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別歌》
這是小書蟲的專屬背景音樂,原曲是約翰·龐德·奧特威作曲的美國歌曲《夢見家和母親》,由大名鼎鼎的弘一法師進行漢化填詞。
原作《夢見家和母親》也是一首充滿傷感的歌曲,創作背景是美國南北戰爭,對那些因為戰爭而流離失所甚至失去生命的人進行緬懷,而弘一法師填詞的《送別歌》則以歌頌友情為主,更有文藝青年的調調。
《我的團長我的團》將這首歌捆綁了一個腦子裡都是赤色思想的小書蟲,讓他跟一群國軍炮灰進行思想碰撞,大概寓意就是民族之間只有友誼,沒有仇恨。尤其是兩股立場截然相反的勢力聯手對抗日軍時,小書蟲不幸犧牲,這首歌再次悠然響起,讓人忍不住淚奔。
所謂的少年中國就是小書蟲那樣,即使還不會繫鞋帶,卻滿腦子報國救民,心裡全是民族大義,至死不渝。
虞嘯卿在怒江東岸遠遠觀望龍文章帶領的突擊隊成功殺入樹堡開無雙,自己帶著增援部隊整裝待發。此時的虞嘯卿可謂是春風得意,滿腦子都是幾小時後跟兄長龍文章在西岸一起痛飲慶功酒的場景,情到濃時虞師座忍不住高歌一曲《空城計》,模仿的還是經典馬派。
但虞師座選擇這個唱段的原因,卻讓人回味無窮。一來民國正是京劇盛世,正如電影《霸王別姬》裡說的“只要是個人就聽京劇,不聽京劇的他就不是人”,像虞嘯卿這種世家子弟肯定是天天都泡在京劇唱片裡,就跟現在年輕人跟抖音快手如膠似漆一般。
二來《空城計》演繹的是諸葛亮帶著一群老弱殘兵守衛西城,跟司馬懿的十五萬大軍對剛,於是諸葛亮只能在城樓上彈琴裝比,讓司馬懿誤以為城裡藏著一個集團軍的兵力,所以諸葛村夫才如此淡定,於是帶領大軍掉頭就跑,錯過了奪取西城的最好時機。
而虞嘯卿的《空城計》還沒唱完,唐基就帶著上峰“攻擊立止”的命令找到了虞嘯卿,一通冷水將虞大鐵血澆得滿臉懵逼。而本來等著東岸增援的龍文章們,眼睜睜看著好容易打下來的樹堡變成了一座空城,諷刺到了極點。
現在讓年輕人唱這句“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肯定就是這麼斷句——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啊啊啊~
正經的“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1935年張寒暉在西安目睹東北軍民流離失所後,有感而發創作了這首歌,成為了抗戰時期最有代表性的流亡三部曲之一。
在電視劇裡迷龍把這首歌當成自己的專屬BGM,在收容站迷龍唱這首歌,結果所有人吃到一頓蛋白質滿滿的劣質豬肉燉粉條。在南天門大戰結束後,迷龍因為槍殺了陳大員的侄兒,被軍部判處死刑,即將被槍斃的時候迷龍玩命的亂唱“爹孃啊!爹孃啊!……爹孃啊!爹……爹孃啊!爹孃啊!……”,但就是上不去高腔,於是龍文章幫他接了一句“什麼時候才能歡聚一堂?”迷龍聽到後終於接受現實,坦然的死在龍文章槍下。
“你要讓我來呀,誰特麼不願意來呀,哪個犢子才不願意來啊。”
迷龍的專屬歌曲之二,迷龍唱的是綠化前的二人轉版本,跟《送情郎》《十八摸》等並稱為“三俗小曲三巨頭”,歌詞內容就是大老爺們爬牆跟女人幽會,十分的露骨直白。另外原歌詞裡面並不是“犢子”,而是更髒的一句罵街話“狗XX”,蘭曉龍為了過審還專門美化了一下呢。
