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海東

    斯坦福大學一位博士1966年到1970年代早期在幼兒園進行的有關自制力的一系列心理學經典實驗。在這些實驗中,小孩子可以選擇一樣獎勵(有時是棉花糖,也可以是曲奇餅、巧克力等等),或者選擇等待一段時間直到實驗者返回房間(通常為15分鐘),得到相同的兩個獎勵。這個實驗招募了400多個四歲的孩子,其中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沒吃,剩下的三分之二的孩子都把糖給吃掉了。

    14年後,工作人員找到當年實驗中沒吃掉棉花糖的1/3的孩子作後續調查,他們發現,那些能夠抵抗棉花糖誘惑的孩子,在事業成就上面的表現都比別的孩子好。

    能為偏愛的獎勵堅持忍耐更長時間,今後的成就獎更大。

    紀律和規則是我們平時工作、學習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很多事實都能說明這個道理,比如買票要排隊;走在馬路上要遵守交通規則;甚至我們平時的一舉一動都受到一定的要求和約束,否則任何事情都毫無秩序可言。而我們作為在校的學生,處在向邁進社會過渡的時期,更是有數不清的紀律和潛規則來要求我們,告訴我們該怎麼做不該怎麼做。

    但是,如果我們總在一種被要求的環境下學習和生活是很難進步的,所以我們應該學會自己約束自己,自己要求自己,變被動為主動,自覺地遵守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拿它來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

    但是為什麼會有人贏了高考,死在了大學?原因很簡單人放鬆對自己的要求。高中相對大學來要嚴格得多,不管是作息時間還是上課時間都很有規律,學生們也能養成良好的習慣,同時家長也不時告誡孩子:高考就是你的出路。於是產生一種緊迫感可以讓每一個學生努力學習,一回到家裡就做功課,所以大部分能順利地透過高考,考上大學進行深造。

    然後,進入大學呢?一進入大學就沒有自律了。當然,大學生已經是成年人,要學會獨立。大學生幾乎可以說是處於一種“不教育”的狀態了,一種放養的狀態了,學的知識不多,作業少,人可按興趣去學各個科目,畢業也容易多了--有六十分就過關,甚至畢業論文在網上的槍手中買。學生感到幸福極了,真可謂是一邊學一邊玩,男生玩遊戲,女生看韓劇……

    韓愈說:業精於勤,荒於嬉。

    真正的大學教育使得人多接觸到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內容,接觸真實的社會,能實現自由發展,人以最大的空間來發展自己,培養出來的人能適應任何環境。但是這種過度自由反而讓他失去了自律能力。在大學學生突然發現:父母不再耳邊“叨叨”督促我們學習了,老師也不再天天圍在你身邊監督了,你周圍的同學呢?幹啥的都有,而自己的生活呢,還是有各種各樣的誘惑,就是在這一階段,你突然發現,自己好多的時間,好多自由,而自己又不知道怎樣去合理安排,所以你開始迷茫,開始無聊,還是無底線接受來自於日常的各種誘惑。最終結果便是,越無聊越不想學習,越不想學習越迷茫這樣的惡性迴圈。

    向那些高度自律的成功人士學習,你會發現自律不能只是偶爾為之,它必須成為你的生活方式。培養自律最佳的方式是為自己制定系統方法及常規方法,特別是在你視為重要的需要長期的成長及追求成功的指標專案上。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每一個領域都有不同的人才,你不可能每個領域都去發展,總有適合你與不適合你的。要在適合自己的領域有所發展,你就必須找準自己的方向。這樣,你的努力才不會白費,也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的確,我們沒有選擇出生環境的權利,但我們絕對有改變生活環境的權利。隨著自律的不斷加強,愛和人生經驗一併增長,我們會越來越瞭解自身成長的世界,以及我們在世界中的位置。由於天賦以及成長環境的不同,每個人對人生體驗的廣度和深度常常有著天壤之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林志穎十大中文金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