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學小鎮做一家

    這個不算啥陋習,但是三年學徒兩年效力,打死勿論這個真是陋習了。拜師父請客不算陋習,但舊社會訂的師徒合同真是陋習。

  • 2 # 最愛聽相聲

    更多的是封建陋習。

    拜師是需要有儀式感的,但是不必要向以前那樣三叩九拜等一些封建禮節,雖然老話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但是你想想現在還是這樣嗎?顯然早就不是了,學相聲拜師,也不是把自己賣了給人當兒子,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去其糟粕後,儀式感還是要有的,叫不叫擺知都沒關係。

  • 3 # 且行且聽風

    關於相聲拜師擺知,郭德綱曾經明確過一個結論:是否擺知,是判斷有沒有師承的唯一標準。憑藉這個結論,郭德綱否認了楊志剛是自己的師父。而也正是這個理論,使得相聲界本來已經摒棄很久的擺知重新活躍起來,這使得相聲界拜師擺知這個本已經被摒棄的封建陋習,又被認為優良傳承發展下去了,但客觀來說,拜師擺知只是儀式,並不能成為相聲發展的必要。

    相聲界擺知的起源

    相聲屬於地攤藝術,說得再通俗一點,屬於賣藝江湖,在古時候,要想行走江湖賣藝混口飯吃,就得有幫派,單打獨鬥很難生存,早期相聲的發展也基本如此。

    相聲起源於清末的賣藝藝人,透過表演相聲混口飯吃,當時的曲藝型別有很多,為了曲藝傳承的保密性,也為了阻止別人搶自己的飯碗,曲藝形式的傳承主要靠師徒之間的口口相傳,而為了集體保暖,曲藝藝人之間也排起輩分,相互幫助,以謀生存之道。

    舊社會相聲藝人

    也就是早期要想學相聲混口飯吃,就得拜師,有了師承,既可以學藝,還可以賣藝,要是沒有師承,賣藝就不被允許,一個海青(沒有師承的藝人)在撂地表演,來一個說相聲的,問你是誰徒弟?答不上來就得走人,這也是當時的寫照,所以相聲藝人注重拜師,注重師承。

    相聲界拜師等於江湖拜碼頭,既然是拜碼頭,就得有人見證,舊社會擺知就是擺出來讓大家知道這是我徒弟,日後有事多照應。而擺知的時候還有引保代三師,同時會邀請同行到場,拜師的徒弟要給長輩們磕頭,一磕頭就算承認了你師承,回頭有事就可以照應,馬三立晚年回憶趙心敏和蘇文茂拜師,光磕頭都磕吐了就是這個道理。

    相聲界擺知的廢黜

    在舊社會,相聲界擺知是極其重要的,但到了解放後,講究廢黜封建陋習,而拜師當然是其中之一,於是取而代之的是學生老師的關係,比如馬季和侯寶林大師就是老師和學生關係,為了促進相聲界發展,相聲還會開一些業餘的培訓班,相聲的發展已經成為了曲藝工作者,服務於大眾,沒有拜師也可以表演相聲,於是許多單位成立了相聲表演團隊,許多相聲愛好者也紛紛表演相聲。

    比如姜昆早年在東北,就沒有相聲師承,也沒有擺知,但是表演相聲引起了全國轟動,便被馬季調入北京,開始系統跟著馬季學習相聲,併成為當時最火的相聲演員,可見,當時的相聲蓬勃發展,正是得益於拜師擺知的廢黜,使得更多人有機會接觸相聲,表演相聲,取而代之的師生關係,也培養出來了馬季、李文華、姜昆、趙炎、馮鞏、笑林等一大批優秀的相聲演員。

    就連早期的郭德綱跟隨楊志剛學習相聲,也沒有拜師擺知,只是以老師學生的身份學習相聲,用楊志剛的話說,郭德綱的能耐都是跟我學的,我敢說侯耀文一句都沒有教過他。可見,擺知拜師的廢黜,並沒有阻礙相聲的發展傳承,反而解放後相聲能夠在所有曲藝型別中儲存下來,並蓬勃發展更是得益於這種廢黜,八九十年代舞臺上最活躍的相聲演員也大多沒有拜師擺知。

    拜師擺知可以保留但不必過分強調

    相聲界拜師擺知作為一種曲藝傳承方式可以保留下來,如同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一樣,可以保留,但不必過分強調,更不能以是否擺知作為相聲有師承的唯一標準。

    當年侯寶林大師拜師朱闊泉,因為窮掏不起擺知的錢,爺倆只能在麵館吃一碗炸醬麵,但是這絲毫不影響侯寶林大師的藝術成就;黃族民跟著馬志明學藝,沒有拜師沒有擺知,但是兩人成為相聲藝術的重要傳承人,並不影響兩人藝術成就的發展。

