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一提到二郎神——楊戩,大家都有印象,這個在中國古代神話作品中知名度頗高的人物尊稱“二郎真君”,神仙與凡人結合而生,力大無窮,法術無邊,通曉八九玄功(七十二變),闕庭有第三隻眼睛,可辨別妖魔鬼怪。
他還養有一神獸——哮天犬,助其屢立奇功。相傳此人身披一套精緻考究的鎧甲,手握一長柄武器,這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三尖兩刃刀。
三尖兩刃刀屬長兵器,也可稱二郎刀,相傳為二郎神所使用之兵器,此械的前端有三叉刀形,刀身兩面有刃,構成其法門獨特,隨一般大刀之使用法門外,其前端三叉刀可作鎖、鏟之用,加上配合各種步法、身法演舞,構成一套完整的套路。現今香港較為少家派演練此械,資料所得精武少林拳及山東螳螂拳現在還有傳習此械。
三尖兩刃刀是刀中比較奇怪的一種。此刀起源於大劍,雖名之為刀,實際上是帶長柄的劍,刀柄長約兩米左右,為增大劈殺能力,刀刃部分做的較長,劍厚重,而把刀尖做的又尖又直。由於雙刃刀的前端呈三叉狀,所以又有“三尖兩刃刀”之稱。具體用法有:劈、攪、衝、扎、撩、點、崩、摔、纏、繞、撥、攔等。三尖兩刃刀是可以使出力劈華山這一招的。
三尖兩刃刀屬於奇門兵刃,不在十八般兵器之內。明萬曆年間謝肇淅《五雜俎》:“十八般:一弓、二駑、三槍、四刀、五劍、六矛、七盾、八斧、九鉞、十戟、十一鞭、十二鐧、十三撾、十四殳、十五叉、十六把頭、十七綿繩套索、十八白打。”元明間施耐庵著《水滸全傳》第二回:“那十八般武藝,矛錘弓駑銃、鞭簡劍鏈撾、斧鉞並戈戟、牌棒與槍扒。可見沒有把其他武器如飛刀、袖箭、三尖兩刃刀、橛、匕首、鴛鴦鉞、陰陽銳、狀元筆、鐵尺、繩鏢、三節棍等均未包括在內。
那麼在中國漫漫的歷史長河中,還有哪些歷史人物也使用的是這把造型奇異的神兵呢?
水滸傳
利用奇門兵器渲染人物性格,水滸中史進可算第一人。說他是第一人,名副其實,因為史進是一百零八將中最早出場的人物麼。
也許因為如此施耐庵對他的刻畫比較用心。小說中的史進武功大約也就是弱一流,但性格很有特色,任俠英武,仗義疏財,多情粗疏集於一身,加上九條錦龍花繡,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的點撥下完成了從“繡花枕頭”到“繡花少俠”的轉變,風流少爺形象可謂玉樹臨風,呼之欲出。從武俠小說角度史進是個相當理想的偶像派人物,傳統評書中的羅成,趙雲之屬也。金聖嘆就說過“令人有生子當如九紋龍之嘆”。
偶像派的史大少爺上陣,用朴刀之類未免粗糙,玩弄花槍又有些平常,所以施耐庵給他配了一件獨特的兵器–三尖兩刃刀。這件兵器梁山上只有兩個人用,另一個是天目將彭玘,汴梁城的紈絝少爺,可見施耐庵對這種武器的定位。
實際上史進上陣斬將也只見其用三尖刀“砍”的功能,未見其用“刺”,殺吳秉彝,“被史進手起刀落,只見一條血顙光連肉,頓落金鍪在馬邊”,殺遼將楚明玉,“史進逞起英雄,手起刀落,先將楚明玉砍於馬下。”,對遼將瓊妖那延,“二將鬥到三二十合,史進一刀卻砍個空,吃了一驚,撥回馬望本陣便走。”--大概因為王師傅點撥,史大郎擅會賺人,陳達,吳秉彝都吃過他的苦頭,忽然被人家賺一下,“作竊之家焉有備竊之理”,嚇一跳是自然的。最明顯是殺遼將曹明濟,明明曹是逃,史在追,一傢伙刺過去多順手,大郎呢?“曹明濟急待要走,史進趕上一刀,也砍於馬下。”還是砍,和著他那三尖兩刃刀的三個尖和一個刃都是擺設,史進的三尖刀有些畫蛇添足。大概,這至少是一個原因,造成史進彭玘的武藝被限制在了自己的定格,最終無法超越,而三尖兩刃刀雖然好看,在真正古代戰場上也沒有騎兵用它。
三國演義
