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能走到今天,屬實不易,在演化之處,南方古猿曾被巨頜虎和恐貓的恐懼支配著,好不容易到了智人階段,人類才真正的開啟了高速的演化,生態位也逐漸的提高,到了如今,豺狼虎豹這些原本談之色變的動物都已經對人類的威脅非常小了。
此時,四害之一的老鼠又跳了出來,第一次和第二次鼠疫大流行帶走了1億-3億人的生命(第一次1500萬-1億,第二次是7500萬-2億)。隨著人們逐漸的改善居住環境、滅鼠手段的增加(貓、藥、粘鼠板、夾等)以及醫學的進步,如今老鼠的數量也在逐漸的減少,對人的威脅也越來越小了。
但是,“四害”中的另一種動物又接替了老鼠的位置,它就是夏天困擾著絕大多數人的蚊子。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結果顯示,蚊子以每年殺死約72.5萬人的數字高居動物殺人榜的榜首,比第二名人類多了近一倍(47.5萬人),也就是說蚊子儼然成為了“人類歷史上最致命的動物之一”。
前不久,一位全華人大代表提出了“全面消滅蚊子”的提議,結果引來了巨大的爭議,有人認為:蚊子作為如今人類的第一殺手,確實應該全面消滅,也有人認為:這位代表在譁眾取寵,甚至還有人在網上直言:乾點正事不行嗎?
這個提議之所以存在較大的爭議,一方面如今的我們面對的重點在疫情防控上,一方面是因為大家都知道,想要全面滅絕蚊子,以我們如今的技術來看是幾乎不可能的。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一起來聊一聊這個關於“滅絕蚊子”的話題。
最早的蚊子出現在距今約1億年前,它們是曾經與恐龍共同生存過的動物,但是蚊子以其強大的生存能力,不僅躲過了恐龍大滅絕事件,還在冰河時期成功的存活了下來,要知道冰河時期四季幾乎是不變的寒冷,而昆蟲最怕冷了。
時至今日,蚊子更是成為了最成功的昆蟲,沒有之一,因為在世界上找不出第二種能像蚊子這樣全世界分佈的昆蟲了,它們目前除了南極洲沒有外,遍佈世界各個角落。
如此廣的分佈也讓蚊子演化出了超過3500種不同的種類,雖然雄蚊不吸血主要以植物的汁液為食,但是絕大多數的雌蚊是吸血的,而且它們的主要吸血物件就是包括人類在內的哺乳動物。
此時,蚊子極難被消滅的第一個問題出現了,那就是並不是只有人類分佈的地區才有蚊子,在森林、草原、甚至是沙漠這些人跡罕至的地方依然有蚊子,即使人類用科技手段將生活區內的蚊子滅絕掉了。
很快這些野外的蚊子就會再次進入人的活動區域內,它們或者透過自己飛行,根據科學家們的研究發現,蚊子雖然體型很小,但是它們會乘風破浪,在順風的情況下,夜間9個小時內,它們就能飛295公里,可見,即使我們在遠離野外的大都市,蚊子也不需要多久就能到達。
它們也可能透過木材,比如如今在中國肆虐的花蚊子(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就是從國外運輸木材和貨物時帶過來的,而我們雖然很少去森林,但是森林樹木依然有人在砍伐,在運輸時,也能將蚊子重新輸入到我們的居住環境中來。
蚊子是一種繁殖能力極強的昆蟲,一隻雌性的蚊子在短短的10-45天內能產6-8次卵,每次200-300枚卵,也就是說一旦一隻雌性蚊子交配成功了,它們就能留下至少1000只,最多可達2000只後代,所以,僅僅滅殺我們生活區內的蚊子是達不到讓蚊子滅絕的目的地的,很快第二年就會“春風吹又生”。
蚊子一次產下的卵塊
其次,我們再來看一下“全球大消殺”的可能性。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想要滅絕蚊子,必須全球大消殺,此時我們再來看看蚊子的生長髮育過程,蚊子是一種完全變態發育的昆蟲,它們一生要經歷卵、幼蟲、蛹以及成蟲四個階段。
在這四個階段中,不同的蚊子生存的環境也不同,比如我們常見的按蚊和庫蚊,它們的前三個階段是在水中完成的(通常是靜水),最後一個階段在空中(蚊子),而伊蚊不同,它們第一個階段可能是在水邊的土壤或者溼度較高的土壤中完成的,只有中間兩個階段才在水中,最後一個階段在空中。