迷龍用來對抗西岸日軍所演唱的評劇《於公案》選段《劉翠屏哭井》,內容是一個狠心岳父殺死了落魄女婿,媳婦劉翠萍找巡案於得水為丈夫鳴冤的故事。當時迷龍選這個唱段應該是為了展示大嗓門飈高腔,反正對面的日軍也聽不懂。但後來迷龍還真的被槍斃了,害得自己媳婦兒上官戒慈一生守活寡。
迷龍老婆上官戒慈被克虜伯帶回收容站之後,迷龍壓抑已久的慾望原地爆發,當晚就跟上官戒慈鏖戰到天亮。夫妻兩個為了掩蓋做事情的尷尬動靜,兩人開啟了音樂馬賽克模式,合唱的曲目就是東北二人轉版的《梁山伯與祝英臺》。
在收容站這種完全不隔音,而且封閉式的環境中,夫妻兩個辦事兼唱二人轉,等於震動+超級鈴聲,不是兩耳失聰的人根本無法入睡。
正因為迷龍跟上官戒慈的震動+鈴聲太過於恐怖,收容站所有人都用自己的方式進行對抗,獸醫抱著雷寶兒將小故事,阿譯長官效仿關二爺秉燈夜讀《春秋》,煩啦則非常文藝青年的大聲背誦出師表。
只有沒文化也沒涵養的不辣用三俗對抗三俗,唱出了同樣關於男歡女愛的土家民歌《郎從門前過》,當然沒什麼效果就是了。
湖南代表性戲曲花鼓戲《劉海砍樵》,1984年春節聯歡晚會上姜昆跟李谷一表演後風靡全國。在這部電視劇裡是湖南兵不辣的代表曲目之一,在東岸跟西岸對歌大賽上,不辣給這首歌里加了不少罵街的話佐料,可惜日本人一句也聽不懂,只能用來娛樂炮灰團的兄弟。
電視劇裡並沒有出現這個唱段,小說裡南天門大戰結束後,被炸斷一條腿的不辣沒有回到西岸陣地,他收養了一個跟他一樣被部隊拋棄的日本兵橫山光寺,兩人一起乞討為生。
在龍文章自殺後,不辣拄著木棍,拿著一副要飯用的快板,在龍文章送葬隊伍旁邊現編現唱了一段數來寶,講述了他的炮灰生涯。
竹板敲出心酸話,叫聲大爹和大媽。湘江邊上我長大,怒江前線把敵殺。也曾去把松山打,也曾去把敵堡炸。為國為民去拼命,衝鋒陷陣我不怕。只想勝利回家轉,依然耕田種南瓜。龍陵前線殺得緊,兩軍陣前掛了花。野戰醫院鋸斷腿,剩下一腳難回家。因此沿街來乞討,當兵殘廢做叫花。殘湯剩飯給半碗,變鬼也要保國家。
蝴蝶兒飛到,心亦沒有。悽清如夜由誰來,拭淚滿腮。林花朵焉了,心連心也埋。他日春燕歸來,身在哪。
這首歌並不是民國歌曲,而是電影《阮玲玉》主題曲,作者小蟲為了還原老上海的味道,故意加上了老唱片的效果,第二版直接改成了阮玲玉主演過的一部電影名《野花閒草蓬春生》。
但這首歌據說在創作時出現過靈異事件,據說作者小蟲在深夜創作時腦子裡自動出現了這首曲調,然後靈感如泉湧給創作了出來。而第二天小蟲打電話給歌手黃鶯鶯溝通時,電話裡突然出現了一個女人的哭泣聲,之後炒來炒去變成了香港當時最著名的靈異事件。而百度詞條也把這首歌名給遮蔽了,只能搜到一些相關故事。
電視劇裡阿譯長官將這首歌作為專屬BGM,在電視劇南天門大戰演練時,阿譯自殺前作為背景音樂播放。小說裡煩啦到炮樓勸降阿譯,阿譯自殺前留聲機播放的也是這首歌,暗示了阿譯悲情而孤獨的一生。
《旗正飄飄》是抗戰期間非常有號召力的一首愛國歌曲,1932年被故事片《還我河山》作為背景音樂使用。近些年也被多部抗戰電視劇作為背景音樂,除了《我的團長我的團》之外,還有在《長沙保衛戰》裡出現過。
阿譯長官在第一次南天門混戰時,帶著炮灰團對著東岸的虞師演唱過這首歌。第二次出現是跟日軍的對歌比賽,由何書光連長帶精英團一起合唱。
日軍二戰時候的軍歌,濃濃的軍國主義氣息。
《送別歌》
