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109249303076

    三從: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

    四德:婦德、婦容、婦言、婦工。

  • 2 # 鄉村振興4

    古代講究男尊女卑,家庭講究的是以父權制家庭為主的制度。


    儒家禮教對婦女一生在道德、行為等方面做出了明確的要求。


    三從出自《儀禮》一書,《儀禮》是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禮制彙編,被尊為儒家十三經之一,內容涵蓋了周代的冠、婚、喪、祭、鄉、射、朝、聘等各種禮儀。



    “三從”即: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明確了女性作為女兒、妻子和母親的婦女應對男性的服從。同時制定出出嫁婦女為夫、為父服喪年限(為夫三年,為父一年)的要求。


    “四德”出於《周禮》一書,《周禮》同為儒家十三經之一,在《周禮·天官·內宰》中有“四德”一詞,即: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周禮》本來是宮廷婦女教育門類,後來與“三從”連稱,成為對婦女道德、行為、能力和修養的標準即“三從四德”。



    五服出自《儀禮·喪服》,現在我們也經常說五服,我們老家說五服主要講的是父系內的近親,父親爺爺那一輩以內的都叫做五服近親,再往上的就叫出了五服,相當於沒有什麼血緣關係了,甚至可以通婚了。


    “古代五服”即:斬衰(同 ,音崔,指喪服)、齊衰、大功(功同工,指做工,大功即做工粗)、小功(做工細)、緦麻。


    主要指的是死者的親屬根據與死者關係親疏遠近的不同,而穿用不同規格的喪服,以示對死者的哀悼。


    “六禮”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和親迎。主要講的是女方出嫁的禮儀。


    簡單說:


    納采:就是男方派媒人去女方家提親,若女方家屬應允,再請媒人向女方家行“採擇之禮”。


    問名:男方遣媒人去女方家問女方的姓名和生辰八字進行占卜,確定結婚日期。當得知雙方並沒有相沖相剋之徵象後,婚事已初步議定。


    納吉:即男家把聘書和禮書送到女家。


    請期:即男家擇定合婚的良辰吉日,並徵求女家的同意。


    親迎:即結婚吉日,新郎往女家迎娶新娘。


    這個傳統其實還是沿襲下來了,媒人聯絡雙方見面,然後商量訂婚,根據生辰八字商定結婚的日子,再婚前各種準備,最後結婚,應該說這點保留的是最完善的。



    “七出”出自漢代的《大戴禮記》。


    “七出”即:不順父婆去,無子去,淫去,妒去,有惡疾去,多言,盜竊去。


    翻譯成白話文就是:得不到公婆歡心,不孝順公婆:不能生育;與別人通姦;反對丈夫三妻四妾;擅動家中財產。以上這七種情況會被休。


    漢代在提出“七出”的同時,還有“五不娶”,即:亂倫之家、逆德之家、上代有受刑的、患惡疾的人家的女兒和沒有母親的長女,不可娶。


    這兩個規範用倫理道德把女人牢牢地束縛到婚姻的枷鎖裡面,在道德枷鎖下面,使古代女人多數成為婚姻家庭的受害者、犧牲者。



    讓人欣慰的是,古代還有“三不去”,即妻子沒有孃家可以依附,不能休;和丈夫一起為公公婆婆服喪3年以上的不能休。結婚時家中貧寒,後來富貴的不能休,也就是所謂糟糠之妻不下堂。這點對古代女性還有所保護。


    除“三不去”之外,中國古代還有一些保護女性權益的制度。比如,“夫逃亡三年”、“婦逼妻為娼”、“翁欺奸男婦”等情況之下,妻子可以選擇離婚,並且能得到社會同情和支援。


    結語:即使到現在,自由戀愛、相處多時的婚姻還有很多不穩定因素,在古時,女人見丈夫第一次可能就是婚娶之時,如若遇到通情達理的家庭還能安度一生,如若遇人不淑,則難免一生坎坷,人生就像買彩票一樣,不能自己把握。

  • 3 # 清源沛澤

    所謂“三從四德”,其實就是三種道德關係和四種品德。

    三從: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

    四德: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五倫”,又稱“人倫”,是人與人之間基本的道德關係,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五常”,即仁、義、禮、智、信。

    六禮,是古代的婚姻禮儀。以六禮為代表的婚姻禮儀,是古代婚姻禮制的主幹,在中國延續了2000多年,至今仍在延續。

    “六禮”,早在周朝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六禮的名稱分別是納彩、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

    七出之條分別為:不順父母,無子,淫,妒,有惡疾,口多言,盜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要輕信他人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