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漢說書人
-
2 # 王鑫24046368
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兩個半聖人 孔聖人不說了 後面亞聖孟子 再後面就是半個聖人王陽明 歷史地位不高都不行啊!
-
3 # 二皮的故事
王陽明是明代最有名的哲學家、軍事家,教育家、書法家,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有作為的大家。他獨具一格的心學思想流傳至今,響徹中外,在中國,東南亞及日本,乃至全球都有甚遠的影響。
王陽明的心學思想大致可分三部分:心即是理的人生論,知行合一的認識論,致良知的修養學論。
王陽明的心學思想不僅對當時社會有深刻的影響,即便在當今社會也有廣泛的信徒。學習心學思想會對你人生,職場,處事有很大的幫助。
-
4 # 卡卡人物誌
中國上下五千年,唯有兩個人能稱得上聖人,做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一個是孔子孔聖人,另一個就是王陽明。而與孔子不同的是,王陽明作為文官,卻也能領兵作戰並且立有不少戰功。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本名王雲,字伯安,號陽明,又號樂山居士 ,浙江餘姚人。王陽明出生在貴胄世家,是吏部尚書王華的兒子。
《明史》記載,王陽明原先是叫王雲的,後來又因為他五歲了都還不會說話,王陽明的父親聽從高僧的建議,這才又給兒子取名為王守仁。五歲不開口,一開口就是背誦了經典儒學著作《大學》,小小年紀就已經顯現出了極高的文學天賦,也給後世留下了大量的詩詞著作。
王陽明的父親王華,對他非常嚴格,從小學習四書五經禮義仁德,對於騎射、兵法等也沒有落下,這也為他日後掌兵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英宗正統年間,農民起義此起彼伏,英宗被蒙古瓦剌部所俘,國家蒙羞。王陽明立志苦學兵書,以報效國家。他出遊居庸關、山海關一月之久,縱觀塞外,那時已經有經略四方之志。十五歲時就屢次上書皇帝,獻策平定農民起義,但是都沒有得到迴應。
王陽明三考功名,在二十八歲時才考取了進士,從此步入仕途,隨後授刑部主事。公元 1506年,因反對宦官劉瑾,被廷杖四十,謫貶至貴州龍場,窮山惡水。但就在這樣的條件下,王陽明對《大學》有了新的感悟,認為人的內心自然包含世界執行的規則,心即理。這段經歷為他後來提出王陽明心學打下了基礎,這就是著名的龍場悟道。正是由於心學的提出,王陽明得以與孔孟比肩。
正德十二年(1517年)正月,王守仁率軍平定了廣東、福建等地的匪患,連破四十餘寨,殺敵七千餘人,蕩平了十餘年始終無法解決的盜匪。
正德十四年(1519年),寧王朱宸濠發動叛亂。又是王守仁,用了疑兵之計迷惑了寧王,朱宸濠率兵六萬自九江沿江而下、窺伺南京。王守仁已經率領倉促組建的八萬平叛軍,直搗寧王的老巢南昌,迫使朱宸濠回援,解了南京之圍。隨後雙方在鄱陽湖決戰,經過三天的激戰,寧王戰敗被俘,寧王之亂歷時35天后宣告結束。
後來嘉靖年間,王守仁又先後平定了思恩、田州的農民起義,斷藤峽叛軍。
平亂後,王守仁因肺病加重,向朝廷上疏乞求告老還鄉,嘉靖七年(1529)病逝於江西南安府大庚縣青龍港。
王陽明的心學,縱使是唯心主義,不但影響著中國,也影響了日本,為明治維新提供了理論基礎。即便是放到今天,也依然影響著很多人。王陽明心學強調的是“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人人平等,修煉自身,改變世界很難,但是可以改變自己等等。
後世的評價裡王陽明幾乎沒有缺點,無愧於聖人稱號,真正做到了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策馬定乾坤。
-
5 # 大成李斌律師
主要是知行合一的哲學思想影響深遠,作為哲學家他必將青史留名。同時王陽明作為文臣,將知行合一的思想運用到軍事上,在明朝重文輕武的背景下,平定寧王叛亂,能同於謙的北京保衛戰同案評判,可見一斑。對後世無論文武,王陽明的思想都有指導或借鑑意義,這就是王陽明的偉大之處,也是他能夠有這麼高歷史地位的原因。
-
6 # 撥雲見
他從小立志高遠,不隨波逐流,不走科舉做官的尋常路,不斷探索與嘗試,尋找興趣方向和人生的意義。儒、道、釋、兵、法,把各種思想學說都趟了一遍,不斷試錯、兼收幷蓄。
正是在不斷嘗試中積累了閱歷,領悟了道理,磨練了意志,使其在精神上豐富而堅定,才能在牢獄之災時仍然保持樂觀,傳播正能量。隨後在龍場脫離了世俗的紛繁複雜,在逆境中悟道與傳道。
剿匪、平定叛亂、朝廷內鬥,在官場的起起伏伏中,他遊歷山河,體悟民間疾苦,傳道授業,得到世人的敬仰,終究憑著自己的意志、智慧和心靈把自己活成了一個光耀千古的傳奇。
-
7 # 心哥心語
陽明先生是中國歷史上的聖賢之一,從小深受儒家道家思想啟迪,後有研究佛家,他精通儒釋道哲學精華,把一生歷經滄桑,從千死百難從走過來,在龍場悟道,把中國儒家思想推向了一個巔峰~心學!“聖人之道,吾性自足”,每個人只要啟用自己的良知,人人皆可成聖成賢,讓自己的一生走向光明!敬畏天地萬物!致敬陽明先生!
