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自由的柑桔FF

    父系氏族公社是繼母系氏族公社之後原始社會發展的最後一個階段,也是向階級社會過渡的時期。由於男子在農業畜牧業及手工業生產中逐漸居於主導地位,人們的生活來源主要依靠男子而不再是婦女,男子逐漸取代婦女在氏族中佔據了支配地位,形成了以男子為中心的新的社會組織形式父系氏族公社。與此同時,婚姻形態也由對偶婚向一夫一妻制過渡,妻從夫居,世系以父系計算,財產由父系繼承。父系氏族公社進一步發展,以父權為中心的個體家庭成為氏族的最基本的組成細胞,原始社會趨向解體。大約在5000年前,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氏族部落,先後過渡到了父系氏族社會。從全國各地發現的大量遺址可以得到科學的考證。

      最主要的遺址有:大汶口文化:遺址首先在山東泰安縣大汶口發現,同類文化分佈於黃河下游南岸的廣大地區,包含了大約經歷5000年左右的文化遺存。龍山文化:遺址首先在山東章丘縣龍山鎮發現同類文化分佈於黃河中下游廣大地區。龍山文化內涵比較複雜,包含著許多具有自己的特徵、文化傳統和分佈領域的考古學文化遺存。齊家文化:遺址首先在甘肅廣和縣齊家坪發現,同類文化分佈於黃河上游的甘肅洮河、大夏渭河、青海湟水一帶。屈家嶺文化:遺址首先在湖北京山縣屈家嶺發現,同類文化分佈於秦嶺以南的江漢地區。良渚文化:遺址首先在浙江杭縣良渚發現,同類文化分佈於蘇南、浙東一帶。

      東南沿海的印紋硬陶文化:總的文化情形以幾何印紋硬陶為共同特徵,但各地又有自己的特色。其中江西修水北背文化、廣東馬壩石峽文化福建閩侯縣石山文化比較典型。父系氏族公社時期,社會生產力進一步提高。根據這些文化遺址,在這個時期,農業與家畜飼養業已很發達。農作物品種已有粟、稻、花生、芝麻、蠶豆、甜瓜、菱角。南方多稻,北方多粟,種植面積十分廣泛。考古發現,不少墓葬中有成組的酒器,這說明當時的糧食產量豐富並有剩餘。生產工具中有大型磨光石斧、石耜、石犁、石鋤等,人們用雙齒木耒翻土,用鹿角中耕,用穿孔石刀收割。家畜飼養業的發展也比母系氏族公社時進了一步,馬、牛、羊、雞、犬、豕六畜,都已家人、養,其中尤以豬為多。

      目前發現的大汶口墓葬,有三分之一以上隨葬豬骨,最多的達14個。西北地區多養羊,南方多養水牛。但是,家畜飼養業並沒有成為獨立的生產部門,農業生產仍占主導地位,漁獵和採集經濟仍然起一定作用。在我們的祖先進入父系氏族社會的時候,工業已從農業中分離出來,成為一種專業化勞動。紡織業、磨製石器和骨器業,特別是技術複雜的製陶業,過去原屬公社的共同事業,現已變成少數有專長的人從事的個體家庭手工業。考古發掘發現,陶窯已分散到各自的屋前室後,公共窯場消失了。以製陶業為代表的手工業,已經逐漸從農業中分離出來,成為專業化勞動。從手工製造到輪制,由慢輪到快輪,是製陶業的一大進步,既提高了產量,又提高了質量,豐富了產品型別。

      高溫燒製和密封窯室技術的掌握,不僅製出了高質量的灰陶、黑陶,而且還用瓷土燒製了白陶,為陶器過渡到瓷器提供了物質技術資料。陶器不僅形制多樣,品種繁多,而且造型美觀,紋飾精細。山東龍山文化中的黑陶,精緻、輕巧、薄如蛋殼,號稱蛋殼陶,最薄的僅0.1釐米。銅器已經出現了,馬家窯型別遺址出土的銅刀,是已知中國最早的銅器,距今約5000年。仰韶文化姜寨遺址,出土的一件黃銅片,如果出土層位無疑,則中國冶銅業將提早到商代以前2000多年。這時期的文字較母系氏族社會有了進步如大汶口文化晚期的兩個遺址的陶器符號,有日下和山的形狀,有錛和斧的形狀具有明顯的象徵性,是與甲骨文中的象形文字很接近的文字。