這是小書蟲的專屬背景音樂,原曲是約翰·龐德·奧特威作曲的美國歌曲《夢見家和母親》,由大名鼎鼎的弘一法師進行漢化填詞。
原作《夢見家和母親》也是一首充滿傷感的歌曲,創作背景是美國南北戰爭,對那些因為戰爭而流離失所甚至失去生命的人進行緬懷,而弘一法師填詞的《送別歌》則以歌頌友情為主,更有文藝青年的調調。
《我的團長我的團》將這首歌捆綁了一個腦子裡都是赤色思想的小書蟲,讓他跟一群國軍炮灰進行思想碰撞,大概寓意就是民族之間只有友誼,沒有仇恨。尤其是兩股立場截然相反的勢力聯手對抗日軍時,小書蟲不幸犧牲,這首歌再次悠然響起,讓人忍不住淚奔。
所謂的少年中國就是小書蟲那樣,即使還不會繫鞋帶,卻滿腦子報國救民,心裡全是民族大義,至死不渝。
京劇《空城計》虞嘯卿在怒江東岸遠遠觀望龍文章帶領的突擊隊成功殺入樹堡開無雙,自己帶著增援部隊整裝待發。此時的虞嘯卿可謂是春風得意,滿腦子都是幾小時後跟兄長龍文章在西岸一起痛飲慶功酒的場景,情到濃時虞師座忍不住高歌一曲《空城計》,模仿的還是經典馬派。
但虞師座選擇這個唱段的原因,卻讓人回味無窮。一來民國正是京劇盛世,正如電影《霸王別姬》裡說的“只要是個人就聽京劇,不聽京劇的他就不是人”,像虞嘯卿這種世家子弟肯定是天天都泡在京劇唱片裡,就跟現在年輕人跟抖音快手如膠似漆一般。
二來《空城計》演繹的是諸葛亮帶著一群老弱殘兵守衛西城,跟司馬懿的十五萬大軍對剛,於是諸葛亮只能在城樓上彈琴裝比,讓司馬懿誤以為城裡藏著一個集團軍的兵力,所以諸葛村夫才如此淡定,於是帶領大軍掉頭就跑,錯過了奪取西城的最好時機。
而虞嘯卿的《空城計》還沒唱完,唐基就帶著上峰“攻擊立止”的命令找到了虞嘯卿,一通冷水將虞大鐵血澆得滿臉懵逼。而本來等著東岸增援的龍文章們,眼睜睜看著好容易打下來的樹堡變成了一座空城,諷刺到了極點。
《松花江上》現在讓年輕人唱這句“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肯定就是這麼斷句——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啊啊啊~
正經的“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1935年張寒暉在西安目睹東北軍民流離失所後,有感而發創作了這首歌,成為了抗戰時期最有代表性的流亡三部曲之一。
在電視劇裡迷龍把這首歌當成自己的專屬BGM,在收容站迷龍唱這首歌,結果所有人吃到一頓蛋白質滿滿的劣質豬肉燉粉條。在南天門大戰結束後,迷龍因為槍殺了陳大員的侄兒,被軍部判處死刑,即將被槍斃的時候迷龍玩命的亂唱“爹孃啊!爹孃啊!……爹孃啊!爹……爹孃啊!爹孃啊!……”,但就是上不去高腔,於是龍文章幫他接了一句“什麼時候才能歡聚一堂?”迷龍聽到後終於接受現實,坦然的死在龍文章槍下。
二人轉《情人迷》“你要讓我來呀,誰特麼不願意來呀,哪個犢子才不願意來啊。”
迷龍的專屬歌曲之二,迷龍唱的是綠化前的二人轉版本,跟《送情郎》《十八摸》等並稱為“三俗小曲三巨頭”,歌詞內容就是大老爺們爬牆跟女人幽會,十分的露骨直白。另外原歌詞裡面並不是“犢子”,而是更髒的一句罵街話“狗XX”,蘭曉龍為了過審還專門美化了一下呢。