古代兵器,紀靈的兵器,重五十斤,又稱三尖兩刃刀。刀尖分為三支,“山”字形,中支形似劍狀略高,兩翼支稍低,兩面開刃,鋒利無比。刀柄後端有一三稜形鐵鐏,紀靈曾用它兩度與關羽交戰。其主要打法為支、拿、架、別、削、刺。《三國演義》第14回,袁術進攻劉備:“乃使上將紀靈起兵十萬,殺奔徐州。兩軍會於盱眙。玄德兵少,依山傍水下寨。那紀靈乃山東人,使一口三尖刀,重五十斤。”後來,關羽出馬與紀靈大戰。一連三十合,不分勝負。不過邪門的是,能與關羽大戰,不分勝負的紀靈,一遇到張飛,張飛更不打話,直取紀靈。鬥無十合,張飛大喝一聲,刺紀靈於馬下。
另外趙雲在長阪坡遇到曹洪的部將晏明,“持三尖兩刃刀來戰趙雲。”全作中只有這兩位是以三尖刀作為武器。
封神榜
二郎神楊戩的兵器,刀中的另類,主要功能為挑和刺。槍頭有三個尖,攻擊範圍大,戰鬥時非常有用。二郎刀是長柄安上像劍一樣的雙刃尖刀的兵器。
雖然稱之“刀”,實際是帶長柄的劍。為了增大劈殺能力,刀刃部分要比普通劍寬得多,而且把刀身前端做得又尖又寬。由於雙刃的刀身前端呈三叉狀,所以又有“三尖兩刃刀”之稱。
刀刃長75cm,比大刀短得多。包括刀柄在內,全長約3m,重9kg左右。為了用起來更靈活,也有製成2m左右長的。
最早的雙刃長柄刀出現在西漢時期。是一種專門用來砍殺騎兵戰馬的兵器,故有“斬馬劍”之稱。二郎刀的缺點是,在實戰的劈殺中,雙刃劍身常常折斷。為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把刀刃部分加厚。但是作為短兵器的普通劍,刀刃又不能加得太厚。這才出現了在一根長柄前端安上一個又寬又厚的雙刃劍身,這就是斬馬劍。
在斬馬劍的基礎上,在隋、唐時期出現了陌刀。唐朝軍隊就是用這種兵器武裝的。在日本的正倉院的御物中,仍能看到這樣的兵器。在宋代《武經總要》中的掉刀就是雙刃刀,據說也是從陌刀發展而成的。只是到了明朝以後,才把這種雙刃長柄刀叫做二郎刀。
考究二郎刀這一名稱的由來,則出於明代《封神演義》以及《西遊記》小說中的神將二郎真君。在小說中的二郎神最喜愛的刀,就是三尖兩刃刀。由於這些小說流傳甚廣,人們就把這種兵器習慣地稱之為二郎刀了。
相信一提到二郎神——楊戩,大家都有印象,這個在中國古代神話作品中知名度頗高的人物尊稱“二郎真君”,神仙與凡人結合而生,力大無窮,法術無邊,通曉八九玄功(七十二變),闕庭有第三隻眼睛,可辨別妖魔鬼怪。
他還養有一神獸——哮天犬,助其屢立奇功。相傳此人身披一套精緻考究的鎧甲,手握一長柄武器,這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三尖兩刃刀。
三尖兩刃刀屬長兵器,也可稱二郎刀,相傳為二郎神所使用之兵器,此械的前端有三叉刀形,刀身兩面有刃,構成其法門獨特,隨一般大刀之使用法門外,其前端三叉刀可作鎖、鏟之用,加上配合各種步法、身法演舞,構成一套完整的套路。現今香港較為少家派演練此械,資料所得精武少林拳及山東螳螂拳現在還有傳習此械。
三尖兩刃刀是刀中比較奇怪的一種。此刀起源於大劍,雖名之為刀,實際上是帶長柄的劍,刀柄長約兩米左右,為增大劈殺能力,刀刃部分做的較長,劍厚重,而把刀尖做的又尖又直。由於雙刃刀的前端呈三叉狀,所以又有“三尖兩刃刀”之稱。具體用法有:劈、攪、衝、扎、撩、點、崩、摔、纏、繞、撥、攔等。三尖兩刃刀是可以使出力劈華山這一招的。
三尖兩刃刀屬於奇門兵刃,不在十八般兵器之內。明萬曆年間謝肇淅《五雜俎》:“十八般:一弓、二駑、三槍、四刀、五劍、六矛、七盾、八斧、九鉞、十戟、十一鞭、十二鐧、十三撾、十四殳、十五叉、十六把頭、十七綿繩套索、十八白打。”元明間施耐庵著《水滸全傳》第二回:“那十八般武藝,矛錘弓駑銃、鞭簡劍鏈撾、斧鉞並戈戟、牌棒與槍扒。可見沒有把其他武器如飛刀、袖箭、三尖兩刃刀、橛、匕首、鴛鴦鉞、陰陽銳、狀元筆、鐵尺、繩鏢、三節棍等均未包括在內。
那麼在中國漫漫的歷史長河中,還有哪些歷史人物也使用的是這把造型奇異的神兵呢?