-
8 # 923老石油
王陽明的歷史地位高,是因為民國時期我們國家有大量的知識分子開始反思我們國家有悠久燦爛的歷史,而現代科學技術怎麼就沒有從中中中國產生。原因是什麼。在這樣探究歷史的過程中,大量的民國知識分子發現明朝時期有一個叫王陽明的人提倡知行合一,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從理論到實踐,用實踐來檢驗理論,提出的理論又可以幫助實踐。而這樣的說法正是西方現代科學產生的基礎。於是民國時期的大量的知識分子開始推崇王陽明,把從明朝到清朝都默默問問稀鬆平常的王陽明捧了起來,而且給予的歷史地位幾乎是達到聖人的底層,也就是登峰造極了。
回覆列表
《左傳》中有記載有三立三不朽,現在可以理解為人生的三個最高境界。也被後來人用作是評判“聖人”的標準。
三立即是“立功”,“立德”,“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三不朽。說白了就是在“做事,做人,做學問”三個方面有突出的貢獻。
自“三立三不朽”提出之後,一般認為,在中國漫長曆史長河中,只有三個半人能達到這個標準。分別是“儒家至聖先師孔子,亞聖孟子,明朝王陽明”,還有半個是“清朝的曾國藩”。
有人認為孟子在立功即做事上表現乏善可陳。“曾國藩沒有形成系統的學問體系,還有它曾大肆殺戮天國的起義軍”在立言和立德方面有欠缺,所以算半個。
王陽明《心學》使人明心見性,直指本源,流傳甚廣。作用也很實用,很強大。心學的思想流傳到日本,日本打造了一個明治維新,一下強大起來。
在立言上,王陽明的學問可以說是開創了一個流派。他認為每個人只要明心見性,知行合一,“致良知”都可以成為聖人。
他的《傳習錄》流傳後世,心學類似於哲學,像老子的《道德經》,不屬於儒家治國平天下的社會學,處世學問。個人認為,心學的思想比朱熹那老頭子的“存天理滅人慾”不知要文明多少個緯度。
立功上,王陽明曾為大明朝下了赫赫戰功。他會打仗,通曉兵法。他用兵如神,是一代戰爭奇才。曾多次剿除匪患,平定寧王之亂。
立德上,王陽明可稱一代完人。並無大的缺點和錯事被記錄下來。
他人情練達,為官為臣,作為同事,兒子等多種身份中並無私德虧欠。做人光明正大,有“守仁格竹”,“龍場悟道”“我心光明,亦復何言”,等很多事蹟流傳。在立德上,可為後世典範。
千古以來,能做到“立功立德立言”三方面有傑出貢獻的總共就那麼幾個人,王陽明算一個,更何況,他還是一代宗師,開創“心學”。
雖不及老子的道,釋迦牟尼的佛,的影響力大,但確實是尋常人能夠真正做到一個心底無私,光明正大的大寫的人的最佳途徑。
為什麼是一代完人,王陽明已無缺憾,因為“吾性自足,不假外求”“我心光明,亦復何言”。
王陽明的歷史地位更多在於他自己的心自成世界,為後世想要覺醒的人找到了一條新的道路,而且是相對容易的道路。使的人人皆可成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