      隨著農業的發展,人們從觀察天象中獲得了初步的天文知識。河南鄭州大何村遺址出土的新石器時代陶片,有太陽、月亮和星座的彩繪紋飾,還有如前述山巔與太陽的文字元號,這些不僅說明當時我們的祖先對於天象有了初步的瞭解,而且明顯地反映了日照與土地具有關係的意識。傳說的庖犧氏“仰則觀於天”,堯帝“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可能是有一定的歷史根據的。造型藝術除裝飾性的繪畫與雕刻繼續得到發展外,還出現了非裝飾性的巖畫江蘇連雲港市郊將軍巖上,發現了一組巖畫,其構象來看,是一副農作圖。有人面像、農作物、獸面紋以及其他各種符號。人面像有十來個,最大的高9分米,寬11分米。整個畫面長22米,寬15米,影象造型採用了線刻的手法。

      醫藥知識也開始萌芽,《呂氏春秋·古樂篇》說陶唐時人們發明了一種舞蹈可以防治關節炎一類的疾病。類似的傳說,還有“神農嘗百草始有醫藥”等。醫藥知識萌芽於漫長的採集與狩獵生活的實踐中,《神農本草經》這部醫學書,雖然不是神農時代著成,但無疑總結進去了原始時代所長期積累的醫藥知識。人們相信萬物有靈,祖先永在,卻又不能直接用語言交流。他們認識到自身是軟弱的,希望測知神靈的旨意,佔ト就是滿足這種意識的一種宗教儀式。人們用豬、羊、牛、鹿等動物的肩胛骨,經火燒灼後,以其紋理來判斷預卜的答覆旨意。龍山文化和齊家文化遺址中發現不少ト骨,佔ト大概在父系氏族社會時就已經流行了,直到近現代在許多民族中還存在著佔ト這種巫術。

      父系氏族制的特徵,首先是產生以男性計算世系的父權制。男子在生產和生活中佔據了主導地位,掌握了謀生的手段,而當男子希望把財富傳給子女的想法導致把世系由女系過渡到男系時,這便第一次奠定了父權的堅固基礎。其次是因此而出現了一夫一妻制。為了確保子女一定的父系血緣,要求婚姻關係建立在獨佔同居的基礎上,而且男子的地位還要求把從妻居改變為從夫居,對偶婚便逐漸過渡到一夫一妻制家庭。從此,丈夫在家中也掌握了權柄,而妻子則被貶低,被奴役,變成丈夫淫慾的奴隸,變成生孩子的簡單工具了。父權社會的生產力水平,使產品開始出現剩餘,分工和交換也因此發生,從而導致貧富分化和私有制的萌芽,原始公社趨於解體。不過在生產力尚未發達的早期,血緣紐帶還未突破,公社所有制仍是氏族的原則。

      隨著父系氏族的確立,父系家族公社(或稱家長制家庭公社)便逐漸構成了社會的基本若干出自同一父系祖先的父系家族公社,構成父系氏族公社。氏族有自己的名稱,實行氏族外婚,有公共土地和公共墓地。由全體成員推舉出來的氏族長,是整體對外舉行氏族傳統活動以及處理氏族內部糾紛等事務的主持人。父系氏族(或胞族)組成部落。在父系氏族公社及其解體時期,生產的發展所提供的剩餘產品,使私有制的產生具有了物質條件。私有制已經產生,貧富分化的現象也已出現交換作為私有制的產物,也發生了。相傳“祝融作市”,又說堯舜時曾有“販於頓丘”,“債於傅虛”的事情,交換的發展又促進了私有制的發展。由於生產力的提高,人的勞動產生了價值,使剝削成為可能,從而發生了把戰俘或養子作為奴隸的現象。貧富分化的加劇,使一些負債人以抵債或被收養的名義成為奴隸。社會上出現了最初的階級劃分—一即奴隸主和奴隸。農村公社的產生,也就標誌著原始公社制的解體。

  • 2 # 茉莉芬香782

    生產力的發展,使人們所獲得的產品除了維持勞動力的需要之外,還有剩餘,這就給私有制的產生創造了條件。

    私有財產和奴隸制的發展,於是以血緣關係為基礎的父系氏族逐漸解體。

    在父系氏族社會末期,私有制進一步發展,階級矛盾日益尖銳。奴隸主和奴隸、富人和窮人、氏族貴族和一般氏族成員之間的鬥爭,逐漸達到不可調和的程度。

    少數奴隸主貴族為了保持他們既得的利益,鎮壓奴隸和勞動群眾,勢必加強暴力統治,把原來的氏族部落機關,轉變為統治人民的工具。於是國家就產生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角函式的逆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