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蘆別名茭瓜。比其他瓜類作物能適應較低溫度,栽培比較簡單,產量高,是瓜類生產中上市較早的蔬菜之一。為解決全年供應,研製出反季節栽培新技術-秋西葫蘆栽培。其栽培技術具有四大特點:生育期短、省工節水、操作簡單、高產高效。近幾年來,栽培面積越來越大,已形成生產規模,形成淡季旺銷的格局,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一)選種
選用抗熱耐低溫、早熟、結瓜效能好的雜交種品種是增產的內因,只有純度高,抗逆性強的品種才能獲得高產穩產,提高經濟效益。,通過幾年的生產實踐,興農一號”是目前適合秋種的最佳品種。該品種具有抗熱耐寒,結果早而集中,抗逆性強,豐產效能好。嫩瓜長筒形,瓜皮淺綠,商品效能好,深受廣大農戶的青睞,植株矮、適應密植,每畝2500-2800株為宜。
(二)播種方式整地作畦,適期播種
1,播種方式。為解決秋西葫蘆規模化生產與糧、菜、果爭地的矛盾,以利儘快形成產業化,規範基地生產,我站近幾年在實踐中又探索出純作、間作、套作一整套種植方式,更加完善了秋西葫蘆反季節栽培技術。其栽培方式有以下三種:純作:前茬作物收穫後,單一種植秋西葫蘆。間作:在幼齡果樹行間播種1-2行西葫蘆。套作:夏玉米收穫前在行間播種2行秋西葫蘆,待玉米成熟時及時去掉玉米,秋西葫蘆收穫後播種小麥。
2.整地作畦,為減輕病害,應選擇沒有種過瓜類作物的地塊。於麥收後滅茬中耕,耕深一般七寸左右,消滅雜草。於8月初整地作畦,畦寬1.2米,畦高15釐米,畦內施足基肥。一般畝施有機肥3500~ 5000公斤,磷酸二銨40公斤,尿素20公斤,硫酸鉀30公斤。
3.適期播種。幾年來的生產實踐證明,秋西葫蘆適期播種是成功與失敗的關鍵。因為秋西葫蘆正處於高溫季節,根系發育快而強,根系木栓化也快,加之莖葉生長快,而葉面積較大,不適於育苗移栽。西葫蘆的生長髮育適宜溫度18-25℃,超過32℃適於病毒病的發生蔓延。播種過早,由於溫度高,病毒病容易發生蔓延,產量低或絕產。播種過晚,西葫蘆雖無病害,但因適宜生長的時間縮短,霜期一到,造成減產。根據我們幾年的試驗和生產實踐,秋西葫蘆以8月15-20日播種比較適宜。
4,藥劑沒種。將選好的種子用清水浸泡6-8小時,用300倍的環中菌清處理種子10分鐘,然後用清水沖洗2-3遍,催芽待播。
5·播種。播前按1.2米行距整好畦面,畦面寬1米,高15釐米,將畦面摟平、摟細,覆蓋銀灰色地膜。待種子發芽後,每畦種2行,在地膜上按50釐米的株距錯位開穴,澆水,每穴點兩粒種子,覆土2釐米,最後加蓋遮蓋物。防高溫雨大,勤觀察,發現種子芽露土,於早晚及時把遮蓋物揭掉。
(三)加強肥水管理
控促結合,防止西葫蘆徒長秋西葫蘆不同於其他季節的西葫蘆,因8-9兩月正值汛期,雨水充沛,加之蓋上地膜後,埔情較好。就西葫蘆生育特性講,前期需水不宜過多,過多易徒長,影響結果。為了防止徒長,除採用高畦寬壟栽培外,前期即摘瓜前一定要嚴格控制澆水。只要不旱一般不澆水,如果特殊年份,確有旱情嚴重可澆小水。澆水時間一般應掌握在大部分植株已經摘取第一瓜為佳,並結合施肥,穴施速效氮肥,一般每畝尿素25公斤即可。中間一般不澆水。摘取第一瓜後,可每隔7天進行一次川面追肥。方法是用30%的尿素,肥水均勻的噴灑葉面。
