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LOOK盧
-
2 # 使用者8964692647977
具備國家法律法規和行業規定明確的各類准入資質
確保醫療質量的核心是加強執業資格的准入管理,資質准入制度的實施為醫療質量的形成奠定了良好基礎。作為醫院管理者,加強醫療質量管理首先要嚴格檢查各類人員的資質是否符合規定,並按照相關規定組織註冊。
作為各類醫務人員,提高醫療質量首先要經常審視自己是不是獲得了法律規定的資格並是否具備相應的能力,經常對資質問題進行思考是構建醫療質量持續改進的基本要素
1、清楚職責和標準
清楚職責就是知道該幹什麼,清楚標準就是要清楚該幹到什麼程度。不同級別的醫院醫療質量指標不同,其本質就是職責和標準的要求不同,不同級別和不同類別的醫務人員醫療質量要求不同,核心也是對各類人員職責和標準要求的不同。
一位三級甲等醫院的高階專業技術醫務人員,對自身職責和標準的要求必須與一名基層醫療機構的醫務人員有明確區別。
2、清楚程式和路徑
按程式開展診療活動是醫療質量的保證,查房的程式、洗手的程式,一個環節都不能省;臨床路徑針對不同的病人選擇最為最佳化的診療程式。
在醫療質量的提高方面,路徑的內涵更為豐富。比如臨床路徑實踐比較成功的膽囊炎手術,從接診到檢查再到治療都有完善的路徑,病人進入診療流程後按照路徑操作就是病人獲益最大化的最佳途徑。
1、敬畏生命
首先要尊重生命,要把生命的維持作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其次要尊重操作,要熟練掌握每一項技術操作,深刻領會各項操作對生命的影響;再次要尊重知情,病人和病人家屬都有權利知曉檢查治療的優缺點。
2、敬畏操守
通俗講就是醫德。一方面要警醒從業者,違背操守必將被行業拋棄,另一方面要加強職業環境體制建設,不斷肅清制約行業發展的體制障礙,改革陳規陋習。
3、敬畏制度
醫療工作制度是剛性的和不可違背的,一旦有醫務人員自認為醫術高超挑戰這些制度,醫療質量的保障機制就將被徹底突破。要嚴格執行已經有的制度,也要在不斷總結醫療工作經驗教訓的同時,針對自身特點努力完善各項診療和管理制度。
1、重視評價
評價既是對醫療質量的客觀反映,也是對醫療質量持續改進的監督。從評價內容上看,評價主要分為同行評價和患者評價,同行評價有很多方式,學術任職、外出講學、疑難病例會診等。
醫院需透過專業性學科評估、鼓勵學術任職等方式,積極引入同行評價機制,推動醫療質量的不斷提升;患者評價,包括患者家屬和社會的評價,除了對醫務人員專業技術水平的評價外,更多的是對服務態度的評價,很多醫院推行的“病人選醫生”、病人滿意度測評等本質上就是患者對醫生評價的一種機制。
2、重視病歷
病歷是醫療質量的最直接體現,同時更是防範醫療風險的最後一道防線。作為醫務人員,一定要重視病歷的書寫,不斷完善病歷質量監督管理機制。醫院可以透過資訊化等手段建立起全時全維的病歷質量監控系統,有效提高醫務人員病歷書寫質量。
回覆列表
醫療共享的前提條件是具備的。首先,是醫療人員的共享。據《2015中國醫師執業狀況白皮書》,中國有14.4%的醫師每週工作時間在40小時以內,即每工作日低於8小時,結合中國目前近289萬執業(助理)醫師數量,至少有近42萬醫生能夠在工作閒時進行分享。特別是在一些門可羅雀的小醫院,醫生和護士資源有閒置的現象,完全可以實現共享。其次,醫療裝置方面。據統計,中國基層醫療裝置的使用率不足40%,即有60%的基層醫療裝置能夠進行分享。再者,病床資源。據統計,中國三級醫院病床使用率已超過100%,但二級醫院88%,一級醫院及基層醫療機構的病床使用率只有60%,若能夠盤活二級醫院、一級醫院與基層醫療機構床位,則能夠進行分享的床位數達95萬張
目前已經出現了一些醫療分享的網際網路應用,比如線上問診、醫護上門、網際網路多點執業、醫療設施分享等模式正在興起。然而受限於醫療體制機制、民眾的傳統觀念等,共享醫療到現在並不普及。或許只有打破更多瓶頸,等優質醫療資源真正實現充分市場化流動,我們才會像現在的共享單車一樣去享受共享醫療帶來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