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287710948506620
-
2 # 海魂聊職場
辯證法,即辯證的方法,是西方哲學的專有名詞之一。
指的是對邏輯過程的抽象,即對語詞的推理、描述、概念、解釋過程的研究。
從公元前 6世紀開始,一些哲學家在圍繞各種哲學命題進行爭論中,產生了辯論的方法。
哲學家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康德、黑格爾、馬克思等,均使用“辯證法”這個詞語。
-
3 # 林泉清舍
由馬克思首先提出。
辯證法(Materialist Dialectics),是一種研究自然、社會、歷史和思維的哲學方法;是辯證法的三種基本歷史形式之一;是由馬克思首先提出,經其他馬克思主義者(比較突出的如恩格斯、列寧、斯大林、毛澤東等)發展而形成的一套世界觀、認識論和方法論的思想體系;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組成部分。
辯證法的歷史太悠久了,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臘的蘇格拉底。而對於辯證法,在色諾芬的《回憶蘇格拉底》的記載中,蘇格拉底認為:
辯證法一詞就是人們聚集在一起,共同討論,按照事物的本性進行選擇而來的。因此必須做最大的努力做好準備,進行充分的研究,因為這會使得人們變成最高尚、最能理解、最能領到的人。
當然隨著時間的流逝,辯證法這一個概念自然而然的會受到不同時代的不同哲學家的影響分化出很多種不同的語義,例如,康德、黑格爾、馬克思等人都使用過辯證法,但是他們對辯證法的使用顯然都包含著自身獨特的理解。
而至於中國教科書上自詡的辯證法,或是我們教科書上說的中國古代道家的樸素辯證思想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比如我們常說的《莊子·秋水》中的所謂辯證思想,他跟馬克思主義與西方傳統的辯證法其實沒有任何關係。
一般對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理解,其實簡單可以概括為一個概念,就是“
自否性
”,即事物內在的自我毀滅的趨向。用通俗點的話來說,就是事物自身內在包含有一種“作死”的衝動。
而這種內在的作死的衝動我們一般就把它稱為矛盾。而例如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裡說:(資產階級)首先生產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資產階級不僅鍛造了置自身於死地的武器;它還產生了將要運用這種武器的人——現代的工人,即無產者。”這些話所反應的其實就是這種
作死的辯證法思想
。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必然失敗,社會主義必然勝利。因為在馬克思看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本身是一種必然作死的內在驅力,即資產階級在為了避免破產而不斷追求利潤的過程中,會不斷生產自己的掘墓人,進而最終走向自我崩潰。但是我在這裡有必要提醒的是,
馬克思之所以得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必然作死的結論,這是建立在對歷史和政治生活的深入觀察上,是透過對政治經濟學的研究而推匯出來的,並不是從辯證法的抽象邏輯中推測出來的。辯證法本身只是關於馬克思心中的歷史趨勢的一種戲劇性的描述。或者說,辯證法應該被看作只是對歷史的一種戲仿,他遠非關於真實的歷史過程的敘述。不過在二戰後,以科耶夫、薩特還有馬爾庫塞等人為代表的西方馬克思主義,則
在另一種歷史神學的悲劇傳統上
,更深度地闡發了馬克思的辯證法思想,他的結果,是把馬克思主義重新塑造成一種關於遊蕩於原始豐富與現代虛無之間的俄狄浦斯情結。這時候,西方馬克思主義實際上是從科學的馬克思主義倒退到一種有關於焦慮的主體的意識哲學裡。其中最突出的是科耶夫。特別是在他的《黑格爾導論》中,主體變成了一種自我否定性的倫理意識,並陷入了自我分裂的永恆鬥爭中。在那個想象的歷史中,一切歷史階段,則演變為主體和其自身映象,處於一種異化輪迴的歷史螺旋式的鬥爭過程。而關於此,特別對於西方馬克思主義的黑格爾辯證法傳統,我們或許可以借用馬克思的話來對此簡單評價:“
留戀那種原始的豐富,是可笑的,相信必須停留在那種完全空虛之中,也是可笑的。
”暫時就先寫到這裡吧,以後有機會在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