(四)藥劑點花保果實
人工授粉促高產西葫蘆進入結瓜期,由於品種的特性及受不良氣候因素的影響,雌花開的早,雄花開的晚,常因不能授粉而落花,落果,造成減產,減少經濟效益。因此,秋西葫蘆在雌花開花時極需要人工輔助授粉。具體方法,上午8-10點,摘取雄花撕去花瓣,露出雄芯,用雄芯在雌花柱頭上輕輕觸擦2-3次即可,不可碰傷雌花。藥劑點花,在沒有雄花的情況下,可用百萬分之25的座果靈溶液噴花或用百萬分之40的2,4-D。用毛筆蘸抹花柱及西葫蘆基部果柄,不可多蘸或重蘸,以防濃度過大引起化瓜。
(五)主要病蟲害的防治
秋西葫蘆主要病害是病毒病和白粉病;主要害蟲是蚜蟲和白粉蝨。
1,西葫蘆病毒病。病毒病主要危害葉片及全棟。前期植株表現為極度矮化,節間縮短,葉片皺縮變小,葉面呈濃綠與淡綠部分常突起,瓜畸型。防治辦法主要是選用抗病品種,覆蓋銀灰地膜防治蚜蟲,適期播種避高溫,加強田間管理措施培育壯苗。前期發現蚜蟲,可用40%氧化樂果800倍液加80%的DDV 1200倍混合噴霧,或用2000倍的敵殺死噴霧。發病初期用200倍的環中菌清藥液噴霧。中期用300-500倍的病毒A、或病毒克噴霧,每隔7天噴一次,連噴3遍。
2,西葫蘆白粉病。白粉病主要危害葉片,也危害葉柄和莖蔓。發病初期,葉片上出現圓形白色孢子堆,逐漸擴大到全葉,嚴重時葉片變黃枯乾。
防治措施:加強田間管理。增施磷鉀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防溼,防止氮素過勝,植株徒長,田間鬱蔽。發病初期用50%託布津500倍液或20%粉鏽寧800~ 1000倍液噴霧,每隔7-10天噴一次。
3,蚜蟲、白粉蝨。前期蚜蟲,後期白粉蝨都是傳播病毒病的主要害蟲。因此,消滅蚜蟲和白粉蝨是秋西葫蘆豐產的關鍵措施。防治方法:用40%氧化樂果800倍液加80%的DDV 1000倍液混合噴霧,或用25%的敵殺死2000倍噴第。
4·美洲斑潛蠅。主要危害葉片,近年來發展兇猛,危害嚴重。此蟲以防為主,治早為先。防治方法,用50%的甲胺磷800倍噴霧,每隔7天噴一遍,整個生育期需噴3-5遍。
5,棉鈴蟲。棉鈴蟲主要危害番茄、茄子、甘蘭、白菜、南瓜等蔬菜作物及棉、煙等經濟作物。幼蟲以蛀食花蕾、花、果為主,也食害嫩莖、葉和芽。花蕾受害時,苞葉張開,變成黃綠色,二三天脫落,幼果常被吃空或引起腐爛而脫落。一般可能發生3-4代,而危害秋西葫蘆的主要是3代或4代。防治方法:用2.5%敵殺死1500-2000倍液噴霧或50%辛硫磷1000倍噴霧。
(6)適時摘收
提高商品價值,增加經濟效益秋西葫蘆生育期較短,從播種到採收只需30-35天。由於溫度高,西葫蘆生長較快。為適應市場需求,西葫蘆一般不超過0.5公斤,商品價值最高。早摘有利於後邊西葫蘆的生長髮育。因此及時摘收,不但提高了西葫蘆的商品價值,而且及時調劑了西葫蘆的生長,節省了時間,更有利於後期西葫蘆的多生快長。