    現在社會相聲更應該鼓勵更多人關注從業,比如開始曲藝學校、相聲大專班等培養相聲人才,透過曲藝形式的傳承來發展,而不應該拘泥於磕頭拜師、擺知來定師承關係,從這個角度來說,相聲界拜師擺知可以算是陋習,但是也沒有必要一棒子打死,只是不應該過分強調擺知的重要性,更不應該將其視為從業、有師承的唯一標準。

  • 4 # 大布丁490

    舊的就都打上陋習的印記是現在的人攻擊別人的慣用工具,其實很多傳統是我們的前輩留下來的優良傳統,父子師徒還是有別於君臣的,對長輩的恭敬,對傳授知識的感恩是做人得最起碼的準則,這種口口相傳的藝術沒有師傅的引導要想摸到門檻非常不容易,而且各種藝術表達方法、風格基本上都是獨家記憶,不能混起來,所以跟大家公佈拜師學藝的事情是必要的!

  • 5 # 腦殘專科主任

    你說是馬季那樣把自己的徒弟當做學生來對待,還是像郭德綱那樣把自己的徒弟當成僕人來使喚?這關鍵看你所在的立場了,我不說,我說了怕鋼絲把我打死

  • 6 # 老楊

    封建陋習!自封流派,互不交流!師兄弟之間年齡差距,三代後就有了三歲的爺,八十的孫!

    比如!郭德綱五十歲,侯耀文二小姐才十五,為兄妹關係!三十歲的郭麒麟叫小姑!再弄上三代人,就沒法論啦!

    所以還是侯寶林所提倡的,拜師學藝,老師與學生的關係!不論輩!

  • 7 # 無才又無財

    相聲界的擺知(這是什麼鬼啊),還有什麼引保代,就天王老子來了,那也是地地道道,徹頭徹尾的封建陋習!

    各行各業都有師徒關係,哪一個有這樣擺知引保代?學校更是正而八經的教師學生關係,有哪個還有行叩拜大禮的習俗的?

    還有什麼“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尊敬師父,孝敬師父是應該的。但終身無條件服從師父就不應該提倡。人們應該遵從的是社會的公德,這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原則。

    都什麼年代了?還有人祭起歷史的糟粕來禁錮人的思想,這不是在開歷史的倒車嗎?

  • 8 # 錦衣夜行hzg

    相聲擺枝應當是封建糟粕,可惜郭德綱死抱不放,堅持擺枝論。侯寶林收馬季沒有擺枝,馬季收姜昆沒有擺枝,到了侯耀文收郭德綱有擺枝,我不明白為啥有先進的師生制不搞,反而搞落後的擺枝!

  • 9 # 下天山愛古玉

    文責自負友情提示整個社會各個行業全部都從舊的基礎上來的所以必然會有舊社會的行幫糟粕肯定就是十分正常的事關鍵還是看作品吧

  • 10 # 劉軍易溯科技

    舊社會江湖裡,拜師擺知,是一整套行業的保護機制。沒有師承,就不允許從業,這就等於建立了行業壁壘,保證了從業人員的數量,不會被外人輕易搶飯碗。相聲這門藝術特色也決定,演員不可能在一個地方呆太久,時間長了,沒有新段子,觀眾就厭倦了,需要不斷的換場地才能賺錢。所以,全國各地跑碼頭,地方上有師承一脈的同行接應,就會方便很多,相互照顧生意。舊社會江湖藝人沒有社會保障,人老藝衰的時候,只能靠徒弟養老,所以,當師父的負責教會徒弟謀生的手段,做徒弟的則有義務贍養師,透過師承關係維繫倫理上的義務責任。總的來說,拜師這一套江湖規矩在舊社會是非常有效的。但在當代社會,拜師擺知已經成為行業壟斷,斂財的工具,嚴重遏制了相聲發展,絕對已經是被時代拋棄的陋習。

  • 11 # 作家李文豹

    無腦問題,自己願意擺就擺,這不是陋習,這是儀式感,告知同行們,誰誰誰是我徒弟了,誰誰誰是我師傅了。誰提出這是陋習,提出的人是二筆

  • 12 # 米鐵成

    我個人覺得,一個好的相聲演員,只要能出好作品,讓老百姓喜歡你,不管你是誰的徒弟,不管你輩分多大,只能拿作品說話,什麼最硬,就是作品,讓老百姓能笑出來的作品!

  • 13 # 龍飛1819

    相聲這個行業特殊。拜師擺知是應該的。也不是什麼封建陋習,應該是為了更好的傳授技藝,傳授多少代人傳承下來的東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使用雲路由器的好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