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425056590488

    曾國藩就是中國近代一個極為複雜而又具有多面性的人物。他維護傳統又越出了傳統;他保守舊物同時卻抉破了舊物。作為“中興名臣”之首,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自覺代表;作為“自強新政”的始作俑者,他又不自願地為西方以技術為先導的文化開了引接的門洞。“世事別來一番新”。這種富有歷史內容的矛盾深刻地反映了19世紀60年代儒學中人的憂患困惑及其艱難曲折的歷史分化。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宗聖曾子七十世孫。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曾國藩的崛起,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曾國藩的倡議下,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可以說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化建設的開拓者。曾國藩與胡林翼並稱“曾胡”,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諡號“文正”,後世稱“曾文正”。


    曾國藩被譽為“中興第一名臣”,曾首開“私家軍隊”之先例;他亦是歷史上少有的大譽大毀之人—肯定之言,謂之成就“震古爍今”;否定之言,則謂其愚誠而不顧“民族大義”。譽之而為聖相,讞之則為元兇—曾國藩—最具爭議的歷史近代人物。

    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充滿血和淚、充滿屈辱和悲憤的歷史,同時又是一部在屈辱和悲憤中不斷清醒、不斷理智、不斷抗爭的歷史。而曾國藩在省視中西方文化、以及對湘軍的元件和治理、外交、人生哲學、對子女的教育、詩文造詣、人才觀七個方面對中國近代史、甚至現實的影響尤為深遠。 一、對待中西方文化


    (1)曾國藩以理智的心態去審視中西方文化的優長劣短,以務實的學風去思考現實和未來。他拋棄了“天朝上國”的盲目虛驕之情,把西方列強當做既可學習又須競爭的對手看待。儘管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堅定捍衛者,但他對傳統文化並非一味盲從。他不僅對一些前世前人的東西主張取捨,還主張對前世前人的東西進行變更和創新。並且他還提出經世致用之學而經世之學是由傳統文化轉向近代文化的橋樑;正是具有經世思想的人開啟了中國近代化,率先接受、傳播西方先進文化。而在對待西方技術文化方面,他把林則徐、魏源等人的“師夷”思想從理論層面付諸實踐,發起旨在自強求富的洋務運動,達到了“師夷智以造炮製船,尤可期永久之利”的認識水平。

    (2)但是,儘管曾國藩提倡經世致用,但他的思想核心始終是保守的程朱理學的“義理”。這“義理”的核心就是怎樣做合乎正統規範的人,怎樣維護現存秩序,怎樣維護綱常禮教。而且,經世派當時只是看到了西方文化表層的洋槍大炮、科學技術了,即文化的器物層面。


    因此,曾國藩一邊推進近代化,一邊也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後。 (3)洋務運動。“師夷智”從議論轉化為實踐,曾國藩是最早的領袖和開創者。而曾國藩創辦的江南製造總局在當時迅速成為中國最大規模的近代化工業基地,他在派遣華人留學外國這一事件上做出巨大努力。從這個角度上看,儘管,他的初衷是維護清政府的統治,但是他仍應是為中國最初的近代化作出巨大貢獻的政治家之一。

    二、建軍與治軍 (1)曾國藩的治軍思想由“以禮治軍 誠字為本”、“剛柔互用 寬嚴相濟”、“勤恕廉明 修己治人”組成。而之後,將團練變為湘軍,也就是清廷的兵權,移入漢人手中的起點。但是不得不承認,曾國藩的治軍思想給當時的軍隊紀律治理注入了鮮血。同時,壯大了軍隊的力量。但是,湘軍在發展龐大之後,軍紀已不如以往


    (2)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曾國藩是最殘酷鎮壓太平天國農民革命的人物。他率領指揮湘軍鎮壓太平天國,使中國在近代化過程中又停滯了幾十年。而在天京失陷後,曾國藩軍隊為了搶劫而放火焚燒天京。一直到三十二年後,南京人民一說起曾國藩兄弟,大家都咬牙切齒的痛恨,曾國藩的好殺與對農民起義者的階級仇恨,是一貫的。然而,“以殺人為業”的曾國藩的罪惡,是埋不掉的。

    (3)軍事細想的歷史影響。其一,積極影響。在不自覺的情況下,把政治思想工作的機制部分地引進了軍隊,主要表現在把認得思想因素看做戰鬥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把軍民關係看做軍隊生存和活動的重要條件,這些對後世的建軍思想,特別是後來無產階級的建軍思想產生重要影響。其二,消極影響。離開國家編制別樹一幟,為日後軍閥的割據做了思想和組織準備;強捐強派,為日後軍閥割據就地籌餉開了極其惡劣的先例;律外施刑與濫殺無辜,是日後軍閥草菅人命的罪惡淵源。這些責任,曾國藩實難辭其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摘抄優美長句60條六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