西葫蘆別名茭瓜。比其他瓜類作物能適應較低溫度,栽培比較簡單,產量高,是瓜類生產中上市較早的蔬菜之一。為解決全年供應,研製出反季節栽培新技術-秋西葫蘆栽培。其栽培技術具有四大特點:生育期短、省工節水、操作簡單、高產高效。近幾年來,栽培面積越來越大,已形成生產規模,形成淡季旺銷的格局,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一)選種
選用抗熱耐低溫、早熟、結瓜效能好的雜交種品種是增產的內因,只有純度高,抗逆性強的品種才能獲得高產穩產,提高經濟效益。,通過幾年的生產實踐,興農一號”是目前適合秋種的最佳品種。該品種具有抗熱耐寒,結果早而集中,抗逆性強,豐產效能好。嫩瓜長筒形,瓜皮淺綠,商品效能好,深受廣大農戶的青睞,植株矮、適應密植,每畝2500-2800株為宜。
(二)播種方式整地作畦,適期播種
1,播種方式。為解決秋西葫蘆規模化生產與糧、菜、果爭地的矛盾,以利儘快形成產業化,規範基地生產,我站近幾年在實踐中又探索出純作、間作、套作一整套種植方式,更加完善了秋西葫蘆反季節栽培技術。其栽培方式有以下三種:純作:前茬作物收穫後,單一種植秋西葫蘆。間作:在幼齡果樹行間播種1-2行西葫蘆。套作:夏玉米收穫前在行間播種2行秋西葫蘆,待玉米成熟時及時去掉玉米,秋西葫蘆收穫後播種小麥。
2.整地作畦,為減輕病害,應選擇沒有種過瓜類作物的地塊。於麥收後滅茬中耕,耕深一般七寸左右,消滅雜草。於8月初整地作畦,畦寬1.2米,畦高15釐米,畦內施足基肥。一般畝施有機肥3500~ 5000公斤,磷酸二銨40公斤,尿素20公斤,硫酸鉀30公斤。
3.適期播種。幾年來的生產實踐證明,秋西葫蘆適期播種是成功與失敗的關鍵。因為秋西葫蘆正處於高溫季節,根系發育快而強,根系木栓化也快,加之莖葉生長快,而葉面積較大,不適於育苗移栽。西葫蘆的生長髮育適宜溫度18-25℃,超過32℃適於病毒病的發生蔓延。播種過早,由於溫度高,病毒病容易發生蔓延,產量低或絕產。播種過晚,西葫蘆雖無病害,但因適宜生長的時間縮短,霜期一到,造成減產。根據我們幾年的試驗和生產實踐,秋西葫蘆以8月15-20日播種比較適宜。
4,藥劑沒種。將選好的種子用清水浸泡6-8小時,用300倍的環中菌清處理種子10分鐘,然後用清水沖洗2-3遍,催芽待播。
5·播種。播前按1.2米行距整好畦面,畦面寬1米,高15釐米,將畦面摟平、摟細,覆蓋銀灰色地膜。待種子發芽後,每畦種2行,在地膜上按50釐米的株距錯位開穴,澆水,每穴點兩粒種子,覆土2釐米,最後加蓋遮蓋物。防高溫雨大,勤觀察,發現種子芽露土,於早晚及時把遮蓋物揭掉。
(三)加強肥水管理
控促結合,防止西葫蘆徒長秋西葫蘆不同於其他季節的西葫蘆,因8-9兩月正值汛期,雨水充沛,加之蓋上地膜後,埔情較好。就西葫蘆生育特性講,前期需水不宜過多,過多易徒長,影響結果。為了防止徒長,除採用高畦寬壟栽培外,前期即摘瓜前一定要嚴格控制澆水。只要不旱一般不澆水,如果特殊年份,確有旱情嚴重可澆小水。澆水時間一般應掌握在大部分植株已經摘取第一瓜為佳,並結合施肥,穴施速效氮肥,一般每畝尿素25公斤即可。中間一般不澆水。摘取第一瓜後,可每隔7天進行一次川面追肥。方法是用30%的尿素,肥水均勻的噴灑葉面。