水滸傳
利用奇門兵器渲染人物性格,水滸中史進可算第一人。說他是第一人,名副其實,因為史進是一百零八將中最早出場的人物麼。
也許因為如此施耐庵對他的刻畫比較用心。小說中的史進武功大約也就是弱一流,但性格很有特色,任俠英武,仗義疏財,多情粗疏集於一身,加上九條錦龍花繡,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的點撥下完成了從“繡花枕頭”到“繡花少俠”的轉變,風流少爺形象可謂玉樹臨風,呼之欲出。從武俠小說角度史進是個相當理想的偶像派人物,傳統評書中的羅成,趙雲之屬也。金聖嘆就說過“令人有生子當如九紋龍之嘆”。
偶像派的史大少爺上陣,用朴刀之類未免粗糙,玩弄花槍又有些平常,所以施耐庵給他配了一件獨特的兵器–三尖兩刃刀。這件兵器梁山上只有兩個人用,另一個是天目將彭玘,汴梁城的紈絝少爺,可見施耐庵對這種武器的定位。
實際上史進上陣斬將也只見其用三尖刀“砍”的功能,未見其用“刺”,殺吳秉彝,“被史進手起刀落,只見一條血顙光連肉,頓落金鍪在馬邊”,殺遼將楚明玉,“史進逞起英雄,手起刀落,先將楚明玉砍於馬下。”,對遼將瓊妖那延,“二將鬥到三二十合,史進一刀卻砍個空,吃了一驚,撥回馬望本陣便走。”--大概因為王師傅點撥,史大郎擅會賺人,陳達,吳秉彝都吃過他的苦頭,忽然被人家賺一下,“作竊之家焉有備竊之理”,嚇一跳是自然的。最明顯是殺遼將曹明濟,明明曹是逃,史在追,一傢伙刺過去多順手,大郎呢?“曹明濟急待要走,史進趕上一刀,也砍於馬下。”還是砍,和著他那三尖兩刃刀的三個尖和一個刃都是擺設,史進的三尖刀有些畫蛇添足。大概,這至少是一個原因,造成史進彭玘的武藝被限制在了自己的定格,最終無法超越,而三尖兩刃刀雖然好看,在真正古代戰場上也沒有騎兵用它。
三國演義
古代兵器,紀靈的兵器,重五十斤,又稱三尖兩刃刀。刀尖分為三支,“山”字形,中支形似劍狀略高,兩翼支稍低,兩面開刃,鋒利無比。刀柄後端有一三稜形鐵鐏,紀靈曾用它兩度與關羽交戰。其主要打法為支、拿、架、別、削、刺。《三國演義》第14回,袁術進攻劉備:“乃使上將紀靈起兵十萬,殺奔徐州。兩軍會於盱眙。玄德兵少,依山傍水下寨。那紀靈乃山東人,使一口三尖刀,重五十斤。”後來,關羽出馬與紀靈大戰。一連三十合,不分勝負。不過邪門的是,能與關羽大戰,不分勝負的紀靈,一遇到張飛,張飛更不打話,直取紀靈。鬥無十合,張飛大喝一聲,刺紀靈於馬下。
另外趙雲在長阪坡遇到曹洪的部將晏明,“持三尖兩刃刀來戰趙雲。”全作中只有這兩位是以三尖刀作為武器。
封神榜
二郎神楊戩的兵器,刀中的另類,主要功能為挑和刺。槍頭有三個尖,攻擊範圍大,戰鬥時非常有用。二郎刀是長柄安上像劍一樣的雙刃尖刀的兵器。
雖然稱之“刀”,實際是帶長柄的劍。為了增大劈殺能力,刀刃部分要比普通劍寬得多,而且把刀身前端做得又尖又寬。由於雙刃的刀身前端呈三叉狀,所以又有“三尖兩刃刀”之稱。
刀刃長75cm,比大刀短得多。包括刀柄在內,全長約3m,重9kg左右。為了用起來更靈活,也有製成2m左右長的。
最早的雙刃長柄刀出現在西漢時期。是一種專門用來砍殺騎兵戰馬的兵器,故有“斬馬劍”之稱。二郎刀的缺點是,在實戰的劈殺中,雙刃劍身常常折斷。為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把刀刃部分加厚。但是作為短兵器的普通劍,刀刃又不能加得太厚。這才出現了在一根長柄前端安上一個又寬又厚的雙刃劍身,這就是斬馬劍。
在斬馬劍的基礎上,在隋、唐時期出現了陌刀。唐朝軍隊就是用這種兵器武裝的。在日本的正倉院的御物中,仍能看到這樣的兵器。在宋代《武經總要》中的掉刀就是雙刃刀,據說也是從陌刀發展而成的。只是到了明朝以後,才把這種雙刃長柄刀叫做二郎刀。
考究二郎刀這一名稱的由來,則出於明代《封神演義》以及《西遊記》小說中的神將二郎真君。在小說中的二郎神最喜愛的刀,就是三尖兩刃刀。由於這些小說流傳甚廣,人們就把這種兵器習慣地稱之為二郎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