那時的心情是多麼的無奈。後來大家下課後交流時也都有遇到這個問題。對此我們想了一些土方法幫我們完美的度過了這十天。首先,上課時努力記住他們的名字,吃飯時大家交流驗證一下,有木有記錯或者搞混。第二,跟他們交流的時候不要讓他們再說一遍,再說一遍還會是方言,你還會聽不懂,沒有意義的,甚至反倒有可能傷害他們的自尊。我每次沒聽懂時總是儘可能溫和的跟他說,你說話慢一點。這樣他自己就儘可能的向普通話靠攏,你也就能聽懂了。第三,平時多跟他們交流,而且是儘量用方言交流。這短短十天我們幾乎都可以用當地方言與人交流,語言就是用來交流的,當你跟他們用同樣的話交流時,我從他們的眼神中看到了一中放鬆,這更有利於這樣孩子的積極成長。這就是我們的小方法,有木有覺得很實用呢?
回覆列表
在我們三下鄉出發之前就考慮到了方言問題,因此我們這個隊伍裡的隊員有兩個當地縣城的人。
我們還看了一些關於當地方言的影片以及一些段子,在群裡交流。還找了一些順口溜。
第一天,我們與村長還有村支書他們交談的時候,他們的普通話,相對比較標準,毫無困難。但是第二天我們到村子裡調查的時候,一些村民一旦語速過快我們就有點兒聽不懂,對於年輕人相對而言方言比較輕,但是對於一些年齡大的人,交流就有點困難,尤其是說到一些地名的時候。一般情況下,我們在做問卷的時候都是由老家在當地的隊員與村民溝通。
我們的隊員大部分都來自於山東,我們三下鄉地點也是山東省內,一些方言還是相通的,交流起來,並沒有特別困難,而且由於教育,網路等的發展,普通話越來越普及,對於方言的問題,在我們三下鄉過程中並沒有特別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