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8314761039517
-
2 # 沉默不語1475
關於子線的長度,是沒有統一標準的,一方面是個人的習慣,另一方面是考慮其它綜合因素,才能決定子線的長度,而往往我們在垂釣之前,是無法準確的判斷出所有因素,因此才需要我們多問,勤觀察,多瞭解各方面資訊,才能正確的選擇漂,線,餌,竿,等。長子線的優點,餌的擺幅較大,魚的吃口好,距鉛墜較遠,隱蔽性好,同時不易斷,缺點是訊號傳導損耗大,且傳導較慢。
短子線的優點,傳導迅速,到位快且準確,訊號最大,缺點隱蔽性不好,訊號有時過多,判斷不易準確。
1.春釣鯽魚,子線長度,20cm--25cm,因這時鯽魚越冬後,剛開始索餌,膽小但貪食,聚魚較慢,卻對活食較為敏感,在這個長度子線擺幅較大,上下鉤餌與子線間在落底前有個自然夾魚,便於魚口的吸入,故中魚率較高,適用釣法為搓餌釣底,及搓餌釣介面等.。
2.夏初釣鯽,子線長度15cm--20cmm,因這時鯽魚吃口極好,只要把漂調準確,中魚率很高,且有一定速度.適用搓餌釣底或拉餌釣底。
3,拉餌釣鯽,子線長度10--12cm,這時主要考慮魚的密度高,追求速度,適用釣法拉餌釣浮<中上層為主>。
4.懸墜跑鉛釣鯽,子線長度5--8cm,為了增強訊號傳導及靈敏度,這時一定要採用短子線。
5.釣鯉,子線長度20--30cm,因鯉魚體較大,警惕性高,採用長子線可有效降低魚體碰線等假訊號,同時中魚後,還可提高子線強度。
6.滑口釣鯽,子線長度18--20cm,這時即可避開一些假訊號,同時靈敏度又不至於太低。
7.釣草,子線長度25--30cm,與釣鯉相同。
8.釣鰱,子線長度25--50cm,同上。
還有很多情況下的子線不同長度的用法,在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如深水底層釣快鯽,15cm子線,淺水釣鯽12-15cm子線等等。
一般來說,在休閒釣魚過程中,使用最多的子線長度在15釐米_18釐米之間最好["15釐米"是指短的那根子線(以下雷同),長的那根請加兩個你所用鉤的鉤距],為何呢?要知道,你在休閒釣中,大都以3_8兩的鯽魚為主,連帶鯿魚,草魚,青魚等,子線的長度在釣魚時,是根據魚的身高來決定的!我認為:"針對你的主攻魚類,根據你所釣魚的大小,能夠在一拖一觸兩根子線縫隙之間遊過就行!"那樣的子線長度最好,不管你是釣啥魚都可如此做,主攻魚小就短一點,魚大就長一點。
如:你在釣鯽魚時,用15釐米的子線挺好,但用它釣青草魚就顯短了,到那時,你的子線應加長到30_35釐米以上才行,短了的話:1、子線易斷;2、隱匿性不好;3、操作不便。
而在釣魚比賽時,對子線的要求就要精一點,多一點,但也有規律可循!(此也適用於野戰)。
一、根據魚的大小情況:魚小則短、魚大則長。
二、根據魚的滑口情況:滑口則短、生口則長。
三、根據魚的咬鉤情況:速度快則短、慢則長。
四、根據魚的泳層情況:水面則短、水底則長。
五、根據池塘水深情況:水深則短、水淺則長。
六、根據池塘喂餌情況:顆粒則短、麩類則長。
七、根據池塘肥瘦情況:水肥則短、水瘦則長。
八、根據池塘走水情況:走水快則短、不走則長。
九、根據池塘二種情況:餌料輕則短、餌重則長。
十、根據天氣(季節)情況:夏天則短、冬季則長。
當然,在以上十點還未概括全部的魚情,希望在釣魚的過程中,活學活用,勇於創新,要敢於用新,才能出奇制勝。
碰上以上每一種情況,請以15釐米為標準,二個鉤距為依據,加減你的子線長短。
回覆列表
主線4-3-2-1,子線2.5-1.5-1-0.6,鉤子建議伊勢尼6號(對應子線2.5-1.5,釣5-10斤鯉魚,釣浮最好4+3或者5+4),伊勢尼4號(對應子線1,釣5斤以下的底層魚),袖鉤5號(對應子線0.6,釣1斤以下的),野外湖庫一般3+1.5配伊勢尼4號開始釣,5斤以內都是有機會上魚,如果都一斤一下上魚很快可以換袖鉤,子線1或者0.6。另外,超過5斤的魚建議9號伊勢尼單鉤,不怕掛底就4號以上通線,要掛底就5+4單子線單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