評劇《於公案》迷龍用來對抗西岸日軍所演唱的評劇《於公案》選段《劉翠屏哭井》,內容是一個狠心岳父殺死了落魄女婿,媳婦劉翠萍找巡案於得水為丈夫鳴冤的故事。當時迷龍選這個唱段應該是為了展示大嗓門飈高腔,反正對面的日軍也聽不懂。但後來迷龍還真的被槍斃了,害得自己媳婦兒上官戒慈一生守活寡。
二人轉《梁山伯與祝英臺》迷龍老婆上官戒慈被克虜伯帶回收容站之後,迷龍壓抑已久的慾望原地爆發,當晚就跟上官戒慈鏖戰到天亮。夫妻兩個為了掩蓋做事情的尷尬動靜,兩人開啟了音樂馬賽克模式,合唱的曲目就是東北二人轉版的《梁山伯與祝英臺》。
在收容站這種完全不隔音,而且封閉式的環境中,夫妻兩個辦事兼唱二人轉,等於震動+超級鈴聲,不是兩耳失聰的人根本無法入睡。
土家民歌《郎從門前過》正因為迷龍跟上官戒慈的震動+鈴聲太過於恐怖,收容站所有人都用自己的方式進行對抗,獸醫抱著雷寶兒將小故事,阿譯長官效仿關二爺秉燈夜讀《春秋》,煩啦則非常文藝青年的大聲背誦出師表。
只有沒文化也沒涵養的不辣用三俗對抗三俗,唱出了同樣關於男歡女愛的土家民歌《郎從門前過》,當然沒什麼效果就是了。
花鼓戲《劉海砍樵》湖南代表性戲曲花鼓戲《劉海砍樵》,1984年春節聯歡晚會上姜昆跟李谷一表演後風靡全國。在這部電視劇裡是湖南兵不辣的代表曲目之一,在東岸跟西岸對歌大賽上,不辣給這首歌里加了不少罵街的話佐料,可惜日本人一句也聽不懂,只能用來娛樂炮灰團的兄弟。
數來寶電視劇裡並沒有出現這個唱段,小說裡南天門大戰結束後,被炸斷一條腿的不辣沒有回到西岸陣地,他收養了一個跟他一樣被部隊拋棄的日本兵橫山光寺,兩人一起乞討為生。
在龍文章自殺後,不辣拄著木棍,拿著一副要飯用的快板,在龍文章送葬隊伍旁邊現編現唱了一段數來寶,講述了他的炮灰生涯。
竹板敲出心酸話,叫聲大爹和大媽。湘江邊上我長大,怒江前線把敵殺。也曾去把松山打,也曾去把敵堡炸。為國為民去拼命,衝鋒陷陣我不怕。只想勝利回家轉,依然耕田種南瓜。龍陵前線殺得緊,兩軍陣前掛了花。野戰醫院鋸斷腿,剩下一腳難回家。因此沿街來乞討,當兵殘廢做叫花。殘湯剩飯給半碗,變鬼也要保國家。
《葬心》蝴蝶兒飛到,心亦沒有。悽清如夜由誰來,拭淚滿腮。林花朵焉了,心連心也埋。他日春燕歸來,身在哪。
這首歌並不是民國歌曲,而是電影《阮玲玉》主題曲,作者小蟲為了還原老上海的味道,故意加上了老唱片的效果,第二版直接改成了阮玲玉主演過的一部電影名《野花閒草蓬春生》。
但這首歌據說在創作時出現過靈異事件,據說作者小蟲在深夜創作時腦子裡自動出現了這首曲調,然後靈感如泉湧給創作了出來。而第二天小蟲打電話給歌手黃鶯鶯溝通時,電話裡突然出現了一個女人的哭泣聲,之後炒來炒去變成了香港當時最著名的靈異事件。而百度詞條也把這首歌名給遮蔽了,只能搜到一些相關故事。
電視劇裡阿譯長官將這首歌作為專屬BGM,在電視劇南天門大戰演練時,阿譯自殺前作為背景音樂播放。小說裡煩啦到炮樓勸降阿譯,阿譯自殺前留聲機播放的也是這首歌,暗示了阿譯悲情而孤獨的一生。
《旗正飄飄》《旗正飄飄》是抗戰期間非常有號召力的一首愛國歌曲,1932年被故事片《還我河山》作為背景音樂使用。近些年也被多部抗戰電視劇作為背景音樂,除了《我的團長我的團》之外,還有在《長沙保衛戰》裡出現過。
阿譯長官在第一次南天門混戰時,帶著炮灰團對著東岸的虞師演唱過這首歌。第二次出現是跟日軍的對歌比賽,由何書光連長帶精英團一起合唱。
《若鷲の歌》日軍二戰時候的軍歌,濃濃的軍國主義氣息。