(四)藥劑點花保果實
人工授粉促高產西葫蘆進入結瓜期,由於品種的特性及受不良氣候因素的影響,雌花開的早,雄花開的晚,常因不能授粉而落花,落果,造成減產,減少經濟效益。因此,秋西葫蘆在雌花開花時極需要人工輔助授粉。具體方法,上午8-10點,摘取雄花撕去花瓣,露出雄芯,用雄芯在雌花柱頭上輕輕觸擦2-3次即可,不可碰傷雌花。藥劑點花,在沒有雄花的情況下,可用百萬分之25的座果靈溶液噴花或用百萬分之40的2,4-D。用毛筆蘸抹花柱及西葫蘆基部果柄,不可多蘸或重蘸,以防濃度過大引起化瓜。
(五)主要病蟲害的防治
秋西葫蘆主要病害是病毒病和白粉病;主要害蟲是蚜蟲和白粉蝨。
1,西葫蘆病毒病。病毒病主要危害葉片及全棟。前期植株表現為極度矮化,節間縮短,葉片皺縮變小,葉面呈濃綠與淡綠部分常突起,瓜畸型。防治辦法主要是選用抗病品種,覆蓋銀灰地膜防治蚜蟲,適期播種避高溫,加強田間管理措施培育壯苗。前期發現蚜蟲,可用40%氧化樂果800倍液加80%的DDV 1200倍混合噴霧,或用2000倍的敵殺死噴霧。發病初期用200倍的環中菌清藥液噴霧。中期用300-500倍的病毒A、或病毒克噴霧,每隔7天噴一次,連噴3遍。
2,西葫蘆白粉病。白粉病主要危害葉片,也危害葉柄和莖蔓。發病初期,葉片上出現圓形白色孢子堆,逐漸擴大到全葉,嚴重時葉片變黃枯乾。
防治措施:加強田間管理。增施磷鉀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防溼,防止氮素過勝,植株徒長,田間鬱蔽。發病初期用50%託布津500倍液或20%粉鏽寧800~ 1000倍液噴霧,每隔7-10天噴一次。
3,蚜蟲、白粉蝨。前期蚜蟲,後期白粉蝨都是傳播病毒病的主要害蟲。因此,消滅蚜蟲和白粉蝨是秋西葫蘆豐產的關鍵措施。防治方法:用40%氧化樂果800倍液加80%的DDV 1000倍液混合噴霧,或用25%的敵殺死2000倍噴第。
4·美洲斑潛蠅。主要危害葉片,近年來發展兇猛,危害嚴重。此蟲以防為主,治早為先。防治方法,用50%的甲胺磷800倍噴霧,每隔7天噴一遍,整個生育期需噴3-5遍。
5,棉鈴蟲。棉鈴蟲主要危害番茄、茄子、甘蘭、白菜、南瓜等蔬菜作物及棉、煙等經濟作物。幼蟲以蛀食花蕾、花、果為主,也食害嫩莖、葉和芽。花蕾受害時,苞葉張開,變成黃綠色,二三天脫落,幼果常被吃空或引起腐爛而脫落。一般可能發生3-4代,而危害秋西葫蘆的主要是3代或4代。防治方法:用2.5%敵殺死1500-2000倍液噴霧或50%辛硫磷1000倍噴霧。
(6)適時摘收
提高商品價值,增加經濟效益秋西葫蘆生育期較短,從播種到採收只需30-35天。由於溫度高,西葫蘆生長較快。為適應市場需求,西葫蘆一般不超過0.5公斤,商品價值最高。早摘有利於後邊西葫蘆的生長髮育。因此及時摘收,不但提高了西葫蘆的商品價值,而且及時調劑了西葫蘆的生長,節省了時間,更有利於後期西葫蘆的多生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