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改革者,蔡元培在1912年任南京臨時政府教育總長時,即提出新教育之方針應包含美育。1912年2月11日《臨時政府公報》第13號《教育部總長蔡元培對於新教育之意見》中寫道:
“軍國民主義,實利主義,德育主義三者,為隸屬於政治之教育。(吾國古代之道德教育,則間有兼涉世界觀者,當分別觀之。)世界觀、美育主義二者,為超軼政治之教育。”
“以美育代宗教”之說的正式釋出則是在1917年4月8日,時任北京大學校長的蔡元培於北京神州學會演講。此時部分留學歸華人士主張西方國家之進步源於宗教,國內也有力主尊“孔教”為國教的一派。蔡元培的立場是“非宗教”,既不可以“孔教”為國教,也反對基督教滲透教育領域。在演講中,他論及宗教的源起和作用,主張:
“宗教之原始,不外因吾人精神作用而構成。吾人精神上之作用,普通分為三種:一曰知識;二曰意志;三曰感情。”
而自社會文化日益進步、科學發達,
“知識、意志兩作用,既皆脫離宗教以外,於是宗教所最有密切關係者,惟有情感作用,即所謂美感。
“然而美術之進化史,實亦有脫離宗教之趨勢。
“美育之附麗於宗教者,常受宗教之累,失其陶養之作用,而轉以激剌感情。
“鑑激刺感情之弊,而專尚陶養感情之術,則莫如舍宗教而易以純粹之美育。純粹之美育,所以陶養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純潔之習慣,而使人我之見、利己損人之思念,以漸消沮者也。蓋以美為普遍性,決無人我差別之見能參入其中。”
作為中國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改革者,蔡元培在1912年任南京臨時政府教育總長時,即提出新教育之方針應包含美育。1912年2月11日《臨時政府公報》第13號《教育部總長蔡元培對於新教育之意見》中寫道:
“軍國民主義,實利主義,德育主義三者,為隸屬於政治之教育。(吾國古代之道德教育,則間有兼涉世界觀者,當分別觀之。)世界觀、美育主義二者,為超軼政治之教育。”
“以美育代宗教”之說的正式釋出則是在1917年4月8日,時任北京大學校長的蔡元培於北京神州學會演講。此時部分留學歸華人士主張西方國家之進步源於宗教,國內也有力主尊“孔教”為國教的一派。蔡元培的立場是“非宗教”,既不可以“孔教”為國教,也反對基督教滲透教育領域。在演講中,他論及宗教的源起和作用,主張:
“宗教之原始,不外因吾人精神作用而構成。吾人精神上之作用,普通分為三種:一曰知識;二曰意志;三曰感情。”
而自社會文化日益進步、科學發達,
“知識、意志兩作用,既皆脫離宗教以外,於是宗教所最有密切關係者,惟有情感作用,即所謂美感。
“然而美術之進化史,實亦有脫離宗教之趨勢。
“美育之附麗於宗教者,常受宗教之累,失其陶養之作用,而轉以激剌感情。
“鑑激刺感情之弊,而專尚陶養感情之術,則莫如舍宗教而易以純粹之美育。純粹之美育,所以陶養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純潔之習慣,而使人我之見、利己損人之思念,以漸消沮者也。蓋以美為普遍性,決無人我差別之見能參入其中。”
作為中國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改革者,蔡元培在1912年任南京臨時政府教育總長時,即提出新教育之方針應包含美育。1912年2月11日《臨時政府公報》第13號《教育部總長蔡元培對於新教育之意見》中寫道:
“軍國民主義,實利主義,德育主義三者,為隸屬於政治之教育。(吾國古代之道德教育,則間有兼涉世界觀者,當分別觀之。)世界觀、美育主義二者,為超軼政治之教育。”
“以美育代宗教”之說的正式釋出則是在1917年4月8日,時任北京大學校長的蔡元培於北京神州學會演講。此時部分留學歸華人士主張西方國家之進步源於宗教,國內也有力主尊“孔教”為國教的一派。蔡元培的立場是“非宗教”,既不可以“孔教”為國教,也反對基督教滲透教育領域。在演講中,他論及宗教的源起和作用,主張:
“宗教之原始,不外因吾人精神作用而構成。吾人精神上之作用,普通分為三種:一曰知識;二曰意志;三曰感情。”
而自社會文化日益進步、科學發達,
“知識、意志兩作用,既皆脫離宗教以外,於是宗教所最有密切關係者,惟有情感作用,即所謂美感。
“然而美術之進化史,實亦有脫離宗教之趨勢。
“美育之附麗於宗教者,常受宗教之累,失其陶養之作用,而轉以激剌感情。
“鑑激刺感情之弊,而專尚陶養感情之術,則莫如舍宗教而易以純粹之美育。純粹之美育,所以陶養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純潔之習慣,而使人我之見、利己損人之思念,以漸消沮者也。蓋以美為普遍性,決無人我差別之見能參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