根據它們不同生長階段的環境,我們想要大消殺的話,就得去草原、森林、野外、沙漠等環境中,先對著成蟲下手,或者是灌木叢,或者是草叢等等,其次要對水中未發育完成的蚊子下手,同時還要在對著潮溼的土壤和水邊的土壤下手,這樣才能把蚊子全部都消滅。
這是一個何其大的工程,要知道我們地球表面積除了海洋外,還有約1.49億平方千米的陸地面積,而我們人類活動的陸地面積還不足7000萬平方公里,只佔陸地總面積的不足一半,還有相當多的地方是人跡罕至的地方,要把這些地方都做到大消殺,顯然是有很大的難度的。
除此之外,要在野外包括植物、水中進行大消殺,除了殺死蚊子,大多數的昆蟲也就被人類給殺死了,其中就包括了幾乎沒有任何耐藥性的蜜蜂,蜜蜂在自然界中可是植物花粉傳播的主力軍,一旦進行這樣的消殺,害蟲益蟲一窩端,食物鏈將會徹底崩潰,兩棲類、鳥類、爬行類等動物吃了這些有毒的昆蟲,會死亡,失去了昆蟲,它們也會死亡,這種代價不是我們能夠承受的了的。
因此,蚊子的世界分佈性以及它們在野外與許多昆蟲同棲息環境的特點,讓人類拿它們幾乎是沒有太好的辦法,畢竟即使把我們居住地內的蚊子消滅了,它們很快就能捲土重來,這樣的消滅,顯然是意義不大的。
這個問題是生態的角度來講的,蚊子雖然可惡,但是大多數的蚊子是在野外生存,與人沒有太大的交集的,而這些蚊子其實是有一定的生態價值的。
首先蚊子作為夏季野外密度最大的昆蟲之一,是許多動物的主要食物之一,在現代化農業下,許多昆蟲因為農藥、化肥都消失的大背景下,許多鳥類、兩棲類、爬行類動物在夏季主要是靠蚊子過活的,所以一旦滅絕了蚊子,這些動物就會受到影響。
其次,蚊子有三個階段是在水中生存的,所以它們對水生生物的影響也是很大的,在卵和幼蟲期,它們是許多魚類以及水生動物的主要食物之一,因此,蚊子的消失,對於水中的食物鏈也是有一定的影響的。
最後,雖然雄性蚊子會吸食植物汁液,但是並不會造成植物死亡,相反的蚊子對植物還有積極作用,因為大多數的雄性蚊子除了吸食植物汁液外,還會吃花蜜,這使得它們像蜜蜂一樣成為了傳播花粉的媒介之一,雖然地位沒有蜜蜂高,但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蚊子確實很可惡,它們不僅吸食人血,還是許多病媒的傳播媒介,這使得每年都有數十萬年死於蚊子叮咬。但是,由於它們分佈的廣泛性,想要徹底滅殺,從目前來看幾乎是不可能的。而且蚊子也不是一無是處,它們在食物鏈和植物傳播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所以,在未來即便人類有能力將蚊子全部滅殺,這些因素也都是需要在滅殺之前考慮並解決的。
人類能走到今天,屬實不易,在演化之處,南方古猿曾被巨頜虎和恐貓的恐懼支配著,好不容易到了智人階段,人類才真正的開啟了高速的演化,生態位也逐漸的提高,到了如今,豺狼虎豹這些原本談之色變的動物都已經對人類的威脅非常小了。
此時,四害之一的老鼠又跳了出來,第一次和第二次鼠疫大流行帶走了1億-3億人的生命(第一次1500萬-1億,第二次是7500萬-2億)。隨著人們逐漸的改善居住環境、滅鼠手段的增加(貓、藥、粘鼠板、夾等)以及醫學的進步,如今老鼠的數量也在逐漸的減少,對人的威脅也越來越小了。
但是,“四害”中的另一種動物又接替了老鼠的位置,它就是夏天困擾著絕大多數人的蚊子。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結果顯示,蚊子以每年殺死約72.5萬人的數字高居動物殺人榜的榜首,比第二名人類多了近一倍(47.5萬人),也就是說蚊子儼然成為了“人類歷史上最致命的動物之一”。
前不久,一位全華人大代表提出了“全面消滅蚊子”的提議,結果引來了巨大的爭議,有人認為:蚊子作為如今人類的第一殺手,確實應該全面消滅,也有人認為:這位代表在譁眾取寵,甚至還有人在網上直言:乾點正事不行嗎?
這個提議之所以存在較大的爭議,一方面如今的我們面對的重點在疫情防控上,一方面是因為大家都知道,想要全面滅絕蚊子,以我們如今的技術來看是幾乎不可能的。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一起來聊一聊這個關於“滅絕蚊子”的話題。
為何蚊子難以滅絕?
