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思考的至簡
-
2 # 遼寧資深球迷二代
也許很多人很難想象,在電話機時代,表面上似乎不是一線戰鬥人員的通訊兵,他們在戰場上的傷亡慘重程度完全可以跟戰場第一線的官兵進行PK。
正如問題所問,在解放戰爭的戰場上,無論是我方還是敵人,倘若其中的某一方在戰鬥中被分割成兩部分,這樣的分割通常有兩種形式:
1、徹底被對手穿插,中間的聯絡通道直接被阻斷,你要想跟另外一部會合或者取得聯絡,就只能將擋在中間的敵人徹底消滅掉,或者在他們的防線上撕開一道缺口。
例如淮海戰役期間的碾莊戰役,黃百韜兵團被包圍在碾莊,前往增援的黃維兵團和邱清泉兵團就被我方的圍困部隊隔離在外面。除非衝開一條缺口,否則電話線是絕對架設不進去的。
當然了,當年的通訊裝置並不僅僅只有電話機,步話機和電臺也相當普遍,甚至必要情況下,也可以派出飛機在包圍圈內降落,以從空中傳遞信件,但這幾種方式的限制性實在太大。
步話機在當時剛剛問世不久,頻率的傳遞範圍相當有限,二戰末期的傳遞長度甚至不足兩公里,倘若中間有高地或樹林,傳遞長度甚至會下降到數百米。
至少在解放戰爭時期,電臺通常只能下發到師級或團級單位,這也就意味著,下面的基層部隊無法配備電臺,他們在戰場第一線根本無法實現無線通訊。更別說為了加密考慮,電臺通常只能釋出一些簡短的通訊,如果直接採用明語呼叫,那就好好想想廖耀湘兵團在遼西戰場覆滅的下場吧!
倘若雙方保持火力對攻的狀態,即任何一方都有可能對己方進行火力覆蓋,那飛機傳遞信件的操作方式也並不可行,因為飛機只要一落地,它就很可能會被敵方的炮火炸成零件狀態。
2、對手並沒有將自己和友軍分割開來,或者自己撕開了對方阻擊防線的一條缺口,與友軍建立了聯絡通道。但敵人的強大火力卻覆蓋了雙方之間的聯絡通道,自然也炸斷了相互之間的電話線。
那麼這才是問題中常見的狀態,雙方之間的電話線被炸斷,敵方的炮火仍然在這一區域不斷爆炸,那與友軍如何保持通訊?答案也同樣是血淋淋冷冰冰的:派出通訊兵沿途重新鋪設電話線,如果通訊兵在途中死亡,那麼就繼續派,直到電話線最終連線成功為止。
所以在電影大決戰中,我們就看到了這樣的一幅畫面:
邱清泉兵團在與我方的交火中,邱清泉的指揮部與其中的某一個師失去了聯絡,雙方之間的電話線被炮火炸斷。從雙方的電話線長時間沒有接通來看,兩個陣地並非沒有派遣通訊兵,只是一個又一個的通訊兵全部死於架設電話線的途中。他們要麼被炮火炸死,要麼死於我方的狙殺。
由於長時間無法架設電話線,無法向屬下下達作戰指令的邱清泉氣得破口大罵:“告訴通訊處長,十分鐘內再架設不了電話線,我敲他的沙罐(就是槍斃)!”
也正是在這種死命令之下,在不知道陣亡了多少個通訊兵的情況下,某一個通訊兵幸運地連線上了雙方斷開的電話線,間接的幫助邱清泉以最快的速度下大了反擊指令,戰鬥勝利後,這個通訊兵甚至得到了邱清泉的親自接見。因為在爭分奪秒的背景下,這條電話線的鋪設可以稱得上是力挽狂瀾。
所以在電影中,當你看到兩支部隊明明被分隔開來,卻還可以相互互通電話,別以為這是不切實際的誇張,因為在真實的戰場上,為了達到這個結果,會有數不清的通訊兵死在相互之間的通道上。
由於炮火的打擊雖然猛烈,但這種攻擊做不到精確,為了實現更精確的打擊,雙方甚至還會派出大量狙擊手潛伏在對方的區域,專門狙殺往來的通訊兵。例如我們熟悉的電影《兵臨城下》中,瓦西里和他的戰友經常需要完成的任務,就是悄悄來到兩個德軍陣地之間並鋪設好狙擊陣地,然後一個接一個的狙殺往來的電話兵。
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當德軍狙擊學校校長柯寧格得知某兩個德軍陣地之間並沒有遭到蘇軍的炮火覆蓋,但派出的電話兵卻有去無回全部失蹤,他自然意識到了這塊區域有蘇軍的狙擊手潛伏。
不過在這個話題上也有反面典型,例如李幼斌主演的連續劇《紅日》中,就曾經出現過飽受爭議且讓觀眾笑掉大牙的穿幫鏡頭。
整編74師被包圍在孟良崮多日後,張靈甫意識到大勢已去,他竟然直接用指揮部的電話機撥通了南京的電話,向老蔣做最後的告別。先不說孟良崮與南京之間遠隔千里,你都已經被死死包圍了好幾天,你的電話線是咋架設過去的?
在外面的友軍始終無法突破我方阻擊防線的背景下,難道我方處於人道主義故意不掐斷你的電話錢?只能說編劇在這個環節有點搞笑了!
-
3 # 聚焦網陳金黨
這是劇情的需要,讓人們好理解情的意思 ,實際戰爭中不是這樣的 ,只有這樣, 人們在看電影的時候 ,才能充分理解 充滿氣氛 。
回覆列表
他們在搞穿越,以為是現在的通訊技術,更可笑的是老蔣在南京還可以給被圍的杜聿明、黃維打電話,既然這樣老蔣還空投什麼手令,當時唯一的對外聯絡方式是有電臺,其他一概都是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