最早的蚊子出現在距今約1億年前,它們是曾經與恐龍共同生存過的動物,但是蚊子以其強大的生存能力,不僅躲過了恐龍大滅絕事件,還在冰河時期成功的存活了下來,要知道冰河時期四季幾乎是不變的寒冷,而昆蟲最怕冷了。
時至今日,蚊子更是成為了最成功的昆蟲,沒有之一,因為在世界上找不出第二種能像蚊子這樣全世界分佈的昆蟲了,它們目前除了南極洲沒有外,遍佈世界各個角落。
如此廣的分佈也讓蚊子演化出了超過3500種不同的種類,雖然雄蚊不吸血主要以植物的汁液為食,但是絕大多數的雌蚊是吸血的,而且它們的主要吸血物件就是包括人類在內的哺乳動物。
此時,蚊子極難被消滅的第一個問題出現了,那就是並不是只有人類分佈的地區才有蚊子,在森林、草原、甚至是沙漠這些人跡罕至的地方依然有蚊子,即使人類用科技手段將生活區內的蚊子滅絕掉了。
很快這些野外的蚊子就會再次進入人的活動區域內,它們或者透過自己飛行,根據科學家們的研究發現,蚊子雖然體型很小,但是它們會乘風破浪,在順風的情況下,夜間9個小時內,它們就能飛295公里,可見,即使我們在遠離野外的大都市,蚊子也不需要多久就能到達。
它們也可能透過木材,比如如今在中國肆虐的花蚊子(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就是從國外運輸木材和貨物時帶過來的,而我們雖然很少去森林,但是森林樹木依然有人在砍伐,在運輸時,也能將蚊子重新輸入到我們的居住環境中來。
蚊子是一種繁殖能力極強的昆蟲,一隻雌性的蚊子在短短的10-45天內能產6-8次卵,每次200-300枚卵,也就是說一旦一隻雌性蚊子交配成功了,它們就能留下至少1000只,最多可達2000只後代,所以,僅僅滅殺我們生活區內的蚊子是達不到讓蚊子滅絕的目的地的,很快第二年就會“春風吹又生”。
蚊子一次產下的卵塊
其次,我們再來看一下“全球大消殺”的可能性。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想要滅絕蚊子,必須全球大消殺,此時我們再來看看蚊子的生長髮育過程,蚊子是一種完全變態發育的昆蟲,它們一生要經歷卵、幼蟲、蛹以及成蟲四個階段。
在這四個階段中,不同的蚊子生存的環境也不同,比如我們常見的按蚊和庫蚊,它們的前三個階段是在水中完成的(通常是靜水),最後一個階段在空中(蚊子),而伊蚊不同,它們第一個階段可能是在水邊的土壤或者溼度較高的土壤中完成的,只有中間兩個階段才在水中,最後一個階段在空中。
根據它們不同生長階段的環境,我們想要大消殺的話,就得去草原、森林、野外、沙漠等環境中,先對著成蟲下手,或者是灌木叢,或者是草叢等等,其次要對水中未發育完成的蚊子下手,同時還要在對著潮溼的土壤和水邊的土壤下手,這樣才能把蚊子全部都消滅。
這是一個何其大的工程,要知道我們地球表面積除了海洋外,還有約1.49億平方千米的陸地面積,而我們人類活動的陸地面積還不足7000萬平方公里,只佔陸地總面積的不足一半,還有相當多的地方是人跡罕至的地方,要把這些地方都做到大消殺,顯然是有很大的難度的。
除此之外,要在野外包括植物、水中進行大消殺,除了殺死蚊子,大多數的昆蟲也就被人類給殺死了,其中就包括了幾乎沒有任何耐藥性的蜜蜂,蜜蜂在自然界中可是植物花粉傳播的主力軍,一旦進行這樣的消殺,害蟲益蟲一窩端,食物鏈將會徹底崩潰,兩棲類、鳥類、爬行類等動物吃了這些有毒的昆蟲,會死亡,失去了昆蟲,它們也會死亡,這種代價不是我們能夠承受的了的。
因此,蚊子的世界分佈性以及它們在野外與許多昆蟲同棲息環境的特點,讓人類拿它們幾乎是沒有太好的辦法,畢竟即使把我們居住地內的蚊子消滅了,它們很快就能捲土重來,這樣的消滅,顯然是意義不大的。
我們能把蚊子都消滅嗎?
這個問題是生態的角度來講的,蚊子雖然可惡,但是大多數的蚊子是在野外生存,與人沒有太大的交集的,而這些蚊子其實是有一定的生態價值的。
首先蚊子作為夏季野外密度最大的昆蟲之一,是許多動物的主要食物之一,在現代化農業下,許多昆蟲因為農藥、化肥都消失的大背景下,許多鳥類、兩棲類、爬行類動物在夏季主要是靠蚊子過活的,所以一旦滅絕了蚊子,這些動物就會受到影響。
其次,蚊子有三個階段是在水中生存的,所以它們對水生生物的影響也是很大的,在卵和幼蟲期,它們是許多魚類以及水生動物的主要食物之一,因此,蚊子的消失,對於水中的食物鏈也是有一定的影響的。
最後,雖然雄性蚊子會吸食植物汁液,但是並不會造成植物死亡,相反的蚊子對植物還有積極作用,因為大多數的雄性蚊子除了吸食植物汁液外,還會吃花蜜,這使得它們像蜜蜂一樣成為了傳播花粉的媒介之一,雖然地位沒有蜜蜂高,但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總結一下
蚊子確實很可惡,它們不僅吸食人血,還是許多病媒的傳播媒介,這使得每年都有數十萬年死於蚊子叮咬。但是,由於它們分佈的廣泛性,想要徹底滅殺,從目前來看幾乎是不可能的。而且蚊子也不是一無是處,它們在食物鏈和植物傳播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所以,在未來即便人類有能力將蚊子全部滅殺,這些因素也都是需要在滅殺之前考慮並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